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中史課程修訂 不提六七暴動、六四 委員會主席:不是重要事件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1/20199830

中史課程修訂 不提六七暴動、六四
委員會主席:不是重要事件


中史科新修訂課程大綱未有提及六七暴動,惹來教育界質疑。黑白圖片

【本報訊】教育局昨展開初中中史第二階段修訂諮詢,公佈課程大綱,表明要學生了解香港古今發展「與國家的互動關係」,如講述隋唐時期屯門的交通重鎮地位等,但未提六七暴動、六四等事件;負責課程修訂的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指六七暴動相關資料寫法「完全靠回憶」,不符大綱要求。有委員會成員承認,大綱沒列入個別事件旨在避免爭拗;教育界批評大綱避重就輕,所謂香港史實以中國史為本位。
記者:葉偉東 梁銘恩

課程大綱修訂稿沿用第一階段諮詢期的課程框架,以朝代劃分;每一時期設政治演變、文化特色、香港發展三部份;其中香港發展佔整體課時一成,即15個中史課節。

局方去年9月第一階段諮詢,以認識國家與香港關連為由新增香港史;今次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強調學生須「了解香港由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及與國家的互動關係」,重申課程有助認識香港與國家的緊密關係,確立國民身份認同。

稱老師可自行教授



課程內香港史部份詳近略遠,秦朝香港納入中國版圖部份,佔一節;宋清則有5節,提及隋唐時「香港作為南方海路交通重鎮」及英人「割佔」香港等;近代則有9節,如抗日、中共建政以來的中港關係、前途談判、1997主權移交等,未有提及六七暴動、六四等事件。

中史課程修訂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解釋,上述未有納入的事件因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並不重要,而課程目標以中國歷史為主軸,完整地教授中史發展脈絡,又稱六七暴動乃「完全靠回憶嘅寫法」。他強調局方會與書商、教師討論大綱下的詳細內容,教師如覺合適,可自行於堂上教授相關內容。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陳碧華則指,大綱所指的中港關係不限於政治事件,也包括回鄉探親、東江水等。

有該專責委員會的成員向《蘋果》透露,不納入六七暴動等敏感事件,「你都可以話係避重就輕,因為加咗入去,有人就會問點解唔加另一單,又會拗點解加,所以寧願唔加個別事件,避免爭拗」,又稱委員會歡迎前線教師表達意見,「對於最終課程有乜內容、唔加乜課題,委員會其實係持開放態度」。

教界質疑有意篩選

教協理事、中史科教師陳仁啟估計,六七暴動和六四等涉及現時政權,「要避重就輕都唔奇」;他不滿上述香港史偏重中國,反映本土意識逐漸抬頭的天星小輪加價等事件也未有提及。他又不滿局方稱「香港本土歷史包含在世界歷史科」的說法,因不少學校未有世史科,變相令學生失去認識本土歷史機會。

研究香港史的學者鄺健銘反問政府:「問題在於課程點解要以中國為本位?如果以中國為本位,咁點解要加『香港史』?如果以香港為本位,咁六七暴動又點會唔重要?」鄺又指大綱細節反映政府立場,「好似講到六七暴動就話回憶式寫法唔準,但去到講回鄉探親,其實都係來自回憶,但佢就唔會話唔得」,質疑政府自相矛盾,有意篩選歷史事件。

中學生議會議員鄺澔儀指港人對香港文化更感興趣,有助增加身份認同,卻被課程框架忽略,若未有涵蓋本土歷史事件是重大缺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1/20199841

會上寸記者問題愚蠢



【本報訊】教育局昨開展中史課程修訂第二階段諮詢,安排中史課程修訂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圖)等人見傳媒,卻未有即場提供課程大綱等文件;各人言論令人咋舌金句連連,包括質疑記者問了愚蠢問題。

「六七暴動你哋幾多歲」

教育局昨午為中學教師、校長舉辦諮詢會;上午至中午則安排梁元生及多名教育局官員出席傳媒簡介會,惟當時局方未派發有關修訂方向、目的及課程大綱的諮詢文件,記者未能針對文件具體內容提出質詢。記者會結束後,局方始於下午時段發放文件。

多間傳媒在會上先後追問香港史是否包括六七暴動、六四等敏感事件。梁元生反問在場記者,六七暴動發生時「你哋幾多歲」;有記者詢問課程大綱設計理念,梁反指其提問為愚蠢問題。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在會上形容傳媒對六七暴動的提問屬善意的關心,但稱首次見有傳媒「咁關心課程發展」,強調「局方亦都冇ban(禁止)教師將佢放入框架……我哋都冇閂到門」。有記者質疑局方雖聲稱會與書商磋商教科書內容,但教科書最終亦須局方審批,康陳翠華反問:「如果教科書……陸續面世,你覺得呢個世界難道逃得過公理嗎?」她又指,將學習國家歷史視為洗腦並不公允,促傳媒不要將政治放入課程。
■記者葉偉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1/20199855

戰後發展分水嶺不能忽略


鄺健銘指,六七暴動確立了港英政府的管治威望。資料圖片

【學者意見】
初中中史課程修訂第二階段諮詢稿未有提及六七暴動,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更直言不能以「回憶寫法」作為課程大綱;有學者認為,六七暴動是香港戰後發展分水嶺,稱現有史料、文獻縱使有不足,「仍然有需要喺課堂上提到呢一件事」;亦有學者指出,六七暴動與恐共情緒有關,課綱不觸及相關話題或出於政治正確。

資料未公開致研究受限

專研香港史、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畢業的鄺健銘指出,六七暴動在殖民時期管治上極為重要,確立了港英政府的管治威望,「令到當時嘅人民更加抗拒中共政權同埋佢嘅管治風格」。

鄺健銘形容,六七暴動與恐共情緒有關連,亦可解釋1980年代香港不同民調皆反映港人在政治發展上希望維持現狀的原因,要研究香港史,六七暴動實為一大重要事件;他相信,正因為與恐共情緒有關,課程大綱不會觸及六七暴動,可算是政府政治正確的做法。

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同樣指出,六七暴動在香港歷史發展上極為重要,一般人均認為此事乃香港戰後發展的分水嶺,同意教師有需要於課堂上提及相關內容。

不過他表示,現時六七暴動的研究尚未成熟,因為不少資料仍然未公開,相關左派人士或警察亦對此不願多談,「個個都知大件事,但對香港有乜影響、點發生、中間情況點,到𠵱家學術界都冇乜文章可以拎出去做教材」。
■記者葉偉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1/20199864

增加政治史課時 削文化史


劉智鵬認為,從社會和文化角度講授中史,學生會更易理解。資料圖片

【調整比例】
初中中史改革第二階段諮詢文件的課程大綱增加「政治演變」比例,由原定65%增至76%,共佔114節課;「文化特色」則由25%減至14%,佔21節課;香港史則維持10%不變。有教師歡迎修訂,形容治亂興衰為中史發展骨幹,應佔更多篇幅;但亦有老師憂慮削減文化史,或減低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

教師憂學生興趣減

第一階段諮詢之時,多名教師反映課程大綱比重失衡,認為課時不足,未能趕及在3年合共150個中史課節中,完整授畢政治演變。局方故褪軚削減文化史,把舞藝、石窟藝術、唐朝婦女生活等課程改編為選修或延伸課題,亦刪去周朝禮樂、青銅器發展等內容。

教育局昨午與逾700名中學校長和教師舉行閉門會議,簡介修訂內容。教育局評議會副主席莫家樑稱,有關修訂比例合理,「中史最緊要係治亂興衰,政治史係重要啲」。但任教中史科超過20年、中國歷史教育學會代表方耀輝指,以文化、社會角度切入中史,對學生來說更有趣味,「原意加入文化史、香港史,就係想作為一個切入點,提升學生嘅好奇心……但𠵱家有少少似大人主導學生,其實學生更鍾意睇社會文化嘢」。

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也指,從社會和文化角度講授中史,學生更易理解,亦更貼身,「好似講漢武帝中央政府嘅三公六部,學生可能唔明你講乜,但如果先從漢代官營鹽鐵,講一包鹽幾錢,再講點樣收歸國庫,講經濟、運輸,學生就會更易理解」。他不認同課程應減少文化史,「始終政治史教得太多,大人都未必有興趣睇施政報告啦」。
■記者梁銘恩、葉偉東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學生穿校服上堂 校方辯稱興趣班 貴族校凱莉山 涉無牌辦學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0/20198906

學生穿校服上堂 校方辯稱興趣班
貴族校凱莉山 涉無牌辦學



凱莉山租用尖沙嘴商廈作臨時小學校舍,課室內有身穿校服的學生上課。葉偉東攝

【本報訊】英國貴族學校香港凱莉山建校計劃接連碰壁,至今仍未成功在港註冊開辦小學。《蘋果》調查發現,該校透過另一公司將尖沙嘴一商廈全層註冊為補習中心,實則疑用作凱莉山臨時小學校舍,招收5至12歲學童,上月已低調開學,目前學生逾50人,上課時身穿校服。凱莉山雖聲稱只為小學生提供免費興趣班,但有律師指該校很大機會違反《教育條例》,涉無牌辦學;教育局證實尚未批出臨時或正式牌照。
記者:葉偉東 周婷

香港凱莉山(Mount Kelly Hong Kong)原定今年9月開辦幼稚園(preschool)及小學(preparatory school),但屯門掃管笏、紅磡商廈建校計劃先後觸礁,至今僅獲批幼稚園臨時牌照,在佐敦校舍開辦俗稱「N班」及幼稚園低班課程。記者扮家長向校方查詢時,職員卻稱現已開辦小學課程,並安排參觀位於尖沙嘴柯士甸道好兆年行單位的小學「校舍」。
根據《教育條例》,任何機構同一天向20人或以上,或同時向8人或以上提供教育課程,即需向教育局註冊為學校。記者到上址參觀小學部2至6年級部份課室,發現每間有4至12名學生正在上課,全部身穿校服。

打通商廈單位變校舍



職員又向記者稱可立即報名,報名費1,500元,不設退款,如獲取錄,開學前須付5萬元建校費或購買192萬元個人提名債券,並繳交等同3個月學費的按金及1個月學費,小學各級學費介乎每月1.4萬至1.6萬元,即須最少繳交逾10萬元;不過有家長向《蘋果》透露,開學至今校方未向其收取任何學費。

綜合記者觀察及土地註冊處資料,凱莉山把好兆年行2期2樓的4個單位打通,改為大堂接待處及6個課室,是小學校舍主要部份。該校同時租用跟校舍相通的好兆年行1期其中7個單位,開辦「啟蒙班」(playgroup),惟記者目擊該處亦有小學生上課。

香港凱莉山接受《蘋果》查詢時未有正面回應是否無牌辦學,僅表示目前向已報讀小學者提供小組形式的興趣班,費用全免,直至獲得正式學校牌照;職員上述所指收取等同4個月學費之費用,只是留位費,如最終未能開校會全數退還,強調現正循序漸進按牌照要求提交申請。

教育局稱未批出牌照



教育局證實正審批好兆年行2樓房產的一宗學校註冊申請,但尚未批出任何臨時或正式牌照。任何人擁有、管理或在未經註冊學校任教即屬犯罪,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2年。局方將按《教育條例》考慮適切行動。

對於校方聲稱只提供免費興趣班,一般而言舞蹈或繪畫等純粹教授技藝的課程的確不受《教育條例》規管,毋須註冊為學校,但《蘋果》記者目擊當時有學生上語文課;教育大學高級講師、律師莊耀洸指,凱莉山取錄小學生及授課,很大機會觸犯《教育條例》,涉無牌招生及辦學。即使校方未收學費,不等於不違例,「收唔收錢,我認為唔係關鍵,關鍵係你(校方)已經係一個符合《教育條例》中對學校嘅定義,好清楚地係提供緊教育課程」。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教育局應嚴格執行法規,「如果局方一經查明要嚴肅處理,例如發警告信,或者至少唔可以畀佢哋繼續無牌經營」。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0/20198917

職員聲稱下月起獲牌


尖沙嘴好兆年行部份單位被凱莉山租用並打通。

【本報訊】《蘋果》記者假扮家長,上周三參觀香港凱莉山位於尖沙嘴商廈的小學校舍,該處同為嘉勵教育中心開辦補習課的註冊地點。職員指該處佔地約2萬平方呎,劃分為多個班房,啟蒙班及小學同時於此處上課。該職員又直認現時小學部屬無牌經營,但聲稱上址、紅磡及屯門校舍將於下月底至明年陸續獲教育局發牌。

屯門校舍未施工

記者在職員帶領下參觀小學部2至6年級課室,其中一間較大的課室有5名學生坐於地上,教師正教授語文課,課室內有投影機、鋼琴等,職員指該處為音樂室兼3年級課室;4年級及5年級課室則分別有約12及8人上課,超出嘉勵每間課室只限4名學生的註冊規定。小組課室跟小學部校舍互通,記者所見,個別小學教師使用啟蒙班的空置課室進行繪畫、語文等小組教學。

校舍接待處展示嘉勵的註冊文件,但未見正規小學的註冊。記者向職員查詢小學部是否持牌,職員解釋校方正申請好兆年行的學校牌照,「𠵱家我哋呢度提交咗教育牌照,已經入咗一個school application(學校牌照申請),預計11月尾呢度可以攞到學校牌」。

對於早前城規會反對凱莉山於紅磡祥祺中心的小學建校計劃,職員指「我哋可以喺6星期內review(重新審視個案)」,稱將於11月初申請,有信心紅磡校舍明年1月獲牌,又指屯門掃管笏校舍「開始計劃起緊」,明年9或10月可完工。

記者同日下午視察屯門掃管笏校舍,該處雖然放滿鐵枝及停放挖土機,不過未見施工迹象,也未有工人進出。城規會發言人回覆稱,未收到申請人就上述紅磡計劃的覆核申請,最後期限為周五;如接獲申請,城規會須在3個月內考慮。
■記者葉偉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0/20198928

家長撐:小朋友學到嘢


其中一間課室有學生席地而坐接受指導。

【本報訊】香港凱莉山為英國寄宿學校凱莉山國際學校(Mount Kelly School)的海外分校,雖至今在港未獲私立小學牌照,但有家長對其可升讀英國凱莉山中學的安排趨之若鶩。早前該校幼稚園開放日,《蘋果》記者現場所見,不少家長查詢銜接英國凱莉山的詳情。對於香港凱莉山涉無牌辦學,該校有家長稱不擔心,更形容在師資不受影響下,於尖沙嘴臨時校舍授課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又質疑政府不幫助國際學校來港辦學的做法令人費解。

質疑政府做法致人才外流

香港凱莉山建校計劃先後觸礁,早前舉辦幼稚園開放日,仍吸引不少家長查詢由香港凱莉山升讀英國凱莉山的詳情。幼稚園校長Abigail Carr表示,學生只需完成香港凱莉山小學課程,即可向英國凱莉山申請升學,香港凱莉山亦會為學生「get well prepared(做好準備)」,以便通過英國凱莉山的評核。

魏先生的兒子就讀香港凱莉山小學2年級,今年9月開學。他接受《蘋果》訪問時稱,不擔心小學涉無牌經營,「始終大家睇到啲小朋友學到嘢、讀得開心;如果大家唔鍾意,可能都一早轉晒校」,能維持師資和教育質素即可,「就好似去睇戲,套戲好睇就得,間戲院有冇牌唔係咁重要」。

問到如因無牌經營、或令小學部停辦,魏先生指屆時將再為兒子找學校,惟強調該校一直未有向他收取學費,故他從不以苦主自居。從美國回流、有博士銜頭的他質疑,政府不支持國際學校來港辦學,只會令本港人才轉投海外,「最終令可以走嘅人走晒,長遠對香港先係損失」。
■記者葉偉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30/20198689

凱莉山與教育中心由相同人士操控


凱莉山幼稚園校長Abigail Carr於開放日向家長講述學校情況,包括銜接英國凱莉山的要求。

【本報訊】香港凱莉山租用的柯士甸道好兆年行相關樓層,於今年9月註冊為補習中心「嘉勵教育中心」,規定每間課室不可多於4名學生,但記者發現該處上課人數超出限制。《蘋果》翻查公司註冊資料,發現嘉勵跟營辦凱莉山的Mount Kelly International School Limited(下稱MKISL),實由相同人士操控。香港凱莉山聲稱「借用」嘉勵教育中心進行興趣班。

租約顯示,上述註冊為嘉勵教育中心的單位,今年1月起以凱莉山的名義承租,租約期為5年,首3年每月總租金為23.1萬元,餘下租約期每月總租金為25.7萬元。

凱莉山職員帶記者參觀上址時,發現嘉勵教育中心的牌照放置於接待處的當眼位置;本報翻查嘉勵的網頁資料,查詢電話亦跟凱莉山的招生熱線號碼相同。

師資等要求可獲豁免

公司註冊處紀錄進一步顯示,嘉勵及MKISL的董事同為港人盧巧兒;多次以凱莉山校董身份會見傳媒的WONG CHUNG MARTIN,本月內接連獲委任為嘉勵及MKISL的新董事。

根據教育局規定,公私營學校、補習或教育中心,一律都須申領學校註冊,惟補習社屬於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在校長及師資方面的要求均可獲豁免,嘉勵亦屬於此類非正規私校。至於提供正規課程的中、小學,教育局審批註冊時對其校長及教員的學歷、教學經驗及假期待遇等,均有一定要求,收取學費方面亦受到監管。

教育局紀錄顯示,嘉勵獲准開辦的課程則為幼兒至高中程度的功課輔導、中、英、普通話及寫作等,每個課室同一時間不可多於3至4名學生。職員更向記者稱,校方早上提供4條校巴路線接送,費用每月2,000至3,000元,學生上午在好兆年行校舍上課,下午到京士柏公園上體育課後,直接在該處放學。
■記者周婷、葉偉東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指為基層提供住屋是使命 反駁林鄭公屋封頂論 黃遠輝:房委蝕得起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14

指為基層提供住屋是使命
反駁林鄭公屋封頂論 黃遠輝:房委蝕得起



黃遠輝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拋出「80萬公屋封頂論」,指公屋改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反駁房委會「蝕得起」,指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租住房屋是房委會使命,現時每年公屋運作赤字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嘅數字」,又質疑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屬過份樂觀。
記者:曾偉龍

林鄭月娥在前日的《明報》專訪中指,在綠置居和公屋成本相同下,將公屋轉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並稱公屋收回的租金不足填補差餉、管理費及維修費用。


■陳帆昨出席公開活動後為「公屋封頂論」護航,惟出席同一活動的林鄭未有回應就急急離開。有線電視畫面



不應局限公屋財政支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稱,房委會使命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而公屋運作赤字為每年每個單位僅約200元;以全港公屋計算,每年蝕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數字,「咁樣嘅補貼同支出,嚟幫低收入家庭,有輕微赤字係合理使用(資源)」,故政府應毋忘初心,幫助低收入家庭。

上屆政府為房委會預留房屋儲備金,確保有足夠資源落實長策建屋目標,現已滾存至700多億元。黃認為房委會現有盈餘加上儲備金料約千億元,假使建20萬公屋需2,000億元,房委會仍能應付,不應用財政為由減建公屋,除非政府經過研究和計算,「但研究複雜,要睇80萬公屋單位日後要用幾多錢,有幾多租金,計完先知道」。

他指現時沒辦法確認低收入家庭數目,故不應局限公屋的財政支出,「如果講明係80萬,就等於封頂,所以政策上係唔恰當」,亦不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本意。他認同將公屋改為綠置居,一個單位可滿足公屋家庭和輪候冊家庭兩個需要是好事,但如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則是過份樂觀,應小心處理綠置居數量,循序漸進推出;若發現需求不大,便應減慢速度,降低數量。

林鄭藉口紓緩財政壓力

林鄭月娥指公屋租金不足補貼管理費及維修費等,但按房委會委員兼城大學者劉國裕整理的數字,在2014/15至2016/17年度的房委會租住房屋運作賬目,每間公屋平均每月赤字僅1至3元。劉指公屋實際運作赤字較大眾想像中為少,在公屋建造成本上,房委會計算了土地出售的成本,「呢個係機會成本,公屋數量增加,地價成本亦會減低」,指房委會屢採用較大的支出預算。

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批評,林鄭以紓緩財政壓力為由是講大話,「政府財政儲備豐厚,林鄭話有百億盈餘,唔存在冇錢,呢個講法一定係站唔住腳」。

他稱要求房委會自負盈虧是多年以來的「縮骨做法」,財政預算案每年投放大量金錢在不同範疇,土地收益龐大,卻未有在公營房屋顯示承擔。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18

陳帆指綠置居單位可轉回公屋


陳帆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稱80萬個公屋單位已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日後大部份新建公屋擬轉作綠置居出售,言論惹起基層憤怒。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為林鄭護航,表明政府為基層家庭提供居所的決心不變,重申綠置居恒常化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又指未來可因應需求,將綠置居單位轉回出租公屋。
陳帆昨出席悼念二戰為港捐軀人士活動時,回應80萬公屋封頂論,指特首已就有關數目澄清,對此他無補充。但他強調,政府對有需要的香港市民解決其住屋需要的承擔及決心從無改變,也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而適切的居所,重申長遠房屋政策的目標不變。
否認政府逼人買樓

社會有意見炮轟林鄭將新建公屋轉作綠置居出售,是逼公屋居民買樓、且並非每個公屋戶有能力負擔。陳帆否認政府逼人買樓,指置業須視乎個人需要和能力,「政府喺租住或者採購公共房屋,永遠畀香港市民做決定、自行作出選擇」。

他續稱,政府至今未為綠置居需求作估算,「需求好大嘅會按部就班去調升,但如果去到一個階段,綠置居嘅歡迎程度減退、需要唔係咁大嘅話,我哋餘下建成嘅公共房屋會轉化為出租公屋,所以係非常彈性、有機嘅安排」。出席同一活動的林鄭月娥未有再回應就離開。
■記者譚靜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9/20197820

富戶僅2.2萬 綠置居隨時賣剩


房委會指現時全港有2.24萬個購買力較高的公屋富戶。

【本報訊】根據房委會數字,截至今年首季全港約有2.24萬個公屋富戶。有學者指若按林鄭月娥封頂論,80萬公屋單位就截龍,即意味自2019/20年度起3年間,有多達3.94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隨時供過於求。

料3年近4萬單位落成

長策會制訂的目標,是每年建2.8萬個公屋及居屋單位。城大學者劉國裕稱,現時已有77萬個公屋單位落成,而參考房委會數字,未來5年將供應7.33萬個公屋單位;若按林鄭80萬公屋就截龍,即只需計入未來兩年擬建約3.4萬個公屋單位就夠數。他再推算其後的公屋單位若全數轉作綠置居,即自2019/20年度起計算的3年,每年平均有多達約1.3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3年間就有多達3.94萬個綠置居單位落成。

《蘋果》翻查資料,首三期新居屋的綠表申請數字為1.15萬份、3,000份和1.2萬份,綠置居景泰苑申請則為1.62萬份,4次申請的數目均遠低於預算會落成的近4萬個綠置居單位。而房委會數字顯示,截至今年首季,全港約有2.24萬個購買力較高的公屋富戶分別繳交倍半、雙倍及市值租金。

劉國裕質疑,4萬個綠置居單位供應,未必有足夠公屋戶認購,除非政府推出的綠置居定價低、位置佳、質素好,加上富戶政策要「好辣」,兩個條件配合才有機會售清,否則綠置居單位隨時供過於求。

公屋富戶黎先生一家四口居於葵涌公屋,家庭入息超出限額,每月需繳交雙倍租金。他稱,有申請景泰苑綠置居項目,但未有抽中,坦言申請綠置居因房署收緊富戶政策,「驚房署踢我哋走」。不過,他指自己雖然為富戶,「其實我哋都係超少少(入息),積蓄又唔多,但富戶政策(收緊)逼我哋去買綠置居,私樓又買唔起,唔通瞓街咩」。
■記者曾偉龍、譚靜雯

林鄭指80萬伙公屋夠數 綠置居作主導 居屋搬去離島 劏房戶斥封頂如逼人瞓街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8/20197133

林鄭指80萬伙公屋夠數
綠置居作主導 居屋搬去離島
劏房戶斥封頂如逼人瞓街



南丫島前石礦場擬建700伙居屋。黃永俊攝

【本報訊】揚言要重建置業階梯的特首林鄭月娥,重寫本港房屋政策。她接受傳媒訪問稱公屋數目增至80萬個已足夠,擬將大部份新建公屋改為綠置居出售;同時,政府擬再推離島居屋,選址南丫島。團體批評林鄭將公屋數目「封頂」,是直接忽視28萬輪候冊大軍;居屋白表申請人,就只能選擇較相宜但偏遠的離島居屋;更有劏房戶批評封頂如「逼人瞓街」。
記者:曾偉龍 譚靜雯

林鄭日前接受《明報》專訪闡述房屋理念,稱將公屋數目由現時76萬個,增至80萬個,便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日後可將大部份新建公屋改為綠置居出售。言論一出,全城譁然,她昨試圖解畫,否認公屋在80萬戶封頂,但又認為80萬戶或許已足夠應付每一段時間最基層家庭的需要。

本報參考統計處全港住戶入息資料,發現在未考慮資助限額之下,單是符合入住公屋入息條件的住戶超過88萬戶,多於林鄭定下的80萬戶界線。

公屋聯會:恐延長輪候



綠表人士未來置業選擇增加,但白表人士則要繼續捱貴價或偏遠居屋。房委會擬力推離島居屋,明年推售1,200伙東涌居屋,另有3,300伙東涌居屋於2022年落成。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透露,南丫島索罟灣前石礦場未來亦有公營房屋土地,正進行研究,料很大機會規劃作新居屋。該項目可提供700個資助房屋單位。

黃解釋,離島公屋編配難度大,居屋對象則涵蓋全港,加上售價相對相宜,可滿足部份人住屋需要,過往亦有大澳天利苑例子,透過部份人遷入離島,間接紓緩整體房屋供應壓力,「如果多土地,當然唔使喺離島,但居屋供應不足下亦係一種方法」。對於公屋封頂,黃有保留,指房屋政策是協助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但現時不能預計到未來低收入家庭數目,不應為公屋數字封頂。

公屋聯會對林鄭言論失望,認為與長策會建屋目標有落差,指以綠置居取代公屋,輪候冊家庭未必能負擔樓價,最終只能入住翻新單位,擔心造成不公。聯會副主席梁文廣表示,房屋政策一直以協助基層市民優先,現時未消化輪候冊28萬人長龍,就將公屋改成綠置居,令輪候冊人士變成被忽視一群,長遠加長輪候冊;而居屋定價太貴,政府沒幫助白表人士置業,會令他們失望。

曾任長策會委員的關焯照批評,林鄭做法是收窄協助基層人士的公屋網,公屋原意是免去基層的租屋成本,減輕房屋支出,但政府卻將資源投放首置盤,幫助月入高於5.2萬元、有能力購買樓齡較舊和較偏遠單位的家庭。他認為林鄭需向市民交代,「80萬伙公屋就夠?你用乜經濟學,或者係科學模式嚟計算80萬係準確呢?條線點劃出嚟呢?(長策)從來冇呢嗰數,突然彈出嚟」。

團體質疑向地產商找數



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稱,大批基層正居於劏房,「林鄭竟然話80萬個公屋單位就夠,歷年特首都冇聽過有一個人會話為公屋封頂,呢嗰數好荒謬,會令基層失望」。他批評林鄭的房策以置業為主導,將房屋商品化,「乜嘢都想賣出去,佢係咪要同地產商找數?」他擔心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𠵱家都4.7年,嚟緊要等5年甚至更加長,基層家庭只能繼續住劏房,租金越來越貴,佢哋只會越住越細」。

有基層住戶指年年被加租,憂「等到瞓街都未上到樓」。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批評,林鄭說法與封頂沒分別,令人憤怒,質疑有何數據支持只增建4萬戶公屋就封頂。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8/20197158

唐樓租戶:邊度畀到綠置居首期


梁女士已輪候公屋6年,一家四口現居於葵涌一個僅100呎劏房。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提供圖片

【本報訊】林鄭月娥提出興建80萬個公屋單位已足夠基層所需。有輪候公屋7年、年年遭業主加租的唐樓租戶劉小姐不滿其說法,指自己等候公屋「等到頸都長埋」,只增加數萬個單位根本不足夠,「唔知點解政府要咁講」,擔心若政府減少公屋供應,「怕等到瞓街都未上到樓」。

劉小姐透露,她一家五口居於約400平方呎唐樓單位,月租逾萬元,幾乎年年被業主加租,每次加500至1,000元,她申請公屋7年仍未上樓,若要她購買數百萬元的綠置居單位亦無力負擔,「邊度畀到首期?」只盼能盡快獲配公屋。

基層:有錢唔使輪公屋啦

另一劏房戶梁女士一家四口居於葵涌一個僅100呎劏房,月租達3,100元。梁女士稱,該單位「1劏6」,環境逼且衞生差,不時有老鼠出沒,「夏天仲好熱,成日熱醒就眼光光等天光」。

梁女士指出,已經輪候公屋長達6年,林鄭若將新建公屋轉為綠置居,輪候時間只會越來越長,「仲要等到幾時?未上到樓唔知點算,好擔心、好徬徨,希望林太收回成命,起多啲公屋」。

至於購買綠置居,梁直言難以負擔供款,「我有錢就唔使排公屋啦,𠵱家日常生活已經好拮据,諗都唔敢諗,根本唔會負擔得到」。
■記者鍾雅宜、譚靜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8/20197165

泛民建制炮轟:中咗星洲組屋毒


本港公屋供應不足,大批基層仍在輪候冊中。

【本報訊】林鄭月娥在報章專訪中提出,有80萬公屋單位已足夠應付需求,日後會主力興建綠置居,圖令更多公屋戶交回單位買樓,不過有關構想不但遭民主派炮轟,連建制派亦質疑想法是否可行,反問「睇唔到80萬係點計出嚟」。有政界人士更形容,林鄭對新加坡組屋的公營房屋模式中毒太深,「佢嘅諗法會得罪晒民主同建制派」。

尹兆堅:應先解決土地問題

民主及建制派立會議員,昨不約而同質疑林鄭對公屋政策想法。民主黨尹兆堅狠批林鄭的說法是「天荒夜譚,匪夷所思」,因現時公屋需求量龐大,起碼要有逾三分一公屋住戶願意購買綠置居或其他樓宇,才能騰出足夠公屋單位滿足輪候冊的需要,「可能林鄭真係覺得自己好打得,但都要有譜,唔應該隨口噏得就噏」。尹又強調,林鄭不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就無法解決整體房屋問題,建議當局考慮釋放粉嶺高爾夫球會土地及棕地、軍事用地等。

工聯會麥美娟亦質疑稱,「睇唔到80萬點計出嚟」。麥指綠置居計劃成效如何,有多少公屋居民願意購買綠置居仍是未知數,除非綠罝居計劃非常成功,有足夠公屋單位騰出,否則林鄭提出以新思維解決房屋問題的同時都必須審慎,不能離開目前有數十萬人在公屋輪候冊,以及是否維持到3年上樓目標。

有政界中人稱林鄭上任後到新加坡考察組屋,並堅信可在港推行,形容林鄭「中咗組屋嘅毒」,有建制派亦懷疑,林鄭過於相信組屋模式,相信林鄭是「中新加坡模式太深」,有另一民主派中人指,新加坡組屋與綠置居比較,不論單位大小、質素均較綠置居好,「綠置居只係公屋質素,公屋居民有幾大誘因,放棄一個月畀千零兩千蚊租,改用萬幾蚊供間公屋質素綠置居」,他又指不少輪候公屋市民均是建制派支持者,「林鄭諗法即係叫建制派得罪佢哋嘅選民」。
■記者呂浩然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8/20197176

自打嘴巴 稱公屋具扶貧效益


林鄭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公屋80萬戶封頂,她昨出席活動時回應稱原意並非如此。

【本報訊】林鄭月娥昨在報章專訪揚言,擬撥出大部份新建公屋作綠置居,認為約80萬個公屋單位或已應付到最基層家庭需求,外界憂未來公屋供應會減少。不過,以往她任政務司司長並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時,就多次重申公屋的重要性,如去年4月在扶貧委員會討論貧窮線前,她表明公屋政策具扶貧效益,扶貧力度可能比綜援更大,應將此數據納入本港貧窮問題的分析。

2015年10月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林鄭出席扶貧委員會高峯會時曾提到公屋屬非現金福利,如將公屋計作扶貧措施,成效是相當顯著,貧窮率會由14.3%大幅下降至約9.6%。

指有助降低貧窮人口

當時她指本港2014年貧窮人口有132萬,政策介入後,若只是計算恒常現金,貧窮人口下降至96萬,若計算非現金支持,特別是公屋,貧窮人口會下降至65萬。

林鄭昨回應其專訪說法,重申公屋是社會房屋安全網,但需要為有意置業的公屋戶籌謀,因過去很多迹象顯示公屋戶有明顯置業訴求。她強調推出綠置居不會影響公屋輪候冊的輪候時間,「唔係到80萬就封頂,𠵱家已經75.6萬多個,事實上日日都起緊,政府亦唔可以將即將入伙嘅公屋變成綠置居」,而最終有多少地皮改成綠置居要待房委會評估。
■記者鍾雅宜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8/20197060

一手樓供應9.7萬伙 近4年首跌


運輸及房屋局公佈,截至今年第3季,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約9.7萬伙。

【本報訊】過去數年政府積極增加土地,一手供應有增無減,正當市場預期未來新樓供應勢衝破10萬伙大關之際,結果卻反高潮。政府昨公佈,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約9.7萬伙,按季減少1,000伙,為近4年來首次下跌。業界估計未來兩年是新供應的高𥧌。
運輸及房屋局公佈,截至今年第3季,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約9.7萬伙,較第二季約9.8萬伙減少1,000伙,是自2013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跌幅,但仍為歷史次高水平。

私人住宅潛在供應中,包括仍未售出的貨尾9,000伙;建築中但仍未售出或未發售的樓花共5.7萬伙,及3.1萬伙隨時可動工的熟地。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第3季私樓施工量僅800伙,較第二季6,000伙大幅減少近九成﹔首3季累計9,300伙,較去年同期1.91萬伙少逾一半。此外,期內新樓落成量4,100伙,按季減少300伙,首3季總落成量則錄1.29萬伙,較去年同期增加21%。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認為,有關數字屬穩定,與前兩季相差不大,又表示政府近年推出的私人住宅單位數量達標,不認為數字會繼續下跌。

運房局亦解釋,數字下跌是因個別項目的發展期較預期長,因此被暫時剔除於未來3至4年的供應量。事實上,由於每季新增發展項目的狀況、規模、發展期等均有差別,加上一手住宅成交量亦會隨市況升跌,因此預計供應量在季度間有變化是正常現象。隨着政府持續地增加房屋供應,局方相信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料短期對樓價影響微

在9.7萬伙潛在供應中,料有7.27萬伙為實用面積少於70平方米(約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較上一季多800伙,佔整體供應量75%,較上一季多1%。市場預期未來細價樓壓力或較大。

中原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競達稱,自2012年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一般予發展商6年興建物業,個別一、兩季數字因入則及施工期差異而下跌,屬正常現象。過去數年供應持續維持,今明兩年將陸續增加,預計2018至2019年是高𥧌期。若今年全年供應量達兩萬伙相信創十四年新高。估計短期對樓價影響不大。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指,供應少千伙只屬微調,對樓市影響不大,未來3至4年供應可達標。只是可負擔的房屋供應不多,因高樓價關係,人均居住面積未能改善。估計今年剩下幾個月樓價相對平穩,全年升幅約11至13%。
■記者朱連峰、陳家雄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Hypebeast置地派對誤用UV燈 60人灼傷險盲 參加者失明6小時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7/20195801

Hypebeast置地派對誤用UV燈
60人灼傷險盲 參加者失明6小時




Hypebeast上周五在置地廣場舉辦派對,場內裝有多排光管營造氣氛。互聯網

【本報訊】在創業板上市的潮流資訊網站Hypebeast(8359),在中環置地廣場舉行的時裝活動發生罕見意外,逾60名活動參加者及工作人員事後眼睛無故劇痛,臉、手部刺痛及脫皮,有參加者更失明6小時。Hypebeast隔天才承認活動場地安裝了紫外線殺菌燈,令場內人士被高能量紫外線直接照射一至數小時而灼傷,指事件疑與燈光承辦商出錯有關。有受傷參加者已報警。
記者:麥志榮

上周五Hypebeast在中環置地廣場B30號舖開設的展銷店「CLUB SORAYAMA」舉辦派對活動,邀請日本藝術家空山基來港。有參加者表示,當晚活動估計有數百人入場,平均逗留約一小時,他與互相認識的20人在翌日睡醒後均眼睛劇痛,不斷流眼水,求診及休息後,到周一仍感視力朦朧;有人臉及手部脫皮,流汗時感刺痛。

受害者楊先生曾在場中央飲酒及看表演,逗留一個多小時,當時不覺有異;但晚上回家後,凌晨2時痛醒,「雙眼痛到睜唔開,不斷流眼水,想打999叫白車都打唔到,好似盲咗一樣」。他在家人協助下召救護車,凌晨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要坐輪椅。


有參加者於派對後額頭脫皮。受訪者提供圖片

醫生要用藥水才令他可張開眼檢查,臨床診斷指角膜發炎。楊先生表示,「盲咗6小時,真係好驚!」之後他看了兩次私家醫生,現時視力基本恢復,但看東西仍感有點朦朧,亦不能戴隱形眼鏡,醫生指要兩周才能康復。他至今仍擔憂,打算再詳細檢查。

有參加者指,Hypebeast周日開始聯絡他們,承認場內裝了紫外線殺菌燈,其後保險公司通知他們稱正處理賠償問題,未有具體方案。他們要求Hypebeast公開交代但未獲理會,加上他們擔心遭灼傷會有後遺症,決定報警。

Hypebeast發言人回覆指,已和152名獲邀人士及工作人員聯絡,當中42名參加者、表演者及20名員工表示對健康狀況感疑慮,目前未收到需留醫個案;日本藝術家空山基亦未受影響。

疑燈光承辦商出錯

發言人稱正尋求法律顧問協助,事件交由保險公司調查,據初步調查顯示,負責燈光裝置的承辦商涉在Hypebeast不知情下於場內部份區域安裝一款未經許可的燈飾。承辦商正配合調查,了解過程中是否出現人為錯誤或不當行為。警方發言人表示中區警署接獲報案,指參與中區一活動後懷疑被紫外光燈曬傷,報案人要求備案,案件列作雜項事件。本報向置地廣場查詢,至截稿未獲回覆。

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峰指,紫外光燈若能量不高,距離又遠,一般只會令角膜受損,病人會眼部刺痛、流眼水、視力朦朧,通常3日內可康復,但亦有可能導致角膜留下疤痕,永久損害視力。若燈的能量強及數量多,會引致眼球晶體及視網膜受損,出現黃斑點病變。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一般家居用途的紫外光燈,如驗紙幣及gel甲等類型,能量較弱,被照射的人穿了衣服遮蓋全身,一般只會一級曬傷,傷者會脫皮及有紅疹,痊癒後便無事;若皮膚出現水泡便屬二級曬傷,會留下疤痕,有文獻指出會令患皮膚癌機率增加一倍。

參加者心聲


殷穎怡(歌手)
「我隻眼有少少流眼水,滴完眼藥水都ok。Hypebeast好好,一路問住我哋個情況。」


梁晶晶(模特兒)
「我留咗個零兩個鐘,但係身體同眼完全冇問題。可能我平時去開好多event,嗰度啲光仲勁。」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7/20195813

紫外線光管專門用作消毒



【本報訊】導致今次集體灼傷意外的疑是一款專門用於水及空氣消毒的紫外線光管,會發出高能量紫外線輻射,引致眼睛及皮膚嚴重受傷。機電工程署表示會派人到事發場地了解。

機電署稱派人了解

根據參加者提供資料,場內安裝的紫外線殺菌燈是Philips的「TUV30W/G30 T8」型號光管(圖)。Philips網站顯示,該型號光管是UV-C殺菌燈,專門用於水與空氣消毒,UV-C輻射量為12伏特,產品說明的警告指光管會發出高能量紫外線輻射,引致眼睛及皮膚嚴重受傷,應用於封閉環境,避免眼睛及皮膚被直接照射。本報就事故向機電工程署查詢,發言人稱會派人到事發場地了解。

翻查資料,內地不少學校課室均裝有紫外線殺菌燈,在放學後無人時着燈消毒,不時發生因忘記關燈或錯誤開燈,導致大批學生集體被灼傷意外。另外,今年7月澳門氹仔一間超市的壽司製作室3名員工,早上上班時忘記關掉紫外線殺菌燈,被照射幾小時後出現臉、頸及手肘灼熱與疼痛、眼部不適等徵狀。

退休工程師盧覺強指,紫外線(UV)分近紫外線(UV-A)、中紫外線(UV-B)及遠紫外線(UV-C),UV-A殺傷力最低,一般用於美容;UV-B殺傷力中等,一般用於醫學用途;UV-C殺傷力最強,一般用於水及空氣殺菌消毒,若人體暴露於UV-C下,不足30分鐘已會受傷,「當人係細菌咁殺,就好似喺太陽下暴曬咁,皮膚會被曬傷,眼睛亦會受傷」。
■記者麥志榮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7/20195823

去年上市 創辦人身家逾億


馬柏榮

【本報訊】網上潮流時裝雜誌Hypebeast(8359)去年4月以配售方式創業板上市,34歲的創辦人馬柏榮是典型本港「宅男神話」,股價在掛牌當日較配售價最高爆升20.5倍,帶挈他身家一度高達42億元,成為一時佳話。

設網站報道時裝資訊

Hypebeast由馬柏榮於2005年創立,他設立網站作為業餘嗜好,主力報道有關時裝、生活時尚等資訊,其後成立網購平台HBX、Popbee及Hypetrak等網站。

公司今年4至6月季度純利按年升60%至712萬元,營業額也升47%至6,890萬元。公司最新年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Hypebeast共有132名全職員工,另外在香港、英國、東京、韓國等亦有聘用自由職業者及投稿人。數碼媒體錄得合共990萬獨立訪客,facebook及Instagram追蹤者有930萬人。

馬柏榮目前持有Hypebeast約74.5%股權,按昨收市價0.244元計算,馬柏榮持有的股份市值為3.6億元。
■記者范穎琛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中途往私院做手術 名醫瑪麗換肝突離開 開肚病人白等三小時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6/20194744

中途往私院做手術
名醫瑪麗換肝突離開 開肚病人白等三小時



吳國際

【本報訊】瑪麗醫院有醫生涉擅離手術室,導致一宗換肝手術被拖延,受肝病人被開肚後白等3小時。事發在本月13日,手術進行期間,負責監督角色的換肝名醫吳國際突離開醫院,為一間私院的病人施手術。當時瑪麗負責主刀的醫生決定待吳回院後才繼續手術,不單病人要延長麻醉時間,更險些錯過肝臟移植黃金時間。有醫護人員不滿事件危害病人,已去信管理層投訴,院方正調查事件。
記者:陳沛冰

手術中途離開的吳國際屬瑪麗兼職醫生,可在私營市場執業。當日手術的主刀醫生是港大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楚琳,另有一年輕醫生協助手術。據悉,根據瑪麗醫院編更,10月13日吳屬換肝團隊當值醫生,負責隨時為病人換肝。當日有一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去世的病人捐出屍肝,早上約7時,瑪麗派醫生到威院取屍肝。負責監督換肝手術的吳,與其他醫護人員準備為換肝病人做手術。

病人目前情況穩定



屍肝於下午約2時摘除,醫生一般會等到屍肝差不多送抵醫院,才落刀為病人取出壞死肝。但當日吳突於下午3時25分離開手術室,未有說明原因,只表示會於5時返回瑪麗完成手術。換肝病人在中午12時已開刀,完成了疏離血管等步驟,「打開咗個肚」,但未取出壞死肝。吳在明知屍肝即將送抵醫院情況下仍離開。手術室內其他醫護人員,包括護士及麻醉科醫生等,對吳突離開感驚訝。

據悉,吳離開後5分鐘,即3時半,屍肝便送抵瑪麗。黃楚琳檢查屍肝情況後,與另一外科醫生離開手術室。護士及麻醉科醫生繼續監察病人情況,當時吳及黃均沒要求其他換肝團隊醫生協助。至下午5時,吳仍未返回瑪麗,護士傳呼他及另外兩醫生。吳由一名護士代覆,指吳正在另一醫院做手術。黃也沒回覆;另一醫生回覆指正在診治其他病人。至晚上6時半,吳才返抵瑪麗,聯同其他醫護人員,於晚上約10時完成換肝手術,手術拖延了3小時。

受肝病人目前情況穩定,已轉往普通病房,康復進度暫未見受事件影響。有醫護人員認為吳當日擅離職守,危害病人,日前去信瑪麗管理層投訴,院方正調查事件。暫未知吳當日到哪間私院做甚麼手術及可收取多少費用,醫管局也未有透露吳在瑪麗兼職的薪酬。

盧寵茂承認不理想



港大外科學系肝臟移植科主任盧寵茂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吳國際是港大兼職僱員,可在私營市場工作。當日黃楚琳是手術主刀,吳只是協助,當日吳有其他工作安排,離開時屍肝未送抵瑪麗,「佢幫到咁上下,個肝未到,佢有其他工作,佢(已)幫到最後一刻」。當時是黃決定等吳返回醫院才繼續手術,病人情況穩定,手術有一定困難,因病人曾做過手術,黃是「想搵多一個人幫手」,而同一時間瑪麗還有兩宗切肝手術,很難找到其他醫生協助。對於換肝手術拖延3小時,盧承認不理想,但換肝團隊人手緊絀,當日黃楚琳也是休假回醫院做手術。

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表示,事件調查中,涉事病人康復理想,情況穩定。被問到吳國際是否擅離職守,會否停職,陸指要在調查完結後才可下定論。

瑪麗醫院證實事件,發言人稱,當日一宗屍肝移植手術進行期間,疑曾「暫停」一段時間。瑪麗已展開調查,由於調查仍在進行,不能詳細回覆提問,但院方高度重視病人安全,若手術過程有任何人為或不必要延誤,影響病人安全及手術水平,會嚴肅處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6/20194753

屍肝取出後應6小時內移植


瑪麗醫院有醫生涉擅離手術室,導致一宗換肝手術被拖延。

【本報訊】今次事件中的屍肝是在事發當日下午2時從死者遺體中摘取,至傍晚6時半移植到病人體內。有醫生稱屍肝自人體取出後,應於6小時內移植入病人體內,而當日屍肝由在死者身體摘出至移植入病人體內,相隔了4.5小時,差點錯過了移植的黃金時間。

有外科醫生指屍肝自死者身體取出後,在經過特別處理下的首6小時,細胞仍能大致保留,不會壞死;6小時後,細胞會開始因缺氧等原因壞死,同時肝臟的功能開始減退。假如12小時仍未能把屍肝移植至人體,由於肝功能已大減,「可能要搵過第二個肝先得」。惟該醫生指,部份危急情況下,換肝團隊仍會繼續移植手術,但亦會告知病人,新肝的功能會較預期差,不良反應也會較多。

另一醫生稱屍肝只用特別藥水儲存,不能無限期等候。6小時後,藥水效用開始下降,時間拖得越久,肝細胞死亡風險越高,膽管壞死風險越大。如超過8小時,屍肝或會失去效用,即使移植入病人體內也無用。

而換肝病人開刀後一直保持在打開傷口的狀態,麻醉科專科醫生陳德威指對肝衰竭病情較差的病人來說,若換肝手術額外延長3小時,會出現血壓下跌等風險,麻醉科醫生須續為病人「落藥」麻醉及止痛,亦要加強監察病人維生指數。
■記者于健民、梁麗兒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6/20194759

鄧桂思主診醫生 甚惹火


吳國際

【本報訊】有至少6年換肝經驗的吳國際,1995年於港大醫學院畢業,此後15年於瑪麗醫院服務,專攻外科,2010年轉投私人市場執業前,擔任該院肝膽胰外科顧問醫生。吳去年重投瑪麗,並加入肝臟移植團隊,為現時團隊11名移植醫生中,少數可獨自進行較複雜換肝手術的醫生。

稱早知聯合開漏藥

吳國際的作風較低調,最為人熟知的,是他作為43歲女病人鄧桂思的主診醫生。鄧桂思因為急性肝衰竭,4月由聯合醫院送抵瑪麗醫院,惟先後進行兩次換肝手術後仍返魂乏術,於8月26日死亡。

5月9日聯合醫院公佈鄧桂思事件涉及醫療失誤後,吳國際曾於電台節目表示,自己早知聯合「開漏藥」,惟聯合並無通報,認為責任上應由聯合主動告知事件,但拒絕提及自己是否有責任把事件通報予醫管局總辦事處。據知正是這番言論,令他於業界「甚為惹火」。
■記者于健民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6/20194767

資深醫生流失 青黃不接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資深醫生肩負起教導新人的重任,流失率高最大壞處,就是新人未必能「學滿師」,長遠而言,有可能影響手術質素。資料圖片

【本報訊】瑪麗醫院是全港唯一一間施行換肝手術的公立醫院,其肝臟移植中心有11名外科醫生負責手術,惟當中4名醫生的外科年資少於5年,一般未能獨自處理病情較複雜的個案。有病人組織代表指出,近年公院資深醫生流失率高企,或令年輕醫生得不到適切訓練,長遠或拖低手術質素,甚至造成惡性循環,「早啲跟師傅轉投私人市場」。

根據食物及衞生局今年提交立法會文件,2016/17年度公立醫院共有78名副顧問醫生離職,流失率為4.3%、平均年資14年。另有59名顧問醫生離職,流失率為7.4%、平均年資23年。瑪麗醫院所屬的港島西聯網,其外科有4名醫生離職,當中3人為副顧問職級以上醫生。

促鼓勵不同聯網合作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資深醫生肩負起教導新人的重任,流失率高最大壞處,就是新人未必能「學滿師」,長遠而言,有可能影響手術質素。加上公院的工作壓力大,最後醫生可能會及早思考是否轉投私人市場,變相是惡性循環。

即將轉投仁安醫院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吳志豪指,公立醫院經驗醫生流失嚴重早已是不爭事實,青黃不接的現象亦預期會持續在不同專科出現。他認為,醫管局除了應增聘醫生,也應鼓勵不同聯網的專科互相合作,當某聯網缺少資深醫生,「可唔可以盡快喺其他聯網搵一個頂住先」。
■記者于健民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公民廣場案上訴 黃之鋒羅冠聰保釋 「政府不能困住思想」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5/20193522

公民廣場案上訴 黃之鋒羅冠聰保釋
「政府不能困住思想」



因公民廣場案被判囚的黃之鋒及羅冠聰,昨獲准保釋後步出終審法院。易仰民攝

【本報訊】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2014年發起重奪公民廣場,事後被裁定非法集結及煽惑他人非法集結罪成,原被判社服令及緩刑,但律政司成功覆核刑期,三子被上訴庭改判即時入獄。三子提出上訴至終審法院,黃、羅昨在律政司不反對下,獲准保釋等上訴。入獄兩個多月後暫獲自由,黃表示:「政府能困住身體,不能困住思想。」終院將於下月7日聽取三子的上訴許可申請。記者:蘇曉欣 歐陽聯發

上訴庭於今年8月17日改判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分別入獄6至8個月。經過69天牢獄生涯,黃、羅昨獲終院批准保釋等上訴;至於周永康,羅指周明年9月準備到美國升學,權衡後決定不提出保釋,但繼續上訴。

黃之鋒昨步出法庭後表現精神,稱暫難講上訴勝算,因另有佔旺刑事藐視法庭案在身,或於今年再入獄,「已有心理準備,第二次監禁可能喺一段短暫嘅時間就會嚟」。黃重申無悔重奪公民廣場,盼藉這短時間自由與親友相聚,透露香港眾志會積極部署港島區補選。黃於本案入獄前,已在高院就佔旺案承認刑事藐視法庭罪,案件待法官陳慶偉審畢前特首曾蔭權涉貪案後判刑。黃感謝入獄以來,父母、女友及香港公民社會同路人支持,指日後或有更多年輕人入獄,但他會堅持信念,於民主路上與港人同行,面對威權體制不屈不撓。

終院下月處理上訴許可申請



羅冠聰一直保持微笑但面露疲態,坦言監獄環境陌生需時適應,保釋後盼多抽時間陪家人,笑言過去一段時間對得黃太多,「呢段時間都應該唔好見咁多」。保釋聆訊僅約20分鐘,控方不反對黃、羅擔保外出,法庭批准兩人各以5萬元現金保釋,黃父黃偉明及羅母各再交出5萬元人事擔保;兩人須交出所有旅遊證件及不得離港,每周到警署報到一次,及居住在報稱的地址,並承諾準時出庭。

首席法官馬道立表示基於案件涉公眾利益及廣泛重要性,排期於11月7日聆聽上訴許可申請,明言希望盡快處理許可申請。法庭傳譯昨聽到排期於下月7日時,也不禁說:「7號?咁快?」馬官要求雙方呈交書面陳詞,三子於10月30日向律政司及法庭呈交上訴文件,律政司則在11月3日回覆;上述指示亦適用於沒申請保釋而未有到庭的周永康。

有法律界人士指,一般的終院上訴聆訊需排期3至4個月,今次只個多月便可開庭處理,明顯較其他案件快,但他指11月7日不會將上訴許可申請及正審一併處理,因終院慣常僅派3位法官聆聽上訴許可申請,正審則5人,相信若批出上訴許可,需排期處理正審。

三子陸續於上月提出申請上訴許可至終院。據了解,羅冠聰爭議上訴庭是否有權於刑期覆核案件中,就原審裁判官未有提出、且對他不利的事實作裁決,並要求終院釐清上訴庭在甚麼情況下可運用該權力。黃之鋒亦將爭議上述法律觀點及判刑是否過重。
案件編號:FAMC31&33/17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5/20193603

繫獄69日 珍惜回家美好時光
黃之鋒:盡情補祝節日


黃之鋒昨離庭後即上律師樓商討上訴細節。易仰民攝

【本報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羅冠聰及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於2014年9月衝擊公民廣場案,今年8月被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而被判入獄6至8個月,三人提出上訴,其中黃之鋒和羅冠聰昨日獲批保釋外出,而周永康因有學業考慮而不申請保釋。雖然離上訴聆訊僅兩周,但之鋒和阿聰保釋後,都暫時放下官司,這一晚是他們度過69天牢獄生活後,首度與家人和女友共聚的時光,彌補剛過去的中秋節團圓飯。
記者:莊建鑫 黎少英


黃父得悉兒子想打邊爐後,隨即趕去買火鍋配料。


黃在fb撰文,感激支持者的鼓勵,獲不少網民讚好。

離開監獄的第一個晚上,對21歲的黃之鋒來說充滿了興奮,除了能和父母、女友聚首一堂吃頓團圓飯,還有家中那部簇新的PS4。「除咗補番中秋節,仲有(補)生日(10月13日)啊」。他形容自己現時只是短暫的人生自由,期望未來兩周能不斷地「食食食」,說完已笑得合不攏嘴。

黃之鋒的父母為了迎接兒子回家,一早便忙了起來,到法院等候消息的父親黃偉明,得知兒子可保釋外出後即時鬆一口氣,離去時難掩興奮心情,他笑着對《蘋果》記者說:「除咗晚餐,今晚會食埋消夜。」像是要補回兒子兩個多月的營養不足,他更補充說:「(消夜)會有媽咪嘅奶茶,我就整出前一丁,有啲特別秘方。」

兩夫婦為了這頓遲來的中秋團圓飯忙了一圈,卻因兒子一通電話馬上改變。黃之鋒離開法院後,去了一趟律師樓,與律師商討上訴的細節。黃之鋒途中致電母親報平安,其間細聲問母親:「今晚煮咗未?如果未不如打邊爐,或者摷下有乜自助餐。」父母得知兒子想打邊爐,隨即趕去買齊火鍋料,愛子之情溢於言表。

與眾志商討立會補選

晚上終於回到家了,之鋒在門外對《蘋果》記者說,過去兩個多月在監獄吃盡「營養餐」,離開監獄很想和家人、女友一起打邊爐,「今晚仲要飲奶茶同公仔麵,公仔麵一定要加芝士」,又指在監獄中度過了中秋節和生日,要盡情食補祝節日。

除了家人、女友及熱氣騰騰的火鍋,之鋒還想念家中那部新買的遊戲機PS4,「買咗一個月唔夠就坐監,之前隻game打到一半咋」。一臉稚氣的他說到打機便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對於未來的上訴,他直言信心只是一半一半,但不會放棄抗爭,同時會與香港眾志的戰友商討立法會議席補選安排,及繼續關注青少年犯的權益。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5/20193615

羅冠聰:希望多陪家人


羅冠聰指回家後已跨火盆,最期待吃母親煮的飯。莊建鑫攝

入獄兩個多月的羅冠聰昨日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在囚)最慘係冇得同身邊最親近嘅人見面……兩個月之後再見番屋企人係好感動」,阿聰回家後接受《蘋果》訪問,形容監獄生活是孤單而且辛苦,中秋節的夜晚份外思念家人,未來兩周除了公務,希望多陪伴家人,多吃住家菜,「係媽咪煮嘅所有嘢都好食」。


羅回家後即與愛犬合照,並上載Ig分享。


袁嘉蔚從法庭接男友羅冠聰回家,沿途笑逐顏開。

擬出書談心路歷程

羅冠聰與黃之鋒昨日在庭外會見記者後,阿聰就與母親和女友袁嘉蔚乘的士返回東涌寓所,羅母和女友均笑逐顏開,三人擠在的士後座,十分親密。

回家後,阿聰亦按家人要求,做足「跨火盆」及「用碌柚葉沖涼」,「你話迷信又好,儀式又好,都係要做」。阿聰洗完澡後接受《蘋果》訪問,笑指已即時喝了一碗靚湯,母親亦準備好蝦、魚和菜等菜式,與阿聰補祝中秋節。「簡樸啲,媽咪煮就OK,要補番中秋團年飯」。阿聰指,回家的這一晚最渴望能在家休息,表示已多次擁抱母親,「陪伴家人始終係優先」。

經歷兩個多月的牢獄生活,阿聰明顯消瘦不少,「獄中係幾辛苦,無論係衞生定所有嘢都一定唔係舒適」。他對記者說,在獄中不斷提醒自己這是作為一個抗爭者在民主路上必然面對的困難,否則日後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故心理上已克服這些環境問題。

阿聰又指出,過去3年在民主運動上只有「忙」和「衝」,在囚的兩個多月反而有了平靜的時間,集中看了很多書籍,「可能算係唯一得着,都需要時間沉澱,未來可能會寫吓書」,他計劃把過去數年的心路歷程及個人體悟撰寫成書。

對於兩周後的上訴一旦失敗須再入監倉,令母親和朋友都十分擔心,阿聰坦言要抱平常心面對,又再強調即使要再受牢獄之苦,亦無悔投身政治,「相信係呢一代抗爭者必須面對嘅問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5/20193628

黃要求放寬頭髮長度遭警告


黃之鋒

【本報訊】黃之鋒及羅冠聰昨離開法院時均被記者問及首度入獄感受。黃指從青年監獄轉至成人監倉,黃表示見識到獄中要求「服從上級指令、壓抑獨立思考」的環境;羅坦言獄中有諸多規則須絕對服從。他們指獄中生活看到不少問題,將與議員合作改善囚犯權益。

周永康無申保釋

黃在獄中日記提及,他認為監獄否定獨立思考,不容許囚犯自主抉擇,只能機械式地依循上級指示。例如黃向長官要求放寬頭髮長度,也被警告不要煽動破壞監獄秩序。羅則指香港近日發生很多政治風波,包括一地兩檢與修改議事規則等,這兩個月他一直有留意外界消息,很希望與其他同路人繼續並肩作戰。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昨有到庭旁聽,他指過去曾有多位議員採訪黃、羅及其他抗爭者,聽到不少獄中遭受遭剝奪尊嚴和人性的對待,將資料收集寫成報告,向懲教署提出改革建議。

按懲教署規定,在囚人士若行為良好可獲扣減三分一刑期,黃原定預計12月中出獄,羅則預定明年1月底出獄,至於入獄7個月的周永康預計明年1月出獄。周昨無申請保釋,羅透露周計劃明年9月到海外升學,權衡後暫不提出保釋。周去年被判緩刑後到倫敦政治與經濟學院修讀城市設計與社會科學碩士,後來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錄,修習地理系博士。他被改判囚7個月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發聲明支持,哈佛大學及倫敦大學等36名國際學者聯署聲援。
■記者歐陽聯發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025/20193644

聆訊僅20分鐘 保釋花6小時


昨有逾百傳媒在庭外等候黃及羅保釋。

【本報訊】黃之鋒及羅冠聰的擔保申請,在控方不反對的情況下,聆訊僅用了20分鐘,馬道立法官便批出兩人的擔保。羅冠聰接近法庭午休前一時完成保釋程序,但黃在下午4時許才能步出法院,其間,律師團隊四出奔波「救人」。

因銀行文件遺家中

據知,終院處理人事擔保金時,司法常務官須審閱相關銀行證明,但有關文件遺留在兩人家中。羅剛巧家中有人,趕及將文件送到法院,而黃則要人幫忙返回海怡半島住所取回,耽誤了時間。

過百傳媒自聆訊完結後,在法院門外守候逾六個多小時,吸引不少中環途人好奇張望。朱凱廸、吳文遠、范國威及張超雄昨日亦到庭支持。吳文遠於開庭前向坐於犯人欄的黃及羅高叫「加油」,隨即有法庭保安制止喝令肅靜,黃及羅則以微笑回應。羅的母親和女友、及黃的父親早早入座等候開庭,凝望着犯人欄。黃及羅在犯人欄內坐下後,即向公眾席的家人微笑示意,顯得精神奕奕。
■記者歐陽聯發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休班警遭鄰居刺8刀劏肚穿肺 疑拉鐵閘聲浪惹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71024/20192679

休班警遭鄰居刺8刀劏肚穿肺
疑拉鐵閘聲浪惹禍



休班警前晚在安蔭邨大廈走廊遇襲,身中多刀送院搶救,現時情況嚴重。馬耀文攝

【本報訊】中年休班警前晚到葵涌安蔭邨探望母親時遇襲,警方重案組調查發現,懷疑事主拉開鐵閘時的聲響觸怒住在對面單位的鄰居,對方疑受刺激,手持利刀撲出從後襲擊事主,更欲將他推入屋內。危急關頭,休班警奮力反抗,與疑兇在走廊糾纏,其後逃至下層梯間,而疑兇被街坊喝止後不知所措,由接報到場的警員制服拘捕。案中休班警身中8刀,除遭割頸劏肚致露出腸臟,肺部及橫膈膜亦被刺穿,現仍留醫深切治療部,情況嚴重。
記者:唐家輝 馬耀文 文兆麟


疑兇與休班警的家人為對面鄰居。簡明恩攝

遇襲重傷的休班警員吳超雄(49歲),駐守西九龍交通部意外調查組,任職警隊21年,昨凌晨時分,西九龍總區指揮官卓孝業得悉事件後趕到醫院探望。至晚上7時,阿雄妻子及母親仍在醫院守候,憂心不已。

至於涉嫌傷人被捕的疑兇姓楊(52歲),報稱任職文員,無精神病紀錄,與88歲父親居於安蔭邨豐蔭樓7樓,楊的住所位於吳母單位對面。警方事後撿走一把8厘米長懷疑涉案的染血蝴蝶刀。街坊指,疑兇近日精神似有異,曾見他面對牆壁自言自語。

據街坊稱,吳超雄是家中長子,原與父母原居於梨木樹邨,該邨清拆後獲調遷至安蔭邨,阿雄結婚後遷出,其父是小巴司機,退休後與妻子參加義工活動。8年前阿雄父親去世,阿雄十分孝順,經常回家探望母親。

前晚9時許,阿雄返回豐蔭樓探母,當時母親不在家,他在7樓走廊致電母親後,回到家門口拉開鐵閘欲開門入屋,其間懷疑拉鐵閘聲浪刺激到對面屋的姓楊疑兇。疑兇開門撲出,手持利刀從後向阿雄施襲,阿雄未及走避,後頸等多處中刀。

留醫ICU 情況嚴重



現場消息稱,疑兇當時企圖推阿雄入屋,但他奮力反抗,並與疑兇在走廊糾纏,混亂中他腹部等多處中刀,肚皮更被割開5厘米傷口露出腸臟,阿雄負傷突圍,擺脫糾纏後奔至後樓梯,跑落5至6樓梯間躲避,混亂中曾仆倒致左手骨折。

與此同時,街坊聽到打鬥聲外出查看及報警,當時疑兇手持血刀站在走廊,聽到街坊喝止似不知所措,未幾手持盾牌的衝鋒隊警員登樓趕至,最終奪刀制服疑兇,以涉嫌傷人罪名將他拘捕。

警員稍後在梯間找到身中8刀的阿雄,並送院搶救,醫生發現他除腹部有5厘米傷口外,頸部傷口亦達14厘米,幸傷口不深,不過他的肺部及橫膈膜被利刀刺穿,出現氣胸病徵,醫生立即替他進行兩次手術搶救。

手術期間,阿雄的妻子及多名親友接報趕至醫院,在手術室外等候消息,憂心忡忡。昨凌晨時分,阿雄接受手術後被送到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嚴重。家人稱,阿雄平日愛游水跑步,早前更報名參加本月底的一項馬拉松賽事。

調查該案的葵青警區重案組昨搜查疑兇寓所,在單位內撿走筆記簿等多項證物,至於疑兇是否有精神問題,有待醫生檢驗,初步懷疑兇案起因是其受到聲浪刺激。

精神科醫生何美怡拒評論今次事件,但指一般情況下強光或強大聲浪可能刺激本身受精神困擾人士,他們可能因此狂性大發,建議市民若發現家人精神有異應勸喻求助。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24/20192699

疑兇喪母後屢滋擾街坊


警方在疑兇家中撿走手提電腦及筆記簿。簡明恩攝

【本報訊】涉嫌前晚在安蔭邨襲擊休班警員的52歲男住客,原與父母同住豐蔭樓,街坊稱他以前行為正常,但半年前母親去世後,變得行徑古怪,曾見過他在走廊梯間面壁,喃喃自語及不斷來回踱步,又常按鄰居門鐘或拍打木門造成滋擾,懷疑他因喪母打擊出現精神問題。如今他與88歲高齡老父同住,街坊擔心他涉嫌傷人被捕後,無人照顧其年邁父親。

兩家20年前同住梨木樹邨

街坊鍾太表示認識姓楊疑兇與49歲休班警員吳超雄,她稱兩家人過去居於梨木樹邨14座,疑兇住11樓,她與休班警一家住12樓,其子女更與吳超雄的弟妹由細玩到大,亦認識雙方父母,20多年前梨木樹邨清拆,3家人獲遷至安蔭邨。

據知,疑兇與吳超雄居於豐蔭樓7樓打對面的單位,警方事後在梯間發現多個恐怖血掌印,一度懷疑傷者曾在梯間與疑兇糾纏。有街坊指認識傷者多年,對他遇襲「感到個心好唔安樂」,亦有人稱日後外出加倍小心,留意周邊環境,確保安全。

疑兇原與高齡父母同住,但半年前母親去世後疑兇性情突變,一度搬走,至近月才搬回來與老父同住,最近發現他行為怪異但從未傷人。有與疑兇相處十多年的街坊指,雖有時感到滋擾但都無向房署投訴,對今次事件驚訝。
■記者簡明恩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24/20192838

橫膈膜破洞可致氣胸



【本報訊】身中8刀的休班警員吳超雄現仍留醫搶救,其妻子(圖)其後趕到醫院探望,顯得憂心忡忡。事件中他腹部遭割開5厘米露出腸臟,肺部及橫膈膜亦被刺穿,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指腹部被剖開,若割破腸臟大動脈可致大量出血,若連腸臟亦被刺穿更可致糞便等穢物流出令腹腔及胸腔受感染,嚴重更可致敗血症,增加死亡率。

他解釋,腸臟被割破可致糞便等穢物流出增加腹腔受感染機會,雖然胸腔與腹腔由橫膈膜分隔,但若橫膈膜亦刺穿,細菌可經橫膈膜破洞令胸腔受感染發炎含膿,若腹腔及胸腔同時受發炎,可令病情迅速惡化。

至於吳超雄肺部及橫膈膜均被刺穿,他指肺部被刺穿可致空氣流入肺部形成氣胸,會影響病者呼吸,若情況嚴重,醫護人員會利用喉管插入病者肺部協助將肺部積聚的空氣排出。
■記者關英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24/20192737

梯間留「謎之血掌印」



【本報訊】休班警離奇遇襲血案,昨日街坊在案發豐蔭樓7樓梯間發現多個「血掌印」,懷疑是休班警遇襲後逃至梯間時遺下,這兩個分別留在梯級及牆身的血掌印(圖)更一度成為案中重要「證物」,被廣泛報道。不過,警方昨晚向大廈清潔工查問後,確認血掌印在案發前已在上址梯間出現,相信與案無關,血掌印來歷成謎,也未知是血還是紅色油漆造成。

現場所見,這兩個血掌印分別印在7樓梯間牆身及梯級上,而且兩個掌印均是血紅色,呈五指攤開狀,加上休班警遇襲後的確曾逃到後樓梯,更令街坊深信這是他逃生時遺下。昨有不少街坊談及血掌印時均繪影繪聲,警方重案組亦列為案中重要證物。但消息指警方事後向受傷休班警及多名清潔工查問,終確認該兩個血掌印在事發前已在梯間出現,相信不是受傷警員留下。
■記者簡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