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中英談判英方首席傳譯員 鄭仰平逝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729/1881534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2年中英談判期間,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會面,鄭仰平擔任英方傳譯。牛津大學出版社提供圖片

【本 報訊】上月國務院推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將《中英聯合聲明》重新演繹,當日參與聯合聲明簽署的元首、領導已先後辭世,而唯一 一個見證整個中英談判過程的香港人亦於本月25日離世。他就是時任香港政府傳譯組首席繙譯的鄭仰平。他尊重職業道德,對中英談判內幕守口如瓶,談判的歷史 真相亦隨他的離去湮沒。他曾說過:「我們中英雙方的繙譯在談判桌上,是最能了解雙方思想的人。」鄭於周五在南昌去世,享年85歲,昨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及 火化。
記者:張婷婷 倪清江

鄭仰平的太太耿燕昨向本報表示,幾年前鄭曾經出現腦溢血的情況,須長期卧床,不時肺部出現感染,去年身體欠佳,今年情況更差,最近血壓下降,於25日早上離開,享年85歲。

耿燕表示,丈夫沒有遺願,不想給別人負擔或留甚麼話,對生死看得很平淡,深信人總要走,只要大家互相相愛、子女好便無牽掛。家人亦沒有打算出版紀念書刊,或在香港辦悼念活動。

毋須事先筆譯成佳話

鄭在上一段婚姻有四名子女,分別在英國和馬來西亞等地定居。他病重時,子女每年都會來南昌看他兩三次。昨日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鄭的子女、英國和香港等地的海外朋友都有出席,遺體隨後火化。

已 退休的《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曾在BBC工作,與鄭是朋友。對於鄭的離世,董橋表示:「我只想說鄭仰平一生用功,早年苦練即時傳譯,練到有了把握,在倫敦 BBC中文台報新聞,乾脆拿着英文原稿對着麥克風用中文播報,不必事先用筆翻譯成中文才上去誦讀譯稿,傳為譯壇佳話。我是後輩,入傳媒一行視鄭公為楷模, 馬首是瞻。中英為香港前途談判多年,他是首席傳譯員,貢獻非凡。鄭公謝世,香港朝野應該追念他,銘記他為香港五十年不變做出的努力,尤其在今時今日香港政 局風雲變幻的時刻:當年中英雙方的承諾一字萬金,不容扭曲,鄭公是兩國權力走廊上的見證人!」

守口如瓶有職業道德

《蘋果日報》前總編輯鄭明仁表示,早年任《成報》採訪主任時認識鄭仰平,對他印象深刻,「好口密,守口如瓶,撬極都唔開」。他指由於鄭仰平知道很多中英談判內幕,又陪港督出入,不少記者都想追訪他套料,但都被鄭拒絕,相信鄭是基於職業道德,對他不能撰寫回憶錄感到可惜。

時 事評論員李鵬飛早年與鄭仰平有接觸,他形容鄭為人沉默寡言,甚少說話,「中英談判都換咗幾個首席談判人,但傳譯都係佢,可見佢受信任。佢乜嘢都知,但守得 好緊」。他表示英方曾在回歸前,詢問鄭是否想移居英國;他相信以鄭對工作的態度,留下內幕資料的可能性不大。自97後,李與鄭未有聯絡。

鄭 仰平中英雙語了得,也懂普通話,但李鵬飛憶述,鄭有次被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的陝西口音普通話難倒。那是1978年,李鵬飛以立法局議員身份聯 同行政局議員到廣州訪問,出席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所設的晚宴。李鵬飛說:「習仲勛普通話帶陝西口音,考起鄭仰平,所以佢叫我幫手做繙譯,仲講笑叫我做 埋呢行。」李表示,麥理浩北上見鄧小平,都是由鄭當傳譯。

牛津大學出版社曾為鄭出版《不在香港的日子》,負責人林道群表示,很多人期待鄭寫回憶錄,但他守口如瓶,「乜都知,但乜都唔講」。他形容鄭是一個正直、獨立的人。

鄭仰平簡歷

1929年:香港出生,7歲到上海入讀嶺南學校;1948年,高中畢業,入讀廣州中山大學學醫
1950年:移居澳門與家人團聚,中斷大學教育;到香港在港台做技術輔助和雜務工作
1960年:考上印度新德里電台當中文播音員
1965年:英國廣播公司電台從事繙譯及廣播工作
1972年:回港出任港府傳譯組首席繙譯,經歷立法局首次以中文讀出會議發言,以及中英前途談判
1985年:陪同當時港督尤德夫婦應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邀請赴江蘇省訪問,邂逅耿燕
1987年:離開政府後,到美國加州蒙特瑞國際學院翻譯系任教,翌年轉到台灣輔仁大學任教
1990年:回港任《明報》英文版總編,同時在港大、中大、城大、浸大的翻譯系任教,並兼做各類會議的同聲傳譯工作
2005年:宣佈退休;翌年移居北京,多次因腦出血在醫院搶救
2014年7月25日:上午9時40分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去世,享年85歲

資料來源:《不在香港的日子》及本報訪問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729/18815349

1972年首為立法局傳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鄭仰平1972年回港擔任即時傳譯主任,港英政府當時以手寫的新聞稿宣佈消息。

【本 報訊】鄭仰平可說是香港史上同聲傳譯第一人。殖民地向來以英文作為法定語文,直至上世紀70年代,中英文同為官方語言,政府找來了在英國廣播公司 (BBC)工作的鄭仰平,於1972年4月回港擔任即時傳譯主任。同年10月18日,130多年來港人首次在立法局聽到中文發言內容,負責是次世紀傳譯 的,正是鄭仰平。

05年移居北京

他其後成為中英談判唯一參與整個 過程的香港人,伴隨中英兩國高層進出人民大會堂和白金漢宮,談判期間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分別與鄧小平和趙紫陽會面時,他擔任英方傳譯。鄭仰平於1987年 離開港英政府,先後在美國、台灣和香港的大學任教繙譯。2005年,76歲時他才完全退休;翌年與太太耿燕移居北京。

鄭是廣東中山人,1929年於香港出生,7歲時父母送他到上海的七姨家中生活,因七姨任教粵商子弟入讀的嶺南學校,讓他插班入讀,成績名列前茅。他跟七姨自學英文。1937年日軍攻打上海,師生加入抗日行列,他出力宣傳抗日。戰後入讀美國教會桃塢中學,為中英文打下基礎。

1948 年,鄭考入廣州中山大學學醫,1950年未完成大學便離開廣州與家人團聚,其後在港台做技術輔助和雜務,開始接觸傳媒和繙譯。他1960年到印度新德里電 台做中文播音員,其間遇上印度政府反華。1965年離開印度後到英國BBC工作,72年回港加入政府,至87年離開政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729/18815351

一聽鍾情 與耿燕譜姻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29-2014

【本報訊】鄭仰平在友儕眼中是冷靜、冷漠,近乎木訥,然而他的愛情故事帶着諜影奇情,仿似中英角力場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底蘊則是兩個對語文繙譯專業執着的學者,相知相愛、不離不棄的深情。

76歲退休後才結婚

鄭的太太耿燕是已故副總理耿飈女兒,在內地有一定政治影響力,於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受過專業繙譯訓練。耿燕稱,早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時,她在電視直播中聽到鄭的普通話傳譯已留下深刻印象,驚訝這位廣東人普通話發音標準,被他嗓音的魅力所吸引。

她 曾擔任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的外事秘書兼繙譯,1985年許邀請港督尤德訪問江蘇省,耿首次見到鄭本人,這次輪到她的倫敦口音英語吸引了鄭的注 意,令這個以冷漠見稱的傳譯先生與她攀談起來,雙方「一聽鍾情」。往後20年大家為了工作,分隔在不同國度,靠電話聯繫,把握出國的機會探望對方。直到鄭 於2005年,屆76歲高齡,發現傳譯的表現開始下降,決定退休,他們才正式結婚,翌年一起在北京生活。

有傳英方在中英談判結束後將鄭調 往海外,是因他滿腹敏感材料,不宜留港;而鄭與耿的戀情亦令英方懷疑他為中國作間諜。當鄭在美國教書時,耿燕相伴在旁,有傳中方曾派人逼他們分開,為怕鄭 是英方間諜想從耿入手。惟2010年耿燕把鄭的文章結集出書,獲尤德夫人寫序,讚揚鄭在中英談判的貢獻,可見英方對鄭的認同。耿燕亦否認曾被中方棒打鴛 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