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六年間三度患癌 21歲中大女生忙着寫「最好的日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71006/20173981

六年間三度患癌
21歲中大女生忙着寫「最好的日子」



早年因治療手術於大腿留下疤痕的中大女生邱旻誼,面對癌細胞擴散仍保持樂觀。王子俊攝

【本報訊】生命在倒數,你會做甚麼?21歲的邱旻誼就選擇爭分奪秒。15歲證實患上俗稱「肌肉癌」的罕見軟組織肉瘤,6年間兩度復發,月前在西藏旅行,左邊身突然癱瘓,證實癌細胞擴散至右腦。在最壞的時間,這個樂觀的中大女生卻在網上寫下「最好的日子」:第一次爬上大雪山;原本疏離的父兄,因她病重,關係親密了。「想說的話,不再留到明天」,facebook上一篇篇坦率的自白,她形容是「死前的遺言」,決心要在有生之年說出心底話,活出想要的樣子。記者:呂麗嬋

邱旻誼的故事很像《一公升眼淚》,偏偏眼前的她卻笑得坦然。記者兩次探訪,事隔只3日,她的頭髮已掉了大半,要用帽子遮蓋。8月初原本26日的青藏遊,到第6日已出事。「一瞓醒,左邊身郁唔到,以為係高山反應,送院照電腦掃描,先確定左腦有一粒兩厘米嘅瘤壓住神經線」。一夜間,在世界屋脊跌至谷底。「經成都返港連轉機要13個鐘,真係諗過返唔到嚟」,在機場見到焦急等候的父母,恍如隔世。


■旻誼與媽媽感情深厚,經常結伴外出。


遊西藏出事 急回港送醫

「佢喊住不斷講:媽咪對唔住,我出咗事」,邱媽媽說着紅了眼睛,她從乳癌康復僅數月,卻又遇上女兒癌症復發。憂心忡忡的邱媽媽,說女兒自小就很獨立,決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上年佢話去哈爾濱,返嚟我先知佢上咗雪山;今次佢去西藏,我都唔放心,但佢就打工儲錢都要去」。很多人到病倒了,忙着抗病,才慨嘆很多事來不及做,旻誼卻總在追趕有限的時間。

21歲的人生,儘管病重、家境清貧,卻無阻旻誼對世界的好奇。病癒休學一年努力讀書,考上心儀的中大文化研究系,上莊、加入大學的空手道部、放假兼職儲錢周遊列國,隨學系到印度和科威特,試過零下20℃在哈爾濱爬7小時雪山,又試過40℃去杜拜沙漠玩衝鋒車。

旻誼15歲發病,大腿上不痛不癢的不明硬塊是噩夢開始,手術切去半條腿的肌肉,一條由大腿至貼近腰的疤痕長達30厘米,觸目驚心。此後病情兩度復發,今年初癌細胞擴散至肺部,須接受標靶治療;今年8月出發到西藏又再出事,緊急回港即送院急救,接受類固醇注射及腦部電療,半邊身回復知覺,暫時保命。

「對不起,我沒時間傷心」

儘管命途多舛,旻誼的fb卻都是樂觀活潑的文字、七彩繽紛的照片:「對不起,我沒有時間傷心,我很忙的」、「千萬不要給我按喊樣,這叫人很不爽」,「最壞的情況已發生,我懸起多年的心,反因這最壞的情況,得着了安放的位置」。

譚Sir是中大空手道校隊教練,他自言也一直被蒙在鼓裏,「佢原來病得咁嚴重,喺學校從來都若無其事」。寬闊的白色道袍,遮蓋了旻誼腿上的疤。總權充司機管接管送,譚Sir說希望以行動支持這個與別不同的學生:「至少同佢一齊行呢條路。」旻誼則直言已作最壞打算,希望以文字在fb分享心中所想,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小自傳,以及相約重視的朋友到家細訴心路。

「我本來已委託朋友等我死後出紀念冊,連電腦密碼都畀埋,但自己出同人哋出、生前出定死後出,畢竟係兩種截然不同嘅感覺」,旻誼說正努力聯絡出版社,願望是在有生之年完成這本「死前的遺言」,「我希望本書可以叫《最好的日子,最壞的日子》」。預早走遍四季的人生,在最壞的時間數算最好的日子,21年或嫌短暫卻已無憾,旻誼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06/20173990

化療後被嘲 長期自我封閉


早前旻誼在母親陪同下到癌症中心覆診。邱仲權攝

【本報訊】青藏之旅回港即被送醫急救,邱旻誼在fb交代病情,朋友才驚覺這個看似無憂無慮的開朗女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一直唔想同人講自己有病……」害怕同情眼光,擔心被先入為主的人嘲弄,自中三發病停學一年,自我封閉達6年,整個高中及大學時代都視患病為不能說的秘密,就算是媽媽與朋友閒談間說起,她亦會阻止。邱不諱言,異常的心態與初中一段不開心經歷有關。

「手術後要化療,停學一年先再返番學。」邱旻誼當年治病休學,只有死黨知道來龍去脈。「化療甩晒頭髮,塊面好腫,一返到去,有個好多口嘅同學一見到我個樣已經取笑:失蹤咗咁耐,係咪去咗落仔?」同學大多不知她患癌,最傷心是知情的好友看着她被嘲弄卻視若無睹,甚至陪笑,「好唔開心,日日返屋企喊,覺得同人講病況原來冇好結果」。自此,患癌的過去就成了心中的秘密。

fb交代病情獲慰問後釋懷


旻誼患病後與兄長關係變得親密,兩人重演年幼時合照姿勢。

「所以大學同學唔知我細個患過癌、試過復發,去覆診都一定唔會同人講。」直至青藏之旅回港,邱旻誼原以為只在fb簡單交代病情,想不到各方慰問如雪片飄來,讓她看到人間有情,也讓她覺得只有暢所欲言,人才能活得輕鬆。對於未來,邱旻誼說只能見步行步,「醫生建議自費接受免疫治療,萬六蚊一針,係一線生機,但爸爸剛辭職照顧我同媽媽,有冇能力負擔都係問題」。
■記者呂麗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06/20173994

肌肉癌會隨血擴至肺和腦


今年8月旻誼到西藏旅行,坐在布達拉宮前留影。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俗稱肌肉癌的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屬本港較少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每年平均有191宗新個案,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兩人患此病。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肉瘤常見手腳原發,呈微熱但不感痛楚,多隨血管擴散至肺部及肺膜,他指如邱旻誼般擴散至腦部已屬末期,根治機會接近零,若有效控制病情,存活時間預計約半年至一年半。

陳亮祖表示,傳統電療及化療對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最有效是以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涉及範圍為肉瘤周邊最少3厘米的組織,以防擴散復發,但若肉瘤太大及接近血管或神經,或需於手術前進行前置電療或化療,縮小肉瘤,個別肉瘤倘接近關節部位,甚至需要折肢。而有別於一般癌症大多隨淋巴擴散,軟組織肉瘤多數隨血管擴散,常見擴散部位為肺及腦。

免疫治療屬研發階段

加入中大空手道部的旻誼(前排中)與同學慶祝生日。

早發性的軟組織肉瘤可能與基因缺憾有關,陳亮祖指一旦復發或擴散,死亡率高,若擴散至腦部則屬末期,情況絕不樂觀。至於邱旻誼接受的免疫治療,陳指屬進取治療方式,透過治療鞏固病人免疫系統,引導白血球攻擊癌細胞,由於仍屬研發階段,對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效果,現時仍未有確切及足夠的數據支持。
■記者呂麗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