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巧立名目收錢 超市掠供應商 市民捱貴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1/18266727



【挑戰超市霸權系列二之二】
【本 報訊】超市霸權猖獗,供應商踢爆除上架費及大型推廣費等,超市再巧立名目,收特別推廣費、分店裝修費,甚至「被」送贈品等。供應商因而抬高批發價,超市則 可提高零售價而絲毫無損,並不准供應商調低給予小店的批發價,結果令全港市民捱貴貨。阿信屋公開部份貨品的來貨價,以一罐來貨價3.42元的日式咖啡為 例,阿信屋賣5.5元,超市卻可賣到11元!
記者:翁煜雄 袁樂婷




本 報取得阿信屋部份來貨價,以一包三立製菓的抹茶夾心餅為例,阿信屋來貨價是12.12元,售價20.5元,但超市價是32.9元。另一例子是 Sangaria罐裝直火燒咖啡,一罐來貨價3.42元,阿信屋賣5.5元,但惠康超市賣11元。究竟超市零售價為何會這樣貴?熟悉超市運作的人士指,這 與超市的取貨制度有關。


一年隨時要畀30萬
供應商要將貨品於超市 出售,「未見官先打一百大板」,先繳一次性上架費,以每款貨品500元計,在200間分店發售便須10萬元。每年支付的大型推廣費,則是常在部份報章雜誌 可見的超市廣告,其實是供應商埋單,一年隨時20萬元。上述30萬元費用都是逐款貨計,即供應商提供三款麵,便須繳90萬元。

「唔好以為咁就可以甩身。」多位供應商向本報吐苦水,一位曾在超市任職的也證實,超市掠水奇招日多,例如是要求供應商送贈品推廣,如即食麵送醬料,但所謂贈品須透過超市買,「最多俾個折扣,唔會畀醬料公司送畀麵公司㗎。」

超 市有時索性「建議」供應商買超市品牌產品,「成日屈我哋買佢哋嘅罐頭刀」。優惠期後送剩的贈品,超市偶爾也會當一般貨品賣,再賺一筆。贈品也可是掠水工 具,如有醬油公司新推蒸魚鼓油,並作為普通鼓油的贈品;結果本已付上架費的普通鼓油,便因附贈品而被視為新產品,要再付上架費。

此外,超市近年常翻新分店,也是掠水怪招,因原來供應商須幫補付裝修費,每次一至兩萬元,「一個架有咁多貨,超市有多咁個架,就知呢筆錢唔細啦」。業界說曾有一超市分店一年裝修了三次,供應商一頸血。

你有張良計,供應商都因超市種種徵費抬高批發價,「預咗一年內總畀你屈幾次」,雖然其他小店並沒收這些收費,供應商也不會調低批發價,「因為太低超市就會嘈,驚細舖賣嘢平過佢哋」。結果,整體物品售價扯高,最終損失是消費者。

中大市場學系副教授冼日明稱,超市於糧油食品及日用品市場佔有率極高,現涉利用市場優勢,向供應商徵收繁多費用外,甚至操控供應商批予其他店舖的批發價,令市場扭曲,造成不公平現象,當局應研究超市有否違反已通過的《競爭法》,令消費者損失。


超市掠水令物價升過程


1.超市須徵收上架費、大型推廣費等大堆費用
2.供應商因應有關費用,調高貨品的批發價。超市在這批發價,加目標利潤來定價,而利潤往往「食水深」,令零售價高企
3.小舖雖沒上架費等,但供應商仍收取相同批發價,因給予較低批發價會令超市不滿。結果,其他零售商的售價也偏高,消費者利益受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1/18266729

老店拒屈服超市霸權

【本 報訊】超市氣燄已非朝夕,九龍醬園第三代傳人黃國輝的爸爸,早已領教。他爸爸早年為超市供貨,但屢屢受氣,有次超市高層來電要他爸爸趕到超市,「我哋話食 完飯搞掂佢啦,但佢話唔得,即刻嚟,你嘅招紙甩咗,如果唔即刻嚟,將你哋啲貨掃晒落架」。士不可辱,賣豉油的也不可。黃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曾說:「爸爸話 佢哋講求量,但我們要用質。你唔好靠超級市場,終有一日佢會嚟搵你。」九龍醬園的豉油絕迹超市,但仍有熟客專程到中環嘉咸街「索」油。

之後如老爸所料,「Citysuper嚟找搵我攞貨」,他說也不收取上架費,「我唔夠人手做,佢哋仲幫我整個貨架好靚㖭」。一年輕買手叫他感動,「佢話我唔識你哋㗎,但我阿婆阿媽都用嘛。」他也以低價批貨給九龍一些雜貨舖。

以辣醬馳名的余均益也不屈於超市,因超市操控價格,不准雜貨店醬料較超市便宜,故已與超市「分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1/18266730

老行尊不看好阿信屋

【本 報訊】日本零食店新丁759阿信屋以廉價搶客,老行尊卻不看好,認為阿信屋在走裕記舊路。在觀塘經營日本零食店24年的辛先生指,一直透過本地代理商取 貨,但從不配合建議零售價,「冇人可以左右我定價!賣唔去嘅我就賣平啲,取長補短,最緊要唔好過期」。多年前未雨綢繆買入舖面,不用為交租惆悵,可薄利多 銷,最大籌碼是款式夠多,「(超市及阿信屋)肯定冇我咁齊」。

阿信屋被指是新霸權,他不認同,「做生意冇絕對霸權,冇話邊個搶咗邊個」。反而阿信屋不惜工本以廉價掛帥,部份貨品更以蝕本價清貨,加上不停擴張卻不買舖,租金頓成隱憂,「兩年啦,兩年後你睇吓佢點」。曾經風光的裕記前車可鑑,「一樣係咁開分店,結果𠵱家冇咗啦」。

阿信屋老闆林偉駿則認為,小店與他們的經營模式不同,可考慮引入外地「手信」,或仿效日本中小企,幾十間公司組成「商圈」,聯手向廠商入貨,爭取更好來貨價,同樣可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