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聰︰點解警察做咗賊?
辦徵文比賽 冀提升警隊誠信
盧偉聰希望藉舉辦徵文比賽,提升警隊誠信。張志華攝
【本報訊】去年有45名警員違法被捕,引起公眾關注。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表示,有警員「做做吓做咗賊」,只屬少數害群之馬,由於警隊每宗個案都主動公佈才令市民錯覺以為警員違法增加。至於警隊民望在九個紀律部隊長期包尾,他認為原因可能是「好多市民俾我哋抄過牌,印象一定冇咁好」。
記者:麥志榮
盧偉聰昨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時表示,去年共有45名警員違法被捕,人數比前年激增55%,玷污了警隊形象,令警隊工作成績打 折扣,「我哋警察嚟㗎嘛,點解做做吓做咗賊呢?我好唔滿意!」
他指出,違法警員只是少數害群之馬,其餘99.8%都是正義警員。警隊每年拘捕三萬多人,從來無統計被捕人士的職業類別,可是對警員違法則公開透明,每一宗都會主動公佈,「市民可能覺得,吓又一個,吓又一個呀!
記者:麥志榮
盧偉聰昨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時表示,去年共有45名警員違法被捕,人數比前年激增55%,玷污了警隊形象,令警隊工作成績打 折扣,「我哋警察嚟㗎嘛,點解做做吓做咗賊呢?我好唔滿意!」
他指出,違法警員只是少數害群之馬,其餘99.8%都是正義警員。警隊每年拘捕三萬多人,從來無統計被捕人士的職業類別,可是對警員違法則公開透明,每一宗都會主動公佈,「市民可能覺得,吓又一個,吓又一個呀!
民望低「可能因為抄人牌」
他表示,警隊去年已發出「不恰當行為介入指引」,鼓勵警員在發現同袍有邊緣行為,如經常開快車或飲醉酒時,及早勸喻對方,令他們醒覺不致違法。警隊的誠信管理工作小組去年亦曾舉辦徵文比賽,盧偉聰希望藉此提升警隊誠信。對於港大民意調查顯示,九個紀律部隊中,警隊民望長期排名最低,盧偉聰認為,各紀律部隊的工作性質不同,警隊要負責執法及拘捕,「可能好多市民俾我哋抄過牌,印象一定冇咁好。同一啲成日幫市民嘅部門比較,有啲輸蝕」。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批評,盧偉聰指害群之馬只屬少數的言論是轉移視線,因為問題重點是警員違法人數近年不斷上升,越來越多攜槍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擔心警隊操守變差,警方應檢討招聘及訓練政策。
另外,盧偉聰表示,去年大部份罪案率都下降,但騙案卻達8,372宗,按年升18.1%,而且網上及電話騙案破案率偏低,原因是負責打電話、發電郵、及網上情緣中與受害人接觸的騙徒,大部份都在外地。警方只能拘捕在本港協助騙徒收錢的人,對外地騙徒則需尋求外地執法部門協助,但外地警方未必將本港案件視為緊急,亦未必會優先處理,「一個月、兩個月至幫我哋做,(騙徒)可能已經走晒」。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3/20605392
倡延《國歌法》檢控期 針對大型賽事
|
【本報訊】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承認,《國歌條例草案》檢控期由半年延長至兩年是警隊的建議,原因是過往侮辱國歌情況多在大型體育賽事出現,涉及人數眾多,調查需時,並非有秋後算賬的政治目的。
指半年內難完成調查
盧偉聰表示,《國歌法》草擬時曾經諮詢警隊意見,鑑於過往侮辱國歌情況多在大型體育賽事發生,涉及人數眾多,在半年內完成調查有困難,需多些時間,所以提出將檢控期由半年延長至兩年。他否認延長檢控期是為了秋後算賬,建議純粹從執法角度提出,並無其他目的。至於警方日後會否在大型賽事中派警員駐場及攝錄,他表示要待《國歌法》通過後才能定執法方式,但他強調不會寬鬆執法,有侮辱國歌行為便有責任調查,「冇乜嘢所謂嚴唔嚴厲,你噓十秒就唔拉,噓廿秒就拉你,好難咁講」。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指出,盧偉聰比其他官員坦白,他承認警方預計了日後將有很多人違法不尊重國歌,而警方亦準備大規模檢控違例的人。他批評,特區政府立《國歌法》目的就是「要殺雞儆猴,嚇到所有人尊重國歌為止」。
■記者麥志榮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03/20605395
「推政策要代入基層」張建宗被嘲發現新大陸
|
【本報訊】港府近日施政連番失誤,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稱,日後由他主持的政策委員會當討論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時,要做「現實測試」,即各官員要從市民角度出發思考落實問題,「當自己係申請者」,並要避免經常用「行之有效」的官腔字眼。有學者質疑政府為何如今才恍然大悟,議員更斥張的說法像「發現新大陸」。
張建宗昨出席電台節目,再度談及調高領取長者綜援年齡的問題,強調有關政策理念清晰,絕無半點刁難長者的意思,「唔係逼佢哋(長者)做嘢」。他承認政府在過程中解說不足,如今當局修正,希望社會「向前望」。他又承認,向部 份市民派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複雜,市民未必掌握。
他透露,他近日在由他主持的政策委員會上決定,日後但凡涉及重要的民生項目,政府要代入市民的角色思考問題,「落實嘅過程入面一定要有一個全面檢視,喺我哋(政府)要用用家嘅角度、市民角度,我認為呢個術語係叫做『現實嘅測試』」,務求落實政策的過程中,不能掉以輕心。
張建宗昨出席電台節目,再度談及調高領取長者綜援年齡的問題,強調有關政策理念清晰,絕無半點刁難長者的意思,「唔係逼佢哋(長者)做嘢」。他承認政府在過程中解說不足,如今當局修正,希望社會「向前望」。他又承認,向部 份市民派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複雜,市民未必掌握。
他透露,他近日在由他主持的政策委員會上決定,日後但凡涉及重要的民生項目,政府要代入市民的角色思考問題,「落實嘅過程入面一定要有一個全面檢視,喺我哋(政府)要用用家嘅角度、市民角度,我認為呢個術語係叫做『現實嘅測試』」,務求落實政策的過程中,不能掉以輕心。
學者反問:𠵱家先做?
張建宗昨為施政連番失誤到電台解畫,稱日後會為政策做「現實測試」。張續說,政策委員會日後亦會就落實政策的細節「睇得好緊」,例如要做好與政黨溝通的工作、把官僚手續減到最少等。他以政府稍後將推出一項新政策為例,指已要求相關官員「當自己係最基層、最弱勢嘅市民」,想想如何才能獲取該服務。此外,張認為官員要改善用字:「(政府)成日用『一如既往』、『行之有效』呢啲字眼,我哋提醒自己都係要小心,唔好成日用呢啲字眼。」
張被傳媒追問何以政府不是本來就應該為政策做「現實測試」、是否當局太「離地」時解釋,有時涉及跨局、跨部門的問題上,「有啲盲點可能未必睇得咁清楚,亦可能喺協作上可更理順」。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批評張建宗的說法「好廢」及「發現新大陸咁」,只是跟隨政府最近的「認衰mode(模式)」。他相信市民不會因此而「冇咁嬲」:「你(政府)以前做政策就唔使user friendly(方便用家)?」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亦反問,為何政府如今才想到要從市民角度想問題,「點解(政府)𠵱家先做呢啲嘢?」他亦希望港府在政治問題上,例如DQ議員,也能做到設身處地。蔡亦認為,調高領取長者綜援年齡或三隧分流兩件事上,林鄭是始作俑者,若政府要改善心態,「林鄭係第一個要改」。
■記者呂浩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