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彭定康:真正民主制度 政府必然更替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61127/19847003

彭定康:真正民主制度
政府必然更替


彭定康昨出席論壇後受訪,其間擺出招牌動作,細聽記者提問。謝榮耀攝

【本報訊】北京及特區政府近年對社會反對者越趨強硬,對雨傘運動的普選訴求及反對人大釋法民意充耳不聞,前港督彭定康昨出席論壇,談及香港管治問題時,強調法治是香港自由及穩定繁榮的基石,「法治」亦非只是「依法管治」,強調「當權者也要守法」,又指政府需敏銳處理市民政治訴求,容許公民透過選舉參與管治,認為在真正民主制度下,政府必然會有更替。記者:林俊謙 周婷

彭定康昨出席「公民實踐基金」以「香港管治:禮崩樂壞?」為題的論壇時,以「善治:民為貴」為題發表演講,其間多次不點名批評特首梁振英的管治方式。有別於梁振英宣稱特首擁有「超然」地位,彭定康引用《論語》內容,指「民無信不立」,認為公民比總統、總理及黨委書記等,都來得重要,「公民創造良好管治,也受惠於良好管治」。

良好管治必須讓公民發聲


彭定康又指,一個社會是否有良好管治,在於社會是否有法治,因法治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常以司法手段打壓異見的梁振英,常標榜政府「依法辦事」,彭定康指普通法的「法治」並非只是「依法管治」,而是法律守護者本身也遵守法律,「受權力管治的要守法,當權者自己也要守法」。

要有完整的法治,彭定康認為要有獨立司法和法院制度,因獨立司法系統保護基本人權、確保思想、良心、信仰、表達和集會的自由,「法治就是讓當地獨立司法系統內的獨立法院裁定罪責,黨政機關不得過問」,稱自己至今對維護香港法治的法官、大律師和律師,表示極大的敬仰。

除了法治外,彭定康認為要有良好管治必須讓公民發聲及參與管治,首要是選舉制度應該公平,「公民在投票時應人人平等,每張選票的票值應該均等,除了當地憲法的規定之外,投票過程應該公開,並不受任何限制」。彭定康直言若香港像伊朗般,只有由權力機構核准的人才可參選,「是不自由,也不公平」。

他又強調若想民選立法機關有公信力和問責性,就必須確立立法機關能夠換掉主掌行政的負責人,除非選民可以通過直選另行任免,「不能或大抵不能改變任何事情的選舉,是一場鬧劇。真正的民主制度,政府必然更替」。


處理訴求不當港人趨極端


面對近年香港社會嚴重撕裂,彭定康認為,當政府對人民的訴求感覺敏銳,才有可能政治穩定,如果政府對人民訴求處理不當,很容易把溫和的市民推向極端,成熟的民主社會,會考慮少數人意見的重要性,而不是嘗試踐踏,認為民主政府加上出色而負責任的領導,能讓社會接受始終要作出的艱難決定,而不需採取純粹高壓的措施。

梁振英在立法會選舉前曾呼籲選民將反對派「逐出議會」,彭定康卻認為,政府通過民主程序受到緊密監察,表現越能勝任,指在英國,「反對黨幹得越好,越是似模似樣時,執政黨的表現就越優秀」。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和公民黨議員譚文豪不約而同認為,彭定康有更多事可為港人做。劉慧卿指,彭定康有關法治的言論即使是「阿媽係女人」,但「呢個一定啱聽」,並指港府、中央和建制派都應聆聽。譚文豪則指,彭定康作為末代港督,在政壇上又仍有一定影響力,相信彭「比好多所謂愛香港嘅人更加真心地去愛」,認為彭不能只懷緬過去,應盡力為港人發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7013

「西方模式不完美 仍優勝」


彭定康昨指西方民主制度雖不完美,但仍較亞洲專制政權優勝。

【本報訊】近年北京為打壓香港民主發展,不斷指西方民主普選模式、以至近日因人大釋法而重提的三權分立制度,均不適用於香港。彭定康認為,縱使世界並無完美制度,但只要將亞洲一些專政政權,例如北韓、中國等與西方民主制度比較,民主制度仍然較優勝。

理應全球適用

彭定康在演辭中指,良好管治模式如同人權一樣,理應全球適用,但自1990年代開始不斷有人挑戰這個說法,指西方民主模式不適用於亞洲。他認為亞洲與西方存在着文化衝突,西方政府和社會認為值得擁有的優良特質,對亞洲國家並不那麼重要,有關說法雖受到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韓總統金大中及馬來西亞政府反對派領袖安華反對,但仍有已故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等支持。

彭定康質疑,西方民主制度不適用於亞洲說法荒謬,強調亞洲國家也有不同制度及價值,亦有國家實行民主制度,更以印度及北韓為例,「全球最大民主政體印度和北韓石器極權主義究竟顯示了甚麼亞洲管治價值?」他指中國奉行帶有資本主義特色的列寧主義,但南韓、台灣及日本有民主制度,香港人也不斷提出爭取民主訴求,顯示並沒有所謂單一亞洲管治模式及價值。

雖然他承認,世上沒完美的政府模式,西方民主制度也不是完美,亦不代表可將西方管治模式套入所有地方,但他指大多數民主體制內,公民及選民都明白他們制度中的弱點,這些制度同時有言論自由、法治等對政府監管,西方民主制度在運作上,仍較其他亞洲專政制度優勝。
■記者莫劍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7019

曾隔空開火 昨讚魯平文明


彭定康與魯平屬政治老對手;圖為二人在1992年會面。

【本報訊】彭定康當年出任港督時,曾多次與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隔空開火,魯平更曾批評彭是千古罪人。彭定康昨在演講辭中,又再提及與魯平的舊事,大讚魯平是個文明人及英語流利,似乎相當尊敬這位已故的政治對手。

自嘲「香港特色共產主義者」

彭定康在演辭中提及出任港督時,有次與魯平對話,形容魯是個文明的人,說一口流利英語。彭定康當時想向魯平解釋法治和依法而治的分別,又引用自己出任英國內閣環境大臣時作例,指當時有不少決定經常受法院挑戰,有時甚至被法院推翻,結果是他要改變政策,而非叫法院改變決定,他覺得當時魯認為他在編造故事。

他又提到,「一些來自北方的批評,曾指摘我是共產主義者!」他不諱言說,自己極贊成應動用經濟增長的得益,改善福利、醫療、教育和房屋,並自嘲是一個「有香港特色的共產主義者」。1995年,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曾面斥英方代表鄺其志,指摘港英政府的福利開支過高:「照這個速度往前開,不用多少年,肯定會車毀人亡,而車上坐的正是600多萬香港市民。」
■記者莫劍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55

談銅鑼灣書店事件 稱難想像在港發生 
彭定康:望英多關注香港



彭定康(中)與馬世民在論壇台上不時「咬耳仔」。謝榮耀攝

【本報訊】前港督彭定康昨日出席論壇時,被問到銅鑼灣書店5名股東及職員去年「被失蹤」事件時,坦言自己難以想像香港竟會發生港人「被失蹤」;令他更難以想像的是,國際社會並無大肆抨擊中國做法,連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國,反應也十分低調,彭表明不想令中國官員錯以為日後「做乜都得」。彭定康又相信,香港人會繼續成為民主的英雄,而不是一個「年老、過氣的殖民地官員如我」。
記者:林俊謙

彭定康昨被主持問到能否想像香港回歸後,會出現類似銅鑼灣書店人士的「被失蹤」事件時,彭即直言,他1997年離港時一直覺得,香港最壞情況變成中國最富有城市同時,公民意識被侵食,雖然上述情況仍未發生,但彭坦言,自己難以想像香港回歸後,竟會發生港人「被失蹤」事件。

彭定康續稱,令他更難以想像的是,國際社會在事發後,並無大肆抨擊中國當局做法,連《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國英國,其外交部的聲明內容亦十分低調。他希望不會因此令中國官員錯以為日後「做乜都得」,強調英國和其他支持《中英聯合聲明》的國家,都有責任維護香港的自由和活力。
同場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其後向彭定康發問,批評英國政府並無對香港人負上責任,問彭見到香港現時出現眾多問題後,「回到英國會為香港人做甚麼?」彭定康就指,希望能引起英國國會和傳媒,在未來更多關注香港發生的事;又指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1年前,曾希望來港調查《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實行情況,但最終在中方不鼓勵來港下,最終只有發表報告。

「港人會繼續成民主英雄」

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去年3月曾發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周年報告」,指出主權移交接近18年,香港保持繁榮穩定,但認為高度自治不斷受壓,特別是北京當局發表的白皮書、並為2017政改方案設限、新聞自由受衝擊等。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追問彭,指他離港後,是否覺得自己和英國本應能為港人做更多,令香港有更好基礎落實一國兩制;又問彭今次返倫敦,會否到英國上議院就香港問題發表演說,為被英國放棄的公民,爭取更好待遇。

彭定康未正面回應劉的要求,笑稱是「劉慧卿粉絲會的英國代表」,引來在場參與論壇人士捧腹大笑。彭定康接着表示,過去曾寫書,指出英國殖民政府的不足。彭定康又指,自己做港督任內,只是想令香港選舉制度盡量變得公平和自由,指劉慧卿和李柱銘一直督促港英政府做得更多,努力值得肯定,「我覺得是香港人,會繼續成為民主的英雄,而不是一個年老、過氣的殖民地官員如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58

再斥港獨 指沖淡民主力量


梁頌恆昨指,佔領運動結果已顯示道德高地不能守住核心價值。

【本報訊】彭定康日前出席外國記者會午餐會時已發言狠批港獨,他昨日再次批評港獨是不可能爭取的行動,並沖淡建制內外爭取民主的力量,令他感到十分可惜。有出席論壇的青年新政梁頌恆反指,佔領運動結果證明,就算守住民主道德高地,也不代表可以守住核心價值。

嘆港回歸別無他選

彭定康昨在答問環節被問到是否支持香港自決時,強調自己不能重寫歷史,認為當年香港除了回歸中國,根本無其他選擇,但他強調一直強烈支持香港民主發展,亦明白港人現時感到沮喪。

彭定康又指兩年前的雨傘運動,原本有很多港人支持爭取民主的年輕人,認為運動並非受外國勢力操控,他不點名批評港獨人士挑釁中國政府,企圖爭取一些根本爭取不到的政治目標,結果令香港民主運動失去支持;又對香港建制內外爭取民主力量,被港獨聲音沖淡感可惜。

另外,長江實業地產獨立非執董馬世民在問答環節中也主動提及梁頌恆、游蕙禎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一事,指二人本可進入議會才表達想法,但因宣誓時無理行為導致失去議席,直言支持禠奪二人議員資格,「很開心快樂遠離那些胡言亂語」。
■記者莫劍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62

港社會分化 暗示梁要負責


彭定康指回歸前曾俊華(右)曾任他私人秘書,形容曾是「好秘書」。

【本報訊】下屆特首選舉如箭在弦,除已經正式宣佈參選的退休法官胡國興,盛傳特首梁振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準備參選,彭定康昨日拒絕評論盛傳各個特首人選,只形容做過他私人秘書的曾俊華是「好秘書」,彭定康雖表明不想評價梁振英施政,但他暗示梁作為特區之首,要對近年香港社會嚴重分化負責。

讚曾俊華是好秘書

彭定康昨日被問到對多名盛傳特首候選人評價時,表明不會評論任何有意參選下屆特首的人選,但他說曾俊華在回歸前曾擔任他的私人秘書,形容曾是一名「好秘書」。被問到如何評價梁振英施政表現,特別是梁是否要對香港社會分化越趨嚴重負責,彭定康先說不想批評梁振英施政,但隨即補充說:「但他是特區首長。」似在暗示梁要負上責任。

對於不少青年擔心中國對香港「50年不變」承諾,以及2047年後香港前途問題,彭定康表示,若到時仍然在生,應該已103歲,但有信心港人屆時仍會受《基本法》保障,可享有自由及普選產生的政府;他又不忘告誡任何出任特首人士,必須時刻保持敏銳度,理解民眾的關注。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出席同一個論壇時表示,現時社會嚴重分化,需要一個有能力和願意修補社會裂痕的行政長官。陳太又強調,雖然提倡港獨是不切實際及不恰當,但年輕人的憤怒、失望和沮喪卻是千真萬確;若政府只用高壓專橫手段,打擊本土思潮,只會令年輕人反抗更大。她又指人大常委搶在香港法院未有判決前,便主動提出釋法,是嚴重破壞法治基石,香港管治支柱已經受到動搖,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核心價值被進一步侵蝕。
■記者莫劍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71

魅力不減 參加者索簽名合照


大批彭定康粉絲昨手持其著作索取簽名。

【本報訊】彭定康應邀出席昨早舉辦的公民實踐論壇、大談管治之道,吸引不少前朝官員及政壇名人到場取經,600名參加者一律要預先登記並繳交500元費用,昨早所見座無虛席。彭定康已有多年未在香港公開露面,但其魅力不減,論壇中段的小休時間,被大批參加者要求合照,他也親民地一一回應,群情一度太洶湧,他需由方敏生丈夫開路,才能先上洗手間、再喝杯咖啡。

前高官議員為座上客


梁家傑(左)及李柱銘(中)與彭定康夫人言談甚歡。

彭定康雖離港多年,但仍有強勁號召力,有「媽打」之稱的前高官李麗娟、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均為座上客。另外,多名現任或前任泛民立法會議員如梁家傑、劉慧卿、譚文豪、葉建源等亦有現身,連近日忙於處理宣誓風波司法覆核案的青年新政梁頌恆,亦早已登記參加。除了政治人物,久未露面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前廣播處長「大姐」張敏儀亦有現身,張在論壇開始前亦有和到場的好友、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傾談。

彭定康昨日一早已抵達九龍香格里拉酒店準備,而在論壇中段的小休時間、論壇完結後,「肥彭」均被大批參與者要求合照,亦有人帶同其著作索取親筆簽名,不少人都如願以償。但昨日論壇前後歷時近4小時,年屆72歲的肥彭在小休時段,亦忍不住提出要飲杯咖啡,需由方敏生丈夫開路擋住熱情的參加者,才能上個洗手間,再拿着咖啡在貴賓室稍作休息。
■記者周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79

馬世民嘲辣招無效 撐填海換地


馬世文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不斷指其任內成功打擊樓價上升,不過長江實業地產獨立非執董馬世民(Simon Murray)昨日批評,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DSD)「辣招」,對打擊樓價上升無效,笑言只知加稅會推高物價。

他其後又明言支持靠填海換地,指本港未來4至5年土地供應極少,縱有環保組織反對,但凡事都有後果。

指倫敦紐約同樣上車難

馬世民昨於公民實踐論壇發表演講,指特區政府雖然未至於垮掉(collapse),但他批評政府施政的確有失誤,推出政策之前未有好好分析。

他舉例指,香港年輕人埋怨樓價高、上車難,但政府忽視樓貴的部份原因源自土地競投政策是價高者得;他又指倫敦、紐約或居於任何國家首都的年輕人,都正在面對同樣問題。

馬世文進一步批評政府推出辣招,以為可透過增加印花稅來降低樓價,但他質疑成效,反問「(加辣)後是否有減低樓價?」他笑言只知加稅推高物價,認為加稅或只會令建築商暫時減少建屋量;又指香港已經很久沒有填海,上一次大型填海工程已是20年前的啟德,而本港未來幾年土地供應極少,為何不靠填海來增加可用土地?(Why don't we make more land available by reclamation?)

問及中國在亞洲商業、金融及貿易方面是否具侵略性,馬世文稱並不認同,指過去幾年仍然有很多國際公司到中國做生意,自覺跟中國來往很安全,但他形容中國幅員遼闊,「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記者周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6989

馬斐森:副校風波證校委管治差

馬斐森昨重申,一直支持任命陳文敏為港大副校長。

【本報訊】跟彭定康同場的另一位論壇嘉賓、港大校長馬斐森,昨日於演講時主動重提副校長任命風波,形容事件並非干預院校自主,而是證明了校委的管治差。馬斐森稱,自己當時一再支持任命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為副校長,但最終經校委會投票否決,雖然他不同意否決的大部份理據,但他尊重其他校委意見。

彭定康指大學非沒政治

馬斐森指,港大作為公帑資助的大學,對公眾有責任,但給予意見及干預是有分別的,大學歡迎前者、後者則謝絕。他又說,大學管治現時面對不少挑戰,其中最嚴重的是自我審查,尤其是年輕教職員,或自覺有不可談的爭議題目。馬斐森稱,自己跟大學管理層都會提醒年輕教職員,毋須自我審查。

馬斐森又再談到副校長任命風波,他表示,雖然不同意否決陳的任命,不過他更加在意校委會用了超過一年時間處理,其間事件受多方如傳媒介入。雖然校委會最後仍有按程序投票、並否決任命,但整件事已表現了校委會的管治差。事件另一主角陳文敏昨早亦有出席論壇。

中大學生會前會長、港大碩士課程校友楊政賢亦有出席論壇,他質疑香港政府非經民主選舉授權,讓政府插手院校事務是否合適。對此,彭定康認為大學並非沒有政治,指大學管理層、教資會成員等都有責任保護院校自主。他重申,香港地方雖小,但有不少院校在國際間有良好聲名,證明本港大學的成就。

馬斐森強調,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受威脅並非港大或香港獨有,呼籲港人重視及珍惜學術自由。
■記者周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7125

彭定康「善治︰民為貴」
演講辭中文譯本全文



彭定康演講期間,「香港歸英運動召集人」賴綺雯在觀眾席高舉印有英國國旗的雨傘表態。謝榮耀攝

【末代港督訪港】
我在香港生活的五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那段期間,我體會到孔子的智慧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在1992年來港,當時我差不多50歲,在此之前,我從沒讀過《論語》。這於我不單是一個錯誤,而且引以為恥。自此之後,我重複參考《論語》,學習當中的精湛智慧和道德教誨。

今天,我首先想引述孔子與弟子的對話,看他怎樣一針見血道出良好管治的精髓。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民」指的當然是公民,他們比總統、總理、君主、黨委書記及總督,都來得重要。公民創造良好管治,也受惠於良好管治。讓我解釋我的意思。

當你上網搜尋「良好管治」,你會找到大量關於這題目的書本、研究和報告。談論這課題的人明顯比真正參與管治的人多!這不僅是一個關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課題,它亦涵蓋國際和商業機構、公民社會和大多數其他性質的組織。不過,好政府的很多特質有廣泛的共同適用性。無論是國家或省級的政府、公共或私營機構,最好也具備這些特質。而這些特質當中,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是問責性。

第二,良好管治並沒有一個可以區分出來而獨特的西方模式、非洲模式或亞洲模式。良好管治就像人權,全球適用。這個論點在一九九○年代受到挑戰,有人認為在亞洲與所謂西方之間存在着文化衝突:西方政府和社會可能認為值得擁有的優良特質對於亞洲並不那麼重要。當然,在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這個說法已經大幅貶值。儘管好些亞洲政治家和思想家,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韓總統金大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沈恩和被可恥地粗暴監禁的馬來西亞政治領袖安華反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親信卻為這個關於亞洲價值的論點撐台。我今日暫且不談李先生等人擁抱這論點的或有因由,我只想說明這種主張的荒謬之處。

試想,中亞專政政權、全球最大民主政體印度和北韓石器時代極權主義究竟顯示了甚麼樣的,共同的亞洲管治價值?即使為了便利政治分析,我們把範圍收窄至東亞,我們依然看到各種各樣的政府模式:由新加坡的引導式民主(客氣點說),到中國帶有資本主義特色的列寧主義、到南韓、台灣和日本的民主,和香港對民主的訴求。難道香港的儒家思想真的比上海或北京少?我看不大可能罷。

「法治是讓當地獨立的司法系統內的獨立法院裁定罪責,黨政機關不得過問。」

話雖如此,我不相信有完美的政府模式,更不用說一個完美的西方世界,可以就這樣推出來,安裝在任何地方的政治模式。我熟悉的大多數民主體制中,公民和選民都明白他們制度中的弱點。在美國和西歐肯定如此。不過,即使沒有完美的模式,有些版本運作起來比較優勝,也有一系列互相協同的安排,實行起來就比個別安排造成更大的效果。例如,在有言論自由、法治和監管得宜的地方,貪污不太可能變得猖獗。

經濟持續成功與良好的政治安排之間明顯有着緊密的連繫。經濟政策具包容性,讓人人有機會擁有財產並共同創富的社會,在政治體制同樣具包容性的地方就更有機會發展起來。如果只有少數擁有特權的精英壟斷所有經濟機會,這些精英也必盡力捍衞滋生出這種不公平的政治安排。例如,在俄羅斯,寥寥可數的特權階級寡頭政治執政者或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牢牢控制着國家的經濟。假如你想有公開鮮明的政治競爭,就得挑戰這個經濟模式。根據以往經驗,這個模式的結果是不斷惡化的經濟衰退。

盤點一下以上這些交錯的課題,良好管治的社會的特徵大概會是哪些?
在意大利古城錫耶納的社區會堂裏,掛着三幅文藝復興藝術家洛倫澤蒂的偉大畫作。中間的一幅畫的是「好政府的託喻」:畫中「公義」(當然是女人的化身)指向擬人化的「智慧」手中持着的公義天秤。兩旁的畫作則描繪了「好的管治」與「壞的管治」。兩者之間的分別是甚麼?這分別首先來自法治。國際大律師公會理事會在二○○五年寫道:「法治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它確立了一個對所有人平等、讓所有人都可以引用的透明程序。它確保一方面讓人自由,另一方面讓人獲得保護的原則得以遵從。」

普通法的「法治」並非只是依法管治而已。正如亞里士多德力陳:「法律的守護者本身也遵守法律。」受權力管治的要守法,當權者自己也要守法。

我還記得一次和魯平主任的對話。魯主任是個文明的人,說一口流利英語。我嘗試向他解釋「法治」和依法而治的分別。我提到當我出任英國內閣環境大臣時,我的決定經常在法院受到挑戰,有時更被推翻。(英國政府就脫歐一事現正面對類似情況。)結果是我要改變我的政策而非法院。我覺得魯主任認為我在編造故事。

法治的完整性來自獨立的司法和法院制度。這是公平審訊和程序公義的保證。在實施地方政府通過的法例時,同時確保國家機關根據國際法履行義務。獨立的司法系統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和保護,涵蓋良好管治社會的多方面。例如,它保護基本人權;它禁止酷刑;它確保得到公平審訊的權利;它確保思想、良心、信仰、表達和集會的自由;它保障財產。法治是良好管治社會的基石,法治就是讓當地獨立的司法系統內的獨立法院裁定罪責,黨政機關不得過問。舉例說,貪污行為可以由警方或國家代理人調查,但是否有人貪污違法則由法院定奪。

我一直相信法治是香港的自由、穩定和福祉最重要的保證。我對於在此維護法治的法官、大律師和律師,懷着極大的敬仰。他們站在前線,確保香港在一份國際有約束力的條約裏得到許諾的自由,得到維護。法治對香港的自由和繁榮至為重要。

第二點我想談的,是世界銀行在分析各地的良好管治時,慎而重之稱為「民眾的聲音與問責性」的特徵。我相信世行所指的,是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民主。世行明顯是要避免被指在提倡某一形式的民主。畢竟,民主的模式很多:立法機關有單院的、雙院的、行政主導的,也有部份直選的、部份間選的。讓我清楚說明我心目中,可以讓公民發聲、參與管治和使當權者通過公開有效方式問責的制度,應該包含的必要成份。

首先是選舉制度。無論是選舉立法機關或主要官員,選舉制度都應該公平,公民在投票時應人人平等。每張選票的票值應該均等。除了當地憲法的規定之外,投票過程應該公開,並不受任何限制。舉例說,作為英國國會的議員──上、下議院有着同樣的規定──我必須宣誓效忠女皇。拒絕宣誓的民選議員不得就任,以往的例子有北愛爾蘭的新芬黨。這對我來說並非不合理。但是,如在伊朗那樣,只有由另一權力機構(這裏說的是宗教機構)核准的人才可參選,我就認為不自由,也不公平。選舉安排應由當地的立法機關在憲法中訂明。如果想民選的立法機關有公信力,並能保證有正當的問責性,就必須能夠換掉主掌行政的負責人;除非選民可以通過直選另行任免。不能或大抵不能改變任何事情的選舉是一場鬧劇。真正的民主制度,政府必然更替。

「成熟的民主會認識到考慮少數人的意見的重要性,而不是嘗試踐踏這些意見。」

我們可以一直討論,怎樣才算是公平。我懷疑這在很多方面有點像大象──難以描述,但一看就明白。

不過,我都想說說關於民主的三點體會。民主而多元化的社會不能單靠選舉產生。除非有着整套軟件硬件配合,否則民主可變成大多數人專政的民粹優越主義。既然法治是良好管治社會的核心,社會中的大多數不應乘機把法院填滿他們的支持者,以鞏固自身的地位。成熟的民主會認識到考慮少數人的意見的重要性,而不是嘗試踐踏這些意見。反過來說,民主中的少數也要承認選舉中有贏有輸的後果。我想,今日英國和香港,都可以從中得到教訓。

民主政府並不易為。就像千千萬萬其他人一樣,我純粹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民主政府加上出色負責的領導能讓社會接受大家始終要作出艱難的決定,而不需要採取純粹高壓的措施。如果公民可以自行決定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子女的教育、用錢和儲蓄的方式,但對於其他影響他們生活的選擇不能發聲,我會覺得十分奇怪。這也是當我在一九七九年,以新晉國會議員的身份首次來港時,我大力支持區議會直選的部份原因。我回到英國後也就此寫了文章。

我想就「議會民主」再說兩點。首先,這是比通過公投實施的所謂直接民主更好,更先進的決策方式。我們正開始為英國公投脫歐付出代價。這個決定早應通過議會作出;甚或如有需要,應通過大選,讓人民作最終抉擇。第二,當民眾壓力就某項政策或政府的政績升溫時,民主當可為政府提供安全閥的角色。我們目睹這情況在印度經常發生;所以儘管信仰和種族紛陳,印度始終團結一致。
政府效益在世界銀行的清單排行第三。我一直相信,當政府通過民主程序受到緊密監察時,它就越能勝任。在英國,反對黨幹得越好,越是似模似樣時,執政黨的表現就越優秀。當然,效益也取決於管理運作的公務員隊伍的質素。我在英國、歐洲和香港曾經與幾個不同的官僚系統共事。毫無疑問,在和我一起工作過的公務員隊伍中,最能勝任的是九○年代香港的公務員隊伍。我希望它的活力和士氣依舊。

「九○年代香港公務員隊伍是一流隊伍:待遇好、自動自覺、有智慧、以服務公眾為榮。」

三個主因造就了香港九○年代的公共服務紀錄。首先,那是個一流的隊伍:待遇好、自動自覺、有智慧、以服務公眾為榮。這種承擔完全沒有受到政治考慮干擾。舉例說,公務員的聘任和升遷完全視乎功過。第二,他們的操守不容置疑。貪污絕無僅有,規模肯定比歐洲和亞洲多國少很多。第三,政府指派的工作,公務員都認真全力完成。這就是說,當你把香港與生俱來的企業家精神,與公務員立志超額完成差事的決心配對起來,基建工程用上的時間,就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少。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英國環境大臣(聽起來好像中世紀那麼遙遠),那時政府就於希斯路機場興建一座新客運大樓,已討論了好一段時間。我在一九九二年來港。到達後的首星期,霍德爵士帶我看挖泥船倒泥,開始興建赤鱲角機場。雖然過程中經歷了些談判障礙,但我在一九九七年離港時,機場已實質上完成。我回到倫敦,發現人們還在討論那座新的,但還是無蹤無影的客運大樓。我希望香港公務員仍保留着這些質素。

第四個區分良好管治社會的特徵是政治穩定和沒有暴力。幾個因素起着作用:一是優良、廉潔、透明和得到人民尊重的警務工作;另一是持續繁榮,而且隨之而來的得益大致上公平分配。我不是社會主義者。我相信妥為監管的市場是創造和分配資源的最好方法。但我也相信政府本身有着保護弱小和幫助強者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角色。美國一些共和黨人以前常這樣說笑,他們認為英語裏最令人憂慮的一句說話是:「我來自政府;我來幫助你。」這種講法愚昧得驚人,它漠視了政府在促進經濟和政治穩定的角色;也對政績優良的多屆美國政府不大公允。在這方面,艾森豪威爾執政時的共和黨政府就幹得很不錯。

新加坡實行的社會改造工程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我一直相信香港應避免這樣做。我認為讓市場和低稅率自由發揮更適合香港。當然我也極之贊成應該動用經濟增長的得益,改善福利、醫療、教育和房屋。也因此,一些來自北方的批評,曾指摘我是共產主義者!很明顯,我是有香港特色的共產主義者。

當政府對人民的訴求感覺敏銳,政治穩定也就更有可能。其中一個方法,是明白到他們是公民,有他們的權利和責任。證諸世界各地的歷史,不乏關於敏銳地處理政治訴求的經驗,及如果處理不當,政府怎樣很容易把溫和推向極端。如果你把人民當作負責任的公民看待,他們就更可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健全的公民社會組織就當上他們與政府之間的中介人。他們應該有自由舉行非暴力示威;有自由說出和寫出他們的要求;有自由選擇宗教信仰。他們的教會應不受到政府控制;他們的大學應該自我管治和擁有自主。

這一點值得細說。我曾任香港和英國數間大學校監,現時是牛津大學校監,對這一點感受很深。牛津大學最近獲排名全球大學之首,也得感謝大學裏為數不少的中國(包括香港)學生和教授。大學不是國家的代理人──它並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大學也絕不是商界的附屬品,刺激着生產總值。大學是多元化和自由的強大支柱。香港彈丸之地,能有兩所非凡的大學全球排名首五十、三所全球排名首百名之內,成就非凡,值得香港人引以為傲。當中部份原因,當然是香港的大學享有國際條約和本地法例賦予的自由和自主。大學享有自由和學術自治,但不等如大學不需通過適當方式,為其獲批的公帑問責。我們在牛津也要這樣做。但我們享有也行使學術自由,就如蘇格拉底所言:「論證無界限。」我們做喜歡做的研究;我們探討學問、尋根究柢;我們用我們視為最佳的教學模式教授學生;我們自行挑選教學和行政人員;我們基於學生的能力收生。我們可以自由就任何事情發聲,不用理會政府喜歡與否。以這種模式運作的大學不斷拓展知識的領域,惠及整個社會,惠及全人類。我肯定你們在香港,當然也明白你們享有自由的大學,是這偉大城市皇冠中的瑰寶。

我也想談談另外兩種特質。首先是監管質素;比方說,應該以透明和公平的方式監管商界。這樣,私營部門的機構本身必須展示高透明度,並遵從私營部門管治的最佳標準。我肯定中國的官員知悉有這麼一個得到學術研究證實的看法,就是外界認為印度的公司比中國的公司管治得更好;因為印度公司的董事局不受政治干預,公司也更能符合國際標準。中國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否則必會拖累中國在國際間的經濟表現。這不會對任何人有好處。世界需要繁榮興盛的中國。

良好管治的最後一個特徵是控制貪污。這不僅是立法,或設置制度打擊這個政治經濟弊病的問題。貪污直達政治的核心,明顯與自由為敵。自由的傳媒因揭發貪污罪行和罪犯,獨裁和極權政府因此壓制傳媒和其現代科技表親──互聯網。各種形式的傳媒壯大公民,對付貪污。貪污其實增加守法公民的負擔,對社會它是個侵蝕和破壞的元素。如果政治權力決定資產所有權,便沒有人能夠行使權力鏟除貪污腐敗。貪污舞弊於是傳遍整個政府架構。

「有一份文件涵蓋了這些自由社會的各方面,它叫做《中英聯合聲明》。」


在我以上描述的各種管治模式中,其核心皆為公民。公民就是管治模式的健康和完整性的驗證。公民享有自由、權利和責任,尤其是睦鄰的責任。他們有自由與人爭辯、同意別人、寫作、在廣場的演說台發言、攻讀和享受自己選擇的學科、決定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與任何人談論政治又不怕別人無意中聽到、以法律解決問題因為有信心會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閱讀和收聽真實新聞知道世界發生甚麼事、當政府咎由自取時戲謔它、到他國旅遊、到教會去或到馬場去、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公民身份和愛國的看法。有一份文件涵蓋了這些自由社會的各方面。那是一份已存放在聯合國約三十年的條約,它叫做《中英聯合聲明》。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