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付費聽歌者增兩倍 Spotify:樂壇未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29/19753041

付費聽歌者增兩倍 Spotify:樂壇未死


Spotify亞洲區總監Sunita指漸多港人以音樂串流聽歌。

【本 報訊】網絡出現迫使不少傳統工業經歷轉型陣痛,音樂工業也不例外。曾經有人說少人買唱片,又有網上盜版夾擊,斷言樂壇已死。不過音樂串流平台已如雨後春筍 湧現,有平台以數據證明,短短兩年願意付費聽歌的樂迷已大增兩倍,沒有「樂壇已死」這回事,反而香港樂迷其實很撐本地樂壇。

港人日花100分鐘聽歌
音 樂串流平台越來越多,如Apple Music、MOOV、KKBOX等,月費大約40多元。平台Spotify來港3年,亞洲區總監Sunita Kaur接受訪問時認為,所謂「樂壇已死」並不存在,只是聽歌習慣改變。音樂串流多有試用期,之後需付費為訂戶,按Spotify數據,2014年全球 4,000萬用戶,有1,000萬是付費訂戶、約25%人;但今年逾1億名用戶中已有3,000萬名訂戶,約佔30%;若與2011年只有100萬名訂戶 比較,數量更升29倍。Sunita憶述,公司成立8年令版權持有人獲逾30億美元(約230億港元)回報,但首個10億美元(約77億港元)回報足足用 了6年才累積到,反而最近兩年平均每年產值已達10億美元。

唱片時代,樂壇是大唱片公司歌手天下,但樂迷現只付月費便可無限選聽不同歌曲,讓更多新歌手「被聽見」。Sunita指,平台會為新歌手、新曲編歌單,讓樂迷試聽陌生歌手作品,如葉巧琳(Mischa Ip)和盧俊廷(Adrian Lo)都是透過平台提升知名度。

她 又說,亞洲樂迷多聽國際歌曲,但本港熱門歌單「最Hit粵語榜」及「香港流行樂」都反映港人支持本地樂壇。本港用戶每天花100分鐘在音樂平台,平日愛節 奏感強的電子舞曲(EDM)、嘻哈(Hip-hop)等,假日喜好輕鬆歌曲,或因港人生活急促需音樂醒神,周末要聽音樂放鬆。

平台也用人工智能分析樂迷聆聽習慣訂做歌單,部份如跑步歌單更可於用戶快跑時自動播放快歌。大熱Pokémon GO也有歌單,主題曲《gotta catch'em all》僅一個月全球串流量急升了362%。
■記者袁楚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29/19753053

CD舖堅守最後一刻


唱片銷量不及九十年代,有唱片店負責人坦言「做得幾耐得幾耐」。

【本 報訊】夕陽無限好,1990年已在旺角信和開店的Sky Music在這個黃昏裏默默求存,直到有一天光榮結業。負責人阿威表示,1990年正值錄音帶轉型至CD的時期,又遇上王菲、四大天王最紅時,不少人會專 程去CD舖買偶像新作品,當年最輝煌的銷售紀錄是鄭秀文的唱片,店內短短兩星期賣出幾千張CD。

阿威透露,現時多數靠韓國團體例如 BIGBANG、Apink、少女時代等作品撐場,現時店內無論生意和人流都較九十年代大跌超過一半。他指現時唱片公司會多出一些網上串流無法做到的高音 質唱片,滿足要求高的客人。他直言,相信CD最終步入歷史,唱片店即使離場也不是「執笠」,「係光榮結業,𠵱家做得幾耐得幾耐」。

美國樂壇小天后Taylor Swift曾因每首歌的版權費用太低先後拒將新歌上架Spotify及Apple Music;英國歌手Adele亦指個人傾向賣實體CD,但今年2人先後將作品重新在串流平台上架。
■記者袁楚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