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7/19857610
港生科學能力暴跌遜台澳
專家疑新高中制削基礎知識
新學制下,修讀物理、化學及生物3課的中學生人數大跌。資料圖片
【本報訊】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昨公佈「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5)」結果,本港學生的科學能力得分、排名及尖子比例均滑落,得分為523分、較上屆跌32分,排名由第2大跌至第9,尖子比例則為0.4%,統統不敵新加坡、日本、台北及澳門。專家分析指,結果跟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任內促成、2009年落實的新高中學制時間上脗合,兩者或有關係,籲當局全面檢視學制及科學教育。
記者:周婷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3年舉行一屆PISA研究,涵蓋全球72個國家或經濟體系,測量了各地15歲學生的科學、數學及閱讀能力。最新一屆於2015年進行,本港138間中學、逾5,000名15歲學生參加。結果顯示,本屆香港學生在數學、閱讀能力得分雖下跌,但排名仍平穩,數學能力得分為548分,全球排名第2,比上屆微升1名;閱讀能力得分為527分,排名與上屆相同、居第2位。
劉國智
僅0.4%學生評為尖子
不過,香港學生在科學能力的表現,並不止於分數下跌,排名、尖子比例均明顯滑落。香港學生科學能力由上次的第2跌至第9;而科學尖子比例,香港亦為首10名國家或城市中最差,僅0.4%學生被評為能力最高級別(第6級),創歷史新低,更比OECD平均尖子比例1.1%低。
參與研究的中大課程與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劉國智直言,推行新高中學制跟港學生在PISA科學能力顯著下跌,時間上脗合,但是否必然有關係則尚待證實。他指舊學制會考平均有四成人全修3科物理、化學及生物,新學制後相關比例「drop得好犀利」。本報翻查教育局資料,全修3科的中四學生比例,由2009年首屆新高中逾7%、持續跌至2014/15學年僅約4%。
劉指新學制必修通識教育,令選修科數量有較大限制,或致學生科學基礎知識變弱。至於上屆2012年PISA,本港當時雖已推行新學制,學生科學能力未下跌,因學制影響須慢慢浮現。但劉稱,不希望走回舊制文理分流、精英學生全歸理科舊路,建議學界全面檢視學制及改變教學方法。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曾於上屆PISA結果公佈後,特意發新聞稿讚揚港生表現優異,稱「再次證實香港教育朝着正確方向邁進」。今屆結果不再有利,當局即為新學制護航,發言人回應指科學的重點培訓已由過往的中學階段上移至高等教育,又指按照實際得分,香港跟澳門生能力「無明顯差異」。創新及科技局回應指,成立以來一直關注創科人才培訓,並強調政府會繼續推動年輕人對創新及科技的認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7/19857620
解答科普問題
信心跌穿平均值
首席研究員何瑞珠指家長若從小培養子女參加科學活動,對他們科學能力最有幫助。王心義攝
【本報訊】最新一屆PISA2015顯示,香港學生科學能力下跌。研究亦發現,香港學生對科學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及喜愛程度均下跌,其中自我效能感更首次跌穿OECD平均值。首席研究員何瑞珠說,學習興趣、動機及信心,向來比操練及催谷更重要,研究證實從小參與科學活動及家長充份支持,最有效提升科學能力。
PISA上次以「科學能力」為研究核心是2006年,對比2006年及2015年數據,香港學生在科學自我效能感明顯退步。研究透過問卷形式,要求學生自評對解答科普問題的信心,計算出自我效能感得分。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多道提問例如「識別廢物處理涉及的科學問題」、「解釋為何某些地方的地震機率較其他地方高」中,信心程度均較2006年時明顯下跌。
從小培養 興趣為先
何瑞珠指出,不論是研究證實抑或老生常談,學習都是以興趣為先,想改善學生科學能力,最關鍵是「要令學生鍾意個學科」。綜合家長及教師的問卷結果亦發現,家長若從小(10歲起)培養子女參加科學活動,以及對子女提供越多情緒上支持,對學生科學能力表現最有幫助。
■記者周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