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蓮香樓後會有期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5/20606943

蓮香樓後會有期

 中午是蓮香樓最繁忙時段,每枱都坐滿客人。麥超億攝
 
【本報訊】有92年歷史、標榜懷舊味道的粵式茶樓「蓮香樓」再傳結業,更指60多名蓮香老員工已被遣散。上周一蓮香樓如往年一樣為員工安排團年飯,一眾員工聚首舉杯暢飲,心情卻是無比沉重,因他們都知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這一夜,是蓮香樓原班人馬的最後團年飯。昨日年三十,一眾員工照常開工,今日起蓮香樓「收爐」三天,對結業傳聞,蓮香樓公關回覆《蘋果》指,「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2月底,之後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與茶客會面」。
記者:林穎嵐 麥超億
 
昨日年三十,一眾夥計如常回到威靈頓街的蓮香樓開工,由點心師傅到點心姐姐、侍應、經理都嚴陣以待。有員工指往年的年三十茶客稀落,但停業消息昨傳出後卻十分旺場,各人忙個不停。在該店工作23年的趙經理說,蓮香樓如往年一樣,年初一至初三休息,初四啟市,當日他會代老闆向全體60多名員工派開工利是,「我哋都預咗做到月尾散band,公司未正式通知我哋幾時走,但都冇所謂,有得做咪做到最後嗰日為止」。他又指公司停業後,員工會舉辦聚會維繫感情。

 有92年歷史的粵式茶樓蓮香樓將休業。關英傑攝

1927年中環皇后大道中的蓮香樓開業,當時在《華字日報》登廣告。

蓮香樓過去92年由顏氏家族經營,雖三易位置,但店不離中環。1918年在廣州蓮香樓任掌櫃的顏樂天來港開分店,1926年中環蓮香樓成立,翌年8月10日在皇后大道中開業,是茶客口中第一代蓮香樓。1980年,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樓高三層,1996年6月4日再搬到斜對面威靈頓街160號曾昭灝大廈地下及一樓重新開業,即茶客稱的第三代蓮香樓。

 位於皇后大道中的第一代蓮香樓,當年以蓮蓉月餅馳名。政府新聞處圖片

第二代蓮香樓位於現址威靈頓街斜對面,1980年開業。鄭寶鴻提供圖片

憂茶樓文化消失

曾光顧三代蓮香樓的本港掌故專家鄭寶鴻,對蓮香樓即將休業感十分可惜,並指作為茶客只盼有轉機,可再光顧蓮香樓嘆一盅兩件。資深傳媒人鄭明仁鍾愛蓮香樓保留茶盅泡茶的傳統,並指這是蓮香樓最大特色,不少外國遊客專程慕名前來見識,嘗試用茶盅倒茶,採訪當日他更即席向遊客示範倒茶方法。他稱若蓮香樓停業,擔心廣州茶樓飲茶文化從此消失。

吃團年飯是蓮香樓傳統,上周一的年廿三傍晚,在二樓雅座筵開五圍,一圍六道菜,分頭尾圍。下午4時45分茶市過後,頭圍三席入座,趙經理由廚房端上髮菜蠔豉、爆炒大蝦、西芹炒帶子鮮魷、韭黃瑤柱羹、油雞和清蒸老虎斑等18碟菜。約40名「頭圍」員工迅速入座,「開飯啦喂!」「飲啦!」他們這夜不提停業,也不談「舊時」,高高興興享用團年飯。

尾圍5時半開席,趙經理帶着絲絲愁緒入座。「大家最緊要開開心心,食飽飽,(今日)係最後一餐啦,完咗呢餐大家就散band,有人要走,有人會留,以後點都唔齊人腳」,他指部份早更點心師傅下班後已回家,「都唔齊人」。1996年第三代蓮香樓開業時入職的趙經理,自嘲陪着舖頭變老,「初初冇咁旺,做落先上軌道」。有員工指2003年沙士期間,本港飲食業蕭條,但蓮香樓仍有錢賺,1996年後兼營晚市賣懷舊菜。
 糕餅部售貨員英姐指,看着顧客每日在樓梯上落穿梭,惋惜時光飛逝。

趙經理(站立者)吃團年飯當晚,與老同事舉杯暢飲。

員工不捨多年同事


蓮香樓牆上掛有多幅字畫,包括已故書畫家周長忽手迹,趙經理稱:「呢啲係23年前大經理叫我喺一間執笠茶樓買返嚟,保留到𠵱家。」他15歲加入茶樓行業,曾有其他酒樓挖角都被他拒絕,「叫我都唔走!自己年紀大啦」,他更指老闆待員工甚好,特別是薪金不俗。對蓮香樓停業,69歲的他說:「打算退休陪老婆去吓旅行。」

蓮香樓糕餅部售貨員英姐也是尾圍座上客,64歲的她跟趙經理同是最資深員工,她說非常不捨一群合作20多年老同事,原來她當年是由茶客變職員,「當時蓮香樓啱啱開張,我嚟食飯,經理話餅部請咗人,點知個姐姐甩底冇嚟,我又冇嘢做,咪試吓囉」。結果一做至今,她說20多年來慶幸有一群好同事陪伴,「呢度啲同事個個都好好玩」。公司更不定期舉辦員工旅行,一起郊遊燒烤遊船河,老闆每年請員工吃團年飯和開年飯,「代表第二日又努力開工,又係新一年嘅開始」。這個傍晚,蓮香樓內滿是歡笑聲,有人拿着「私伙」軒尼詩白蘭地到處乾杯,至6時多,趙經理已臉紅耳熱,離席後立刻結上領帶,打點晚市事宜。這頓年夜飯的結束,既標誌着豬年即將來臨,亦為這群蓮香樓老夥計的緣份畫下完美句號。

蓮香樓現時租用中環曾昭灝大廈地下及二樓,地產公司資本策略近年累收該大廈逾九成業權,去年向法庭申請強拍,物業估值約5.6億元,有指蓮香樓租約今年第二季期滿,《蘋果》昨電郵向資本策略查詢,未獲回應。據悉,有關方面正計劃將大廈拆卸重建。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5/20606954

再見蓮香樓
早一盅兩件 晚嘆懷舊菜

凌晨時分,點心師傅預備包點和蒸飯。

【本報訊】朝6晚11的蓮香樓,早上是食粵式懷舊點心任搭枱的茶樓;夜間變身賣懷舊菜酒家。《蘋果》日前直擊有近百年歷史的蓮香樓一日運作,由師傅摸黑開工製點心,到早市茶客搶點心的墟冚場面,再到晚市筵席,見證蓮香樓日夜變化。
記者:林穎嵐 麥超億

凌晨3時許,兩層高的蓮香樓未開業,外牆霓虹燈箱烏燈黑火,唯獨廚房燈火通明,五名點心師傅忙着製作鵪鶉蛋燒賣、大包、蓮蓉包等早市及茶市搶手點心,這五名老拍檔平均年齡60歲,每早4時齊人開工,他們早有默契,談笑中分別做好切料、撈餡、鋪蒸籠和搓皮等工序,5時許已有第一輪點心出爐。
中午是蓮香樓繁忙時段,外國旅客亦慕名而來;左為蓮香樓三寶之一的鴨嘴茶煲。

 蓮香樓早年曾使用痰罐,近年因衞生問題停用。

傍晚5時,侍應換晚市餐牌,以白漆寫上當日菜式。

點心阿姐:鬧人鬧到聲沙

同時有數名熟客「走後門」入座,他們都光顧20年以上,65歲的歐陽先生是附近食材店老闆,每早清晨4時許坐在二樓點心房外的圓枱,泡一壺集各種茶葉的「百鳥歸巢」,「朝朝都自己沖茶,朝早冇人沖畀你。」然後他邊看報紙,邊等盅頭飯出籠,「呢個時段最適合我,夠自由自在,無束縛,係我一個人嘅浪漫囉。」

蓮香樓早市及茶市熱賣盅頭飯及懷舊點心,早上6時至下午3時,這裏的主角是幾位點心阿姐,她們各自推着載着大蒸籠的「私家車」,在狹窄通道穿梭叫賣。「蝦餃、燒賣、蓮蓉包,樣樣都靚爆鏡!使乜揀嚟揀去!」在蓮香樓工作了廿多年的霞姐梳着一頭「型格」短髮快人快語,對坊間指蓮香樓經常出現十多名茶客包圍點心車搶點心情況混亂,她笑言「見怪不怪」;另一名嬌姐亦指早已習慣被茶客圍堵,但每次「鬧人都鬧到我聲沙」。

下午5時多,茶客散去,趙經理及夜班侍應難得輕鬆,終可吃飯休息,之後又為玻璃枱鋪上桌布,並收起點心牌,換上晚市懷舊小菜菜譜。踏入6時,晚市的蓮香樓驟看與早市相差不大,但仔細一看,趙經理已結上領帶,一眾企堂亦換上白恤衫,光顧的客人不像早午市的上班族或熟客,多了一家幾口家庭客或結伴而來的遊客群,吃的則是晚市主打的釀鯪魚、霸皇鴨和金錢雞等懷舊菜。過去兩星期,晚市多了吃團年飯的筵席,趙經理說每年這時段最忙,只是想不到今年是原班人馬最後一次聚首工作,更感不捨。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5/20606956

顏氏家族三代經營 曾爆爭產

中環蓮香樓掌舵人顏尊輝(中)前年去世。

【本報訊】經營香港蓮香樓的顏氏家族作風低調,直至蓮香樓第二代傳人顏志人2008年逝世後,家族後人曾因家產及蓮香樓擁有權問題鬧上法庭,當時第三代掌舵人顏尊輝罕有受訪。不過這位員工口中作風親民的肥老闆於前年去世,員工表示懷念,現時由其姊等家族成員管理蓮香樓。

顏尊輝的祖父顏樂天是廣州蓮香樓掌櫃,1918年來港開分店,1927年香港蓮香樓在中環開業,顏樂天去世後由兩子顏志人(顏尊輝伯父)及顏同珍(顏尊輝父親)接手,顏尊輝亦於70年代開始打理蓮香樓業務。員工指顏尊輝身形肥胖無架子,經常巡舖,農曆新年會派利是。

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是蓮香樓熟客,他讚蓮香樓普洱茶葉出色,指顏尊輝嚴選茶葉,現時蓮香樓亦有售賣「顏尊輝監製」的茶葉。顏尊輝父親曾養馬「紅山茶」,2008年顏尊輝成為馬主亦替愛駒起名「紅山茶」以對亡父致敬。近年蓮香樓引入特許經營模式,上環「蓮香居」及荃灣「蓮香棧」均是其姊妹店,兩店保留蓮香樓懷舊風格,沿用木製桌椅,茶盅和推車仔賣點心等特色。
■記者林穎嵐、麥超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5/20606958

掌故專家不捨鴨嘴茶煲

 蓮香樓保留以茶盅泡茶的老廣州文化。

【本報訊】香港蓮香樓停業在即,光顧中環三代蓮香樓共60年的本港掌故專家鄭寶鴻指,蓮香樓沿用的茶盅、鴨嘴茶煲及痰罐「三寶」,雙層玻璃枱及銅腳木椅等都如古董般保留老廣州飲茶文化精髓,對其停業感到可惜和不捨。 

月餅馳名 蓮蓉一流


店內掛有多幅已故書畫家周長忽的字畫。

「50年代老竇帶我去第一代蓮香樓,到1970年都經常自己去。」現年70歲的鄭寶鴻指,當年中環有不少廣州式茶樓,蓮香樓躋身其中絕不遜色,但最知名首推蓮蓉月餅。「以前蓮香樓的蓮蓉真是一流,50年代中秋節如果收唔到紅色蓮香月餅盒會面色一沉。」

他指昔日茶樓盛行辦月餅會,但蓮香樓因月餅搶手一直未辦,「當時蓮香、德雲和高陞都夠高檔而不做(月餅會),因為供會制只收你一半價錢。」時至今日,蓮香樓月餅仍採用經典紅盒,自設工場生產蓮蓉。

蓮香樓以保留一盅兩件飲茶方式馳名,他指蓮香樓仍保留老廣州式「一盅」傳統,茶客甫坐下,侍應問過「飲咩茶」會送上茶盅,然後往茶盅倒滾水,第一泡茶通常洗碗筷,「有啲人話怕茶葉骯髒,亦有啲人話第二泡茶才最好飲」。蓮香樓樓高兩層,他稱昔日廣州茶樓按樓層算茶價,「樓層越高,茶錢越貴」,二樓雅座因而得名。
■記者林穎嵐、麥超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5/20606960

廣州總店棄茶盅 情懷不再

 資深傳媒人鄭明仁(左)與老茶客潘伯讚賞廣州蓮香樓的八寶鴨。

【本報訊】「蓮香樓原來的蓮字無草花頭,當時店在西關。」86歲的廣州老茶客潘伯說出蓮香樓典故,《蘋果》日前到訪廣州蓮香樓總店,發現代表老廣州飲茶文化的茶盅,以及鴨嘴茶煲已在發源地消失,同行的香港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指廣州蓮香樓「最失敗是沒有茶盅,沒半點懷舊氣氛」,擔心老廣州式茶樓文化漸漸湮沒。

文革受創最深 一度易名

有130年歷史的廣州蓮香樓總店座落旅遊區上下九路,嶺南騎樓式建築樓高三層,與香港店一樣地下賣餅,二、三樓飲茶,當日記者遇上10歲起隨父到廣州蓮香樓飲茶的潘伯,他稱當年仍用茶盅、燒木炭煲水,但現時已改用大茶壺及功夫茶具,並用黃燈,與中環蓮香樓用白光管滿是懷舊氣氛不同。

潘伯指蓮香樓是原名「連香樓」的糕酥館,因蓮蓉出色易名蓮香樓,之後被收購經營茶市,晚市和筵席。他稱當年除西關富商,亦有粵劇老倌光顧,1918年在廣州蓮香樓任掌櫃的顏樂天到港開分店。中共建政後,香港店每年向廣州股東分紅,其後因政治運動衝擊兩地失去聯絡,他指蓮香樓經歷政治洗禮,以文革十年浩劫受創最深,「文革時不賣茶,只准飲滾水,亦不准擺酒,蓮香樓招牌亦拆了,因黑漆招牌違背紅旗,更改名東升樓。東方升起咁解!」1976年四人幫倒台,蓮香樓始恢復原名及茶市。
■記者林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