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7/18126073
也斯
【本
報訊】與癌魔搏鬥多時的本港著名文學家也斯(梁秉鈞)前天離世,終年63歲。他任教的嶺南大學形容他是本港最重要的文化人之一,是少數具世界視野的文學
家。也斯臨終遺願是希望本港具文學成就的同儕受大眾賞識。文化人葉輝向本報稱,也斯正接受肺癌治療,上月曾入醫,聖誕期間返家休養,後來又因腸部不適再入
院,發現癌細胞已擴散,併發肺積水,至前天約早上9時不治。
也斯臨終之時,太太、兒子及嶺南同僚陪伴在側。梁太透露,丈夫深感本港文學界
有很多具文學成就之士,卻遭外界忽略,因此他的遺願是希望這些貢獻香港的文人獲大眾認同及賞識。葉輝說,上月20日曾與也斯通電話,當時他思路清晰,狀態
甚佳,對他離世感突然。嶺南大學及文學界將會為也斯舉行追思活動。
「告別人間滋味」
也斯作品《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也
斯09年患上肺癌,但他沒有停止教學和寫文章。他上月曾經在周刊專欄透露,剛進了兩次醫院,動過兩次手術,平安夜之前出院。當時他需靜心休養,暫時停寫專
欄,這篇文章成為他留給讀者最後的話,「專欄寫了20期,與年輕朋友對話,十分愉快,不過看來也得暫時跟大家告別了。謹祝大家假日快樂、新年進步,逐步尋
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生活。」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昨晚發新聞稿,公佈也斯離世消息,形容也斯「告別人間滋味」,盛讚他是香港戰後本土出生第一代最重要
作家之一。新聞稿指也斯遺願是希望香港文學地位獲平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8/18126777
不敵癌魔 告別人間滋味
也斯遺願 為香港文化立言
【也斯1949-2013】
【本
報訊】一代詩人走了,永別香港文壇,留下的文字印記,卻是永恆。著名文學家也斯(原名梁秉鈞)日前因肺癌離世,安詳地告別這滋味人間。這些年來,也斯苦撐
着被癌魔煎熬的身體,筆耕到最後一刻。他去世前半個月仍在寫作,致力為香港文化發展編撰一部巨著,惜時間不留人。文化界相信,也斯的一支筆,將由後輩接棒
寫下去,完成他畢生心願,也圓了他的夙願。
記者:王家文 彭美芳
跟也斯相識數十年的牛津出版社學術及普及出版部總編輯林道群記
得,93年替也斯出版長篇小說《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那時香港處於回歸前的迷失,也斯借筆下主角「煩惱娃娃」,道出對香港種種的想像和經歷,還有他
的情感,喚起文化界的共鳴,影響深遠,「短短一、兩年重印好多次」。
「為甚麼大家都不寫香港?」
也斯把成名詩作《雷聲與蟬鳴》送給蔡炎培,並在內頁題詩。
由
詩歌集《游離的詩》,到告別作《人間滋味》,也斯既寫人也寫情,文字的最深深處,是要把香港文化呈現在世界舞台。林道群說,也斯心頭一直未放下的,是香港
中文寫作在大中華處於邊緣狀態。九十年代初,藝術發展局成立,也斯出任文學組首任主席,多年來擔任過海外大學的訪問學人,也獲邀出席國際詩歌節等,「努力
為香港在國際上爭取一個重要地位」。
一生寫作,筆耕到最後,也斯離世前仍在寫專欄、談文化、憶往事、念舊情。他曾在專欄中慨嘆:「為甚麼
大家都不寫香港這都巿、還沒有一本香港都巿的作品呢?」林說寫香港的普及文化,是也斯畢生的夙願,也是遺願。回歸前,也斯已着手編寫有關香港多元文化發展
的著作,以理論闡釋,「書名都諗好叫《香港文化十論》」,內容經不斷修訂,至今仍未完成,「也斯對學術態度好嚴謹」。
原名梁秉鈞的也斯,上周六因肺癌去世,終年63歲。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黃淑嫻說,也斯離世時,家人在旁相送,「走得非常安詳」。家人仍忙於處理也斯的身後事,治喪委員會成員多是也斯好友,包括文化人葉輝,日內將公佈喪禮和追思會等事宜。
也斯詩作、斯文,流露出人民精神,更涉獵電影、攝影等跨媒體的視野,不限於本土,更與世界接軌,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曾多次在公開演說中,稱讚也斯是其中一名充滿世界視野的華人作家。
曾
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蔡炎培,今年77歲,六十年代是也斯的「伯樂」,憶述也斯念大學時,在《中國學生周報》任專欄作家,名作家西西當年問他,誰是「是有
希望詩人」,他選了也斯和另一人,「好嘅詩人買少見少」。他說也斯近五年作品達致高峯,「患病之後嘅作品,更加光芒四射」。
文字充滿草根味道的快樂
也
斯一生桃李滿門。詩人廖偉棠說,最欣賞也斯筆下真實的香港,文字間充滿「草根味道」的快樂,用上地道文字、意象和流行詞語,「唔係旅發局廣告下嘅香港」。
文學雜誌《字花》編委鄧小樺形容,也斯是「半部香港文學史」,作品風格低調,用字淺白,對香港各區有深刻體會,又道出七十年代香港人,對中西文化複雜的心
路歷程及文化特色。
嶺南大學稍後會設悼念活動,讓校內人士及市民參加。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也在商討為也斯安排追思會事宜。
患癌其間,也斯出席團體舉辦的詩人聚會,朗讀自己的詩作。
熱愛本土文化的也斯,愛於街頭小巷品嚐香港地道小食。
也斯生平及作品
1949年:3月出生,祖籍廣東新會,原名梁秉鈞
1969年:浸會學院英文系畢業;任專欄作家、中學教師
1970年代:參與編輯《中國學生周報》;推出成名代表作詩集《雷聲與蟬鳴》(1978)
1980年代:78至84年於美國深造,取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於港大任教比較文學;出版《游詩》(1985)
1989年:獲邀為駐柏林作家,見證東西德合併
1990年代:與攝影師李家昇合作推出《詩與攝影》(1990)出版詩作《游離的詩》(1995)、《半途:梁秉鈞詩選》(1995)
1997年:任教嶺大至臨終前
2006年:獲頒紫荊榮譽勳章
2009年:出版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證實患上肺癌
2010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
2011年:出版《人間滋味》、主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
2012年:出版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修訂版;獲選香港書展年度作家;獲誠品選為香港十大作家之一
2013年1月5日:在仁安醫院因肺癌病逝,終年63歲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8/18126778
推動文化研究 提攜後輩
與也斯感情深厚的董啟章,心情尚未平復。
【影響深遠】
也斯遺願是希望本港有成就卻被忽略的文人,能獲大眾賞識。他的離世,令不少受其影響的「60後」、「70後」港產詩人,文壇後輩如黃念欣、董啟章和洛楓等悲慟不已。黃念欣指也斯帶動90年代自我反思的文學浪潮,推動本港文化研究。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助理教授黃念欣和作家董啟章與也斯關係甚深,也斯文學風格也影響他們的作品。
與多媒體藝術家合作
黃念欣指董啟章和也斯感情如師徒般,董啟章心情未平復,黃念欣欣賞也斯文學中表現的溫柔處世態度,例如詩集《博物館》描寫紙和石頭,透過黑墨印上文字,兩者互相交流,反映詩人包容的價值觀。她認為也斯在90年代開始以自我反思為題創作,推動本港文化研究。
不少本土年輕作家亦受到也斯的鼓勵,以香港作為寫作題材,例如浸大英文系及人文學科副教授羅貴祥、女作家洛楓、港大比較文學系主任張美君等。
羅貴祥昨日坦言因也斯離世感到傷感,而洛楓在個人fb上留言:「悼念也斯老師,是日無post」。
張美君亦在fb上載和也斯的舊照,留言道:「當您病倒時,我(張美君)曾問您(也斯),可否在您康復那天寫一首疾病詩。您跟我笑說,Esther,你腦海裏又想着甚麼文學理論?今天想起這對話,竟然泣不成聲。」
也斯常與多媒體藝術家合作,例如音樂人龔志成、設計師又一山人、舞蹈家梅卓燕、攝影師李家昇和梁家泰等。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8/18126780
患癌無阻創作 籌辦展覽
也斯告別散文集《人間滋味》淡中見詩之韻味。
【熱愛文學】
也斯一生與文學、詩歌相伴,被老一輩詩人讚揚於平淡中展現詩意。也斯即使患重病,也不減文學創作,遺願遺作甚多。
與也斯稔熟的70後詩人廖偉棠,引述也斯去年十月曾透露計劃出書談抗癌經歷,而香港大學在也斯生前亦商討為他舉行詩作展覽,現只能留待喪禮後再安排。
新詩史中佔一席位
著
名詩人蔡炎培見證也斯出道,讚揚他的作品質素高、有深度,「唔似中國大陸啲口水詩」,他指也斯近年在首本以食物為題的散文集《人間滋味》中,描寫白粥,
「表面雖然係散文,但讀讀吓會進入詩嘅磁場,作品有心意。」蔡炎培指近百年新詩史中,包括也斯在內的具實力詩人僅十餘人,而也斯更是多產詩人。
37歲的詩人廖偉棠和也斯相識十多年,得知也斯死訊後心情沉重。他指十多年前剛出道寫詩時,受也斯鼓勵寫作,多以香港為題創作。廖偉棠去年10月在一位敍利亞詩人訪港的聚會上遇見也斯,當時也斯身形瘦削,但滿腦子出版計劃,例如抗癌書、搞展覽,未因病而停滯不前。
也
斯曾任教港大英文及比較文學,港大文學院透露,也斯生前計劃和港大合作,舉行主題為香港的展覽,將他的詩作配合攝影師的作品,以表現香港印象。文學院指也
斯離世消息突然,現正等候家人安排葬禮後,再討論是否需要改變展覽主題。97年也斯曾與好友攝影師王禾璧合作,舉行《九七影情》,呈現灣仔、中環、大角嘴
等地區香港特色。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736
也斯匿名小說將重新出版
也斯昨日設靈,300多位親友前往弔唁,徐立之(左上圖)亦帶病前往;友人又公開《狂城亂馬》(左下圖)是也斯生前作品的秘密。羅君豪攝
【本
報訊】因肺癌病逝的本港作家也斯昨晚設靈,包括文苑耆舊的300多位親友到場弔唁,既悲香港文學沒落,也傷斯人遽逝。作家葉輝也在靈堂上公開了也斯生前守
了10多年的秘密,一部描寫回歸前香港社會百態的小說《狂城亂馬》,原是也斯的匿名創作,小說將以也斯名義重新出版,成為他「最後」作品。
《狂城亂馬》筆名心猿
原名梁秉鈞的也斯於本月5日去世,終年63歲。靈堂佈置以白色簡約為主,放滿百合花,正中放着也斯的遺照,相中的詩人戴着他最愛的畫家帽、展露出睿智親切的笑容。
也
斯年邁的母親未有親臨,只在花牌上留下最後祝福:「秉鈞愛兒千古永恆的愛」。也斯妻子神情哀傷而寡言,長子梁以文則讀出父親詩句追思。台灣作家張大春則以
也斯的原名和筆名嵌成輓聯惜別:「秉筆成椽,縱詩才儒抱於市井,以誠以靈,求為可知也;鈞天廣樂,究世俗方言並文章,唯精唯一,奈逝者如斯。」
作
家小思指出,也斯散播的文學種子已影響新一代的文化人,將軍此去,並不凋零。浸大副教授羅貴祥說,也斯最後的歲月很忙,似是想利用最後時間做最多的事。港
大校長徐立之抱病到場致祭,他認為「也斯係香港人的榜樣,盼望香港文學可以繼續發揚光大。」作家劉以鬯撰文悼念,說也斯雖是他晚輩,但遇到問題總找他商
量,香港少了這樣重要的人才,是文化界的遺憾。
作家葉輝在故人靈前公開了也斯生前一個秘密,也斯生前匿名創作了一部小說《狂城亂馬》,10多年不能相認,現在他要為也斯完成未了的心事,將《狂城亂馬》復歸也斯名下,重新出版。
《狂城亂馬》以「心猿」為筆名,於96年由現已結業的青文書屋出版。小說以一名男攝影記者與女記者的角度,寫盡香港回歸前的社會百態,並於同年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由於書中不少文字涉嫌影射部份文化人,曾引起一輪筆戰,對作者身份也引起不少猜測。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1/18141449
嶺大師生誦《白粥》 告別也斯
嶺大師生在追思會上合誦《白粥》,向也斯致敬和道別。謝榮耀攝
【本報訊】當生命走到盡頭,著名作家也斯(原名梁秉鈞)教學到最後一刻,燃燒自己,也照亮別人。嶺南大學昨舉行也斯追思會,逾200人出席。有學生憶起老師在病榻上的勉勵,悲傷但銘記於心;也有學者肯定也斯的學術成就,「他是香港文學的一部份」。
「香港文學一部份」
也斯遺孀(右)和女兒(左)一同出席追思會,神情哀傷。
也
斯在本月5日因肺癌病逝,終年63歲。他是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嶺大昨舉行追思會,逾200名師生悼念,也斯遺孀和女兒也有
到場。跟也斯相識27載的嶺大中文系訪問學者鍾玲說,也斯把一生奉獻給文學,最緬懷跟他把酒言歡的美好時光,「佢嘅笑容咧得好大,笑到好似細路仔咁」。
八十年代初跟也斯是同窗的嶺大文學院學術事務長陳清僑憶述,某年農曆新年,二人在宿舍談過年食物,度過了一個沒酒喝的晚上,「呢次係清水式交流,深深印喺我腦裏面」。他說,學術界會秉承也斯遺志,繼續推動文學和文化教學。
嶺大中文系主任許子東說,也斯走上人生這趟車,雖然提早下車,但他是香港文學的一部份,「下車之後,把東西留在車上,也是一種意義」。
一眾師生昨合誦也斯名詩《白粥》作最後送別,每有學生憶起老師的教誨,就會傳來幾陣哭聲。舊生陳曦靜昨朗誦《蓮霧》悼念,她說,老師臨終前仍勉勵她,「佢身體好虛弱,仍然捉住我隻手,豎起拇指鼓勵我」。
嶺大中文系教授劉燕萍說,從也斯身上,看見豁達的生命,「只知生,不知死」,在最後一課堂仍努力備課,「生命燃燒到最後,就像蠟燭,燃亮了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