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指為基層提供住屋是使命 反駁林鄭公屋封頂論 黃遠輝:房委蝕得起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14

指為基層提供住屋是使命
反駁林鄭公屋封頂論 黃遠輝:房委蝕得起



黃遠輝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拋出「80萬公屋封頂論」,指公屋改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反駁房委會「蝕得起」,指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租住房屋是房委會使命,現時每年公屋運作赤字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嘅數字」,又質疑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屬過份樂觀。
記者:曾偉龍

林鄭月娥在前日的《明報》專訪中指,在綠置居和公屋成本相同下,將公屋轉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並稱公屋收回的租金不足填補差餉、管理費及維修費用。


■陳帆昨出席公開活動後為「公屋封頂論」護航,惟出席同一活動的林鄭未有回應就急急離開。有線電視畫面



不應局限公屋財政支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稱,房委會使命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而公屋運作赤字為每年每個單位僅約200元;以全港公屋計算,每年蝕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數字,「咁樣嘅補貼同支出,嚟幫低收入家庭,有輕微赤字係合理使用(資源)」,故政府應毋忘初心,幫助低收入家庭。

上屆政府為房委會預留房屋儲備金,確保有足夠資源落實長策建屋目標,現已滾存至700多億元。黃認為房委會現有盈餘加上儲備金料約千億元,假使建20萬公屋需2,000億元,房委會仍能應付,不應用財政為由減建公屋,除非政府經過研究和計算,「但研究複雜,要睇80萬公屋單位日後要用幾多錢,有幾多租金,計完先知道」。

他指現時沒辦法確認低收入家庭數目,故不應局限公屋的財政支出,「如果講明係80萬,就等於封頂,所以政策上係唔恰當」,亦不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本意。他認同將公屋改為綠置居,一個單位可滿足公屋家庭和輪候冊家庭兩個需要是好事,但如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則是過份樂觀,應小心處理綠置居數量,循序漸進推出;若發現需求不大,便應減慢速度,降低數量。

林鄭藉口紓緩財政壓力

林鄭月娥指公屋租金不足補貼管理費及維修費等,但按房委會委員兼城大學者劉國裕整理的數字,在2014/15至2016/17年度的房委會租住房屋運作賬目,每間公屋平均每月赤字僅1至3元。劉指公屋實際運作赤字較大眾想像中為少,在公屋建造成本上,房委會計算了土地出售的成本,「呢個係機會成本,公屋數量增加,地價成本亦會減低」,指房委會屢採用較大的支出預算。

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批評,林鄭以紓緩財政壓力為由是講大話,「政府財政儲備豐厚,林鄭話有百億盈餘,唔存在冇錢,呢個講法一定係站唔住腳」。

他稱要求房委會自負盈虧是多年以來的「縮骨做法」,財政預算案每年投放大量金錢在不同範疇,土地收益龐大,卻未有在公營房屋顯示承擔。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18

陳帆指綠置居單位可轉回公屋


陳帆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稱80萬個公屋單位已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日後大部份新建公屋擬轉作綠置居出售,言論惹起基層憤怒。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為林鄭護航,表明政府為基層家庭提供居所的決心不變,重申綠置居恒常化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又指未來可因應需求,將綠置居單位轉回出租公屋。
陳帆昨出席悼念二戰為港捐軀人士活動時,回應80萬公屋封頂論,指特首已就有關數目澄清,對此他無補充。但他強調,政府對有需要的香港市民解決其住屋需要的承擔及決心從無改變,也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而適切的居所,重申長遠房屋政策的目標不變。
否認政府逼人買樓

社會有意見炮轟林鄭將新建公屋轉作綠置居出售,是逼公屋居民買樓、且並非每個公屋戶有能力負擔。陳帆否認政府逼人買樓,指置業須視乎個人需要和能力,「政府喺租住或者採購公共房屋,永遠畀香港市民做決定、自行作出選擇」。

他續稱,政府至今未為綠置居需求作估算,「需求好大嘅會按部就班去調升,但如果去到一個階段,綠置居嘅歡迎程度減退、需要唔係咁大嘅話,我哋餘下建成嘅公共房屋會轉化為出租公屋,所以係非常彈性、有機嘅安排」。出席同一活動的林鄭月娥未有再回應就離開。
■記者譚靜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20

富戶僅2.2萬 綠置居隨時賣剩


房委會指現時全港有2.24萬個購買力較高的公屋富戶。

【本報訊】根據房委會數字,截至今年首季全港約有2.24萬個公屋富戶。有學者指若按林鄭月娥封頂論,80萬公屋單位就截龍,即意味自2019/20年度起3年間,有多達3.94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隨時供過於求。

料3年近4萬單位落成

長策會制訂的目標,是每年建2.8萬個公屋及居屋單位。城大學者劉國裕稱,現時已有77萬個公屋單位落成,而參考房委會數字,未來5年將供應7.33萬個公屋單位;若按林鄭80萬公屋就截龍,即只需計入未來兩年擬建約3.4萬個公屋單位就夠數。他再推算其後的公屋單位若全數轉作綠置居,即自2019/20年度起計算的3年,每年平均有多達約1.3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3年間就有多達3.94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

《蘋果》翻查資料,首三期新居屋的綠表申請數字為1.15萬份、3,000份和1.2萬份,綠置居景泰苑申請則為1.62萬份,4次申請的數目均遠低於預算會落成的近4萬個綠置居單位。而房委會數字顯示,截至今年首季,全港約有2.24萬個購買力較高的公屋富戶分別繳交倍半、雙倍及市值租金。

劉國裕質疑,4萬個綠置居單位供應,未必有足夠公屋戶認購,除非政府推出的綠置居定價低、位置佳、質素好,加上富戶政策要「好辣」,兩個條件配合才有機會售清,否則綠置居單位隨時供過於求。

公屋富戶黎先生一家四口居於葵涌公屋,家庭入息超出限額,每月需繳交雙倍租金。他稱,有申請景泰苑綠置居項目,但未有抽中,坦言申請綠置居因房署收緊富戶政策,「驚房署踢我哋走」。不過,他指自己雖然為富戶,「其實我哋都係超少少(入息),積蓄又唔多,但富戶政策(收緊)逼我哋去買綠置居,私樓又買唔起,唔通瞓街咩」。
■記者曾偉龍、譚靜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