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出生患罕見腫瘤病 母伴唱歌訓練腦力 怪病女 畫作奪獎出郵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3/19679609


瑤瑤(右)愛畫畫,憑一幅錦鯉畫奪獎,身旁的導師讚她有天份。讀者提供圖片

【本 報訊】「我成日諗,個女嘅明天會係點呢﹖」眼眶泛着淚水的阮佩玲說。女兒甫出生便患上罕見疾病、腦部長滿腫瘤,只能癱在床上不斷抽搐;身為人母的她,決定 為愛女賭上人生最重要一注,帶她往美國接受成功率只有七成的手術。雖然女兒捱過手術並長大成人,但至今仍需依靠藥物控制腫瘤生長,其他器官有陸續長出腫瘤 的風險,她擔心愛女終會成為悲劇主角,「我會陪佢過一日得一日」。安慰的是,女兒最近的水彩畫作獲獎,作品更會印製成紀念版小全張郵票。
記者:于健民


錦鯉畫

故 事從18年前開始。阮佩玲稱,瑤瑤出生時未有異樣,惟至5個月大,就不時突然全身抽搐,「一個月抽百幾次」,且無法活動身體,只能24小時卧床。私家醫生 為瑤瑤檢查,懷疑腦部病變,轉介至瑪麗醫院腦科進一步檢查;但經多次診症,半年後方發現她患上極為罕見的結節性硬化症,因為基因變異令左腦細胞過度增生, 並形成多個腫瘤,影響說話、思考、活動能力,也是身體不由自主地抽搐的原因。


手術後影響學習能力



為訓練瑤瑤(右)說話能力,母親阮佩玲不時陪她唱歌。黃耀興攝

當 時本港未有藥物抑壓病情,阮苦無解救方法,「頭3、4個月真係好抑鬱」;更甚的是,朋友對她的堅持報以冷待,「你個女病到咁,冇將來,唔值得用咁多錢 醫」。但阮的信念未被撼動,她花60多萬元,帶着20個月大的瑤瑤往美國接受手術。「去之前知道成功率得七成幾,但都要博一鋪」,她特意在出發前拍下全家 福,「驚佢返唔到嚟」。

手術需割開瑤瑤頭骨,確認左腦的腫瘤位置後由醫生動手切除,再縫好頭骨。「睇住佢頭骨開咗,腦、頭好腫好腫,我幫 唔到手,心好痛」。雖然手術成功,但後遺症接踵而來,瑤瑤的說話、學習能力均未如常人,有自閉傾向及輕至中度智障;綁鞋帶、穿衣服等簡單動作,教了多年仍 會忘記。

抗抽搐藥物效用不大


瑤瑤小時候樣子精靈。

阮 佩玲的大女健健康康,惟瑤瑤的病如晴天霹靂,縱使用盡心思照顧,仍難免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佢個病比較容易發脾氣,有一次一手掃跌晒啲擺設,成地玻璃,我 罰佢企出門口,罰到隔籬屋寫信話我唔應該咁教女」。及後阮改用以柔制剛方式,嘗試與愛女一起培養興趣,「係屋企得閒我就陪佢唱歌,可以訓練講嘢同記憶力。 佢好鍾意。」訪問當天二人即席表演,瑤瑤本不願面對鏡頭,大力緊握母親的手,一會後就放聲高歌,唱着一些只有她倆才聽懂的歌詞。

除了唱 歌,瑤瑤近年也鍾愛畫水彩畫,雖然只是臨摹他人作品,但每每能在自己的畫作找到與眾不同的動感、風格,「初初老師唔敢教佢,怕唔識教,而家老師成日讚佢畫 得好好,有觀察力」。瑤瑤3月更憑着一幅描繪兩尾錦鋰爭妍鬥麗的水彩畫,成功在世界關顧自閉日的郵票圖案設計比賽獲一等獎,作品將會印製成紀念版小全張郵 票。

不過,瑤瑤正要面對人生另一大關卡:其他器官也受到細胞不斷激生影響,去年就診斷出腎臟長出水囊。阮表示,過去多年服用的抗抽搐藥物已效用不大,近年新興的標靶藥物雖有效,卻每月需近兩萬元。

阮佩玲說,瑤瑤獲挑選參與香港大學為期兩年的標靶藥試驗計劃,暫時可獲免費醫治,「但兩年之後又點呢﹖」她說,人生最大願望有二,一是瑤瑤能健康快樂地活到老;二是政府及早為標靶藥納入藥物名冊及提供資助。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3/19679613

多個器官生瘤 無法根治


陳志峰指結節性硬化症是基因變異疾病,除先天遺傳,醫學界暫未找出其他染病原因。資料圖片

【本報訊】結節性硬化症病人外表或與其他特殊需要人士無異,惟有專家表示,此病會隨時間在體內各器官長出腫瘤,即使施過切除手術仍無法根治,病人需終生背負着「計時炸彈」過活,且隨時有死亡風險;現時最佳治療方法,只有服食標靶藥。

港大引入標靶藥試驗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系主任陳志峰表示,結節性硬化症是基因變異疾病,除先天遺傳,醫學界暫未找出其他染病原因。

陳志峰表示,基因變異令體內蛋白質成份mTOR變得不受控制,失去抑制細胞生長功能,細胞過度激生而形成腫瘤。他估計本港有百多位病人,大部份患者腦部會首先長出腫瘤引致抽搐,需要長時間卧床,影響正常生活。

他表示,此病可怕之處,在於心、肺、肝、腎等均有可能因細胞過度增生而長出腫瘤,雖然大部份屬血管纖維瘤或其他良性腫瘤,但會慢慢蠶食器官功能,變相揹着「計時炸彈」生活。他又指,除非有家族病史,否則病人難以在產前檢查便發現嬰兒患上此病。

陳志峰稱,現時病人主要服用抗抽搐藥物,但成效不大,而切除手術風險高,不建議年紀較大患者施行。

本港近年引入抑mTOR的標靶藥物,須每日服食,每月約需2萬元,但因未有相關醫學研究證明成效,故醫管局暫未申請納入藥物名冊及提供資助。

港大正推行試驗計劃,招募約30名病人接受為期2年的標靶藥試驗,費用全免,詳情可致電22554538莫小姐。
■記者于健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3/19679615

另一患者誕兩女同發病


阮佩玲指希望社會對結節性硬化症有更深認識。黃耀興攝

【本 報訊】結節性硬化症非常罕見,連醫生也未必熟悉此病,致令疾病一代傳一代。有患者自小便染病,30多年來尋遍各專科醫生都未能診斷出,直至誕下兩位女兒, 方發現三母女都患上同一疾病,大女早前更因而辭世。有病人及家屬去年自發成立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希望社會多加關注此病。

大女染抗藥惡菌離世

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現時有20多名病友及家屬參與,該會副主席阮佩玲表示,不少會員嘗過「醫生唔識醫」的經歷。

其中一個案黃女士,兒時臉部無故長出肉粒,曾到過公立醫院求醫,皮膚科、外科醫生先後接手,甚至作過詳細檢查,但都找不出病因。

黃女士直至誕下兩名女兒,並相繼因抽搐發病求醫後,醫生才能斷症出她們同告患上結節性硬化症。

雖 然3人都一直接受治療,但大女在成年後,腎臟長出多個血管瘤,腹部劇脹如懷孕婦女,更感染抗藥性惡菌,早前離世,終年27歲。至於24歲細女曉晴,捱過十 多個年頭後,2011年起腦、肺、肝、腎陸續出現腫瘤,脾臟腫瘤直徑更達11.5厘米,需切除整個脾臟,至今仍然飽受病魔困擾。

阮佩玲稱,組織希望集合眾病友的聲音,冀社會對這個罕見病有更深認識,也希望更多患病的同路人能夠勇敢生活下去。
■記者于健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