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8區逾37℃熱爆 7人野外「乾煎」出事  19歲港大生行山中暑命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31/20106899

8區逾37℃熱爆 7人野外「乾煎」出事 
19歲港大生行山中暑命危



19歲青年中暑送院時已陷昏迷。劉柏麟攝

【本報訊】天文台昨錄得34.8℃的今年最高溫,全港共8區錄得逾37℃,當中赤鱲角全日更高達37.7℃。本港昨至少發生7宗行山人士懷疑中暑,一名19歲港大學生在上水雞公嶺行山時不適暈倒,送院搶救情況危殆;另一名22歲青年到西貢大浪西灣行山時不支,送院情況嚴重。飛行服務隊多次出動,民政事務總署開放夜間臨時避暑中心。
記者:劉柏麟 張培生 司徒韋桐

中暑命危的大學生19歲姓司,下學年升讀香港大學二年級,他留醫深切治療部搶救。昨晨9時許,司相約一名同年齡的姓徐女友人,由上水乘巴士前往蕉徑再到雞公嶺行山,當時天文台錄得上水區氣溫逾32℃。

疑前晚夜睡 休息不足

至上午11時許,二人行至營盤上村附近時,司曾向女友人透露不適,當時上水區一帶氣溫達35℃,二人於是決定下山離去,可是途中司突不支暈倒,女友人即報警求救。消防員接報到場營救,其間用冰袋敷在事主腋下協助降溫,再用擔架床將他抬落山,急送北區醫院搶救。他送抵醫院時已無知覺,上身赤裸並沾有樹葉。

消息稱,同行姓徐女友人稱事主出發前「冇唔妥,有講有笑」。其後司母趕抵醫院憂心不已,留在醫院陪伴。據知,司與家人住沙田新城市廣場,酷愛運動,假日愛行山。他於一間國際銀行做實習生,懷疑前晚太夜睡,休息不足下出事。

天文台自上周五起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提醒市民天氣炎熱,但翌日周末不少市民到郊外行山,當日本港至少發生13宗懷疑行山中暑事故,消防救護及飛行服務隊疲於拯救。昨日警方亦至少接獲7宗懷疑行山中暑求助個案,除大學生於雞公嶺中暑命危,另一名22歲姓鍾青年與11名友人在西貢北潭涌行山時亦出事。

22歲男頭暈 情況嚴重

昨中午1時許,當時烈日當空,西貢氣溫高達37℃,鍾與友人抵達大浪西灣時感頭暈不適向友人求助,他一度停下休息,但友人發現他情況未有好轉於是報警求助。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出動將鍾救起,直送往東區醫院,經救治後情況嚴重。

另西貢及屯門發生多宗行山人士懷疑中暑不適,其中一名31歲姓李女子上午11時與男友人由西貢橋咀洲行山,兩人於距離廈門灣700米處感到不適,男友人懷疑她中暑立刻報警求救,由救護員送院救治,其後無礙出院。54歲姓方男子與友人昨中午近12時在屯門大欖郊野公園行山,於黃泥墩水塘附近不適,友人懷疑他中暑報警,由救護員送院。另一名姓王內地男子到西貢黃竹角嘴鬼手岩遊覽,友人發現他失蹤報警,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到場發現王被困山邊將他救起,事件中無人受傷。

醫管局表示,截至昨下午5時,公立醫院過去24小時內共收到3宗中暑個案,當中包括在上水行山昏迷命危的19歲大學生;在西貢大浪西灣行山不適的22歲青年,以及另一名在屯門醫院留醫的81歲男子,情況穩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31/20106903

要定時飲水兼補充電解質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

【醫生之言】
剛過去的周六及日,本港發生10多宗行山人士懷疑中暑事件,急症科醫生指中暑是最嚴重的熱病,市民於炎夏行山或戶外活動時需特別小心,因為當體溫持續上升至40℃或以上又未能降溫,便可能出現痙攣或昏迷,而且中暑可在極短時間內出現,死亡率達10%至20%或以上。

嚴重可致器官衰竭亡

中暑的臨床定義是指當事人體溫達40℃或以上,而身體又未能以排汗等方式自行調節體溫,並因身體過熱而出現神志不清,嚴重者更會出現痙攣或昏迷等現象。急症科醫生馮顯達指出,中暑最嚴重可引致身體器官衰竭而死,或令腦部受損造成永久後遺症。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解釋,炎夏行山會大量流汗引致電解質流失,所以飲水之餘更要補電解質,而且只飲水可能增加電解質流失。他指電解質中對人體較重要是鈉、鉀等礦物質,缺乏鈉及鉀會出現抽筋、脫水、全身虛弱無力、呼吸衰竭,甚至影響心臟傳導,出現心臟衰竭等。

他解釋人體器官由細胞組成,若人體體溫超過40℃或以上,細胞酵素便無法正常運作,甚至死亡;當大量細胞死亡,器官會出現失調,如腎衰竭、肝衰竭,而掌管中樞神經的大腦亦會受影響,心臟亦可能出現心律紊亂等。

馮顯達指市民切勿感到口渴才飲水,因為這時候身體可能已出現輕微中暑,建議每15分鐘起碼飲200毫升水或電解質飲品。他表示,市民可自製電解質水,方法是將一茶匙食鹽,注入一公升水,另緊記帶備防曬用品,如雨傘或闊邊帽。

他續稱,患傷風感冒市民不宜服藥後行山或戶外活動,因為大部份傷風感冒藥都含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抗組織胺會減低人體排汗功能,服藥後行山可能增加中暑風險。
■記者關英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31/20106937

入夏最高溫 空氣勁差 
今明有驟雨雷暴



上水昨錄37.2℃,有市民以毛巾蓋頭遮擋陽光。許頌明攝

【本報訊】受雙風暴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本港昨日繼續又焗又熱。尖沙嘴天文台總部錄得34.8℃,再創今年入夏以來最高氣溫,更成為本港史上第六熱的7月天;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黃大仙、深水埗等共8區錄得逾37℃高溫,其中赤鱲角達37.7℃。

弱風不利空氣污染物擴散,本港空氣質素連續第二日轉差,昨午將軍澳、銅鑼灣和屯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同時升至爆錶級「10+」嚴重水平;天文台預料今明將有幾陣驟雨稍為降溫,但空氣污染則會在風暴登陸前維持較高水平。

銅鑼灣二氧化氮超標近倍


本港天氣酷熱,小童到噴泉池玩水消暑。王子俊攝

本港受到橫掃台灣的風暴「納沙」,以及南海北部風暴「海棠」的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加上昨吹和緩西至西北風,將內陸的熱空氣帶來香港,導致本港天氣持續酷熱。市民昨日外出活動均汗流浹背,為求解暑出盡辦法,穿上背心短褲,手執傘子加小風扇,再食雪糕、雪條等,海灘亦逼滿玩水消暑的人士。



除了炎熱,空氣質素持續轉差,其中將軍澳、銅鑼灣和屯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在昨日下午5時升至「10+」嚴重水平,另有11個地區亦升至「10」。銅鑼灣的二氧化氮濃度更超標近倍,大埔、沙田、屯門、中西區等的臭氧濃度,8小時平均值超出標準。



環保署解釋,微風不利前日產生的污染物擴散,導致昨早污染物水平較高。日間充沛的陽光有利「光化煙霧」現象,令臭氧在區內迅速形成,珠江三角洲區域內的臭氧水平上升,特別在巿區部份地區及路邊,較高的臭氧水平加速二氧化氮形成,故昨日一般及路邊空氣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高企,又指本港空氣污染在海棠登陸中國東南部海岸前,仍會維持較高水平。天文台預料,一股西南氣流在未來數天為華南沿岸帶來驟雨。隨着高空反氣旋逐漸增強,本周後期廣東沿岸地區天色好轉。今日初時酷熱,漸轉多雲,今明均有幾陣驟雨及雷暴,介乎27至32℃,吹和緩至清勁西至西南風,離岸間中吹強風。
■記者嚴敏慧

市民心聲


陳小姐:
「有風已經冇咁焗,但係啲空氣好差,令人呼吸困難,會避免留喺室外。」


梁先生:
「又熱又焗,自己太瘦平日唔着背心,但係太熱……出外會食雪糕消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