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5歲童做評估 疑被搵笨 啟光被踢爆幾份報告一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14/1855048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潘麥瑞雯(中)表示,啟光向彭太兒子(右)發出的報告有多處問題。黃偉傑攝

【本報訊】兒童智力及情緒評估中心成行成市,但部份提供治療人士資歷成疑。位於沙田的啟光全人發展中心,有提供治療人士懷疑虛假聲稱已在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所發出的兒童評估報告被質疑有問題;該中心發出三份評估報告,部份內容相同,被專家質疑專業水平。
記者:陳沛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啟光全人發展中心向彭太兒子發出的評估報告,由一名並非為兒子做評估的Dr. Tsang簽署。

彭太的五歲半兒子有過度活躍及情緒問題,她去年12月於一個講座認識沙田「啟光全人發展中心」,今年1月帶兒子到該中心,由一名聲稱是臨床心理學家的女職員做評估,費用3,000元。
彭 太指,該女職員解釋評估報告時,指其子專注力不足及有過度活躍症等,智力測試顯示他智商高。當時她發現報告由另一名聲稱是臨床心理學家的「Dr Tsang」簽署,報告也寫上評估負責人是「Dr Tsang」,但兒子沒接受一名曾姓人士做評估,「我當時都有啲愕然」,但未有向該女職員追問。

彭太的兒子由該名女職員進行兩次治療,每次500元。其後她接獲衞生署通知,兒子輪候多時終獲臨床心理學家治療,故沒再光顧啟光。

報告由他人簽署違操守
本 報將啟光向彭太兒子發出的評估報告,交予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潘麥瑞雯審視。她指,評估報告必須由負責進行評估的臨床心理學家簽署,如果由他人簽 署是違反專業操守。報告沒提及智力評估測試方法,「如果你有做個test(測試),一定要寫係乜嘢test,係專業操守」。

潘麥瑞雯表 示,香港心理學會接獲一名臨床心理學組會員投訴,表示啟光全人發展中心曾經發出三份涉及七歲、五歲以及三歲半兒童的評估報告;三份報告中,有三段關於社會 認知能力的評估內容,字眼與句子完全相同,潘麥瑞雯表示,「一個三歲半同一個七歲嘅評估報告,冇可能一模一樣」。

該女職員曾向家長提供履歷資料,提及自己於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但根據該會網頁她沒註冊。

女職員報稱在美國註冊
該女職員接受查詢時表示,啟光的一慣做法,是評估報告由中心主管簽署,她主要負責評估及遊戲治療,過程中已向家長解釋。她指自己在澳洲受訓,在美國註冊,承認沒有在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可能當中有啲資料有啲誤會,可能表達上唔清楚」。

該女職員指,有些報告部份內容相同,稱是因個案類似,「有啲個案好類似相同,所以會寫埋差唔多一樣,有啲嘢會重複。每一個中心如果個案類似,都會有呢啲情況發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14/18550494

促法定註冊 港府嘆慢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良莠不齊】
本港沒有法定臨床心理學家註冊制度,現時只有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設有會員名冊。該組代表潘麥瑞雯(圖)表示,英美澳加已有臨床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度,但業界向港府爭取10多年,政府仍嘆慢板,無法保障市民。

現只屬自願性質

她 表示,臨床心理學組設有符合國際水平的準則,讓合資格臨床心理學家註冊,但只屬自願性質,「就算冇註冊,都唔可以話佢一定唔夠資格」。市民若發現會員名冊 內的臨床心理學家違規,可向香港心理學會投訴。經調查後證實該會員違反專業操守,可將他剔除於名冊外。但以往曾有被除名者,繼續在私營市場渾水摸魚,「都 奈佢唔何」。沒在該組註冊者則不受規管。

她批評,英、美、澳及加拿大已有臨床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度,香港心理學會自99年起一直向政府爭取設立法定註冊制度,但拖拉至今,令本港臨床心理學界良莠不齊。

她 表示,市民選擇私營臨床心理學家時可參考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網頁(http://www.dcp.hkps.org.hk)內會員名冊,向有關人士 了解資歷。「如果佢話自己喺外國畢業,問佢喺邊度畢業;如果喺有法定註冊制度嘅地方畢業,問佢有冇喺當地考牌;如果冇,就好令人懷疑」。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14/18550495

公營輪候耐 逼轉睇私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位於沙田的啟光全人發展中心,被專家質疑專業水平。

【資源不足】
家長懷疑兒子有情緒問題,會心急帶兒子求診。彭太表示,兒子於衞生署轄下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一年零兩個月,才獲臨床心理學家跟進。她批評公營的臨床心理學服務不足,在緊張又無助下惟有向私營市場尋求服務。

憂遲治療影響大
彭太表示,去年8月兒子開始在衞生署其中一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接受評估。直至今年1月,兒子才獲兒科醫生及言語治療師做評估,之後一直「得個等字」,10月才首次獲臨床心理學家治療。

輪候期間她擔心兒子越遲治療,對將來影響越大,在無助下才光顧啟光全人發展中心。「聽到佢話我個仔咁嚴重,作為父母肯定緊張,諗辦法點樣醫好佢,先應承佢做訓練。如果政府好快排到,唔需要幫襯佢哋」。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潘麥瑞雯表示,公營資源嚴重不足,有不少家長被迫向私營市場求診,造就資歷不符的人容易渾水摸魚。

衞生署表示,過去3年超過90%新登記個案,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之後差不多所有新症於3星期內獲得診治。個別兒童接受跟進的時間,要視乎該兒童的需要而定。
《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