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大灣區規劃綱要出爐 港專攻創科金「習圖破西方圍堵」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6079

大灣區規劃綱要出爐
港專攻創科金「習圖破西方圍堵」

 習近平欲發展大灣區,特首林鄭月娥勢配合。
 
【本報訊】中美科技戰惡鬥連場下,國家主席習近平另一發展宏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姍姍來遲下昨終出台,綱要提出推動港澳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強調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及大力發展科技創新。有本港立法會議員認為,中央試圖利用香港突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圍堵,但有關想法「太天真」,成效亦成疑。有評論指出,中美貿易戰下,北京推出大灣區發展規劃,香港處境更堪憂。
記者:盧燕儀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昨頒佈的《綱要》全文約26,000多字、共11章40節,「創新」一詞出現了139次;「科技」亦出現了76次,反映北京希望透過創新、科技推動廣東製造業走向智能發展,提出推進建設以區內四大中心城市為核心引擎的「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推動港澳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等便民措施。綱要並提出將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允許有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台及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等。

議員:中央想法太天真


新華社報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綱要》設定發展目標,北京冀大灣區綜合實力能在2022年前顯著增強,完成「一流灣區框架」,以期2035年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為香港重新定位之時,不忘先摑香港一巴掌,指「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同時指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內地九市的市場經濟體制有待改善,欲以「區域發展空門面臨瓶頸制約」等理由,合理化由習近定親自敲定的各區戰略角色。

身兼大灣區領導小組成員的特首林鄭月娥「接旨」後發表聲明,歡迎中央提出《綱要》,認為能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指導性方向,並感謝中央編製《綱要》的過程中重視港府意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本周四將在本港舉行宣講會,介紹《綱要》內容,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將出席。

綱要強調香港在創科方面對國家發展有重要角色,中央同時提供大力支援。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央試圖利用香港突破美國圍堵的意味甚濃,但他個人認為中央有關想法「太天真」,「想用香港突破圍堵,但其實係突破唔到,因為人哋點睇你,係人哋自己決定」。莫更警告,近年美國政府頻頻就科技發展問題對中國「追住嚟打」,若香港與內地「黐得太埋」,反而將令香港十分危險,強調香港對中國的重要之處,「在於(兩制上的)差異,差異先係重要」。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表示,綱要提出的方向模稜兩可,與香港本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工作無異,直言根本毋須理會綱要,香港只要繼續維護自身制度及既定發展方向。梁指出,綱要開首提出各參與城市就以香港為首,證明香港在其中的地位,形容香港是大灣區規劃的「標籤」,至於內地是否利用香港在中美貿易戰下突破圍堵,梁形容情況有如韓戰時期一樣,但香港最重要是注重自身金融及專業服務上的國際化工作,「普通法發展要與其他普通法地區睇齊,(聘請)法官要有國際視野」,亦不可違反國際及聯合國協議,才可保住自身優勢。

專家:美對港提高警惕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北京籌劃大灣區發展經年,計劃和中國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2025」有關,和中國目前的國際處境關係不大。他指中央主導下的大灣區規劃中,香港扮演兩大角色:一是美國禁止敏感高科技輸華下香港以獨立關稅地區地位協助中國引入外國高科技,二是科技融資角色;但隨着美對香港在科技轉口角色提高警惕及香港科技融資經驗不足下,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作用存疑。

他亦指作為大灣區科技龍頭的深圳市,兩大巨企華為及中興被美國連番狙擊,大灣區發展能否成為另一個美國三藩市灣區亦成疑。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67

一帶一路融資 為首要任務

《大灣區規劃綱要》多番強調,要香港發揮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本報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在涉及香港金融方面,並非如市場人士想像中的「送大禮」,最着重的反而是香港的集資功能。在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方面,綱要表示要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在促進科技創新方面,綱要指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集資,將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即香港金融業首要功能將是為「一帶一路」和科技創新這兩大國家任務的集資而服務。

擬將跨境交易範圍擴大

綱要提出將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之餘,將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內地《21世紀經濟報導》昨日披露,當局正醞釀推出「理財通」,將跨境交易的範圍逐步擴大至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

中大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香港金融市場回歸後,其中一重要角色就是為國內企業撲水,「只係以前為國企呢啲大企業融資,𠵱家連初創都要幫埋」。他指創新科技企業相對投資風險較大,認為政府及銀行都要做好風險管理,「就算為國家服務,要小心好似東亞(銀行)咁」。東亞銀行近年壞賬率居高不下,主要因東亞早年大手借貸給內地企業,無力還款令壞賬急升。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創新科技企業多為民企,而民企在國內銀行取得融資相對國企較難,加上現時中央推動企業到一帶一路發展,香港作為離岸市場,能方便內地創新科技企業進行外幣融資。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直言,內地一向依賴本港進行對外融資,暫看不到大灣區對本港融資角色有特別加強。在大灣區裏,融資方面本港是服務提供者,談不上有額外得益,「香港可以得益嘅,主要來自土地。」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69

北京箝制思想 民企難創新

呂秉權指民企在國家隊威脅下不容易取得銀行融資,加上內地思想箝制,創新難度相當高。資料圖片

【本報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多次提到9+2(即珠三角9個城市+港澳兩特區)合作,創新科技是2035年大灣區的基石。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國進民退」是內地積習已久的文化,民企在國家隊威脅之下不容易取得銀行融資,加上內地思想箝制,創新難度相當高。

連結東南亞算盤難打響

大灣區觸及11個城市,呂認為各省市固然會有競爭,但相信今次規格極高,中央能夠協調香港與各省市紛爭。不過,他擔心大灣區談論創新似乎不易成功,主因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重視國企輕視民企,深圳成功的科技巨企如騰迅、中興及華為等,背後都有國家隊支持,出事有國家全力相救。民企在國企威脅下除非有重大創新,否則銀行未必願意融資,以免影響銀行業績。此外創新講求思想飛脫,甚至有可能離經背道,在內地思想控制情況下,不容易吸引人才。

時事評論劉銳紹指,相信內地一眾省市已協調妥當,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主要難度是香港與內地合作。他透露香港一直想在大灣區擔當創新科技,縮短與深圳創科差距,但今次綱要公佈顯示香港角色未涉及創科,證明香港根本無牙力,創科主導權已在內地政府。

劉又指本來中國在大灣區打另一個如意算盤,若辦得出色便可連結東南亞,現時廣西每年都舉行東盟博覽會及經濟論壇,如果粵港澳大灣區擴大到廣西,等於擴大到國境外,這種跨國合作是美國及日本等灣區城市不能企及。不過中美貿易戰下,美國與越南等關係越來越親密,連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的「特金會」亦選址越南,變相削弱中國對越南影響力,故大灣區另一如意算盤未必能打響。

■記者黎仕南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33

全方位被規劃 港失自主
議員:動搖國際對特區自由經濟信心

《大灣區規劃綱要》有大量篇幅談及本港教育事務;圖為習近平前年到訪西九文化區與兒童粵劇演員握手。
 
【本報訊】北京昨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港府雖表明只是政策大方向,但2.6萬字綱要並不只對香港創科及金融業作規劃,大至鐵路基建、小至幼稚園與內地交流、香港文化發展、甚至港人退休生活等,只要可以涉及大灣區,均在綱要中「被規劃」。有立法會議員指北京借今次大灣區綱要,對香港大小政策進行規劃,日後特首在施政及金融政策自主性將全面削弱,勢必動搖國際社會對香港最自由經濟體地位的信心。
記者:林俊謙 莫劍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除以大篇幅談及香港在大灣區擔當創科及金融業角色規劃外,其實整份綱要對香港未來大大小小政策,只要可以拉到與大灣區發展有關,綱要均有提出規劃建議,大政策如產業定位,建議香港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基建設施如提出編制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甚至提出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端口等,均顯示綱要涵蓋不少特區重大民生政策。

綱要插手管民生政策


除大政策外,綱要亦提出不少原本應由特區政策局層面處理的政策,如提出要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鼓勵粵港澳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幼稚園締結「姊妹園」、支持開展與內地合作社福及慈善事業、甚至連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要求香港、澳門、廣州、佛山等地共建世界美食之都等,也是綱要政策指示之一。有政界人士形容,綱要提及政策鉅細無遺之程度,就如未來十多年的香港《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基本上不只是大灣區發展規劃,連屬香港內部事務的民生政策也被規劃。

早前曾外訪強調香港獨特地位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香港未來幾十年的基建、城巿發展、經濟和教育都具體規劃下,特區政府未來就重大施政及金融政策上的自主性將明顯削弱,隨時影響香港被國際評級機構列為最自由經濟體的地位,「呢啲就叫做魚與熊掌,你好難一方面話香港最有規劃,一方面又話香港經濟係最自由」。莫認為,中央今次做法一定會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

港人聲音趨邊緣化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也認為,香港今次被規劃下,未來大陸化和同城化的趨勢將難以逆轉,「香港無論喺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係一樣,未來將會加速大陸化,習染更多內地文化同做事作風」。林指最近港府接連被揭工程失誤,反映香港已越來越有「大陸造假文化」,認為香港未來維持法治等核心價值更形重要,「我對特區政府冇乜嘢期望,佢哋做少啲衰嘢已好感激」。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香港未來經濟自主性將越來越低,過去對中國產生的獨特角色亦會進一步失去,「當經濟自主性同價值降低後,香港喺政治同民主上嘅話語權亦會少咗,香港人嘅聲音同睇法將會變得越來邊緣化」。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35

力推師生北上交流 被轟洗腦

現時有不少本港中學生參加交流團北上參觀。

【本報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除將香港分工成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外,本屬香港自主的教育事務亦被規劃。《綱要》重點推動青少年內地實習交流活動,培養國家觀念;又鼓勵香港教師及學生到內地升學及任教,更把現時中小學與內地結締為「姊妹學校」、「姊妹園」的計劃擴展至幼兒園。教育界擔心政策干預香港教育自主,幼稚園學生根本無需要返內地交流。

倡中港辦「姊妹學校」

《綱要》在「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章節,以近千字篇幅鼓勵港澳學生及教師到內地升學及任教,包括提供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予在內地念書的港澳學生,又鼓勵粵港澳中小學、幼兒園締結為「姊妹學校」、「姊妹園」。《綱要》又指會研究開放港澳中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更鼓勵在內地畢業的港澳學生留在大灣區發展,包括可在國企上班,甚至報考內地公務員。

本身是大學講師的進步教師同盟成員黃偉國憂慮,鼓勵兩地學校交流或淪為香港學校高層與內地官員打交道的工具,擔心《綱要》提出大灣區高等院校日後加強合作,令內地有藉口打壓香港的人文學科,如政治、法律、社會科學。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冇乜必要」將現行於中小學的「姊妹學校」推廣至幼稚園,因幼童在學前階段發展着重認識周邊環境,看不到他們需到內地交流。他亦認為現時兩地「姊妹學校」交流量已足夠,寄望相關政策能聚焦在學術交流層面,保持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擁有的學術自由。

香港眾志前主席羅冠聰表示,鼓勵學生更頻繁到內地交流無助新一代全面認識中國,「喺咁強嘅(學校交流)風氣之下,學生會不停地被灌輸中國(政府)淨係想佢(學生)知道嘅國情,對於佢哋成長未必係好事」。他最憂慮《綱要》提出深化兩地高等院校合作,令香港高等院校為求在內地開設分校或延攬更多內地生,犧牲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等普世價值。
■記者羅智堅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37

研撤漫遊費 小恩小惠𠱁港人

綱要提出研究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本報訊】《大灣區規劃綱要》推出多項措施鼓勵港人北上融合,包括研究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容許港人報考內地公務員、支持港人在廣東養老和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等。民主黨林卓廷質疑,措施目的是加快香港與內地融合,但港人習慣自由,不是錢買得到。

除規劃大方向,《綱要》亦推出與市民相關的措施,範疇遍佈居住、就業、醫療、養老、過關和通訊,包括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並研究取消的可行性;又研究在主要陸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便利居民往來。

就業方面,《綱要》提出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內地國有企業單位的職務,並研究推進他們報考內地公務員。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亦建議擴大,拓展「一試三證」的範圍,即通過一次考試便可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港澳認證及國際認證,方便三地市民跨境執業。投資方面,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更會研究使港澳專業人士和企業在CEPA框架下,在內地更多領域從業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

鼓勵港醫生北上執業

內地醫療也是一大問題,《綱要》提出開展傳染病聯合會診,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九市作學術交流,並讓私人執業醫務人員在內地短期執業。為便利港澳居民定居,在珠三角九市港澳居民比較集中的城鄉社區將拓展社區綜合服務;深化養老服務,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營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推動社工領域職業資格互認,加強粵港澳社工交流。

對於港醫在內地短暫執業,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擔心,港醫或面對內地未能使用港醫慣用藥的問題,內地開設診所亦有需獲鄰舍不反對的要求。他又指,在港經營私人診所較易,加上收入較易估算,較少港醫有意北上發展。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認為,有關措施目的是加快香港與內地融合,並吸納部份香港人,但指港人素來習慣自由,希望上網看新聞,獲取真確的資訊,他相信措施會吸納一些人,但港人不是用錢便可收買。
■記者曾偉龍、張文鈴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39

IT男:創業離不開中國

【本報訊】《大灣區規劃網要》尤其重視發展資訊業。港商楊正元(Alan,圖)與兩名朋友2014年創立公司發展AI、區塊鏈等新科技,翌年扎根香港科學園;2017年機緣巧合下被內地相中,獲邀進駐廣州黃埔開發區,特首林鄭月娥、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等高官都曾到該公司考察。

指港集中金融市場

Alan指因規模經濟問題,在內地「做少少嘢就可以有好多effect,(產品)好快就有商業價值,在國內比較多機遇;反之喺香港要好顛覆式(發展)先可以變成好強大嘅商業價值」。他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後急需轉型與世界接軌,要用高科技來提升產能、服務,這些「可能性」在內地是比較多。

他說,AI科技除專注數據分析外,將AI科技變成實體經濟才是重點;例如香港集中在金融市場,內地的「場景」就更加多元,有零售、物流、生產等,更具體的例子就是智能製造工廠,「因可接觸到更多層面,一些香港人就會很享受大灣區的氛圍」,「行出來看,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市場規模不言而喻,如果想創業絕對離不開中國」。
■記者周凱瑩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19/20615941

港商深圳投資三億 一鋪清袋

【本報訊】《大灣區規劃網要》歡迎香港資本往區內發展,59歲港商李政欽(圖)卻聞聲苦笑。他在90年代買下深圳土地使用權,但與當地政府的土地糾紛拉鋸15年,當局去年8月下令全面清場,令他的投資一鋪清袋。昔日賣了多個物業北上大灣區,今天血本無歸,李稱打算回加拿大長住,以後不會再北上經商。

產業園被清拆

李1995年以350萬(人民幣,下同)買下寶安區新安街道一塊40萬平方呎土地使用權,期限為八年。惟到2003年李要求續期時,當局拒絕並將土地規劃改為「綠化用地」,指地上的建築物無合法產權證明,屬非法違章建築;2008年李在寶安區委書記邀請下投資三億元建設產業園,更被列為當地「十二五規劃」項目;2011年產業園到廣州參展,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亦曾參觀。

去年8月寶安區城管向產業園發出《限期拆除決定書》,要求園內企業搬走,9月停水停電兼清場。李政欽指執法部門每天派幾百公安包圍園區找麻煩,例如用紅油在門口噴「拆」字,又出動大喇叭滋擾,不少商戶最終撤離。李這幾年先後找過中聯辦、國僑辦等部門投訴都無果。
■記者沈燕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