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認刺穿動脈致洗血少女半癱 聯合:不涉人為疏忽 母哭訴「搞到傷殘好心痛」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01/20378069

認刺穿動脈致洗血少女半癱
聯合:不涉人為疏忽 母哭訴「搞到傷殘好心痛」



原本開朗活潑的16歲少女(圓圖),在聯合醫院接受手術時遭刺穿動脈中風,半身癱瘓,左小腿萎縮。涂謹申提供圖片

【本報訊】患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16歲陳姓少女,去年11月在聯合醫院接受洗血治療時,疑因醫生接連出錯致右腦中風。聯合完成調查,估計是金屬導線穿過病人頸內靜脈時,刺穿鎖骨下動脈導致出血;醫管局專家形容事件屬非常罕見嚴重併發症,並非醫療事故,不涉人為疏忽。家屬稱難以接受,陳媽媽昨哭訴指女兒現時仍半身癱瘓、小腿萎縮,需長期卧床,「好心酸、好心痛」。
記者:嚴敏慧 梁銘恩

夢想成為護士的16歲陳小姐,去年10月因頭痛及右半身無力等,到聯合急症室求醫,同日入住深切治療部,檢查後確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醫生11月中為病人進行洗血治療,在頸內靜脈放入導管後,病人血壓下降及出現血胸,因聯合未有心胸外科,病人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治療,確診右腦大範圍缺血性中風,並發現導管置入時動脈被刺穿。


事主母親擔心女兒日後生活,哽咽落淚。易仰民攝



小腿萎縮 未能吞嚥進食

事發至今5個多月,病人仍在伊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其母透露,女兒現時清醒,但半身癱瘓需長期卧床,一隻手未有反應,小腿已出現萎縮,「大腿仲有少少反應」,正接受物理治療,在醫護人員鼓勵下「有返啲意志力」;惟她仍未能吞嚥進食,聲帶在手術後未能發聲,只能「做口形」溝通。陳太提及女兒病況時多次落淚,「我到𠵱家都接受唔到,原先脊髓炎已經好番晒,但(手術)之後就搞到傷殘同咁多後遺症」。她引述醫生稱女兒完全康復機會不大,「成家人都好心酸、好心痛……佢先得16歲,人生好漫長,自立唔到都唔知點算」。

聯合醫院昨公佈專家檢討結果,卻未有承認責任。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蘇景桓醫生稱,事件屬非常罕見併發症。他指,為病人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的,是一名有逾20年經驗的兒科深切治療部醫生,該醫生在放置針芯至頸靜脈前及過程間,有用超聲波儀器協助,有抽血確保針芯進入靜脈,其後再放置金屬引導線、血管擴大器入靜脈時,或刺穿下方的鎖骨下動脈。他指醫生當時已做足程序,只是鎖骨下動脈非超聲波監察範圍。






手術前無提有中風風險


蘇續指刺穿動脈風險少於1%。一般情況下,如鎖骨下動脈有血塊積聚,一般會向下流向手部,但今次血塊往上流至腦部致中風,情況罕見,文獻也找不到同類個案故未能解釋。至於聯合為病人進行的血管造影檢查,未能發現病人鎖骨下動脈有損傷,轉送到伊院再做檢查時才發現,他指重看血管造影時有看到鎖骨下動脈不平坦,顯示該處或曾受傷,但強調很難察覺,他亦需要影像重組才看得到。

對於家屬質疑聯合未有察覺病人中風,蘇景桓同意當病人鎮靜劑藥力慢慢消失、血壓回復正常,意識應恢復,但早期難辨意識是否受鎮靜劑影響,惟4、5小時過去病人仍不清醒,應要警覺是否中風或休克等,當時聯合已準備將病人轉院,他指做法合適。但他確認醫生術前未有向少女家屬提及手術風險包括中風,理解家屬感到「落差大」,建議日後解釋清楚,避免使用高風險或低風險等籠統字眼。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因動脈受損、血管閉塞形成血塊,流向腦部而造成的缺血性中風,情況往往比一般中風危急,「幾分鐘冇血到,腦組織就有永久性損害」。即使及早發現,亦難逆轉中風結果,「及早發現當然可以及早轉院做手術,但可能最終分別都唔大」。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01/20378083

醫管局專家:倘早發現 中風結果不變


蘇景桓

【本報訊】16歲陳姓少女在聯合醫院洗血時,醫生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後認為位置不佳取出,其後病人出現血胸,醫生做血管造影檢查也未有正確判斷為鎖骨下動脈出血。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蘇景桓醫生指,即使當時醫生判斷正確,第一時間發現為動脈出血,聯合醫院仍只能將病人轉院伊利沙伯醫院治療,不能扭轉病人出現中風的結果。

蘇景桓醫生指,當日病人出現血胸後,聯合醫生已懷疑有主要血管出血,故為病人做血管造影檢查的同時,有安排病人轉院到有心肺胸外科的伊利沙伯醫院繼續治療。他續指當時醫生看到顯影劑滲漏位置,懷疑為靜脈出血,到轉往伊院後再做造影檢查,醫生看到鎖骨下動脈位置有假血管瘤,或曾受損傷,才推斷為動脈出血。

親屬質疑「冇嘢做到?」

蘇續指不論病人動脈或靜脈出血,聯合醫院做法一致,均是將病人轉到有心胸肺外科醫生的醫院,即往伊利沙伯醫院做血管修補;當陳姓少女抵達伊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時,電腦掃描才發現她有缺血性中風。由於中風範圍大,有出血風險,不宜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須做腦部手術。至於鎖骨下動脈則未有繼續流血,情況穩定,不用即時做手術,後來病人假血管瘤有擴大迹象,才安排於11月底做修補動脈手術。

蘇強調病人即使在聯合已發現是動脈出血,治療方案也是一樣,至於不能用血溶栓藥,與中風時間長短無關,相信提早發現病人病況亦不會有變。事主胞兄陳先生批評院方只是從結果爭辯,質疑「係咪真係冇嘢可以做到?」反問若事件發生在其他病人身上,錯過有藥可醫時機,院方會否視之為醫療事故。
■記者嚴敏慧、梁銘恩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01/20378105

胞兄轟院方:接連出錯仍卸責


事主胞兄陳先生(中)否認聯合醫院有向他們親自道歉。

【本報訊】聯合醫院疑因接連出錯致16歲陳姓少女右腦中風。惟聯合昨稱事件為罕見併發症,不涉人為疏忽,事主胞兄陳先生直言不明白院方邏輯,對其解釋感到難以接受,又否認院方有向他們親自道歉。

否認院方有親自道歉



聯合醫院早前委託專家檢視事件,昨引述報告時,除確認中風與「洗血」有關,也承認主診醫生未有向病人講述風險;陳先生則指事件關鍵並非醫生當初有否提及中風風險,「而係主診醫生插錯動脈之後,其他部門接連診斷出錯,但去到今日,院方覺得呢啲出錯唔係佢哋責任,呢個邏輯我哋唔明白」。

於聯合醫院行政總監譚錦添昨稱,已於上周五(27/4)與家屬會面解釋報告,並親自向家人致歉,陳先生否認,指院方從未親自向家屬道歉。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專家及醫院管理層的言論,反映醫護的專業判斷與病人的期望有巨大落差,「家屬覺得(事件)係人為,但醫生覺得冇做錯,係併發症」。他認為醫護必須更清楚向病人解釋治療的風險,「並唔係要病人簽咗手術同意書就算」,才能釋除患者和家屬疑慮。
■記者梁銘恩、于健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