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202/18612746
旺角西洋菜街與奶路臣街交界是擠逼重災區,行人被迫出馬路步行,人海包圍車輛。
【記
者吳嘉羚報道】本港連續三年稱霸全球最多旅客城市,政府早前更預測2017年有7,000萬人次旅客訪港;以去年內地旅客佔七成推算,2017年相比20
年前97年的236萬內地客人次,將飆升逾20倍。《蘋果》按本港人口、去年旅客數字和面積比例計算,發現香港目前密集程度已超出台灣逾10倍、亦是新加
坡近2倍;港人被「逼爆」至路難行,若參照美、台標準量度旺角行人密度,發現已達F級最劣質水平。
西洋菜南街重災區
本
港有700多萬市民,去年卻有5,430萬人次旅客訪港,旅客人次與人口比例高達8:1,遠拋離比例為1:3的台灣。香港陸地總面積為1,104.43平
方公里,已發開土地佔約24%;去年平均每日有15萬人次訪港,以本港718萬人口估算,即本港每平方公里每天擠了2.75萬人,是台灣每平方公里約
2,200人的12.5倍;亦是新加坡每平方公里1.5萬人的1.8倍。
本港人多車多,擠逼實況遠超推算數字。運輸署去年3月公佈旺角行
人專用區每小時人流量達2萬人次,但仍屬理想步行環境,惹學者批評不計行人密度,計法落後。記者參照美國2010年和台灣2011年更新制訂的《公路容量
手冊》,在上周晚上6至7時的繁忙時段,實地量度旺角行人專用區一帶的行人密度,發現「重災區」西洋菜南街每平方公尺就有14人。
根據
《手冊》標準,A級最佳水平的平均密度是每平方公尺少於或等於0.32人;最差F級為多於2.8人,而西洋菜南街每平方公尺就有14人,平均每人只分得
0.07平方公尺,屬最劣質F級水平,加上大批內地客拉篋佔用大量空間,令道路「逼上加逼」。記者再參照《手冊》的行人感觀量度水平,於上周下午3至4時
非繁忙時段觀察,西洋菜街至奶路臣街交界除有大批內地旅客,更有流動小販檔及派傳單人士,常有行人被迫出馬路,有的士經過更被人海包圍,人群無法散開,屬
最差劣的F級「難以穿越或超越他人行動;難以反向行走」;其他行人路段如豉油街交界、山東街交界也非常擠逼,屬次等最差的E級「步速受限於他人」。
城市規劃師杜立基指,內地旅客需求與本港配套供應,已前所未有地完全不成比例,「歷史上冇一個城市發生過,附近地方會不斷湧入咁龐大嘅旅客,但香港供應係有限」,加上本港原本人口眾多,難免有市民感「逼到唔可以接受」,建議政府在中港邊境設立商場分流內地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202/18612750
等六班車才可擠上港鐵
山頂纜車擠滿內地旅客,等一班纜車要排兩小時。
【本報訊】內地客湧港數目年年急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早前圖以「市民可能要等多一班(港鐵)車」淡化對市民的影響。記者日前觀察多個港鐵站和山頂纜車站,發現金鐘站繁忙時段要多等六班車才能擠上車廂;一班山頂纜車更要等足兩小時。
記
者分別在平日的早、晚繁忙時段,觀察港鐵金鐘、尖沙嘴、旺角、九龍塘和太子等站。在早上七時半至八時半,未見內地旅客出沒,但月台已甚擠逼,旺角往觀塘方
向與九龍塘往油麻地方向要等兩班車;金鐘往荃灣方向亦要等三班車才能勉強擠進車廂。下班時段,大批內地旅客在尖沙嘴、旺角等區掃貨後,經金鐘轉戰銅鑼灣,
大量行李篋霸佔金鐘站月台,往柴灣方向要等六班車才能擠上。
山頂纜車須輪候兩小時
山
頂纜車站亦是重災區,記者在周一下午四時在登山站觀察,現場大排長龍,約八成是內地客,職員貼出告示指要輪候兩小時;纜車站旁邊開往金鐘的15C巴士亦要
等兩班車,整個纜車站滿是人龍。港鐵發言人回覆指,目前荃灣線、港島線和東鐵線等繁忙路線,在繁忙時間的載客量為六至七成,但對於載客量要達哪個百分比才
決定加密班次或作出調整,沒正面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