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他們已經是香港人」越南遺民何去何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23/18602865

【天 橋遺民系列4】香港是移民之都,外來人有否分薄社會資源,一直是港人爭論不休的話題;今天綜緩撤限的爭議引起民意撕裂,當年的越南難民何嘗不是惹火話題? 一位曾看守難民營的前警司,跟堅守人道立場的甘神父,對難民問題的看法南轅北轍;當中矛盾,教人聯想起大陸新移民問題的異同。「北漏洞拉」已成過去,有關 第一收容港的爭拗,大眾早己拋諸腦後;只有二、三十個仍然露宿橋底的越南人,見証歷史傷口。此文見街前一晚,其中一人不幸凍死街頭。

移民與資源

「我不會為『攞著數』而移民,No!」林占士(林sir)九十年代曾看守萬宜和啟德難民營,
談到當年英國政府迫令香港接收越南難民,他仍憤憤不平。

廿多年來,國際輿論一直批評,越南人在香港難民營受不人道對待,警察更是首當其衝的指責對象。林sir直言,聯合國當年「口爽荷包笠」:「過去二十年,當整個世界把這些人放棄,塞給我們,我們當時資源供應本土都不夠,為何還要分給別人?」

長期為越南人爭取權益的甘神父(甘仔),看法卻截然不同:「因為窮、政治迫害才離開自己國家,這方面我們要尊重,應該以一個開放態度接受所有難民。」他還反駁林sir一類看法,指每個人都有很多方法賺錢養活自己,根本不存在「同一舊餅唔夠分」的問題。

福利與貢獻

歷史責任或難以追溯,但今天擺在眼前的,是這一群淪落「瞓街」的越南難民。

應記者邀請,林sir首次踏足通州街天橋底;看著越南鄉里的床舖家當,竟教他想起難民營的環境:「也是床靠在牆邊,一排排碌架床,一個營擠滿了人」。也許營內營外,「家」都是內心籠牢的反映。

當 得知難民如今的困境,林sir說話不禁留有餘地:「越南難民問題已經結束,他們已經是香港人,香港人有的,他們就應該有」。但他還是強調,最討厭人們「攤 大手板要乜要乜」:「要拿福利,但對那地方不作貢獻,他始終不是那裏的人,如果他們現在只能靠勞力養活自己,我怎會不尊重呢?我只是歧視那些懶人。」

甘仔卻表示,不應以「專才、非專才」來界定一個人的價值:「有能力的就工作,沒有能力的,分享自己生活和文化亦是貢獻」。雖然近兩年愈來愈多有心人探訪深水埗露宿者,但甘仔認為,最徹底的解決方法始終是安置他們,「人是有一個良心的,社會給他機會,他便會發揮自己。」

1月22日清晨,一名越南露宿者被發現凍死在通洲街橋底的尼龍床上。


出事當晚,氣溫約為11度。


記者:蘇汝卿
攝影:馮就康 江俊豪

【天橋遺民系列1】香港永久遺民 天橋底越南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20/18599335

【天橋遺民系列2】越南遺民心聲:想忘記我呢條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21/18600441

【天橋遺民系列3】毒海浮沉 越南遺民長困天橋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22/186016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