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不滿新移民逼爆公院  千人上街促撤單程證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8/20615075

不滿新移民逼爆公院 
千人上街促撤單程證

示威者遊行至旺角廣華醫院,沿途高呼減單程證。黎樹雄攝

【本報訊】每日150個俗稱「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配額,是否導致公立醫院瀕臨「爆煲」,社會熱議不斷。人口政策關注組連續兩個周日舉行反單程證活動,昨率領大批對新移民佔用本港醫療資源感不滿的市民,在旺角鬧市遊行要求撤銷單程證,聲言「要團聚就返大灣區團聚」,否則人口過度膨脹,只會落得「攬炒」下場。一直支持單程證政策的社區組織協會認為,政府決策錯誤才是醫療困局的成因,新移民不應成為箭靶。
記者:林俊謙 于健民
人口政策關注組、人民力量及放射良心等多個團體昨舉行「香港超負荷 醫療爆煲 削減單程證」遊行,隊伍由旺角亞皆老街起步,經西洋菜街南行至廣華醫院前,沿途高叫「醫生加油、護士加油」等聲援口號,又疾呼「減單程證」、「參與(單程證)審批權」等訴求,遊行至旺角政府合署外。

近百名警員在場維持秩序,氣氛大致和平。主辦方稱有近1,000人參與,警方則估計有380人參與。

鄺葆賢:港人病都病唔起

遊行隊伍途經西洋菜街時,有內地客駐足觀看。

關注組成員譚凱邦表示,若用盡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本港一年增逾5.4萬人,令早已吃不消的公營醫療系統「爆上加爆」;即使繼續包容已定居的新移民,但「未嚟嘅就唔好再嚟」。公立醫院前線護士朱慧芳亦指出,在內科病房服務多年,見盡公院環境差得令人心傷,很多長者「最後一程只可以瞓『路邊床』」,毫無尊嚴地步向生命的終結。

朱慧芳稱若不控制人口增加,醫院感染控制空間將進一步收窄,隨時引致另一次大型疾病爆發。青年新政前成員、公院急症室醫生鄺葆賢亦指,政府須制訂負責任的人口政策,否則港人只會繼續「病都病唔起」。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日前表示,本港勞動力不斷下降,若沒有新移民充當「生力軍」,其他公共服務的「爆煲」情況會更嚴重。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即使撤銷單程證有可能導致如安老院舍等行業面臨人手短缺,但仍然有其他方法可增加人手,即使是輸入外勞也可討論。而人口膨脹已令醫護叫苦連天及增加醫療事故發生機會,應先從人口增長源頭「截龍」。他更指,「關顧新移民的團體」應避免再有更多單程證人士來港,與港人一同「攬炒」。

社區組織協會發文回應遊行指,人口老化才是醫療困局主因,65歲以上人口由2005年的89萬人增至2016年的122萬人,增幅達37.7%;但新移民年齡中位數只是33.9歲,而每年少於2.5%新增單程證人士是65歲或以上,認為人口老化非由新移民造成。該會批評遊行團體的推論過份簡化及沒有客觀數據,有欠公允。

示威者心聲

朱慧芳(醫院護士):
「醫者父母心,無論係唔係內地人,我哋都會醫,但再係咁加人入嚟,根本唔會提供到應有嘅護理工作。」

文先生(印刷業):
「醫護怒氣咁重,就係因為人太多,新移民佔用晒醫療資源。香港唔拎番單程證審批權,情況只會衰落去。」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8/20615079

張宇人斥政策辱海外醫生

遊行人士帶同道具,表達醫療系統「爆煲」。

【本報訊】應否引入更多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成為近日醫學界熱話,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已兩度表態,指議題非常具爭議性,不宜現在定斷。女兒在外國從醫的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昨在港台節目對林鄭的言論感失望及驚訝,並再度批評現時醫務委員會要求欲來港執業的醫生考牌及通過12個月的實習,侮辱資深醫生。

倡放寬來港公院工作

張宇人昨在港台英文台節目《給香港的信》表示,明白增加海外醫生不是解決所有醫療問題的「靈丹妙藥」,但相信可紓緩公立醫院服務緊張。他稱過去多次呼籲輸入海外執業醫生以應付短中期需求,而環顧其他國家及地區,都已為海外醫護專才開大門,只有本港醫委會的政策是傾向將他們拒諸門外,毫無政策邏輯。

他建議醫委會參考新加坡模式,容許海外知名大學畢業的醫生在本港公院工作,5年後直接獲醫學專科學院認可,並可自由選擇是否到私營市場執業;同時,應優先考慮港人在外地子女的申請,因他們具語言優勢。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則認為,現時制度要求海外醫生有一定年資或經驗,若先讓部份剛畢業或實習醫生來港執業,相信誘因更大。
■記者何家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