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新組織承繼學民資金 聚焦教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5/19855177

新組織承繼學民資金 聚焦教育

吳皚純(左)與黃子悅(右)將任新組織「教育實驗學社」的傳媒聯絡人。伍嘉亮攝

【本報訊】學民思潮由反國教走到雨傘運動,至年初無以為繼解散。骨幹成員黃之鋒等人投身政黨,在傘運絕食的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跟部份「學民仔女」,昨宣佈成立新學生組織「教育實驗學社」(The Edu Lab),繼承學民的資金及監察教育政策責任。新組織不再以「打campaign(運動)」為主,但並非不關心政治,而是主張學生在教育政策應有更大話語權。她又否認重新專注單一議題是「走(學民)回頭路」。

學民思潮成立逾5年後,今年3月正式解散,並預告部份成員成立新學生組織,事隔8個月,黃子悅及部份舊學民成員,終宣佈成立「教育實驗學社」。黃子悅指,組織現時有20多名成員,包括約10名前學民成員,全部是大專生或中學生,將會專注教育議題,包括舉行相關工作坊、研習社,亦會跟進教育政策及議題。

由萬人撐場、抗命領袖、曲終人散,至今部份舊人重新由小規模起步,問到成立新組織是否因立下承諾、不得不做?黃子悅坦言,在學民思潮解散時內心掙扎,因作為發言人,不想看着組織終結,但自覺不可受情感影響,堅持成立新組織。一半原因是基於繼承學民的責任,另一半是教育議題需要學生參與和發聲,「呢件事係需要有人做」。

黃子悅又解釋,正因年輕人走向「泛政治化」,更需要真正思考及討論的空間,而「教育實驗學社」中「實驗」的意思,正是希望學生在主流教育制度外,有跟同輩人討論、撞擊新思維的機會。

資金夠營運4年

「教育實驗學社」沒有主席、召集人等職位,只分為成員及義工,黃子悅及另一名新加入成員、中大學生吳皚純,將共同擔任傳媒聯絡人。黃子悅指,此舉是希望成員間身份平等,歡迎12至25歲、3年內尚為學生身份的人參加。她表示,20多位成員已初步討論過熱門教育議題,列出4大關注重點,包括教育裏的民主實踐、評核方法僵化、教學語言及學債問題。

學民思潮解散時留下70萬元資金,指明供新學生組織使用。黃子悅指,資金目前尚餘超過65萬元,過去數月主要用於荔枝角工廈會址租金及購買物資。她初步估計,餘下資金足夠學社營運4年,待正式舉辦工作坊、活動後才考慮向外募捐。
■記者周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5/19855185

斥校本評核減學習意欲

 
黃子悅認為校本評核佔很多時間,難專注學習有興趣科目。伍嘉亮攝

【本報訊】教育制度千瘡百孔,苦了萬千學子。繼承學民思潮資產的「教育實驗學社」有一半成員為大專生、另一半是中學生。兩年前應考中學文憑試、現於嶺大讀二年級的黃子悅深受公開試之苦,課時擠壓和校本評核繁重,大大減低學習意欲。學社另一代表吳皚純就讀中大心理系,她批評評核制度單一,扼殺學生獨特性,學制提倡多元化卻貨不對辦。

黃子悅現於嶺大就讀視覺研究,她自言文憑試成績不算好、只得20多分,「喺好短時間內,要讀兩、三個選修科,就算對某科有興趣,都好難擺好多時間,因為好似SBA(校本評核)都佔好多時間」。她曾屈服於這種「考試至上」模式,「因為個制度同你講,你一定要考得好,你考唔好、入唔到大學就冇用」,最終變得「唔想學嘢」。

「藝術教育被當次等」

吳皚純或是外人眼中較幸運的一群,4年前順利入讀中大心理學系,但她希望教育真正變得多元。她舉例指,「學校唔係冇藝術教育、工藝訓練,但我哋當佢係好次等」,批評單一評核制度加上主流價值如精英主義,功利及金錢導向,令學習失去趣味。
■記者周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