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沙中綫土瓜灣站 又掘出宋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426/1870112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港鐵近日在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發掘一個宋朝古井,保育人士相信地盤下是一個大型宋朝市集遺址。古蹟辦提供圖片

【本 報訊】去年底發現宋代古井的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再有重大考古發現。古蹟辦向《蘋果》證實,近日在飛行總會附近發掘出多一個宋元年代的方形石井。有古諮會 成員和工程師認為發現反映該考古範圍是已埋沒的聖山遺址,促請港鐵停工作全面考古。但新出土的石井位處土瓜灣站範圍內,原址保留勢必影響車站工程,有古諮 會成員就踢爆港鐵委託的內地專家,以狀況不佳為由建議將古井拆件重置,令人質疑是為沙中綫工程掃除障礙。
記者:林偉聰 麥志榮

新發現的石井位於擬建的沙中綫土瓜灣站範圍內,靠近世運道及香港飛行總會。根據古蹟辦提供照片,新發現的石井呈方形,每邊長約兩呎,沒有井台。

拆井重置建議備受批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蹟辦表示,根據地層及考古資料,方井屬於宋元時期,在出土前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擾亂」,但無解釋有甚麼擾亂或造成擾亂的原因。今次古井是由去年12月展開的擴大考古監察工作發現,除古井外,其間亦發現宋元時期陶瓷碎片、錢幣、殘存石構建築等物品。

古 諮會成員、歷史作家高添強大前日收到古蹟辦就古井的簡報,形容是重大的考古發現,但他引述簡報指,古蹟辦委託港大建築系潘新華博士評估古井,潘認為井的結 構未能有效抵禦周邊泥土的壓力,令井變形,又指建井手工水平不高。簡報顯示,港鐵聘請的內地考古學家劉文鎖因此建議可將古井拆件,以便研究其結構,將來可 在宋王臺公園重置。

高對古蹟辦找建築學者以技術角度分析古蹟十分反感,「起碼都應該搵文學院!淨係識得睇外表,外表靚就留番,唔靚就拆咗去,完全唔睇歷史意義,點解咁低層次、咁表面?」他指香港過去不少古蹟就是因外表不美觀而被破壞,表明將在會議跟進事件。

公 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今次發現反映土瓜灣的文化遺址遠比想像中大,「印證咗當時存在一個聖山遺址」。對於有內地專家指古井並不完整,毋須原址保 留,黎指當局制訂保育方案時不應對考古發現「逐件睇」,應整體考慮全片遺址,「否則未發掘晒就搬走個井,到第日搵到更多發現,想返轉頭已經太遲」。

黎廣德亦再次促政府接管土瓜灣站範圍的考古工作,指今次古井位處車站範圍,對車站工程的設計和進度均有影響,由港鐵繼續主導考古工作會有角色衝突,港鐵的考古建議亦會滲有「工程主導」成份。

他認為鑑於發現的重要性,整個擴大的考古範圍應立即停工,待政府對地盤作出全盤考古評估後,才規劃哪些工程復工。至於車站需否更改設計、甚至遷移,黎認為應由政府接管及評估後再定奪。

車站移位技術上不可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雖然車站範圍掘出古井,但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要將土瓜灣站移位,技術上不可行,因鐵路列車要轉彎,需求弧度較大,車站移位,路軌將要大幅改動,可能影響其他公共設施及樓宇,甚至連前後的車站也需改動。

他表示古井對工程的影響視乎它的位置,若位於車站邊緣,建築略作修改就可避開,最多犧牲一些商舖空間;若位於中央,必定影響路軌,便無法原址保留。要將古井移走,最快捷是對古井磚塊做記錄,然後拆毀在另一地方重建,但不符國際保存文物標準。

另一方法是在地底建造一個大箱,包圍整個古井及周邊土壤,再將大箱吊起安放其他地方,估計費用以千萬元計,需時數月。他又指目前只有根據法例列為法定古蹟的建築受保護,古井無法定地位。

港鐵回覆指一直按古蹟辦指引考古,在發現古物後亦直接向古蹟辦匯報,古井正由考古學家與古蹟辦商討處理方案,會盡量調整工序以如期完工。古蹟辦指需更多資料才可決定會否原址保留。運房局就指考古工作仍進行中,對工程影響有待確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6/18701131

工程拖延十年 造價漲六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沙中綫發現第二口井的現場,昨日仍未全面停工。
易仰民



【本報訊】沙中綫工程一波三折,一度因修改路線及兩鐵合併而拖延10年,造價上漲逾六成。現時再因事前環評報告太草率,到施工才發現有大量重要古蹟,勢令工程再受阻。工程師擔心,港鐵會為了趕工而肆意破壞文物。

工程師憂古蹟被破壞

土瓜灣站地盤的環評報告起初只建議就舊聖山附近一帶進行考古工作,到掘出大量文物後,古蹟辦去年底才決定將考古範圍擴大至已開始施工的範圍,結果近日再發掘出另一古井。

公 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出,當初環評報告並無預期地盤內會有如此重大的文化遺址,因而建議較小規模的考古範圍,但港鐵一直採取「搶救式發掘」,為遷 就工程而一邊施工、一邊發掘,工程容易對古蹟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理應優先處理現場的所有考古工作,再重新規劃工 程,以免對古蹟造成進一步破壞。

政府2002年將沙中綫興建及經營權批予九廣鐵路,預計2008年通車。後來因人口變化,九鐵修改路線, 過海段改為將東鐵由紅磡伸延至中環,但計劃又因兩鐵合併而拖延。2010年,港鐵再提出沙中綫新方案,東鐵改為過海至金鐘,但造價由最初380多億增至逾 600億元,計劃到前年獲立法會撥款才能動工。預計大圍至紅磡段2018年完工,紅磡至金鐘段2020年完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6/18701133

宋代市集 或專為商船補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高添強認為,今次發現古井或證明九龍城一帶早於宋代已有市集。資料圖片

【本報訊】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再發現宋代古井,令該區考古發現越趨豐富,逐步還原該區的歷史面貌。一直研究九龍城歷史的高添強認為,今次發現或證明九龍城一帶早於宋代已有市集,為來往香港的商船提供補給;他指發現對重建香港歷史十分重要,即使拖延港鐵工程亦值得。

去年底發現第一個古井後,高添強已認為石井起碼為多戶人家提供水源,證明有村落存在;今次再發現同期石井,高認為足證該處地底埋藏了很大範圍的遺址。他指出,自古以來,福建一帶都會有不少船隻前往廣州經商,香港就成為船隻必經之地。

有助重建香港歷史

由於港島以南的航道風浪較大,因此船隻很大可能取道現時的維港,而九龍的港灣就成為很合適的停泊處,讓船隻補給,購買食水、蔬果、繩索等物資,因此他估計九龍城一帶在宋代起已經形成市集。

他 舉例指,竹園村和蒲崗村的林姓家族,自宋代起就在區內聚居,他們經營的正是航運生意,可見九龍城有適合的地理條件形成補給港口;沙中綫的考古發現正是為他 的理論提供實物證據。他強調研究九龍城的歷史對重塑香港本身的歷史及港人的身份認同都至為重要,「唔好成日話香港以前乜嘢都冇、係個小漁港」。他明白考古 工作或對沙中綫工程有影響,但權衡輕重,「就算要拖慢港鐵工程一年,都可以話微不足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25/18775759

港鐵土瓜灣站宋井圍板即復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早前掘出的宋朝古井。

【本報訊】港鐵沙中綫土瓜灣站挖出宋元遺址,港鐵昨日在古諮會表示「T1」工地範圍今日開始會在方井遺蹟旁邊安裝閘板,以繼續車站豎井鑽挖工程,承諾會使用更先進儀器監測方井情況。但基於種種原因,不能採納古諮會委員早前提出的數個替代方案。

否決古諮會護井方案

港鐵昨日向古諮會交代安裝閘板方案,近日曾研究數個不同保護古井方案,包括將擬建閘板向北移或只將部份閘板北移,又或將整個車站工程移動23米等,但基於成本及工程危害方井等原因而否決。

港鐵又指,日前曾在工地測試使用靜音無震技術安裝閘板,認為每秒震動不足2毫米,較規定危險水平每移5毫米以上震動移位為細,故相信不會對方井造成影響。港鐵稱會引入立體激光掃描技術,在保護工程展開前準確紀錄古井的狀況,並安裝電子測斜儀,定時監測古井橫向移動。

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在立法會會議質疑,環保署應為錯判聖山遺址考古價值負責,但古蹟辦執行秘書明基全解釋,初期勘察未發現地盤西南面有遺蹟,加上古蹟分佈零星,發現後已擴大考古範圍。至於延工情況,港鐵仍要待9月完成全部考古後才能作出估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