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僧侶凌晨誦經 勢與居民起衝突 禪寺旁建住宅 東涌佛門不再清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5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政府銳意在佛教文化深厚的大嶼山大興土木,勢令更多寺廟不再清靜。

【大嶼山福與禍四之四】
【本 報訊】大嶼山佛教文化深厚,但政府銳意在佛門清靜地發展建屋,東涌西的石門甲附近,被劃入五倍地積比率將興建住宅。本來與世無爭的般若禪寺住持釋傳般,與 弟子抗爭一年,仍未令梁班子頑石點頭。他指僧侶生活暮鼓晨鐘,凌晨4點的早課誦經,必會擾人清夢。曾因護寺而在東涌擴展計劃公眾諮詢會落淚的法師慨嘆,昂 坪寶蓮寺已由佛門清靜地變為旅遊勝地,不想僅餘禪林逐一失陷。
記者:潘柏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般若禪寺】
寺廟的僧侶抗爭一年,政府仍堅持在寺廟附近起屋。

石 門甲的般若禪寺位於東涌河上游,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40年代。2009年由佛教導航精舍接手管理,一年多前寺院驚悉當地納入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第二階段 諮詢文件顯示,政府擬於石門甲附近興建住宅,整個東涌西提供15,000個單位,居住人口增至43,000,等於目前東涌新市鎮一半常住人口,加上東涌東 發展,政府計劃未來當區總人口最少達25萬人。

禪寺住持釋傳般法師指,政府在寺廟附近發展,勢令出家人與將會出現的居民起衝突。他解釋, 寺院僧侶每日凌晨4點做早課,下午4點又有晚課,誦經念佛的聲浪,會影響附近民居的日常生活。他促請發展地帶最少遠離寺院300米,還禪寺一個清靜環境。 過去一年,禪寺僧侶和信眾投身抗爭,透過寫信、出席諮詢會等與政府溝通,但至今仍無回音。

憂變「第二個天水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去年般若禪寺定師法師在有關東涌擴展諮詢會時激動落淚。

釋 傳般表示,法師除了修行,平日猶如「佛教心理醫生」,疏導東涌信眾的情緒問題。他察覺大規模擴展東涌隱藏的危機,「我哋不問世事都知幾大問題,東涌信眾嚟 禪寺都講出好多問題,搵工唔係搵唔到,近嘅人工又少生活費貴,搵到工作又多人爭,配套又唔完善,再嚟10萬人都幾大壓力」。他指,政府若不解決當地交通、 工作和住屋問題,出家人也擔心,東涌會變成「第二個天水圍」。

禪寺現有10多位僧侶常住修行,去年政府舉行東涌擴展計劃公眾諮詢會,女法 師定師在發言時激動落淚,她事隔一年仍很激動:「我都想喊,政府官員只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她批評,政府盲目追求發展,忽視都市人心靈空虛,很需要宗 教疏導負面情緒,「傷風,醫生可以畀藥調校身體,但心有煩惱,個心好唔開心,可唔可以攞心出嚟畀醫生?醫生可唔可以醫到?」

信眾劉慧指,政府有責任保存大嶼山寺院獨有清靜環境,「住屋當然重要,但唔可以因為住屋完全放棄精神寄託」。她盼望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親身落區,感受歷史和宗教文化,才決定大嶼山未來路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61

老法師拒賣地受滋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鹿湖精舍】
精舍保存一塊清朝光緒九年官府立下的石碑,警誡任何人不得騷擾道場。

【本 報訊】大嶼山五大禪林中,以鹿湖歷史最悠久,鹿湖精舍的歷史更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九年,現時由年邁耳聾的釋妙慧法師堅守,日常生活靠年逾七旬葉姑娘照顧。葉 姑娘指近年屢受鄰近售賣骨灰龕的延慶寺滋擾,對方在鹿湖精舍地皮放置巨型觀音像和牌匾霸地,手執地契的鹿湖精舍兩次報警仍不得要領。有保育團體呼籲政府在 當地成立文化保育區。

鄰近寺廟變龕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源起是道教道場的鹿湖精舍,現仍供奉道教呂祖,寺廟道佛並存。

相 傳鹿湖因經常有麋鹿(黃麖)出沒而得名,當地有38間靜室,鹿湖精舍逾130年歷史,全盛時期有近百人居住。鹿湖隨着住持法師離世和地政署在90年代完成 修路,發展商近年收購延慶寺等多間寺廟,大賣骨灰龕位。記者要求入寺參觀,未見出家人修行。負責人不斷向記者推銷龕位,每個售5萬至30萬元,又指已故藝 人梁醒波亦有買位。

釋妙慧法師在鹿湖精舍修行逾半個世紀,照顧法師起居的葉姑娘指,很多古廟已被發展商收購,她和法師堅拒將地皮賣予發展商,未來或以託管方式保存寺廟。當地土生土長的陸婆婆指,近年鹿湖治安轉差,寺廟多有偷竊,不復當年安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延慶寺】
鄰近鹿湖精舍的延慶寺有3,000個龕位,負責人指每個售5萬至30萬元。

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成員謝世傑曾協助港大進行鹿湖口述歷史計劃,他批評地產商借佛教文化氣息謀利,促請政府將鹿湖和羗山等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或成立文化保育區,傳承佛教文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70

僧侶離世 衣櫃變棺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鹿湖精舍保留的銀哨子,過去每逢有人去世,就會「吹雞」召集法師為往生者誦經。

【本 報訊】大嶼山五大禪林包括鹿湖、羗山、地塘仔、萬丈布和昂坪。據港大在鹿湖進行的口述歷史研究,當地有眾多獨特文化,如「吹雞」習俗,每當有僧尼往生,就 有人吹起銀哨子,其他道場的僧尼聚集在樂生蓮社的往生亭或鹿湖精舍的西方廳,輪班坐蓮(坐夜),連續七天輪班為死者誦經。鹿湖精舍住持釋妙慧法師說,因會 驚動警方,已很久沒「吹雞」。

過往鹿湖的僧侶出家前會訂製一個與身高相稱的衣櫃,平日豎立用作儲物,橫放加上被鋪就變成床,僧侶離世,衣 櫃就會變成棺木安放遺體,與遺體一同火化。僧侶稱之為「不侵損常住」,即不浪費寺院物資。火化會在鹿湖荼毘爐進行,骨灰和舍利安放於鹿湖的普同塔,但是荼 毘爐在90年代因衞生條例已經停用。

50年代鹿湖亦是媽姐選擇養老地方,她們在40歲起向寺院供款,俗稱「入份」,當供滿3,000元的「份錢」,60歲退休後可以在寺院安老。但隨着社福制度完善,媽姐行業式微,入份文化亦隨之消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78

發展委員會黑箱作業 團體促解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守護大嶼聯盟將代表多名發展商和人士的旗幟,插在大嶼山的地圖上以示他們的囤地位置。

【本 報訊】「守護大嶼聯盟」昨質疑主導大嶼山發展方向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多名委員有地產商、鄉事派背景,其中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女婿余漢坤任職總經理的信 和置業,在大嶼山更擁有逾20萬呎土地,涉嫌利益衝突。聯盟並批評特首梁振英提出發展大嶼山前,沒有進行公眾諮詢,是架空民意、違反程序公義,要求政府解 散委員會。

約10名聯盟成員昨在記者會上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19名成員中,除了民主黨胡志偉、兩名環保界人士外,其餘都是超級「梁粉」、部份委員更與地產商關係密切;又指現時已有發展商在大嶼山囤地,涉利益衝突。

指淪地產商「大魚生」

守 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稱,委員之一兼機管局主席張建東是香港興業的非執董,而香港興業在愉景灣、三白灣及四白灣一帶,最少持有近40萬呎地皮;同樣是委 員的朱國樑就是太古常務董事,在大嶼山都有發展項目。謝批評政府發展大嶼山只會淪為地產商及財團的「大魚生」。聯盟要求解散有關委員會,並刺穿象徵委員會 的黑色氣球,寓意打破黑箱作業。

余漢坤昨回應無綫新聞部查詢時指已向秘書處申報,包括岳父劉皇發等所有利益,又澄清信和無在大嶼山囤地, 「都係一個公平公正下投標或者投地攞返嚟,我喺大澳長大,我覺得我喺外面嘅閱歷,適當地應該要回饋自己地方。如果你話咁都唔得,如果有人攻擊要我辭職或唔 做,我覺得有啲可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82

牛尾海孕育瀕危野生紅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牛尾海是本港唯一發現野生紅斑的地方。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提供圖片

【本 報訊】政府去年鬼祟擱置西貢牛尾海納入海岸公園計劃,有環團綜合過去10年珊瑚魚普查,指該海域環境獨特,受惠從菲律賓和台灣流經的黑潮支流,是本港新品 種的珊瑚魚搖籃,10年間發現8個香港新品種的珊瑚魚,亦是本港唯一發現瀕危物種野生紅斑(Red Spotted Grouper)的地點,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資料,瀕危等級與大熊貓和黑臉琵鷺同級。

8種珊瑚魚港首次發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生 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指,面積359公頃牛尾海生態價值極高,據中心過去10年與綠色力量進行的珊瑚魚普查,有150個珊瑚魚品種在牛尾海 有紀錄,涵蓋全港一半品種,當中8種更是香港首次發現。她指每年屬太平洋洋流的黑潮支流挾熱帶地方的魚苗途經香港東部水域,部份魚苗在水流變得緩慢的牛尾 海落地生根,令珊瑚魚普查屢有新發現。

牛尾海亦是本港唯一發現野生紅斑的地點,張指紅斑是本港最罕有石斑魚之一,手掌般大小市價達500 元,每両可賣80元,屬有價無市,本港海域過去只發現不超過10次,對上一次在2012年。她指60年代紅斑在牛尾海和果洲群島頗常見,喜宴擺酒總會有一 對紅斑,需求強勁令數量急跌。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資料,紅斑數量在21年間急跌六成,已列入瀕危物種。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 奇指,牛尾海的海洋生態多樣性極高,對政府擱置倡議多年牛尾海海岸公園計劃感到失望,「明明有豐富海洋生態,點解要中途放棄?」他質疑政府劃定海岸公園只 是按政治需要,例如政府要大力發展大嶼山,就提出大嶼山西南部擬議海岸公園,以說服環團和公眾,但西貢發展壓力相對較少,政府就選擇懶理。鄭睦奇和張瑪珊 促請政府重新考慮將牛尾海納入海岸公園,避免現有海洋生態遭捕魚和水上活動破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22/18696589

港設海岸公園進度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鄭睦奇指目前本港海岸公園面積約2,430公頃,離國際公約要求目標極遠。資料圖片

【本 報訊】香港在2011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193個締約國家和地區須於2020年前,把海洋保育區增至海域面積一成。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 睦奇指,本港四個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印洲塘、沙洲及龍鼓洲和東平洲海岸公園面積只佔香港水域1.47%,他批評港府進度緩慢,即使擬議海岸公園全數成 立,最終面積不足5%。

鄭睦奇指,目前本港海岸公園面積約2,430公頃,離國際公約要求目標極遠,促請政府盡快將西南大嶼山、索罟群 島、大小磨刀、南丫島南和牛尾海納入海岸公園。惟漁護署回覆立法會時,擬議的大嶼山西南部及索罟群島海域納入海岸公園,有漁民團體、大澳及大嶼山南區鄉事 委員會反對,因此要再與持份者商討,來年無計劃納入海岸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