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港大新校長 三人選曝光 均為國際級華裔學者 在美任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7/1812577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 報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在8.18事件後不續約,最遲明年2月底離任,據知港大新校長物色委員會收到30份新校長申請表和30人推薦名單,正陸續向本地 及海外人選試探意向,本報得悉當中包括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級學者,物色委員會稍後會把合適人選,交給將成立的遴選委員會考慮。
記者:倪清江彭美芳

港大聘任新校長不容有失,校方早前舉行諮詢會讓校友、學生表達意見,校方定出五項遴選準則:具卓越學術成就及領導才能、誠實正直、全球性視野、展示管理能力和具有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則認為新校長要有政治觸覺。

據 了解,港大已物色多名學者,本報從學術界得悉,當中包括在2010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游景威。他是美籍華人,廣州出生,19歲來港,獲港大取錄入 讀醫科,一年後到美國留學,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攻讀和研究,86年加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至今,現為神經科學教授,是視覺傳導領域 的權威。

李效良是「香港仔」

另一人是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教授李效良,他有「供應鏈管理之父」之稱,曾任精於發揮供應鏈優勢的上市公司利豐的顧問。李效良是「香港仔」,71年皇仁書院畢業後升讀港大,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運籌學,後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回港大短暫任教。

史丹福大學統計學教授王永雄據知也榜上有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3年獲統計學界最高榮譽「考普斯會長獎」。王永雄在94年任中文大學統計系主任,97年回美國,先後任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哈佛大學;三人均在美國任教。


華人出任有助籌款


一 名港大資深教授分析,三人之中游景威稍欠年齡優勢,李效良與本地商界有聯繫,王永雄曾任教本地大學,各擅勝場。另一港大教授稱,新校長並非必須是華人,只 是自政府推出配對基金後,籌款成為校長重點工作,而中、港富豪將是未來募捐重要對象,因此首選聘用「啱嘴形」的華人學者做校長無可厚非。徐立之任內,李嘉 誠曾捐出10億元予港大醫學院。港大發言人表示,大學現與幾名有興趣接受任命的學者了解意向,暫時仍在物色人選階段。

港大首位華人校長是72年上任的黃麗松,之後的王賡武、鄭耀宗和徐立之也是華人,副校長戴義安(Ian Davies)接替鄭耀宗,僅屬過渡性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7/18125780

中策組插手 不要第二個徐立之

【指指點點】
七間公營和自資專上院校正尋覓新校長,要出手管公職人員任命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去年底表明大學校長任命也在其管轄後,大專界即傳出,中策組指示院校要首選本地學者出任校長,以免再聘到如港大徐立之般「不識時務」的學者。

防止有人「不識時務」
港大、教院、嶺大、公大四間大學,以及明德學院、東華學院和恒生管理學院,共七名校長分別因約滿或健康問題離任,各院校已展開遴選新校長程序。

港 大前年8.18事件,令副總理李克強出席的盛事變醜聞,有指徐立之被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勸退」,最遲明年2月離任,新校長人選備受關注,邵善波去年 11月在立法會上表示,大學任命新校長、校董過程中,均須通知中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有大專界人士透露,學者間盛傳中策組已指示,新聘大學校長要以本地學 者為先,原因是防止有人「不識時務」,「避免選出第二個徐立之」。

大學遴選新校長有獨立程序,一名港大高層向本報稱,不相信中策組夠膽干預港大新校長任命;另一學者則說,不少本地有名望的學者早被統戰或「河蟹」,獲中策組「祝福」掌管大學並不令人意外。

港大曾聘用本地學者任校長,於96至00年出任校長的鄭耀宗原任城大校長,卻在未知會城大下應徵港大校長,備受批評,後來爆出「民調風波」,被指干預學術自由,黯然辭職。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07/18125781

研究經費少 港難吸引頂級學者
【爭奪人才】
本港多間院校聘請校長事宜迫在眉睫,有為其中四所院校尋覓校長人選的獵頭公司指,亞洲區內大量科研中心落成,內地、澳門及本港「搶人」。獵頭公司評估,港大學長遠未能吸引國際學者加盟成管理層。

「等攞諾貝爾」 不願做行政

教 院及東華學院表示,已委託光輝國際物色人選,嶺大已成立遴選委員會,設有網頁報告進展。恒商管理學院校長崔康常提早解約,於本月離職,該校未就招聘新校長 事宜聯絡獵頭公司。為港大、教院及東華學院物色新校長的光輝國際香港區主席徐佩恩指,由於每間學校宗旨不同,因此人選的特點也不同,他不評論各校情況,只 透露「進度正常,反應良好」。

徐佩恩指,亞洲區不少院校及科研中心「搶學者」,如澳門大學橫琴擴建、深圳前海;南韓及新加坡等地也擴充研究,不少研究所也要請話事人。他指合資格出任校長的學者未必願意放棄如日方中的研究,「等緊攞諾貝爾獎」,不易轉行做行政管理工作。

他 指出,本港研究經費依賴公帑,撥款不足兼缺乏彈性,難吸引外國頂級學者來港,加上本港規定退休年齡為65歲,一些有經驗的學者未必會考慮。他建議本港可仿 效新加坡聘請非亞裔學者,出任華人大學校長,例如瑞典科學家Bertil Andersson在2011年出任南洋理工大學第三任校長。
《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