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京防範悼六四 「放逐」留學生 要求參加學習團到市郊或內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5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國政法大學要求全校外國留學生6月3日到4日參加「參觀學習團」,離開北京。互聯網

【六四25周年】
【本 報訊】六四殺到,北京恐慌!北京地鐵宣佈6月3日起關閉木樨地多個出口、中國政法大學「要求」外國留學生6月3及4日兩天離開京城去旅遊……種種措施均被 認為是要防範民眾紀念六四屠殺25周年。而各地陸續有人因此被拘押,澳洲籍藝術家郭健周日在北京被拘留、潮州青年張坤樂則因為在網上舉辦六四徵文被刑拘。

明日為六四25周年,北京地鐵昨日在微博通知:「自6月3日17時起至另有通知時止,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A1、A2出入口採取封閉措施。」地鐵未解釋原因,引起網民追問甚至譏諷,但留言迅速被刪。木樨地是1989年6月3日晚軍隊進城開槍百姓死傷最多的地方。

青年辦六四徵文被拘

北 京的高壓防範匪夷所思。昨日facebook和Twitter流傳一份英文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給外國留學生的通知」,要求全校外國留學生6月3 日到4日參加「參觀學習團」,目的地二揀一:內蒙古壩上草原或北京郊區十渡,費用全免,但必須參加。本報記者昨致電該學院查詢,但適逢假期無人接聽。
為何針對外國學生?近日外媒關於六四的一個小型調查顯示,多數中國大學生不知道六四。調查隨機抽問北京四所大學100名學生,當中只有15人能認出八九「坦克人」的照片,大部份人毫無頭緒;19人估錯相中是一場閱兵,極少數認出這張相的學生也緊張迴避。

並 非所有中國年輕人都對六四漠然,生於1989年的潮州青年張坤樂,日前在網上自辦了個六四有獎徵文:「不能帶有仇恨與偏見!如果寫得好,本人將請他吃潮汕 沙鍋粥……」消息指張坤樂目前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刑拘。近期內地因六四25周年被拘留或「被失蹤」的民間活動人士、律師、記者、學者、藝術家已超 過50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澳洲籍藝術家郭健疑因創作名為《廣場》的裝置藝術而被拘留。互聯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郭健

澳洲籍藝術家遭帶走

澳洲籍藝術家郭健周日被警察從北京東郊宋莊的家中帶走。澳洲《悉尼晨報》報道,當時郭發出兩條手機短訊通知朋友稱正被帶往拘留所,警察告訴他15天後會獲釋。

澳 洲駐京使館已聯絡中方要求解釋羈押郭健的理據,並表達強烈關注,稱將為郭提供所有可能的領事協助。52歲的郭,1989年曾參加天安門絕食,被捕估計與他 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並披露一件紀念六四的近作有關。這件名為《廣場》的裝置藝術,是一個用160公斤免治肉碎鋪滿天安門廣場的模型。

百 密也有一疏,北京地鐵4號線車廂近期竟登出一首六四相關的詩:「一場霧中開出來一隻堅固的坦克……我在霧中默默等待,相信太陽一定會出來……」34歲的內 地作者阿魯,告訴台灣中央社靈感來自天安門事件,被今期以「霧」為主題地鐵「四號詩歌坊」選中,他對獲刊登也覺意外。阿魯說9歲從電視上看對天安門事件的 報道,與長大後透過外界了解的事實完全相反,希望自己一點力能讓更多人思考,因此受罰也沒關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56

學聯港鐵站派鎮壓報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多名學聯成員在港鐵站月台發起快閃行動,翻閱1989年6月5日《文匯報》頭版的複印本。
易仰民


【本報訊】血色6月事隔雖遠,但無論當權者如何掩藏,都無法消除蝕骨的記憶。學聯10多名成員昨日在港鐵港島綫發起快閃行動,在月台扮睇報紙重溫1989年6月5日《文匯報》頭版報道屠殺真相,又播放當日新聞報道錄音及向乘客派發相關報道。

播放當年新聞消息錄音

昨 午一眾學聯成員在中環站往柴灣方向月台聚集,各人背後貼上特首梁振英、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等人當年就六四屠殺一事刊登的聲明。他們散開在各玻璃幕門旁 邊,張開「報紙」細心閱讀,頭條是「血洗北京死傷人數傳逾萬人軍警闖大學區徹夜瘋狂搜捕」,也有人手執大叠「報紙」向乘客派發。

其中一名 成員背起藏有喇叭的背囊,以手機控制播放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新聞消息錄音。不少市民好奇觀望,也有人駐足細閱報紙內容。幾分鐘後即有港鐵職員上前阻撓,認 為他們騷擾其他乘客,要求停止廣播,並阻止成員派報紙,也不准他們拍攝阻撓過程,指他們已經違反港鐵附例。職員更要求在附近巡邏的警員協助,最終記低行動 負責人之一司徒子朗的個人資料,隨後放行。

一眾成員未有離去,繼續在月台徘徊閱報,隨後分兩批登車前往柴灣,沿途繼續閱報,有數名警員及 港鐵職員跟隨監視眾人舉動,直至杏花邨站才離開。眾人在柴灣回程時,在車廂張貼少量梁振英當年聲明,又向乘客派發當年報道,不少人樂意接收,甚至主動索 取。最終各人折返灣仔《大公報》舊址門外,向途人展示當年《大公報》頭版報道,並高呼平反六四。

司徒子朗表示,行動是為了喚醒港人當年知悉慘劇一刻的震撼、當年團結抗共的記憶,「親共報紙當年都一齊聲討屠夫政權,今日其實都係同一處境,大家係咪仲攞得出當年嘅氣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61

藝術家助內地客認識歷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外籍人士駐足觀看學聯擺放在時代廣場外的坦克模型。

【本報訊】本土藝術家昨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派發《文匯報》1989年6月5日報道六四屠城的舊報紙,朗讀當年的報道。學聯晚上六四音樂會高唱《自由花》、《沒有煙抽的日子》也吸引內地旅客駐足了解六四,惟他們說不能將六四新聞報道帶回內地,因海關一定追查。

將參與燭光集會
本地政治漫畫家梁阿平聯同行為藝術家三木、陳美彤及杜躍等,下午在時代廣場舉行「真假莫辨,難分對錯25年」行動,向銅鑼灣途人派發1,000份1989年6月5日的香港《文匯報》頭版,報道6月4日晚上屠城的情況。

有閱讀舊報章的90後港人大學畢業生Ocean指,六四事件過了多年,已無從追查真相,他從沒去過六四紀念活動,但認為今次看到當年舊報紙,對六四有更多了解。

行為藝術家三木黑布蒙眼,手持一條木條,寫上「告訴我:真的有這一天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默站大約三小時。三木認為,近年提及六四真相的內容減少,擔心歷史被遺忘。試過有途人問他:「89年六四,係唔係香港回歸?」

學聯在昨晚主辦六四音樂會,呼籲途人參加六四燭光集會。林慧思老師的父母也「捧場」,有內地大學畢業生問記者,《文匯報》的頭版是否真實?她指出,自己沒有聽聞六四事件,也不會冒險把報章帶回北方,但是她表示會參與燭光集會。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http://64.appledaily.c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68

培正現「毋忘六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互聯網

【本報訊】毋忘六四,花開遍地。何文田培正中學日前出現一條巨型「毋忘六四」直幡(圖),讓堅持尋求25年前天安門屠城責任的聲音傳入校園。兩年前,培正學生會透過facebook呼籲同學參加六四維園集會,但被校方禁止在校內宣傳,引起爭議。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http://64.appledaily.c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74

高達斌抹黑支聯會是罪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卓人與高達斌昨在港台節目就六四屠城激烈爭論。

【本 報訊】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與愛港之聲高達斌昨在港台節目就六四屠城激烈爭論。高指支聯會和李卓人是六四「罪魁禍首」,李當年帶港人捐款上京支援,令北京學生 有資源繼續留守廣場,釀成歷史悲劇,「如果追究屠城責任,你要第一個負責」。愛港之聲將會在維園外興發街擺放攤位,李卓人斥高顛倒是非,但呼籲市民克制避 免衝突,如欲表達不滿,最實際是進入維園點起燭光,團結控訴中共。

自爆曾參與百萬人上街

高 達斌昨在節目自爆,1989年香港三次百萬人上街他都有參與,甚至捐過錢給支聯會,但經過六四後,認清泛民「表裏不一」,「與其跟司徒華做嘢,不如跟鄧小 平」。他指解放軍在六四「一定有殺過人」,但只是「官民衝突」而非屠城。他批評支聯會絕口不提軍隊也有傷亡,又指中共鎮壓是「逼不得已」、「想嚇吓學 生」,民眾應「體諒」、「釋懷」。但中共理應向天安門母親補償殮葬費,也贊成中國效法南非設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但支聯會必須要有曼德拉的「胸襟」才能成 事。

李卓人批評,高達斌把軍隊血腥鎮壓平民視為理所當然,又把責任歸究學生,「學生要反官倒、爭民主,留守廣場希望撤回四二六社論,有乜 錯?」遭坦克輾去雙腿的方政曾指學生撤退時,坦克從後追趕;天安門母親張先玲的兒子頭部中槍,軍人不讓醫學生急救,「呢啲真相,你哋又唔講?」李建議愛港 之聲到中聯辦請願,要求徹查真相。他強調,天安門母親不要中共施捨,而是追究屠城責任。今年支聯會將會在外圍增設擴音器,希望遲來的市民也能參與。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http://64.appledaily.c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79

軍隊亂槍掃射數萬民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9年6月3日,北京市民在各路架設路障堵截入城的軍隊。互聯網

【3/6京港的8984】
戒嚴第十五天,屠城揭開序幕。凌晨2時,逾萬軍隊由西向東推進,軍隊全身穿白恤衫、綠色軍褲,不帶軍帽,被民眾攔截,10多萬學生、民眾最終使一萬名沒有攜帶武器的青年軍人後撤。

同一時間,四輛運載便衣軍人和武器的旅遊巴士企圖由西單向東駛向天安門廣場,被群眾發現,學生登上巴士,發現車內全是衝鋒槍、手榴彈、步槍和防毒面具等武器,遂將武器搬上車頂示眾,直至天亮。

上午,過百萬市民跑到長安街一帶,在各路架設路障,堵截入城的軍隊。下午2時,當局為奪回軍械,大批公安武警、軍隊手執衝鋒槍、木棍和電棒,向群眾施放催淚彈和塑膠子彈,造成40多名市民受傷。

學生高唱《國際歌》

下午3時,從人民大會堂西部湧出逾萬頭戴鋼盔的軍人,準備加入鎮壓群眾,但被民眾包圍,雙方發生衝突,各有多人受傷,軍隊被迫撤回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上仍有數萬學生及巿民,學生廣播站播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歡樂頌》,手持大旗的學生高唱《國際歌》。

傍晚6時以後,北京市政府戒嚴部隊指揮部不斷透過電台、電視台發出三項緊急通告,呼籲市民不要上街。晚上10時,北京市政府和戒嚴指揮部再次發佈緊急通告,指當前北京的事態已十分嚴峻,「從現在起,請你們不要到街上去,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如有違背者,一切後果自負」。

晚上10時,廣場的民主大學正式開業,副總指揮張德利任民主大學校長。同一時間,復興門外軍隊向欄截的數以萬計民眾亂槍掃射。深夜裝甲車清理路障,為進城士兵和坦克開路,從木樨地、復興門、六部口至建國門一帶的長安街上,士兵槍擊攔截巿民。

全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在深夜就北京血腥鎮壓民運發出緊急號召,呼籲市民參加翌日「黑色大靜坐」,抗議北京的暴力鎮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386

聖公會譴責屠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當年良心話】
八 九年宗教界群起登報譴責屠城,聖公會屬下各組織發起聯名登報。其中聖公會港澳教區社會服務機構在6月7日刊登「沉痛哀悼」名單(圖),137名委員或同工 中,包括現任大主教鄺保羅、華聯會主席鍾嘉樂及公職王鄭慕智等。該聲明對北京濫殺同胞感悲憤,向壯烈犧牲的英靈致最高敬意。鍾嘉樂被指與內地關係友好。 2006年他和時任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以葆率團訪京,與領導人曾慶紅、時任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及內地教會領 袖會面。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http://64.appledaily.c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481

一間學生嫌麻煩 一間學生籲平反
培僑避談屠城 聖保羅薪火相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培僑中學

【本 報訊】薪火相傳,讓六四真相在北京高壓之下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一直是港人年年在維園舉起燭光的重要原因。四分一世紀下來,薪火已經得到承傳了嗎?我們走訪 了兩間中學,了解香港新生代對六四事件的認知。結果是有學生認為六四事隔已久,平反太麻煩;有學生毋忘六四,堅持要中共負責。他們來自不同學校,一間是人 大代表吳康民做校董會主席、政協委員曾鈺成做校監的培僑中學;另一間則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當年派傳單反英殖的母校聖保羅書院。
記者:伍雅謙 彭美芳

在培僑中學校門外,受訪學生均向記者表示對六四事件不了解,有中四學生表示,通識科教師曾在堂上講述事件,但覺老師偏向平反六四,立場偏激。

培僑教師見記者慌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聖保羅書院

訪問途中,一名疑似該校男教師向記者查詢,記者道明來意,他即指記者騷擾其學生,但卻不答是否校內教師,更聯同另外兩名疑似男教師在校門附近監視,其中一人舉機反拍記者。

隨 後步出校門的學生都變得很拘謹,對問題一律迅速以「冇意見」及「冇睇法」回應,有人回答時眼光瞟向立於校門旁的教師。記者進一步提問,該男教師立即說: 「同學你哋可以唔使答㗎。」有四名結伴放學的中一學生停下回答:「我哋冇睇法。(老師有冇上堂講過?)都冇喎。」男教師即以手機拍攝情況,學生隨後笑着離 開,身後卻傳來少年戲語:「六四簡直係世界上最美好嘅事。」

記者其後登上一輛小巴,在車上訪問了兩名培僑學生。一名中二學生認為,毋須在 平反六四一事糾纏,因為「麻煩囉」;身旁同學也稱:「已經係好耐之前嘅事啦,所以唔使點(理會)啦」。培僑中學的知名校友輩出,有曾發表「坦克碌豬論」的 已故民建聯前主席馬力,又有發動金融界反佔中的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

在聖保羅書院,學生受訪時對六四侃侃而談,表示老師曾在課堂 播放相關紀錄片。一名中三學生即場簡述六四事件,「北京政府當年喺六四嘅時候,一班(學生)喺天安門廣場,為咗爭取民主、爭取人權、爭取一個廉潔嘅社會, 但就慘被中央政府屠殺,就被定性為動亂,到?家仲未平反」。該校校友包括政壇元老鍾士元,及67暴動期間在校內派發煽動單張後下獄的曾德成。

受訪學生全未參與六四活動,但認同要得到平反,有學生指從中明白到,「應該更加熱切去追求自己想做嘅嘢,唔好因為一啲所謂嘅打壓就令到我哋卻步,應該更加去追求自己認為啱嘅事情」。

有學生表示,六四事件由通識科教師講述,中史科少有提及。中史科教師徐曉琦解釋,不少學校在教中三中史時,未必教到六四,文憑試也較着重五四運動,但他認為社會對六四爭拗甚大,中史科教師有責任為學生釋除疑慮。

「青年人逃避唔理想」
教 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副教授梁恩榮指,親建制學校對六四會有標準論述,多是指事隔已久和國家發展良好。「六四對香港同國家係重要議題,雖然有爭議,但青 年人去逃避,係唔理想」。梁不肯定培僑中學教師「監視」採訪會否為學生帶來壓力;而聖保羅書院學生自由作答,顯示他們可在無恐懼下表達意見,教育上較理 想。梁指傳統名校學生敢於表達意見,可能是他們相信自己較「叻」;而這類學校以前多由外籍人士做校長,較受西方文化影響,會讓學生有較大自由。

培僑學生唔清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王同學(中二)︰
「冇(睇法),(上堂)冇提過,唔會刻意咁提囉,(平反六四)唔知喎,唔使啦應該,麻煩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許同學(中二)︰
「都已經係好耐之前嘅事啦,所以唔使點啦,呢件事我都唔係好清楚。」

聖保羅書院學生撐平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同學(中五)︰
「政府要承認番件事先,向受害者家屬賠償道歉,香港一年一度嘅集會都係代表民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同學(中五)︰
「老師好客觀講……當然會(平反六四),呢件事未解決,今年有同學邀請我去(六四集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483

內地生誤以為六四是民間謠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港人希望六四真相可以由年輕人一直傳承下去。資料圖片

【本 報訊】六四屠城的可怕真相,內地大學生多數一知半解,來香港讀書,才能在自由的網絡裏找到當年的紀錄片。有北京來港讀碩士的學生指,北京有教授在六四紀念 日說當年他在廣場的親身經歷,結果被人告發,掉了教席;也有在廣東生活的「80後」,從無聽聞六四事件,有人更認為是民間謠傳,又指25年前的舊事不需 記。

有來自廣東省的80後學生明言:「我們當時還未出生,到現在這麼久,不需要經常記住」。也有於南方居住的內地人指出,從來沒有聽過六四事件,甚至指六四為民間謠傳。

傳大學教師談經歷遭告發

在 北京來香港修讀碩士的科技大學內地生陳同學(化名)指出,曾經在幾年前,於北京的大學課堂中,聽到有老師提及六四的親身經歷,她大讚該老師「好棒」,當天 是六四的「正日」,25年前以學生身份在六四現場的年輕人,已經成為老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說,廣場上有解放軍殺人、坦克車輾過學生的事實。

不過,該名老師不久消失在校園中,同學間傳言指他被人告發了。來港只有一年的陳同學,計劃今年參加維園六四燭光集會,但她認為內地生不談六四是因為「討論了,也不會帶來改變」。

來自中山的博士研究生劉同學(化名),他叔父輩的家人是解放軍,六四事件時候曾駐守北京,雖然沒有參與廣場清場,但對事件也感黯然。

劉同學引述家人說六四事件中,官民兩敗俱傷,劉同學同情當年的死難學生,他又指在廣州讀大學時,有來自香港的朋友,主動和內地生談六四,感到港人比內地人更加熱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489

收藏家盼M+展出六四作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Uli Sigg在蒐集過程中,曾發現不少與六四有關的藝術作品。

【本 報訊】瑞士收藏家Uli Sigg捐出1,463件收藏品給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其中敏感題材作品不少,包括改畫六四現場的油畫《新北京》、艾未未向天安門豎中指的攝影作品 等。過去近40年一直以蒐集中國當代藝術為目標的Uli,期望透過藝術、商業加上外交途徑,記錄中國當代歷史。他有一個信念: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應在中國土 地展示。

現時最享負盛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Uli Sigg(68歲),總藏品逾2,000件,扣除2012年捐出1,463件及賣出47件藏品予M+外,餘下約600多件藏品存放在瑞士的藝廊。

曾任記者、商業機構高層、外交官的Uli,自1970年代因任職的公司,生意業務由瑞士打進開放中的中國,因而獲得踏進黃土地的機會。本身喜愛收藏古典歐洲作品的Uli,在中國遇上約2,000名當代藝術家,直接在他們手上購買大部份作品。

最近來港參與Art Basel的Uli指出,「蒐集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是我研究的一部份,我很幸運可以遇到很多好人」。90年代曾經擔任瑞士駐中國大使的Uli對中國的政治環境瞭如指掌,他在蒐集過程中,曾經發現不少與六四事件有關的藝術作品。

學生畫成企鵝避審查

例如王興偉在2001年的油畫作品《新北京》(已捐予M+),以當年北京學生利用單車把兩名已中槍的學生運往醫院的情景為題,但為避開審查,中槍者改為企鵝,Uli認為這做法已暗示了中國藝術家如何逃避官方審查。

王 興偉去年接受訪問時也解釋過,《新北京推廣畫》源於一張新聞照片,講述八十年代末時一個人騎着板車,上邊拉着兩個學生。因為這是個敏感話題,他把板車上的 兩個學生替換成了企鵝。這張畫的原始相片作者是著名的攝影記者劉香成,相片在國內禁止發表,王興偉也是偶然在一個攝影集裏看到的。用企鵝替換學生,是因為 企鵝沒有甚麼象徵性。

Uli表示,蒐集六四作品比任何題材都難,他認為六四事件是一件令國際關注的事情,任何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大事都是他 蒐集的對象。但他重申:「我只是一名商人。」贈予M+的其他敏感題材作品還包括艾未未攝影作品《透視研究:天安門》和朱煜的攝影作品《吃人》系列等。本港 政治環境變化快速,他期望M+不會拒絕展示這批作品。

M+透過發言人回應指,M+會設置為期三年的Uli Sigg收藏館,展後與其他作品合展。對於敏感題材,M+會通過各項活動重新詮釋、評估及重寫藏品的意義和闡釋,貫徹博物館希望以當代出發的理念。

本地視覺藝術家周俊輝認為,對於六四作品,「香港應該有膽量去展示」,每年都有香港的藝術家就六四主題創作,規模不大,M+展出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六四主題作品,有助保留這段歷史。

部份M+藏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油畫作品
《新北京》
王興偉2001年創作

作者把原本躺在單車上的兩名中槍傷的學生,換作中槍的大企鵝,明顯批判了官方否認六四曾有大量學生傷亡的說法,諷刺死的只是「企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攝影作品
《透視研究:天安門》
艾未未1997年創作

艾未未以不文手勢指向天安門,明顯有政治意義,不滿中共政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油畫
《自由引導人民前進》
岳敏君1995年創作

作者模仿法國藝術家Eug箢ne Delacroix紀念1830年法國革命的作品,改以嘻哈笑臉的戲謔手法,有人指反映當代中國人消費主義

資料來源:M+Uli Sigg藏品目錄、中大文化管理課程課程主任何慶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03/18742491

艾未未作品上海被封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艾未未 資料圖片

【本 報訊】Uli Sigg於90年代設立了「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獎勵中國藝術家,CCAA今年已經踏入第15個年頭,4月26日在上海舉行了「中國當代藝術獎 十五年」回顧展。不怕踩界的Uli Sigg,挑戰內地的容忍度,把艾未未的一幅作品也放入今次展覽之列,不過最終於展覽開幕前20分鐘被要求下架。

藝 術獎總監劉栗溧早前在本港出席由瑞士駐港總領事館的「連絡空間—香港」活動時指,在回顧展即將開始前的20分鐘,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人員到展場,要 求把艾未未的作品封套,展覽中若出現艾未未的字眼及圖片都須移走。劉指當時和管理局方人員理論,但最後被迫就範,包括在展場入口刪去艾未未在評審名單的字 眼、多媒體作品中的影像以及其作品。艾未未的作品則分成多個大膠箱,用黃色膠紙封口,被棄置於展場一角。

Uli Sigg回應事件時指出,對當局的行動「不能接受」,他會視作「上了一課」,但他堅持繼續在中國舉辦中國當代藝術獎,認為現時無理由撤離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