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6/18747532
豆
腐火腩飯,是男人的浪漫。35℃高溫下,忍著蚊叮,搭船到馬灣看古蹟,是香港式的浪漫。走進馬灣田寮村,匿藏於民居中,有一幽靜的書室芳園書室。融合了中
西建築特色的芳園書室,被活化後改建成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去年3月開放予公眾。有份參與後期活化的建築師阮文韜,就盡力保住香港的獨有文化與歷史,讓港
人也能感受到香港式浪漫。
記者:徐麗薇
芳園書室為當地陳氏族人於1920至1930年代所建,據聞芳園書室前身是「陳氏書齋」,
即傳統的「卜卜齋」。這所鄉村學校光榮引退後,2008年成為首批活化的六幢歷史建築物之一,並於2010年被古物諮詢會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其後圓玄將
書室改建成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不少建築特色都得以保存,活化建築師阮文韜(Manfred)表示,下層博物館的設計便是他的得意之作。「你會看見這裡都
有三尖八角的流線,就是想刻劃小朋友跑來跑去的軌跡。」他利用帆布及一些燈光拉出幾何流線,除了重塑馬灣歷史,亦令書室看起來更有動感。
Manfred
曾在書室的前庭放置木製傢私,惜被白蟻蠶食導致自然流失。採訪當天換上了由加拿大送來的松木,砌成一條私家路,皆因當天他正在為建築系的學生辦展覽。背著
沉甸的行裝,攀山涉水,在古蹟搞展覽,這種奢華,只有藝術家懂。對Manfred來說,真正的「活化」現在才開始。「希望更多藝術團體進來,搞音樂會也
好、展覽也好!因為藝術家需要這種東西,與自然互動,古蹟正正給予了空間。」
「香港需要更多浪漫!」
香
港不乏活化項目,且多數藏身於城市中,誰會山長水遠跑來馬灣看古蹟?「遠的地方才是最有價值去保育,因為人家進來是朝聖。我們有時太著重於效率,沒浪漫。
這樣進來是浪漫,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浪漫。」這份浪漫用了他一年時間,更要貼錢去做。首次辦活化項目的Manfred直言,希望透過芳園書室達致教育的功
能,教育大眾香港歷史。「我們作為香港公民、中國人、建築師,不能對自身的文化和歷史滅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說話中英夾雜的Manfred,骨子裡
原是一個熱血的香港仔。
所以對於高樓林立的香港,他愛之深責之切。「整個城市是五臟六腑,不能全都是腎,但沒有心。而古蹟就是胰臟,替你
排毒,就像教堂一樣。」保育和發展經濟,是可以並存。古蹟除了能記下歷史,更令一個社區更像社區。拆光所有古蹟建高樓大廈,只會令香港淪落為國內的5線城
市。「你看中環,如果拆得只剩住宅,樓價一定會下瀉。」
但他坦言國內很多活化項目,如南京,都比香港做得好。「人家的保育分了兩個層次,
一是將原有建築物保留﹔二是將原本的建築方法保留。」他直言香港政府搞活化雖有誠意和遠見,但卻需要更多民間的人才去參與。而作為普通市民,你可以做的,
是走進來一起分享這份浪漫,一份香港式的浪漫。
圓玄學院「芳園書室」旅遊及教育中心暨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9時至下午5時
http://fongyuenstudyhall.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