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印度人迷戀港英 專收殖民地古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326/18669367

「我 最『恨』,我最想擁有這一幅。」眼見印度人Mido肉緊地介紹一貞發黃照片,你會以為這是他那些年的女神,然而鑲在原裝英國木框的寶貝,竟是「事頭婆」英 女王的肖像。Mido常在舊區尋寶,尤其鍾情港英殖民政府的物品——大至水務署近兩米高的文件櫃,小至有「龍獅嘜」的鉛筆,都是他收藏之列。他尋港英時代 的寶,要尋的其實是「根」。

言談舉止跟一般港人無異,皆因Mido土生土長,更出自公務員世家:爺爺40年代經已來港,於中環大館做警 察;後來爸爸在香港出生,又在赤柱監獄署工作。「早期英政府統治香港時,其實不太信任華人,所以特意請印度人來港做警察。我們屬於印度錫克教徒,本來較高 大強健,亦較純品,所以英國人喜歡這些特質,認為很適合當軍人。」Mido說當年香港警察等級分明:白人最高級,印度人次之,華人最低級。他坦言,當年爺 爺純粹為「搵食」離鄉別井,做大頭綠衣,卻慢慢對這異地有感情,最後紮根香港。「正因為這段殖民歷史,才有我們這些印度裔香港人。」中學唸文科的Mido 娓娓道出香港教科書上沒有的一節。他的藏品中一枚生鐵頭盔,正是在六七暴動時,父親戴過的同款裝備:「他說很危險,有想過離開,但始終香港是我們的家,要 留下作些貢獻。」

儲舊物還可以看到以前公務員文化。他從小住在政府宿舍,每戶一式一樣、樸素典雅的政府傢具,今天仍深深印在腦海:「政府 始終都較樸素,不會太花巧,講究設計,通常都是正正方方……長大後想尋回回憶,現在回看,這些傢俬其實很美。」當年英國為香港帶來標準化、系統化的公務員 管理制度和思想;Mido認為,香港在亞洲算是幸福的,很早就受西方文化影響。

自言從小便是「行街精」,他經常在港島區尋寶。如今就連他 的店鋪,都特地選在香港開埠早期華洋分隔的界線——必列士者街。「這區多洋人住,舊樓群多,富殖民色彩,有老香港感覺。」近年本土爭議鬧得沸沸揚揚,談到 身分問題,這位老香港的心聲言簡意賅:「生於斯,長於斯。我覺得你住在哪裏,那就是家。」

記者:蘇汝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