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108/18583902
邵逸夫(左三)六十年代和邵氏旗下一眾影星合照,英姿煥發。
【本
報訊】影視大亨邵逸夫以107歲高壽之齡辭世,洋名Run
Run的邵逸夫從七彩寬銀幕到電視小螢幕,從企業家到慈善家,從英國的爵士到回歸後的大紫荊,清癯的身影俯仰一個時移世變的時代,留下1,000多部電
影,和數十億元的捐款紀錄。政界、中外傳媒、演藝界齊聲致哀,向他致最後的敬意。
記者:藍文浩 陳天華 黃曉妍 麥志榮
邵逸夫昨
晨6時55分在西貢嘉澍路8號清水灣大廈的住所去世,遺體被舁送至觀塘聯合醫院。有傳六嬸方逸華昨晨由秘道進入聯合醫院,為六叔處理身後事。無綫行政主席
梁乃鵬與眾高層到醫院見邵逸夫最後一面後眼泛淚光說:「佢走得好安詳,當時方小姐都喺佢身邊。」梁乃鵬透露六嬸雖感難過,但平靜。
直至昨晚6時50分,方逸華在梁乃鵬、邵逸夫長子邵維銘及兩名女子陪同下現身將軍澳電視城,身穿黑色素服的方逸華表現平靜,離開前還向採訪的傳媒揮手示意。記者連忙追訪,梁乃鵬即護駕表示:「方小姐返嚟處理亡夫嘅事,目前未有任何新安排。」
外媒讚香港電影業之父
邵逸夫(1907-2014)
多
名軍裝警員昨晨在清水灣大廈出入,20多名記者一直在屋外守候。便裝探員早上10時許到大廈調查,逗留半小時後離去。在場警員透露,邵之死並無可疑,探員
到來只是例行檢查。據知邵在住所內安詳離世,家庭醫生證實他死亡後要求家人報警送院。邵的遺體由救護車送抵醫院,再由醫生檢查證實他已去世,遺體送往醫院
太平間。
外國傳媒均大篇幅報道邵逸夫的死訊,英國廣播公司稱邵逸夫是香港功夫電影先驅(Kung-Fu Film Pioneer),彭博通訊社更形容邵逸夫為香港電影業之父(Father of Hong Kong's Movie Industry)。
片廠制奠定邵氏黃金20年
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傍晚在官方facebook貼文悼念,指邵逸夫「在全球的娛樂事業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印」。電影資料館館長楊可欣表示,會研究安排紀念活動。
無
綫昨晚播出邵逸夫的悼念專輯,三色台徽轉為黑白色,主播也以素服上鏡。本港各大傳媒包括香港電視、亞視、有線、港台、商台和新城均表示哀悼。香港電視主席
王維基透過發言人說:「邵逸夫先生非常值得尊重和學習,他希望將中國文化,透過電影帶到西方社會,是位擁有偉大抱負的領袖。」曾任無綫高層的電盈電視及新
媒體首席副總裁何麗全說:「六叔為全球華人觀眾帶嚟好多歡樂。」
邵逸夫遺體昨被送往聯合醫院的太平間。
六嬸方逸華和六叔長子邵維銘(右圖)昨晚到電視城商討六叔身後事。
對
於邵逸夫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盧偉力指,邵逸夫的貢獻是創立了大片廠制度,包攬電影製作、發行及戲院院線,成就了六十、七十年代邵氏
長達20年的全盛期,栽培了一批風靡一時的明星及導演,也開創了多元化片種,包括黃梅調、武俠、功夫、風月、時裝歌舞、宮闈,是港、台、東南亞華語片的標
誌。
但盧偉力指邵逸夫過於着重商業元素及大眾娛樂,忽略了藝術性,現在重看這些邵氏舊片,雖然是那個時代的華語片經典,卻欠缺了同時期某些法國及日本電影至今仍可感受到的文化質量。
盧偉力又指,邵逸夫創辦無綫電視最大功績是羅致了一批人才,這批香港首代電視人影響深遠,為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港產片、劇集流行到東南亞以至歐美奠下基礎。
至於無綫如今被外界批評是缺乏創意的電視霸權,盧認為是因應市場情況漸漸發展而成的經營模式,與年事已高、已淡出管理的邵逸夫其實關係不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05
記憶力衰退 只認得六嬸
邵逸夫最後一次露面是在2011年10月和方逸華在ifc吃飯。
【晚年生活】
邵逸夫2008年在聖德肋撒醫院留醫最少10日,之後深居簡出,雖然無綫台慶是六叔的西曆生日,但他連續三年沒有現身,過去兩年也缺席由他創立的「邵逸夫獎」頒獎禮。
遊車河解悶 半島嘆茶
知情者透露,六叔數年前大病後,身體越來越虛弱,記憶力嚴重退化,基本上對其他人沒有印象,只認得六嬸。因年事已高,醫生吩咐如無必要,最好不要帶六叔外出,以免他感染風寒或細菌。
六叔06年曾因肺炎及肺積痰,於聖德肋撒醫院留醫一周。08年再入院,雖然方逸華稱只是入院做身體檢查,但六叔留醫超過10日;更有傳他器官機能衰退,要用儀器維持生命。
六叔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應是2011年10月,當時本報拍得他跟太太方逸華、方的胞妹及數名親友,在中環ifc行街吃飯,以及陪六嬸行街享受購物樂。當時六叔穿厚衣,戴冷帽及披上大披肩,相信是六嬸怕他着涼。
六嬸聽從醫生吩咐,近年幾乎沒帶六叔外出,不過六叔有時會像小孩子般,嚷着在家很悶,六嬸才放下工作帶他遊車河,在車上陪他聊天,但不讓他下車,累了即回家休息。六嬸也會與六叔到他喜愛的半島酒店嘆下午茶。
每朝練氣功 睡前打坐
六叔活到107歲,因他非常注重養生之道,晚年身體逐漸虛弱,仍堅持每日晨早起床練氣功,及閒時在家到處走,晚上8時睡覺之前,會上床打坐一小時。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17
1996年本港富豪應邀訪京,邵逸夫(左)、霍英東(中)獲國家主席江澤民(右)接見。
【本
報訊】身為兩岸三地電影及電視大亨、對華人社會影響力無遠弗屆,邵逸夫自然無法避開政治。雖然邵一生對政治問題相當低調,卻能成功游走於台灣、北京及港英
政府間,既與國民黨關係密切、又得中共禮待招攬,更獲英國政府封爵,但到89年「六四」民運被武力鎮壓,一向政治低調邵逸夫亦與港人同感心痛。
記者:莫劍弦 王家文
無綫電視新聞昨早8時39分報道邵逸夫離世消息,台灣中央社9時09分轉載報道,稱他為「港影視泰斗」,不但奠定「東方好萊塢」基礎,更以慈善聞名於世。
內
地官方新華社9時19分先作簡訊,其後再詳細報道,形容邵逸夫為香港知名的「娛樂業大亨、慈善家」,並讚揚邵「慈善為懷」,「教育資金遍佈神州大地」,對
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中新社傍晚發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唁電,讚揚邵「始終秉持愛國報國情懷和不懈奮鬥精神」,「尤其關心國家發展,慷慨捐助內地教育、科
技、醫療、影視、賑災等諸多方面,貢獻卓著,備受尊敬」。
特首梁振英也讚揚邵逸夫一生的演藝事業成就顯赫,長期推動本港和內地的公益事業,對其離世表示哀悼。
娛樂業「封爵」第一人
董建華當年宣佈競選連任特首,邵逸夫與一眾本港富商名流同台支持。
邵
逸夫逝世獲兩岸三地高度重視,與其一生能成功取信於三地政府不無關係。邵早在抗戰期間已以電影事業支持國民政府抗日。其後共產黨打敗國民黨奪取政權,當時
在港建立電影事業的邵逸夫亦走親台路線,不少邵氏藝人會隨影劇界代表團,「回國」到台灣參與勞軍演出、或出席總統就職禮等活動。
除了親
台,當年邵逸夫與英國及殖民地政府關係也非比尋常。1960年邵氏電影《楊貴妃》在中環皇后戲院首映,邵逸夫竟請到時任港督柏立基擔任首映嘉賓。邵得到港
英政府信任,為他日後夥拍利孝和等人奪得免費電視牌累積政治本錢。1977年邵更獲英女皇封爵,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不求回報得中央認同
不過隨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已是無可避免,邵逸夫亦開始積極發展內地政治人脈,但他貫徹其政治低調作風,並未如其他富豪般爭中共人大、政協等政治職位,反而大手向內地教育、科技、文化事業捐獻,保守估計歷年捐贈內地教育的款項近50億。
在1996年回歸前,中央安排一眾「大孖沙」上京見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又再次顯示邵逸夫的地位非比尋常。當時坐在江澤民身旁的是已故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之後就是邵逸夫、再之後才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
邵逸夫不求回報的捐助,亦令中央領導對他另眼相看,除每年為他安排一次Shaw's Trip(邵氏之旅),由邵親自帶隊到內地巡視所捐贈的項目,中央更安排特級保安及招待,其後更委任邵為特區籌委會委員及港事顧問。
無綫獨立非執行董事、其士集團老闆周亦卿每年也跟團,他說此團純屬私人性質,隨團的主要是邵逸夫的「寧波幫」朋友、大孖沙、銀行家,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富豪捐助內地教育。據悉,晚年須以輪椅出入的邵逸夫仍堅持親自帶隊,直至前年才缺席,改由太太方逸華帶隊。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邵不求回報的捐獻,深得中央領導認同,但邵逸夫對愛國亦有其堅持。劉稱當年六四鎮壓後,邵與無綫採訪六四記者見面,席間告訴他們:「我對六四好傷心、好痛心。」又鼓勵記者不要因六四影響日後報道,大陸正面、負面新聞也要報道。
邵逸夫在1977年女皇登基銀禧紀念授勳儀式中獲頒爵位。
1964年,邵逸夫在亞洲影展期間到訪台灣,與時任總統蔣介石及宋美齡合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22
外媒激讚:打造了東方荷李活
美國《華爾街日報》
「深具遠見的電影人,對世界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本
報訊】縱橫影視圈80年,邵逸夫創立「邵氏兄弟」的電影王國,拍攝逾千部華語電影揚名海外。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傳媒機構
昨也報道這名影視大亨離世的消息,讚揚他打造了「東方荷李活」,更把功夫片熱潮帶到外國影壇,就連荷李活著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也要看足一年邵氏出品的功夫片,才拍出譽滿全球的電影《標殺令》(Kill Bill)。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昨以標題「香港功夫片先鋒邵逸夫逝世」,形容邵是一代娛樂大亨,是亞洲影視的代表人物。
名導看邵氏功夫片「偷師」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以「懷念邵逸夫爵士」為題,讚揚他是深具遠見的電影人,對世界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路透社則提到,邵氏一系列武俠片熱潮影響全球,奠下「東方荷李活」的基石。
其
中美聯社除回顧邵逸夫一生,也提到其電視王國培育出多名國際著名導演如吳宇森、王家衛及國際影星周潤發等。早年的《獨臂刀》和《天下第一拳》等經典武俠片
成功打入西方影壇,著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也深受影響,並引述他03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拍攝《標殺令》前一年,每天至少看一套邵氏電影「偷師」。
法新社引述,一名紐約功夫片迷在Twitter留言悼念:「沒有邵逸夫,也就沒有昆頓塔倫天奴」;另一影迷則道:「感謝你的功夫片陪伴我度過周六下午。」
另
外,美國娛樂雜誌《綜藝》(Variety)及《Hollywood
Reporter》都有報道邵逸夫的死訊。其中《綜藝》網站標題特別提到邵是《Blade
Runner》(港譯《2020》)的執行監製。電影由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執導、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主演,早於1982年拍攝,堪稱經典科幻片。
外媒報道及評價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
「邵氏兄弟創作武俠動作片,並令它發揚光大」
英國廣播公司(BBC)
「香港功夫片先鋒、影視大亨,亞洲電影業的代表人物」
美聯社
「全盛時期東南亞每星期有150萬人觀看邵氏兄弟出品的電影」
路透社
「縱橫影視界80年,邵逸夫把功夫片熱潮帶到西方,令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成為『東方荷李活』」
法新社
「一名紐約功夫片迷在推特(Twitter)留言悼念:『沒有邵逸夫,也就沒有昆頓塔倫天奴』」
資料來源:綜合上述傳媒報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28
幼子:他是完美的巨人
六叔的幼子邵維鍾盛讚父親是完美的巨人。電視畫面
【本報訊】為紀念六叔邵逸夫病逝,無綫新聞部昨晚7時與台灣TVBS的T台同步播出《邵逸夫爵士逝世特輯》,回顧其生平,還播出他與家人相處的未曝光片段。在六叔100歲生日時,他和兒孫在新加坡慶祝生日,當時六叔笑說:「我要向大家說多謝,很開心可以見到大家。」
養生之道首要勤奮工作
而
在邵的兩個兒子維銘和維鍾出席07年邵逸夫獎時的訪問片段中,兄弟二人少有地公開談父親,他們均表示雖然與爸爸相處的時間不太多,但彼此關係好好,以父親
為榮。長子維銘更說:「我覺得我們的關係可以像兄弟般說笑,我們生活很愉快。我很欣賞他的努力和堅持。」幼子維鍾亦說:「他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從哲學的層
面看,他是一個很完美的巨人。」
另有六叔坐在辦公室椅子上休息的片段,提到養生之道,六叔覺得首先是勤奮工作、其次是笑口常開,最後是70歲後勤練氣功,他又稱人要保持工作才可長壽,所以他直到90歲高齡才退休。
片段尾聲,在其好友顧媚的《不了情》歌聲襯托下,播出六叔過往主持亮燈和開幕儀式的片段,亦有他與六嬸手拖手、兒孫的親吻情景,還有六叔的辦公室內貌,當中有不少獎座。
邵逸夫長子邵維銘斟茶賀父親100歲大壽。電視畫面
百歲大壽時,六叔到新加坡與家人慶祝。電視畫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32
沒利害關係 受內地尊重
被內地形容為香港重量級老闆的邵爵士,與朱鎔基(左)握手。
【本
報訊】一生醉心影視業發展,邵逸夫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低調。邵氏影片早年成功打入台灣市場,在殖民地年代他獲英女皇冊封為爵士,到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他獲頒
授大紫荊勳章。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直言,邵逸夫畢生從事娛樂文化,與政治沒直接關係,爭議不大,「喺各方面都係統戰對象」。
發牌給無綫有政治考慮
劉
銳紹指出,早年邵氏影片打入台灣市場,與國民黨關係良好;同時也是港英政府「可以接納嘅人」,當年發牌予無綫電視也是有政治考慮,「對經營者放心先批,因
為佢喺政治上面,唔係港英政府嘅敵人」。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邵逸夫開始向內地捐獻,但只捐作教育事業,跟其他富豪不同,且在內地沒有大生意,「變咗冇
利害關係,更加受到國內尊重,雖然統戰佢,但同佢嘅關係唔似同其他富豪咁互相利用」。
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說,當年每年台灣金馬獎頒
獎,邵逸夫都親自出席,邵氏電視在台灣也特別賣座。他指邵氏出品的電影以商業性為主,不會冒險拍攝藝術片甚至有政治爭議為題材的電影,但對香港電影業有莫
大貢獻,除提升拍攝水準,邵氏影城也確立片場制度和正規化,「奠定香港電影業嘅基礎」。
2003年,邵逸夫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接見。電視畫面
邵逸夫與內地關係好,數年前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左)見面。電視畫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97
兩子無意接班 自立門戶
百億基金 六嬸打骰
無綫電視城於2000年由邵逸夫帶領下進行動土儀式。
【邵逸夫逝世專版】
【本報訊】邵逸夫去世,外界估計,這位縱橫影視界的大亨,身家遺產超過200億元,其中在港的近100億元資產料由家族信託基金持有,而方逸華近年已成為管理這個百億基金的話事人。至於其前妻的兩名兒子,早年已表明無興趣接班,亦已經自立門戶在新加坡經營地產生意。
記者:石永樂 鄧偉忠
六
叔一生專注影視娛樂事業,甚少於資本市場見到他蹤影。2011年他將26%電視廣播(TVB)權益售予以「殼王」陳國強為首的財團,連同清水灣地皮套現近
95億元。外界當時曾猜想,出售股份是否為分身家鋪路。曾有消息指,早在1997年前,六叔曾訂下遺囑分配身家,避免其前妻的四個子女日後與方逸華爭家
產、鬧家變。
六叔高峯期時曾同時擁有三家上市公司,但他甚少玩財技。
邵氏出品的黃梅調電影,以《梁祝》最為出名。
六叔與利孝和夫人(右)等股東合作數十年無間。
邵逸夫當年與一代巨星林黛(右)合照。
六叔從未登《福布斯》榜
根
據TVB年報顯示,六叔多年來一直透過家族信託基金持有TVB股份,亦因為以信託基金擁有資產,六叔多年未有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原因是《福布斯》只計
算個人名義擁有的資產值,六叔這經典富豪也無法上榜。翻查紀錄,六叔最近一次登上富豪榜已是2004年的事,當時他以26億元的身家登上富豪榜第44位。
六
叔的身家當然不只26億元,2011年他將持26%TVB股權的邵氏兄弟,售予陳國強為首的財團,陳佔該財團逾五成股權,其他股東包括台灣女首富王雪紅,
以及美資私募基金。該財團以每股55元購入26%TVB股份,以此計算,單是TVB股份就涉資62.64億元,連同邵氏兄弟持有的清水灣地皮,估計六叔是
次交易套現約95億元,有關資金已注入邵逸夫的家族信託基金,而方逸華曾經表明,「我哋將所有錢都捐去基金會」。
1969年正式進入邵氏
工作的方逸華,於1981年獲委任為董事,兩年後取代了邵前妻黃美珍擔任核數的職位,其後更入主邵逸夫的電視王國。對於坊間指她是為了錢才嫁給六叔,她曾
經澄清說:「我同老闆結婚,唔係為咗佢嘅錢,因為我哋將所有錢都捐去基金會喇!」早在1997年已與六叔結婚的方逸華,一直僅私人持有約114.6萬股股
份,直至2011年出售TVB控股權後,邵逸夫所持僅餘約1,600萬股(3.64%)的TVB股份,才加入方逸華名下,以家族權益名義共同持有,現市值
約八億元。
邵氏的黃梅戲獲好評;圖為邵逸夫與凌波(左)及何琍琍合照。
邵逸夫曾大力投資經營院線,圖為他曾擁有的翡翠明珠戲院。
星擁逾百億商住物業
物業方面,生前已將大量資產變現或注入基金會的邵逸夫,私人持有的香港物業已經不多。翻查紀錄,邵逸夫現時只是透過一間與方逸華同任董事的私人公司,持有
炮台山秀明中心一個辦公室單位,以及北角海景台一個中層住宅單位,估值2,200萬元。不過,邵氏在新加坡擁有大量商場、辦公室及住宅物業,粗略估計,估
值超過100億元。
六叔上市王國簡歷
1958:
成立邵氏兄弟出任總裁
1971:
於聯交所上市,以每股8元發售625萬股,集資5,000萬元
1984:
持有電視廣播(TVB)的香港電視有限公司(港視)上市
1985:
港視成為恒指成份股
1988:
因應廣播條例,港視分拆為電視廣播及電視企業
1996:
糖王郭鶴年以南華早報名義,以逾三億元購入六叔三成電視企業股份,隨後被私有化
2004:
電視廣播被剔出藍籌股行列
2009:
以每股13.35元私有化邵氏兄弟,撤銷上市地位
2011:
六叔悉售持有TVB26%股權的邵氏,連同清水灣電視城約值30億元地皮售予陳國強,作價95億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99
高峯期擁三家上市公司
八十年代邵逸夫(右)入股尚未上市的港視,左為利孝和。
【本
報訊】邵逸夫高峯期同時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邵氏兄弟、電視廣播(TVB)及電視企業,最為人熟悉當然是TVB。公司自1985年開始做了19年藍籌
股,港視企業及邵氏兄弟先後被私有化,邵於2011年將26%TVB權益售予以陳國強為首的財團,如今邵逸夫名下的上市資產,就只剩下3.64%的TVB
股份,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市值約八億元。
六叔第一家上市公司——邵氏兄弟於1958年成立,當年六叔由南洋返港,承繼兄長的邵氏父子公
司,改名為邵氏兄弟,與星馬巨富陸運濤在港創立的電懋鬥法;邵更重金禮聘鄒文懷任宣傳部主任,隨着陸於1964年逝世,邵氏兄弟開始獨大,雖然後來鄒文懷
離開邵氏創辦嘉禾,但邵氏兄弟仍於1971年於聯交所上市,集資5,000萬元。
後來嘉禾壯大及新藝城出現,邵氏兄弟淡出影壇,將焦點轉至經營戲院及地產業,更重要就是透過香港電視有限公司(持有TVB,簡稱港視)積極發展電視業,當時港視的股東包括匯豐及和記集團,個人股東包括邵逸夫、利孝和等人。
名下剩3.6%TVB股份
1980年邵逸夫接替病逝的利孝和任港視主席,其後邵氏增持港視,最終港視於1984年上市,翌年已成為籃籌。1988年政府修例,持牌廣播機構只准經營廣播相關業務,同年港視分拆為TVB與電視企業,後者於1996年被私有化。
2000
年科網熱,TVB股價創出85.25元歷史新高,市值逾370億元,但公司於04年被踢出藍籌之列。之後不時傳出邵逸夫將TVB賣盤,結果他於09年以高
溢價將持有26%TVB權益的邵氏兄弟私有化,最後以約95億元將邵氏兄弟售予陳國強財團,如今邵逸夫名下的上市資產,就只剩下市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01
六嬸物業投資值15億
陳國強(左)2011年向邵逸夫購得TVB權益;旁為方逸華。
【本報訊】六嬸方逸華甚愛投資物業,絕大部份於2000年或以後購買,前後成立60多家公司,涉及近30個商住物業,估計總市值逾15億元,除了鍾情西貢「主場」豪宅外,還包括大型藍籌屋苑。
資料顯示,2003年前,六嬸除了曾自住多年的西貢亞公灣獨立屋外,還持有西貢清水灣大廈三個單位、中半山帝景園及大潭紅山半島各兩伙,市值已超過4.5億元。
2011年7.2億奪酒店地
2003
至07年,六嬸幾乎沒有入市。直至2008年以1,480萬元購入西貢寶石小築,之後再陸續入市;2010至12年為入市高峯期,並集中火力購買西貢洋
房,2011年更夥拍陳國強等以近7.2億元奪得西貢市酒店地,業主於去年5月向城規會再提申請,擬議放寬地積比率及上蓋面積,地積比由1.5倍增至
1.72倍,興建三幢六層酒店及零售物業,總樓面約29萬方呎。連同上述地皮,物業總值逾15.64億元。買入連大型屋苑也是六嬸的入市對象,她更不惜高
價搶貨自製相連戶,提升租金回報率。2011年11月方斥995萬元購入太古城燕宮閣中層C室,呎價創同類單位新高;兩個月後,同層B室在市場上放盤,市
場已傳出方積極洽購。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最終由方逸華旗下樂陞名義購入,成交價978萬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03
與郭鶴年交手顯頭腦
六叔曾與郭鶴年(左)打了一場收購戰,結果兩人反目成仇。
【本報訊】影視王國能屹立半世紀,邵逸夫的營商手法毋庸置疑。曾有與六叔交手的投資銀行人士形容,六叔甚具生意頭腦,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邵逸夫出乎意料地,將電視企業股份高價售予「糖王」郭鶴年,避免一場收購戰。
袋4億免打收購戰
六
叔一世英明,也曾失手引狼入室。1988年港視分拆為電視廣播及電視企業,六叔引薦相交多年的郭鶴年入股,取替離場的澳洲奔達,並由郭氏出任副主席。
1996年郭氏在沒有知會邵逸夫之下,透過旗下南華早報,以換股方式(一股南早換兩股電視企業)向電視企業提出敵意收購,邵以每股2.55元提出反收購還
擊。
其後糖王加碼以每股2.75元現金收購,一名曾接觸收購交易的資深銀行家坦言,當時人人都以為六叔會堅持,但他們估計一旦打下去,六
叔或要付出10億元打收購戰,完全脫離實際價值(電視企業主要擁有清水灣地皮),「六叔當日睇完評估盤數,第二日已經決定接受收購,非常堅定;從生意角
度,佢攞番四億仲實際」。
最後邵逸夫出售股份予郭氏並套現四億元,避免收購戰,但雙方因而反目成仇。直至2006年霍英東去世,雙方在喪禮始碰面握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93
兄弟聯手創業 南遷香港奠基
雄心膽識稱霸影壇
1975年,68歲的邵逸夫與一眾邵氏影星拍大合照。時為邵氏電影王國全盛時期,旗下紅星多不勝數,計有汪禹、井莉、劉永、岳華、谷峰等等。
【本
報訊】邵逸夫憑藉電影起家,他成立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舉世知名,除推動了本土電影業發展,亦捧紅一班電影明星。曾主演《刺馬》的邵氏巨星狄龍,與
邵逸夫私交甚篤,昨日得悉舊老闆離世感到悲痛,狄龍猶記得當年自己犯官非,邵逸夫替他寫信向法庭求情,令他逃過一劫。狄龍畢生也難以忘懷其恩德。
記者:何永寧
邵氏巨星狄龍於1968年投考邵氏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入行,73年憑《刺馬》飾演大反派馬新貽,獲得台灣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自此奠定其武俠片小生的地位。不過當年因少不更事,他曾與人發生衝突而犯官非,幸得邵逸夫相助,令其命運得以改寫。
狄
龍昨日聞邵逸夫死訊感到傷痛,他在電話中說:「六叔係偉大電影工作者,無論事業或各方面佢都好成功。當年我犯官非,佢幫我寫信向法庭求情,令我逃過一劫,
我一生感激佢。後來佢經常帶我同老婆去遊歷中國,認識中國文化,我先了解到佢對教育好重視,呢方面佢捐咗好多錢,好值得敬仰!六叔係一位談笑用兵嘅老闆,
佢以前成日同我講,做人要有寬容之心,呢方面我要向佢好好學習,我永遠懷念佢。」
至於另一邵氏小生、正在內地拍劇的姜大偉接受訪問時說:「係我哋呢行人嘅損失,以前喺邵氏成日見佢,六叔嘅離去令我非常非常傷心。」
要
細說邵逸夫的電影王國,則要從頭說起。1924年,大哥仁傑對當時興起的電影業雄心壯志,在二弟仁棣、三弟仁枚和六弟仁楞(即邵逸夫)的同意下,於上海創
辦天一影片公司,四兄弟攜手建立霸業。天一由邵家四兄弟各司其職,仁傑擔任總經理兼導演,仁棣負責編劇及會計,仁枚主管發行,邵逸夫則負責外埠發行。天一
成立之時,邵逸夫仍是中學生,但他很快已上手,還修讀編劇和攝影。
邵氏掀起青春歌舞片熱潮,圖為李菁主演的《花月良宵》。
狄龍在《刺馬》表現出色,奠定其武俠片小生地位。
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揚威亞洲影展。
南洋起家飽經戰火
天一迅速崛起,卻招其他電影公司聯手抵制。其中明星公司的老闆周劍雲聯合其他五間電影公司抵制天一,是為「六合圍剿」。及後邵仁枚和邵逸夫帶着放映機,到南洋東奔西走放映天一的作品,終於跑出名堂,並建立發行網絡。1930年,兩兄弟在南洋正式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2
年日軍侵華,內地政局不穩,天一南遷香港,改名天一港廠,邵逸夫返港打理業務。兩年後,邵氏兄弟合作拍攝由名伶薛覺先主演的首部國產有聲電影《白金龍》。
1936年,天一港廠發生兩次大火,母片幾乎盡毀,心灰意冷的仁傑決定退出電影界,仁棣遂回港接掌業務,並將天一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拍攝大量低成本電
影,業務蒸蒸日上。惜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令邵逸夫的事業再受打擊。
張國榮也拍過邵氏電影《楊過與小龍女》,他扮演楊過。
邵逸夫於67年起用大導張徹開拍武俠片種《獨臂刀》,取得空前成功。劇照
清水灣建邵氏片場
戰後,仁棣重整旗鼓,又將南洋影片公司改名為邵氏父子公司,開拍大量國語片,南洋片場也改名為邵氏製片廠。1958年,邵逸夫來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掌管電影業務,並在清水灣籌建邵氏影城,奠下電影王國基礎。
其時香港電影業,屬陸運濤主持的電懋和邵逸夫的邵氏包辦了影片生產、發行和上映三環節,進入了兩雄相爭的局面。邵逸夫上場後,即向電懋展開挖角戰,成功招攬以林黛為首的多位大牌影星過檔,又羅致鄒文懷加盟任宣傳主任。
1961年,兩大公司短兵相接,電影《紅樓夢》鬧雙胞,電懋慢工打造,邵氏卻日夜趕工搶拍,最後搶先推出,令電懋的《紅樓夢》胎死腹中。1964年,陸運濤意外身亡,電懋潰不成軍,更促成邵氏雄霸香港電影業。
邵氏電影以「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口號掛帥,首部電影是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該片在亞洲影展上奪得五項大獎,令李翰祥一炮而紅。其後的《江山美人》、《千嬌百媚》、《梁山伯與祝英台》及《武則天》等同樣叫好叫座。
60年代中期,邵逸夫大膽起用胡金銓和張徹兩大導演,開闢新片種——武俠片,先後捧紅了王羽、姜大偉、狄龍和陳觀泰等武打影星,由王羽主演的《獨臂刀》更是取得空前成功,當時邵氏幾乎壟斷了香港電影市場。
六叔年輕時與三哥邵仁枚(左)跑到南洋為天一開拓電影市場。
電影《楊貴妃》60年於中環皇后戲院上映,請來前總督柏立基出席首映。
競爭激烈棄影從視
1962年,著名國際影星尤伯連納(中)在邵逸夫(左)和鄒文懷陪同下參觀邵氏影城。
直至1970年,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電影公司,邵氏的年產量和票房隨即大不如前。邵逸夫有感電影業越來越難做,遂於85年取消全部院線,兩年後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致力打造電視王國。
2003
年,六叔在將軍澳重建邵氏影城,六嬸已表明會再拍電影。至2009年,六嬸小試牛刀,以邵氏名義和無綫合作拍攝電影《Laughing
Gor之變節》,將電視劇集《學警系列》搬上大銀幕。之後邵氏還推出多齣賀歲片,包括《72家租客》、《2012我愛HK喜上加囍》及《2013我愛HK
恭喜發財》等等。
上海起家香港發迹
1924:在長兄邵仁傑帶頭下,四兄弟聯手在上海成立天一電影公司,開拓電影版圖
1926:往新加坡協助三哥仁枚打理電影業務
1930:與三哥在南洋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1: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和學習當地技術
1932:日軍侵華,內地政局不穩,遂回香港助大哥仁傑打理天一港廠
1938:天一電影公司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
1958: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並於清水灣興建影城,同年讓李翰祥拍攝黃梅調電影《貂蟬》
1967:讓張徹拍攝《獨臂刀》,開闢武俠片片種,票房大收,成功打造王羽、劉家輝、陳觀泰等武打巨星
1969:方逸華加入邵氏兄弟公司,初在採購部工作,漸成邵逸夫身邊的大紅人
1970: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電影公司,與邵氏分庭抗禮
1980:新藝城成立,對邵氏和嘉禾構成極大衝擊
1985:邵逸夫將部份院線出租給德寶公司,同年取消香港全部院線
1987: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
2009:邵氏與無綫合作拍攝電影《Laughing Gor之變節》,其後推出多部賀歲電影。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97
流水作業失去創意
吳思遠(右)與張同祖對邵逸夫逝世深感惋惜。資料圖片
【本
報訊】邵氏電影當年以流水作業式運作,有論調指這令到出品的電影漸漸失去創意,古裝必定是宮廷戲李翰祥導演,動作片就是劉家良出品。所以當新浪潮電影於新
藝城、德寶、嘉禾等電影公司湧現,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等導演的創意,令因循的邵氏作品給比下去。亦有新導演針對當時片廠制度,以實景街景拍攝,導演桂治
洪就是當中街拍的先鋒,亦是邵氏片廠制度逼出來的產物。當時邵氏片廠為節省成本,各片廠長期搭有民初及古裝景,令想拍時裝劇的導演要另謀出路。新導演更捨
易取難,採現場收音以增加影片的真實感。
商業化講制度
導演吳思遠表示公正
論斷,邵逸夫的成就是肯定的,他對電影的影響力舉足輕重,他昨日在電話中說:「六叔係位生意人,拍嘅都係商業戲,唔會拍藝術片,佢建立咗片廠制度,搭好靚
嘅景拍戲,不過就唔會栽培導演,搵好多叻嘅導演幫手,又建立自己嘅發行網,效率好高呢啲都係六叔成功地方。」
曾在邵氏擔任過製作助理的張
同祖,他笑說:「邵氏制度穩定,咪冇人工加囉。其實唔係冇得加,加得少囉。邵氏以商業為大原則,所以電影作為創意工業,六叔嘅功績唔會咁大,不過從商業市
場角度嚟睇,佢嘅影響力同真係做咗好多嘢好有遠見。邊有部部都係《八部半》,咁多王家衛同侯孝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4000
與鄒文懷反目興訟
當年六叔非常欣賞鄒文懷(右)才華,將之招攬旗下,而鄒亦為邵氏打造光輝一頁。
【本報訊】邵逸夫能有雄圖霸業,身邊自是不乏曠世奇才,縱橫電影界50年的鄒文懷便是邵逸夫的愛將。不過,邵氏影業萎縮,與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亦不無關係。
邵逸夫於1958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後,四處物色良才。1959年,邵逸夫經朋友介紹認識鄒文懷,大為賞識,羅致旗下。鄒文懷當時向邵逸夫提出條件:「這個宣傳部,必須由我組閣。」邵逸夫欣然答應。
邵逸夫對鄒文懷極為信任,並給他「先斬後奏」的大權;鄒文懷也不負所託,製作了一系列黃梅調及武俠電影,叫好叫座,將邵氏推向盛世。
注資電視成導火線
到了60年代中期,邵逸夫認定電視業將會成為主流,決定將資金投入電視業,鄒文懷強烈反對。
1970年,鄒文懷決定離開邵氏,與何冠昌和梁風創立嘉禾電影公司。當時有傳鄒文懷撬走主演《獨臂刀》的王羽,安排他到台灣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該片於70年上映時,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權,昔日主僕對簿公堂。
1971年,鄒文懷重金禮聘李小龍拍攝《唐山大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等經典電影,打入美國市場,舉世矚目,扭轉邵氏一門獨大局面。
化敵為友聯手抗敵
商場從來沒有永遠的敵人。1980年,黃百鳴、麥嘉和石天創立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對邵氏和嘉禾造成極大威脅。
於是,鄒文懷和邵逸夫「化敵為友」,合作拍攝包括《七小福》等電影,聯手對付新藝城。07年10月底,鄒文懷宣佈出售嘉禾予內地的橙天娛樂公司,並正式辭去主席職務。其後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到與邵逸夫的關係,只笑笑口反問:「是恩?還是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871
首推彩色節目 連戰三台皆勝
出奇招光輝四十載
2011年邵逸夫最後一次出席無綫台慶亮燈活動,當日他坐在福祉椅上與眾藝人大合照。
【本報訊】邵逸夫一手建立的電視王國,縱然先後面對麗的、佳視及亞視的連番挑戰,但憑其非凡觸覺及領導才能屢化險為夷,令無綫霸主地位穩如泰山。無綫前總經理何定鈞昨日受訪時,力讚邵逸夫的灼見,尤其當年力排眾議,將台劇《包青天》引入香港,成就一個傳奇。
記者:戴彩煥
何
定鈞與邵逸夫共事多年,最深刻是他力排眾議,將台劇《包青天》引入香港,成為一個經典。他昨日在電話說:「《包青天》係一個經典,係無綫一個轉捩點,因為
《包青天》之前TVB大部份都係自己製作,唔會有外購劇,因為老人家真係好鍾情製作,呢方面好有心得,同時佢又觀察好多出面嘅製作,例如大陸、台灣、歐美
製作佢都有興趣,甚至睇好多劇集,有時睇完畀我哋參考吓。咁《包青天》佢睇完之後有叫我哋睇,我哋睇咗之後覺得唔錯喎,睇完第一集之後想睇第二集,呢個劇
集好吸引,輾轉之後經過一啲程序,我哋決定擺喺黃金時段播出。」問到當年是否有人覺得《包青天》老套?何承認說:「係,我哋都係咁諗,咁婆媽嘅劇集得唔得
㗎?我哋都好懷疑,初頭提議擺喺周末周日播映,後來邵生輾轉同我哋講,佢又冇強迫我哋擺喺邊度,總之一路傾吓傾吓作出結論,不如嘗試吓擺黃金時間。」當年
《包青天》大熱,甚至令亞視買下版權播放,引起「鬧雙胞」事件。
何定鈞(左)與邵逸夫共事多年,力讚邵逸夫有灼見。
六叔於93年拍板購入台劇《包青天》播映權,結果大收。劇照
邵
逸夫的個人灼見,早於60年代初期已展示。當年他洞悉電視業發展潛力,加上有感電影業越來越難做,遂逐步將資金投放電視業。1967年11月19日,即邵
逸夫60大壽當天,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綫電視)正式成立及啟播,成為全港首間商營無線電視台,由利孝和任主席,邵逸夫則任董事。
無綫於67年11月19日正式啟播,並請來當年的港督戴麟趾任主禮嘉賓。
鐵三角組合:邵逸夫、方逸華和利孝和夫人(左),三人攜手見證無綫度過不少風雨。
六叔每年農曆新年都會到電視城大派利是。
以免費彩色作招徠
無綫電視啟播當日,即利用微波科技、現場直播澳門第十四屆格蘭披治大賽,更以免費、彩色及節目多樣化為賣點,把麗的打得落花流水。儘管麗的於1973年也改為無線及彩色,但無綫早已成功壟斷香港市場,即使後來佳藝電視台加入戰團,仍未動無綫分毫。
1980年,無綫掌舵人利孝和因心臟病發逝世,邵逸夫成為了無綫電視最大股東,擔任董事局主席,他也逐漸將電影的資金轉投到電視業,不久即面臨重大挑戰:1982年,邱德根入主麗的,將之改名為亞洲電視台,兩台一場電視持久戰一觸即發。
培育新血撼挖角戰
自
此,無綫與亞視不停角力,競爭手法層出不窮,最為人津津樂道就是一波又一波的高薪挖角潮。亞視曾先後從無綫手上撬走鄭少秋、沈殿霞、林建明、李香琴、盧海
鵬等台柱,令無綫元氣大傷,邵逸夫即以培育新人來填補空缺,除已有的無綫藝員訓練班外,還舉辦《新秀歌唱大賽》等比賽物色新血。
在播放大型體壇節目上,兩台更是各出奇謀。88年漢城奧運,亞視搶先奪得奧運獨家轉播權,無綫一方面去信政府申訴,要求與亞視同播奧運,另一方面入稟法院,要求得到公正解決,最後成功爭取得轉播權。
任由亞視使出千變萬化的招數攻擊,邵逸夫的無綫電視在香港的霸主地位始終屹立不倒。
邵逸夫退休前對電視事業依然事事關心,每隔兩、三個月必定會返電視城召開董事局會議,又看準收費電視的發展潛力,成立銀河衛星廣播有限公司,並於2000年取得收費電視牌照。
星伴人生
六叔常有港姐相伴,也有兩位阿姐鄭裕玲(左)與汪明荃獻吻。
劉家良(左)與六叔的「恩怨」,翁靜晶在fb上寫了一句:「能夠主持公道的唯一證人已歿。」
年年港姐冠軍都陪六叔主持台慶亮燈,包括88年冠軍李嘉欣。
性感尤物鍾麗緹在六叔面前還得「收斂」一下。
武打女星楊紫瓊也曾與六叔碰面。
無綫培育無數明星藝人,吳卓羲(左)與謝天華也是其中一二。
六叔近年鮮有出席公開活動,與楊怡這張合照,彌足珍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873
欲買南美劇遭反對
《歡樂今宵》是無綫一個時代的電視節目代表。
【本報訊】邵逸夫除癡迷電影,對劇集亦相當有研究,還搜羅了很多資料跟員工討論。何定鈞昨日在電話中說:「佢睇完之後覺得幾好喎,咁咪叫我哋研究一吓再睇睇囉,佢好有心得。」
雖然邵逸夫眼光獨到,但他曾提議購買南美洲的處境喜劇,結果員工沒有遵照老闆意思,何定鈞說:「佢有時畀好多意見,話南美洲好多處境喜劇,不如去嗰度買啦,嗰度又平,配番廣東話咪得囉!
「但我哋發覺環境唔同,一個處境喜劇,喺人哋地區發生嘅事人哋有共鳴,你搬咗嚟香港,香港人都格格不入,冇乜共鳴。最後我哋冇做到,佢又冇責怪我哋點解唔買。」
《歡樂今宵》長做長有
在
邵逸夫領導下的無綫,曾為港人留下無數珍貴回憶,如家喻戶曉的《歡樂今宵》,由1967年無綫開台首播,至1994年為止,成為全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
目;1973年,無綫舉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自此年年舉辦,從未間斷,也成為無綫每年的壓軸好戲。至於無綫多年來製作的劇集,除捧紅了一眾天王巨星
外,不少劇集的精采片段和精警對白更長留市民心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875
慣性收視無可匹敵
黃淑儀及馮淬帆主演的長篇劇《夢斷情天》廣受歡迎。
【本報訊】1967年啟播的無綫並非首間電視台,當時已有10年根基的麗的映聲穩紮,不過麗的當時以有線接駁,客戶需每月付費才可看到,反觀無綫收費全免,於是大部份市民紛紛轉看無綫。
搶得優勢,也要有高水準節目維持收視,由蔡和平策劃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和黃淑儀主演的長篇劇《夢斷情天》廣受歡迎,成功吸納一班忠實觀眾群。
直至1973年麗的轉為以無線接收,無綫即投入資源自製節目,推出首部彩色劇、由鄭少秋和李司棋主演的《煙雨濛濛》,力壓麗的。
亞視小勝難扭劣勢
與此同時,無綫積極培育人才,確保劇集質素,加上幕後班底如韋家輝、杜琪峯、許鞍華等均能獨當一面,令麗的以及後來的佳視均難以匹敵。到80年代,無綫訓練出來的「五虎將」及一系列改編自金庸小說的劇集更叫好叫座。
面對無綫的「慣性收視」,亞視一直窮追不捨,近20年也打過不少漂亮勝仗。如90年代末段播出外購劇《還珠格格》及遊戲節目《百萬富翁》等,收視曾一度超越無綫,可惜最終仍未能扭轉局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36
愛聽下屬意見抗拒諛辭
驚人毅力拓展王國
自命風流的六叔,對港姐鍾愛有加,很多時也有港姐陪同出席活動。
【本
報訊】邵逸夫能建立娛樂王國,除擁有一班下屬為其打江山,也因他的雄才偉略及近乎完美的管理學,令他得以成功。曾與邵逸夫合作的TVBS前董事長的邱復
生,昨日盛讚邵逸夫,尤其對他的「無為而治」讚嘆不已。至於曾任無綫總監的吳雨,則大讚邵逸夫平易近人無架子,受人尊敬。
記者:馮國康
邵
逸夫1981年與邱復生因代理錄影帶在台灣發行而認識,93年兩人成立「聯意製作公司」,共同經營TVBS無綫衛星台。他昨日得悉邵逸夫離世,即回想起與
對方的生前互動,他說:「他直到80歲了,還是每星期都會去TVB開會,對推動電影文化一直不遺餘力,也不碰政治,他是無為而治,也會耐心聽大家的意見,
不會有太多主張,但他的風範影響我們,是很值得學習的前輩。」他很佩服邵逸夫對電影文化工作的堅持,毅力驚人。
利孝和夫人每年也與邵逸夫出席台慶活動。
方逸華緊緊的挽着六叔的手,一同出席2011年邵逸夫獎頒獎典禮。
林百欣入主亞視後,與無綫展開連場惡鬥。
化敵為友心胸廣闊
邵
逸夫的一套管理哲學,在邵氏大導演張徹的生前著作《張徹回憶錄.影評集》中有描述,他曾盛讚邵逸夫最厲害是懂得駕馭人才。張徹在書中以邵逸夫的頭號愛將鄒
文懷作例子引證:「鄒文懷頭等人才,卻只予宣傳部主任的『三等職務』,只由邵逸夫授權而有『特等權力』;到他離邵氏為止,邵逸夫始終未予他總經理職務,雖
然總經理數易其人,都無實權,但名義總騎在鄒頭上。」這做法使鄒文懷的離去,對邵氏的衝擊減至最低。
張徹又提到邵逸夫實事求是,不愛受吹捧,他在書中寫道:「我有一次多事,介紹一位在台灣算是多智計的朋友給邵逸夫,一接觸我就知此次薦引失敗!那位仁兄一見他就稱『邵老闆』,接着說大堆諛辭,我就知邵逸夫必然不耐煩,印象不佳。邵從來不吃『捧』,也不喜手下送往迎來。」
邵逸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且禮賢下士,從不計較前嫌。當年他的愛將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雙方雖曾對簿公堂,但80年代兩人化敵為友,聯手對付冒起的新藝城。至於兩位大導演李翰祥和張徹,都先後曾離開邵氏,兩人因經濟問題重返,邵逸夫照樣善待兩人,可見其心胸廣闊。
邵
逸夫雖然日理萬機,事事認真,但他從不攬權,亦懂得放手交予管理層處理事務。曾任無綫總監的吳雨昨日說:「好惋惜!阿Sir一生對娛樂同慈善事業貢獻好偉
大,創造香港電視電影奇蹟。以前喺無綫做總監,要定期向阿Sir匯報工作,佢好隨和幽默冇架子,好少鬧人,係好好先生,佢係一個好好長者同老闆,個個都好
尊重佢,我哋做得好就讚,有時畀啲意見都唔係老闆口吻。」
除了用人得宜,邵逸夫還擁有遠大的國際視野,將他的影視業搬上國際舞台。早在1924年,他於上海成立天一公司拍電影,已想到將業務向外拓展,其後更將電影賣埠到南洋,甚至在海外建立基地。
沈殿霞與汪明荃陪同邵逸夫出席《萬千星輝賀台慶》,一同主持啟動儀式。
邵逸夫在梁乃鵬、陳志雲及港姐陳茵媺等人陪同下,出席39周年台慶亮燈儀式及台慶記者會。
已故百萬大導張徹在自傳中透露邵逸夫做事親力親為,甚至連剪片也參與。
影視業跨國際舞台
後
來來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歷年共製作逾千部影片,部份更打進歐美市場。至於由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主演、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執導的經典科幻電影《2020》(Blade
Runner),便由邵逸夫擔任執行監製。電視方面,邵逸夫自80年擔任無綫董事局主席,便着手開拓海外市場,業務遍佈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
拿大、歐洲及澳洲,幾乎全球有華人的地方都看到TVB。
總括而言,邵逸夫憑藉卓越的管理方式、寬宏的胸襟、以及遠大的國際視野,令他成為獨當一面、傲視全球的影視大亨。
邵逸夫(左二)處事認真,即使演員試鏡也要親自審核。
無綫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畢業,邵逸夫也有出席與學員合照。
邵逸夫喜歡親近下屬,聆聽他們的意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38
日理萬機從不發火
80年代,劉天賜在無綫任職創作總監,大讚六叔夠自由,很少干擾製作。
【本報訊】大半生於事業上打拼的邵逸夫,近年雖已退下火線,但他對公司業務依然瞭如指掌,事關他每隔兩、三個月便會返無綫電視城開董事局會議。
對
於邵逸夫當年開會的情況,無綫前高層馮美基仍然記憶猶新,昨日她在電話中說:「我喺84年至90年做無綫藝員部主管,有時會同六叔開非例行會議,六叔成日
笑咪咪。佢係一位非常精明嘅人,個腦轉得好快。佢開會通常講英文,我間中講一句上海話佢就好開心,但我啲上海話係有限公司。印象中佢冇發火鬧人,但聽講佢
鬧人唔會拍枱、唔會唔畀面下屬,最多暗中做嘢,炒咗你係另一回事。
至於前無綫製作人劉天賜在電話中說:「邵爵士冇乜特別要求,畀同事隨便
發揮,佢每個星期五都會同我哋開會,佢聽㗎咋,聽完之後就點頭,3點半就食下午茶,佢要飲奶茶,食兩塊曲奇,錢國偉就負責斟茶同遞餅,嗰時佢做緊大班房
messenger,負責招呼阿Sir食餅同飲奶茶,落幾粒糖由佢負責。」
在張徹的自傳裏也透露了一個邵逸夫工作上的習慣,原來他每天處理日常事務後,約下午四、五時左右,便召來一名高層談話約一小時,內容由公司事務至電影界情況等無所不談。
親自剪片堅持重拍
眾所周知,邵逸夫做事一向親力親為,曾是攝影師的他,掌管邵氏期間一直非常重視導演的工作,每天必看各導演拍攝的「毛片」,並輔以看大量中外影片,進修電影知識和觸覺,他還參與剪片工作,掌握最後決定權。對於不滿意的影片,邵逸夫從不吝嗇重拍的人力物力,但求盡善盡美。
此外,當年邵逸夫對於方逸華的節儉哲學管理甚為欣賞,不過員工私下卻怨聲載道,據悉因當時方逸華對員工的文具、廁紙都要配給,想換原子筆必須拿已用完的筆芯來換新的,影印要拿A4紙都要事前申請。如果要去廁所就必須先申請拿廁紙,因為廁格是沒有廁紙提供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40
開藝訓班巨星搖籃
左起)周潤發、港姐趙雅芝和呂良偉,當年打造的《上海灘》至今仍膾炙人口。
【本報訊】邵逸夫除了知人善任,他同樣是生意奇才,深明一條龍政策的重要性,從節目製作到宣傳再到發行,都採取這政策,這樣一來,費用、時間及節目質量都由自己掌握。要應付一條龍服務,便需要24小時不停運作的流水作業式,因而需要培育大量人才,由幕後到幕前都極為需要。
創選美節目先河
邵
氏早在60年代開始,已開辦「南國電影演員訓練班」,而無綫於70年代則有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由於當年的節目水準極高,因而贏得極高收視率,捧紅一班旗
下男女藝員,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劉嘉玲和周星馳等,如今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巨星。另一方面,邵逸夫帶領下的無綫劇集勇於創新,結果孕育出一班幕後精
英,如杜琪?、林嶺東和關錦鵬等。
另外於70年初,無綫舉辦香港小姐選舉,發掘不少幕前新星如張曼玉、李嘉欣和鍾楚紅等。而TVB又打造音樂節目《勁歌金曲》,令梅艷芳、張國榮、張學友等一班歌星擁有屬於自己的表演平台,發展他們的歌唱事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42
愛才供顧嘉煇留學
顧嘉煇得到邵逸夫的關顧,到美國讀音樂,對他的離世,倍感傷心。資料圖片
【本報訊】邵逸夫愛慕賢才,對下屬關懷備至,當年曾出錢供顧嘉煇到外國進修及接濟家庭,改變了他的一生。
因方逸華結緣
身
在香港的顧嘉煇,昨日提到這位昔日老闆離世,感到很傷心,他在電話中說:「我覺得好突然,冇心理準備。」原來當年他到美國讀音樂,全靠邵逸夫出手相助,他
說:「我同佢唔係好熟,佢幫我我好意外,佢幫我嗰次係方逸華介紹,叫我去佢寫字樓搵六叔,佢冇乜嘢同我講,淨係兩句話,問我去邊度讀書同我幫你啦。原來佢
幫我旅程費用,同埋每個月幫我500蚊家用,因為嗰陣我已經結咗婚有屋企。返到嚟之後喺某一場合見到佢,我就話應該還番啲錢畀你,但佢話呢啲唔好計啦!」
問到煇哥是否邵逸夫改變了他的一生?煇哥說:「當然啦,唔可以講話乜嘢成就,但我有今日都係多得佢,但其實最緊要反而係方逸華,係佢介紹,因為嗰時方逸華係唱歌,我幫佢編譜,佢覺得我有咁嘅才能,先至會叫我搵六叔。」煇哥表明會去邵逸夫喪禮,送恩公最後一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22
為慈善 捐款逾65億
逸夫樓遍中港校園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邵逸夫積極捐助內地教育事業。
【本
報訊】影視大亨邵逸夫另一個身份是大慈善家,多年來不遺餘力捐出善款超過65億港元。他的捐獻大部份推動本港及內地教育事業,「逸夫樓」遍佈中港的大學校
園,2002年又成立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各地發生天災後,他也作出捐獻。學者讚揚,邵擁有的財富非在香港前列,但公益上絕不比任何富豪遜
色。
記者:韓耀庭 袁柏恩
邵逸夫多年來的捐獻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他在1973年先後成立了「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和「邵氏基金
會」,並首次作出巨額捐獻,捐出150萬元予蘇浙公學興建圖書館及宿舍。86年,他向中文大學捐出1.1億元興建「逸夫書院」。港大、城大、理大等都有
「逸夫」的蹤影,當中浸大更設有「逸夫校園」。
2011年,邵氏基金再捐贈約1億元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股票予中大成立獎助學金,12年又
捐巨款匡助中大於深圳的發展。中大校長沈祖堯及中大逸夫書院院長陳志輝對邵辭世表示深切哀悼。沈表示,邵的成就及對社會發展的不朽貢獻,除鼓勵了年輕一代
外,亦為大眾樹立回饋社會的榜樣。
邵逸夫早年獲香港紅十字會送贈錦旗,感謝他對社會的貢獻。
北京為表揚邵逸夫捐款內地教育作出的貢獻,將一顆小行星以邵逸夫名字命名,圖為邵由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右)一起出席命名禮。
貢獻不遜其他富豪
港大昨發聲明,對邵與世長辭深表哀悼。港大校長徐立之代表校方向邵的家人致以最誠摯的慰問。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表示,就資產而論,邵的財富在香港非前列,但他在慈善公益上的貢獻絕不比任何一個富豪遜色。
邵本來與國民政府關係較密切,自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後,85年起全力捐助內地教育事業,多年來內地受惠的教育項目超過6,000個,很多重點高校和中學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築物。據統計,他捐助內地教育機構的款項共達50億元。
邵
的善舉獲北京政府以上賓對待,89年初獲國務委員致函表示謝意,90年,中國科學院發現「2899」號新行星,將之命名為「邵逸夫星」,以表揚他對內地教
育的貢獻。邵氏基金會更打入「胡潤2006年中國慈善企業榜」第二位。07年,邵再獲國家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終身榮譽獎」,是內地對其慈善事業的最高肯
定。
六叔一生捐款數十億港元,包括捐助興建聯合醫院S座「邵逸夫大樓」。
雲南大學圖書館放置了邵逸夫的畫像。中新社
捐助災民不遺餘力
邵氏集團的捐獻更遠至台灣及星馬一帶,包括設立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著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及劍橋大學等。在三藩市亦開辦了以他首任妻子黃美珍的名字命名的老人中心。88年,三藩市政府為表揚他對當地的慈善貢獻,宣佈將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
邵氏集團的捐獻更遠至台灣及星馬一帶,包括設立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著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及劍橋大學等。在三藩市亦開辦了以他首任妻子黃美珍的名字命名的老人中心。88年,三藩市政府為表揚他對當地的慈善貢獻,宣佈將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
各地發生天災時亦少不了邵的捐獻,包括05年捐出1,000萬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08年捐出1億元給四川大地震災區重建學校等。
邵
對醫療亦有巨大貢獻。61年邵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曾出任主席及會長一職,當中會長任期長達26年,是歷屆最長任期的會長。98年卸任後,繼續擔任副贊助人
達15年。該會去年3月底舉行新總部大樓動土典禮,大樓總興建費當中約1.2億元是由邵主動捐出,預計2015年初投入服務,將以邵逸夫命名。紅十字會工
作40多年的陳啟明說:「由學生時期做紅十字會會員開始,就經常見到邵爵士當時對慈善工作已經好積極」。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25
表揚科學家 設「東方諾貝爾」獎
02年成立的「邵逸夫獎」,想成為東方諾貝爾獎。
【本
報訊】邵逸夫一生致力推展教育事業,其中最轟動一時的,是在2002年成立「邵逸夫獎」,設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個獎項,每年每項獎金
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被譽為「東方諾貝爾」。邵逸夫獎已舉辦10年,歷屆54名得獎人中,有7人其後獲頒諾貝爾獎。
「邵逸夫
獎」旨在表彰在學術、科研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成果,以及成果對人類生活有深遠影響的科學家。當年為了隆重其事,評審委員會邀得地位崇高、本身亦為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楊振寧擔任主席至今。邵逸夫本人對這獎項亦甚為重視,過去每年均現身邵逸夫獎頒獎禮,不過邵逸夫自2011年10月起一直深居簡出,
過去兩屆均缺席頒獎禮。
楊振寧見證邵逸夫獎10年,他去年在公佈評審結果的典禮上曾表示,獎項成立之初,委員會並沒有十足把握,他們收到
大量推薦,「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個甚麼獎,就填份資料來碰碰運氣」,而且擔心有可能辦了數年便不再辦下去。不過在經歷數屆後,推薦數量下降,「大家一看,
獲獎人原來都這麼高水準,在申報的時候就會謹慎很多」。
已頒發2.34億獎金
首
次獎項於04年8月頒發,去年舉行第10屆,至今累計已頒發了約3,000萬美元(2.34億港元)獎金。據統計,54名獲邵逸夫獎的學者中,7人在獲獎
後膺諾貝爾獎,2012年兩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頒邵逸夫獎,2011年更有5名諾貝爾獎得主同為邵逸夫獎得主,因此坊間有人以邵逸夫獎作為競猜諾貝爾獎得
主的基礎。
另外,歷屆邵逸夫獎多由英美等科學家獲得,去年更由6名美國科學家包辦獎項。楊振寧就此曾表示,評委會選擇的唯一標準是科學成就,因科學是為人類,而非僅僅某一個國家的貢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27
記者靠六叔名聲「甩難」
南京大學校園設有逸夫館。
【本
報訊】邵逸夫自八十年代起積極捐助內地項目,以「逸夫」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醫療設施遍佈全國。浸會大學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前中國組記者呂秉權昨緬懷
這一代巨人時,提及自己亦因向公安表示邵逸夫是自己「老闆」而獲放行。全國各地大學生則紛紛貼出與「逸夫樓」的合照向邵逸夫致敬。
呂秉權在
facebook憶述自己還在無綫任職時,曾到福建採訪人蛇案,被公安拘捕,「幾乎剝光豬搜身」。當對方再問是誰叫他來,呂答到:「我老闆叫我來的,他指
使的,我甚麼都不知道。」並道出老闆正是「建醫院和學校的那個慈善和娛樂大王」──邵逸夫。「之後公安起了敬佩之情,沒翻我內褲藏着DV帶,讓我穿衣走
了」。呂更稱,「不少跑大陸的無綫記者,以前都可能屈咗六叔好多次」。
網民:人已去樓仍在
邵
逸夫在內地的名聲響噹噹,新浪微博發起調查:「提起邵逸夫你首先聯想到甚麼?」短短兩小時便有萬餘人投票,逾八成選了「逸夫樓」。邵在內地捐助項目約
5,000個,大學生紛紛「晒合照」,有網民留言「人已去,樓仍在,我們每屆畢業生都要在逸夫樓前留念,今日我們緬懷你」。邵亦曾在華南理工大學設立「無
綫電視藝員培訓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30
受助少女父:救我全家
邵逸夫八年前罕有地直接捐款予一名踩單車受重傷、因無錢接受治療欲輕生的湖南少女,更親手寫信祝福她早日康復。
【本報訊】邵逸夫一生樂善好施,但他成立的慈善基金多年來只捐款給機構,不會捐助給個人。但八年前,他罕有地直接捐款予一名踩單車受重傷、因無錢接受治療欲輕生的湖南少女,更親手寫信祝福她早日康復。
98歲仍親手寫信鼓勵
2006年初,湖南13歲少女李娜在街上踩單車,車尾坐着其7歲妹妹,被一輛大貨車撞倒,妹妹當場死亡,李娜身受重傷。但李家貧困無法負擔30萬元醫療費。李娜不想拖累家庭,偷偷寫了封遺書,表示希望跟隨妹妹離開人世,事件被傳媒廣泛報道。
當時98歲的邵逸夫得悉後,派人向李娜送上25萬元,更親手寫信鼓勵她,「願妳早日康復,重返校園」。有線電視07年中訪問已康復及重返校園的李娜,當時她考獲全班第一,感激地說︰「他(邵)九十多歲還給我寫信,我覺得很感動,我一定要早日站起來,重返校園。」
李娜父親李建山重提當年無力救女兒時感到絕望,「醫院裏沒有錢,它要停藥,我們就眼睜睜看着她死掉」。幸最終獲邵出手捐助醫療費,李建山感動得眼泛淚光,「她(李娜)的生命受到危險的時候,我跟她媽媽夫妻倆也沒有打算活下去這個意志,可以說是他(邵)救了我全家」。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05
25歲迎娶年長5歲髮妻
九旬再婚娶方逸華
逸夫不諱言自己十分風流,但他生命中只有兩段婚姻,左是髮妻黃美珍,右為第二任妻子方逸華。
【本
報訊】邵逸夫傳奇一生與電影事業結下了不解緣,感情生活也不例外。雖然邵逸夫的風流傳聞不少,但真正姻緣就只有髮妻黃美珍與第二任妻子方逸華二人。方逸華
好友潘迪華昨日表示,方小姐與六叔60多年感情,不單止有感情做夫妻,她更為了六叔放棄歌唱事業,替六叔打江山,這份有情有義的愛,是「烈女」的表表者。
記者:朱慧玲
一
代影視大亨邵逸夫的兩段姻緣同始於新加坡,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伴他終老的是方逸華。方逸華原名方夢蘭,1952年以歌手身份到新加坡邵氏戲院樓上的夜
總會表演,邵逸夫對當年只得17歲的方逸華所唱《花月佳期》一曲甚為欣賞,一曲結下情緣。及後邵逸夫曾邀方逸華初登銀幕拍片,客串邵氏電影《小雲雀》其中
一角,二人漸生情愫。
方︰唔係為錢結婚
與方逸華同期出道的歌手兼
好友潘迪華表示,當年她透過方逸華認識邵逸夫,她昨日在電話中說:「我覺得佢對娛樂界建樹良多,係娛樂圈領導人物,好有才幹,唔單止建立電影王國,其他娛
樂事業都好好,值得中國人驕傲,我哋好耐冇見面,大家都老,我都83歲,記得1963年喺倫敦見面,方逸華叫佢搵我,大家食午飯好開心,佢好鼓勵我做《白
娘娘》。」
問可有慰問方逸華?潘迪華說:「冇,我諗佢都好忙,幾十年朋友唔需要成日來往,佢哋感情好好,相處咗60幾年,唔係短時間,唔只有感情做夫妻,方小姐仲放棄自己歌唱事業幫六叔,真係唔容易。」
其實邵逸夫結識方逸華時,已有愛妻黃美珍,及後黃美珍去世,邵逸夫與方逸華在1997年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正式給方逸華一個名份。對於坊間有指方逸華是為了錢嫁給邵逸夫,她曾經澄清謂:「我同老闆結婚,唔係為咗佢嘅錢,因為我哋將所有錢都捐去基金會喇!」
邵逸夫與髮妻黃美珍於1932年結婚。黑白圖片
邵逸夫與方逸華於1997年才正式註冊結為夫婦。黑白圖片
六叔與第二任妻子方逸華於1997年在美國註冊的結婚證書。
元配1987年病逝
至於髮妻黃美珍,邵逸夫與她認識於上世紀20年代後期。他們的愛情故事始於新加坡的華英戲院門外。當年邵逸夫在戲院門外邂逅黃美珍,驚為天人,此後邵逸夫便經常到戲院門外等候機會結識對方。最後在邵逸夫的真情打動下,兩人很快便熟絡起來。
據知,黃美珍當時是南洋富翁余東璇的女友,但是邵逸夫與黃美珍情投意合。1932年,邵逸夫在新加坡迎娶比他年長五歲的黃美珍,當時余東璇更加送上50萬元給黃美珍作為大禮。
婚後一年,黃美珍誕下長子維銘,之後再生次女素雯、三女素雲及幼子維鍾,至今兒孫滿堂,分別在美國及新加坡定居。
1958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之後,由1975年至1982年間,邵逸夫與妻子黃美珍一直負責公司的核數工作,其後黃美珍赴美定居,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
自
認「風流而不下流」的邵逸夫,曾經與不少女星傳出緋聞,當年他接受名嘴黃霑訪問時也說:「我太太係the best wife in the
world!全世界都難搵到個咁好嘅太太㗎喇!我哋1932年結婚,到?家,都快50年喇!佢完全明白晒我!佢understand my
life!我屋企!very
happy!好幸福!好和諧!」六叔又表示:「我喺新加坡,一個人做嘢,好寂寞,孤家寡人,梗係有識女仔啦!佢係女仔(指黃美珍),咁我識咗佢,咁就結婚
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08
子女緣薄 閱報才知孫女死訊
邵逸夫與黃美珍育有四名子女:維銘、素雯、素雲及維鍾,本圖攝於1950年,邵逸夫夫婦攜兩名女兒在新加坡機場。黑白圖片
【本報訊】邵逸夫女人緣厚,子女緣薄,他與髮妻黃美珍的四名子女維銘、素雯、素雲和維鍾關係一般,四名子女長居海外。與方逸華、邵逸夫份屬老友的顧媚,認為六叔一生無憾,惟獨與子女關係疏離,感到可惜。
邵逸夫兩名兒子甚少來香港,長子維銘(右)全力在新加坡打理生意。
身
在加拿大溫哥華的顧媚昨日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輕嘆一聲說:「佢咁嘅年紀,都已經無憾啦,佢乜嘢都有,但佢好似缺少啲親情咁,啲子女同佢疏離囉,係呢樣我
就覺得同情佢囉。」記者指偶爾也會見到六叔的子女來港跟他出席活動,顧媚聞言說:「係咩?」可能一年來港一兩次?她說:「會呀會呀。」好少機會見到子女?
顧媚說:「係啦,我就係覺得佢呢樣可惜,佢人生咁成功,樣樣都咁美滿,但係啲仔女唔會成日喺旁邊囉。」顧媚對六叔離世情況十分關心,獲悉六叔在家人陪伴下
離開,她即說:「家人即係方逸華啦。」談到會否返香港送六叔最後一程?顧媚稱:「我諗唔得啦,我呢排身體麻麻哋,要休息吓。」
姪孫女難掩悲痛
此
外,六叔姪孫女邵聖瑜難掩悲痛,昨日她在電話中回應說:「真的很傷感,他有一個十分圓滿的人生。」六叔一生積極慈善為社會作出貢獻,問她是否很尊敬他和佩
服他時,她說:「我唔知,我好少有機會同佢一齊,我會懷念佢。」而於1998年,邵維鍾的女兒邵淑琳潛水溺斃,邵逸夫閱報才知道孫女的死訊,亦可看出他與
子女的關係頗為疏離。有知情人士透露,邵氏第三代中無幾人與六叔關係密切,「六叔四兄弟啲子孫有幾十人,邊有可能個個都熟!」另邵逸夫當年十分欣賞因試鏡
電影《雙鐲》的陳德容。陳在香港生活六年,邵逸夫安排她在念書,出席重大影展,賑災活動也帶她一起搭專機,更希望她能過繼當女兒,但陳母不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13
自言︰我風流而不下流
深得六叔疼錫的陳松伶,昨日表示對六叔離世感到惋惜。
【本報訊】貴為影壇大亨,不少女性都希望成為邵逸夫身邊的女人,而阿Sir(邵逸夫)亦一直沒有掩飾他的風流性格,早年接受名嘴黃霑訪問時,更留下一句名言:「我風流而不下流,我like to風流,but never下流。」
2000年六叔和曹眾被拍得十指緊扣到太古廣場嘆茶。
六叔曾大讚穿低V裙子的06年港姐亞軍陸詩韻(左)皮膚白皙。
對港姐鍾愛有加
「獨臂刀」王羽昨日形容邵逸夫女人緣好及好色,但是他隨即補充說:「男人都好色。」
自
言風流不下流的六叔,人到老年亦不乏美女相伴,照顧女士亦相當周到。深得六叔疼錫的陳松伶,昨日在上海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對佢(六叔)離去都好惋惜,
佢始終係呢100年間一個傳奇人物。六叔特別鍾意食,好多時同我哋食飯,事先都會fax個菜單過嚟,喺個菜單講低有乜嘢好食。」
此外,六叔對香港小姐亦鍾愛有加,2006年初出席新春活動的時候,邵逸夫更加大讚穿着低V裙子的港姐亞軍陸詩韻皮膚白皙。
另外,曾經與中方關係密切的女藝員曹眾,1993年就成功取代該屆港姐冠軍莫可欣,攙扶邵逸夫出席大型活動,之後還有報道指曹眾與六叔結伴睇戲,因而傳出緋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16
夜總會歌手變老闆娘
方逸華憑一首《花月佳期》俘虜邵逸夫的心。黑白圖片
【本報訊】人稱「六嬸」的方逸華是邵氏王國的第二把手,亦曾經是無綫的話事人。2003年,方逸華代邵逸夫參加富豪訪京團,會見國家領導人之後,向記者表示「我去咪一樣……」可見六嬸當時在無綫的影響力有多大。
傳71年做邵之平妻
方逸華原是一間夜總會的歌手,但由於歌聲甜美,令不少人着迷。雖然她與六叔早於1952年認識,但加入邵氏則是17年後的事。
方逸華早年接受雜誌專訪時曾經表示,1969年邵氏採購組的主管離開了,六叔就叫她入邵氏主管採購部;及後鄒文懷離開邵氏,方逸華便接管了製片部。1981年起,方逸華加入董事局,至2000年正式成為副主席。
外界一直有傳,方逸華早在1971年,政府還未取消容許立妾的大清律例前,已登記做邵逸夫的「平妻」。
1997年5月6日,方逸華與邵逸夫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方逸華一直對她口中的「老闆」(邵逸夫)敬重有加,並曾說:「如果老闆不給我機會,我不會有今日,我有甚麼不開心,他永遠在我後面支持我、鼓勵我;我有這樣一個朋友和老闆,真的很幸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70
早年人參補身 晚年勤練氣功
重養生 三做三不做
六叔邵逸夫即使已屆百歲,仍堅持工作,退休前每隔數月即返電視城召開董事會。
【本
報訊】長壽是一種福氣,但要長青不老,就不單單是福氣那麼簡單。邵逸夫上半輩子忙於拓展電影電視版圖,晚年退下火線,將大部份時間花在養生之上,還將其養
生之道發揚光大。阿姐汪明荃昨日表示邵逸夫曾教她氣功;惠英紅昨則指當年他的父親患癌,邵逸夫給她一條秘方,成功續命。
記者:馮國康
邵逸夫以雙手建立其電影電視王國,輝煌的成就固然不只是單靠機遇,更大部份是靠自身的堅持與努力。同樣,要活到107歲,邵逸夫靠的除了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外,還得靠他持之以恒的養生之道。
2010年邵逸夫的孫女婿於灣仔投資法國餐廳開幕,102歲的六叔與方逸華到場內的酒吧祝賀。
六叔愛到半島酒店的咖啡室嘆雞翼和熱飲,06年7月,病癒後的六叔甫出院即到半島嘆茶。
袁詠儀難忘一同行山
香港八和會館主席、「阿姐」汪明荃昨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邵逸夫是一位很親切的長輩,非常疼愛她,亦曾教她氣功養生之道,她說:「我話好似好易咋喎,不過阿Sir(邵逸夫)叫我慢慢嚟唔使心急。」
當
年袁詠儀當選港姐冠軍後,跟邵逸夫到馬來西亞出席影展,有幸跟對方一起行山,她昨日在電話中憶述說:「最難忘選完港姐後同佢去馬來西亞出席影展,佢帶我同
翁杏蘭、梁小冰三個去行山,佢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但一馬當先,我哋三個十幾廿歲就行到面青,令我哋知道運動好重要,佢係個好榜樣。我人生第一隻大閘蟹係六
叔請我食嘅,嗰陣佢經常請我哋港姐去佢別墅食飯,佢請我哋食大閘蟹,仲教埋我哋原隻砌返出嚟。」袁詠儀也表示香港娛樂事業發展好,六叔功不可沒。
六叔夫婦於07年12月中到澳門遊玩,方逸華赤腳逛威尼斯人成一時佳話。
07年11月19日,六叔百歲生日,適逢無綫40周年台慶,與汪明荃(左)、鄭裕玲喜相逢。
六叔100歲生日當晚,出席無綫40周年台慶,與同枱的王君馨一起晚餐。
以腿功連踢黃霑六次
惠英紅昨日則在電話中說:「當年六叔知我爸患癌,佢畀咗條秘方我,結果我爸爸由得三個月命延續到三年,我真係好感激佢。」
早於七十年代,邵逸夫已開始以人參補身,更是香港最貴人參的大買家,南北行最上乘的人參全給他購下。六叔生前曾說:「我舊時一年食四両,夏冬兩季,每季二両!」
按當年的物價指數,每両人參約售2、3萬港元,六叔一年便要花上十多萬來買人參,在那個年代可謂天文數字。不過,從1977年起,六叔開始拜師學氣功,每天清晨5時半起床後便練氣功兩小時,已停止以人參補身。
邵
逸夫之所以練氣功,全靠一位好朋友介紹,他曾說:「佢自己研究打坐呢樣嘢,發覺對健康好有益處,就叫我學!」這位朋友更介紹了一位台灣王姓老師教導他打坐
練氣功。修習氣功後,邵逸夫大讚有效,他說:「瞓得!食得!好有精神!」又表示:「我一路練氣功,打坐打咗三年,?家我一練,三分鐘之內,就成個身滾
晒!」
當年邵逸夫接受黃霑訪問時,就曾在他跟前即席示範打坐練氣功,更詳細講解練功之道,他說:「你打坐,練氣功,尾龍骨就會有熱氣升上。這條熱氣,好似個溫度計咁上升,升到背、頸,到頭頂,然後落鼻心,再落去,到丹田,然後就連成一條循環唔斷嘅帶一樣。」
為
證明練氣功的實際效用,當年已年屆73歲高齡的六叔還拉着黃霑比試腿功,他先踢了一腳,勁度十足,還說:「我這一腳嘅勁度,大概可以把你踢倒!」又問黃
霑:「要不要試試!」最後六叔連續踢了六次,依然臉不紅氣不喘,黃霑自言甘拜下風。對於養生,邵逸夫也有一套「三做三不做」的原則,勤練氣功就是「三做」
之一,然後就是勤奮工作及笑口常開。
六叔練氣功後自言食得瞓得,連燒賣也照吃如儀;本圖攝於07年9月香港赤鱲角機場。
02年邵逸夫與曾替他修腳的內地女子陸琴合照,並稱讚她的技藝精湛。
顧媚在回憶錄中憶述00年方逸華為剛自中東返港的六叔舉行一個特別的生日派對。
已屆83歲的邵逸夫,於90年與安子介(前排右)齊登泰山。
堅持上班 滴酒不沾
邵逸夫每天只睡五小時,除了練氣功的兩小時及中午小睡一小時外,其餘時間都用來看電影充實自己,更堅持每天上班,在工作中找尋樂趣。邵逸夫又認為笑是寬容,而寬容是一把健康的鑰匙,因此笑口常開也是其養生秘方的重要一環。
「三不做」是指不賭錢、不喝酒、不做不正常的事。07年底,邵逸夫往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遊玩時,只在酒店內四處遊覽,未有在賭場內參與賭博。雖然六叔經常出席交際應酬,但仍能堅持滴酒不沾,確實不易。
至於何謂「不做不正常的事」,邵逸夫卻未有明言,只說了一句:「刺激的事情對身體不好,總之要正常生活。」六叔有善心,相信也是其長壽養生之道。於2010年,內地青海玉樹發生7.1級大地震,演藝界發起五小時的籌款大匯演,六叔率先捐出一千萬救助災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72
新曆生日 定為無綫台慶
邵逸夫身份證上出生日期寫上1907年10月14日,其實10月14日是其農曆生日,當日為新曆11月19日,亦是無綫台慶之日。
【本報訊】許多人都以為11月19日只是無綫一年一度的台慶而已,其實當日是「雙喜臨門」,皆因這天也是邵逸夫的生辰。
中東派對賀93歲生辰
據接近邵逸夫身邊人士透露,他只會慶祝農曆生日,2006年,六叔被傳媒拍下身份證上的生日日期是1907年10月14日,其實這天正是其農曆生日,就像許多長者那樣,習慣在出生日期填上農曆生日的日子。
本報記者2007年翻查萬年曆後發現,1907年農曆10月14日,亦即是六叔出生當天,原來正是新曆11月19日,也就是無綫1967年開台及每年舉行台慶的大日子,生日和台慶之謎終於解開。
此外,著名歌手顧媚也曾在自傳中透露六叔慶祝生日的習慣,原來他每年均會舉行生日會。
2000年,由於當時邵逸夫剛由中東旅行返港,故方逸華便以中東作為派對主題,當時出席嘉賓均打扮成劍客、舞孃及酋長等,大搞氣氛,而方逸華與邵逸夫也打扮成埃及妖后和中東酋長,在舞池翩翩起舞,好不浪漫。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674
童心未泯 高齡遊迪士尼
05年9月,邵爵士與妻子方逸華(右二)、張玉珊(後)等人暢遊香港迪士尼。
【本報訊】雖然邵逸夫晚年體力已大不如前,常以輪椅代步,仍無損他外遊的興致。
2005年9月,年屆97歲高齡的六叔在太太方逸華陪同下暢遊當時仍未正式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
情人節睇陳奕迅演唱會
為免六叔勞累,六嬸遂安排他坐輪椅遊園,眾人先後往欣賞「米奇金像音樂劇」及「獅子王慶典」,沿途有不少巿民喊「六叔」,他也友善地與眾人微笑揮手,更一展幽默本色問工作人員:「呢度係邊度?」可見他仍相當精靈且童心未泯。
除
了暢遊迪士尼之外,一向愛熱鬧的邵逸夫每年必定亮相台慶,還不時出席公開場合,2006年2月就曾與方逸華拍拖欣賞陳奕迅演唱會慶祝情人節,翌月又到將軍
澳尚未正式啟用的邵氏影城(Shaw Studios),出席由CHANEL總舵手Karl Lagerfeld舉行的大型06春夏高級訂做服時裝騷。
其
實邵逸夫一向喜歡出門外遊,從90年開始,他每年都會到訪內地,更曾帶同多位邵氏職員以及周文軒夫婦、狄龍夫婦等西訪敦煌,又與安子介父子登泰山。06年
底他就偕方逸華專程飛往大馬雲頂,欣賞好友劉家昌的音樂會,其間全程不停拍掌,更欲上台獻花,最後由劉家昌走到台下接下花並與之擁抱。
2007年12月18日,六叔在方逸華及其他無綫高層陪同下到澳門遊玩,似有用不完的精力。除了入住剛開幕的美高梅金殿酒店外,他還先後到威尼斯人酒店、新葡京酒店和星際酒店參觀,可見他仍然充滿時代觸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4008
一個夢的傳奇
邵逸夫
2005年,中國電影迎接誕生一百年。又過了九年,一生見證了中國電影百年的邵逸夫爵士,也百年歸老了。
邵
逸夫,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影百年,而且自身也創造了中國電影百年。近四十年,他也見證並創造了香港電視的四十年。中國電影雖已有一百年,但真正拍出的第一部
故事片,卻是邵逸夫與他三位哥哥在上海成立的天一電影公司拍製的,片名叫《立地成佛》。他們四兄弟,都沒有繼承父親的漂染家業,全部投身那時剛在西方興起
不久的電影業。四個人也棄自己的本名不用,用上了陶淵明的田園詩篇中的名字為「號」,分別叫: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實在是雅得可以。這雅號其後成了他
們的正名。現代人有誰會想到這樣的名字?大約當年投身電影這種從來未有過的行業的人,總要有許多夢想。不做夢,就不會從事電影業。既做夢,就做一個田園
夢。而想不到這夢一做就做了八十多年。邵氏兄弟,尤其是邵逸夫,也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夢。邵氏電影,伴着我這一輩的人長大。無綫電視,也給予香港人幾十年
的夢。
百年影視,百年邵逸夫,是一個夢工廠的傳奇。
有夢最美。因為夢代表希望。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裏,看看電影、電視,做做夢,就彷彿有點希望。夢醒了,再拚命奮鬥。香港人的過去,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我
的父親,跟邵氏兄弟還略有淵源。早在我出生前的三十年代初,家父(李化)曾在上海天一電影公司擔任過場記和副導演。戰後我們舉家回香港,父親工作的大觀電
影公司,與邵氏的前身南洋電影公司,是競爭對手。當時常聽父親提到邵逸夫的名字。當然,後來大觀沒落,南洋變身為邵氏兄弟,並成就香港影壇的霸業了。
我
見過邵逸夫一次。那是在一九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港的酒會上。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我還依稀記得,我是在地鐵站碰到他,並一起走進酒會會場的。他不坐自己的豪
華房車而坐地鐵,使我稍稍驚奇。我們自我介紹,然後我們用上海話寒暄了幾句。他似有點驚喜於我會講上海話。談過些甚麼,已記不得了,大概總提到父親吧。他
給我的印象是一位親切的老先生。
名人富豪坐地鐵,現在當然是絕難見到的現象了。但那時候,我親眼見過李嘉誠獨自一人無保鏢走在中環街道
上,也見過那時的布政司霍德走下美梨道天橋走向和記大廈。那個時代,大陸每天講階級鬥爭,醜詆香港是階級剝削嚴重的萬惡資本主義,但我們生活在香港,倒反
而覺得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階級隔閡,儘管貧富有別,法律面前卻人人平等。
邵逸夫的影視事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茁壯起來的。若他生活在中國大陸,會有這樣的光景嗎?
他的辭世,讓我有點懷舊。
李怡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4012
百年光影 一代風流
邵逸夫陪同當年港督衞奕信(右)參觀無綫電視。
影視大亨邵逸夫爵士逝世,帶走了中國電影史的滄桑百年。
邵
逸夫家族早年在上海經營電影生意,幾乎與中國電影之父黎民偉同步齊名。邵爵士的兄長邵醉翁創立的「天一」公司,一早就確定市場路線,認定電影是供大眾娛樂
的商品。天一公司製作的電影,以武俠和神怪題材為主。尤其《火燒紅蓮寺》片集,更開創武俠片先河。上海是電影文藝基地,三十年代為共產黨影響滲透,攝製了
許多「揭露資本主義半殖民地上海陰暗面」的產品,邵氏的前身「天一」,堅持商業第一,「教育人民群眾」第二,與上海的文藝主流不同。此一強烈的市場意識,
不但造就了邵爵士成為商業奇才,而且後來上海六大公司聯營壟斷,年輕的邵逸夫隻身到南洋開拓新市場,更令邵爵士晉身為國際影業聞人。
邵氏
公司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是一九四九年大陸變色,中國電影香火中斷,邵爵士從上海和南洋轉戰香港,在殖民地的泥土,為中國電影的命脈生機另行接枝。跟隨邵氏
來香港的還有一批京滬知識分子編劇家和導演,由於大批大陸難民湧來香港,國語片有了市場,邵氏電影公司承接了中國電影文藝的香火,在香港復興黃梅戲,一齣
《梁山伯與祝英台》,無論音樂、美工、唱功皆臻上乘。還有許多以家庭倫理為主題的溫情小品。中國導演岳楓、陶秦、李翰祥,託庇了邵氏這棵大樹,當毛澤東把
所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在大陸一概打為「毒草」,邵逸夫爵士當了一位勤懇的園丁,把中國電影灌溉成林。
其間經歷了許多挑戰和變故。南
洋世家陸運濤也來香港成立「電懋」,對邵氏形成競爭。一九六四年,陸運濤在台灣墜機身故,邵爵士的運氣好,差點也搭上了同一班機。導演李翰祥和張徹都先後
出走,自己當起老闆,但電影生意難做,文人經商,先後失敗,只有嘉禾的鄒文懷先生成功。更見邵逸夫爵士的眼光和韌力。
我無緣認識這位影業
巨子,只是一名小觀眾。我很小的時候,在左派學校讀書。左派的報紙時時大罵邵氏的出品色情加暴力、荼毒青少年,左派學校嚴禁學生看邵氏的電影,只准看「愛
國」的長城和鳳凰產品。我看的第一齣邵氏電影是張徹的《拳皇》,很驚訝電影竟然可以這樣子拍、明快的剪接、躍動的鏡頭、邵氏的出品為我開了眼界。以後李翰
祥的風月系列,更是中國北方民間文化的一座寶庫。然後是《瀛台泣血》和《傾國傾城》,一個活潑、優雅而古老的中國在邵氏的銀幕上重生了。邵氏的產品,七十
年代轉型,改以粵語為主,雖然一度也「很黃很暴力」,但都反映社會現實,觀眾只要心智成熟,一點也沒有問題,記錄了香港「百花齊放」的十年歲月。邵逸夫爵
士真是一位商業奇才,眼光準、腦筋轉得快,除了放走了一位李小龍,在深圳河以南的殖民地,在殖民地以外的台灣和南洋,邵逸夫爵士贏得了整個世界。
華
語電影無數人才,不論台前幕後,幾乎都跟邵爵士的事業有一點淵源,都是邵氏這棵大樹的種子。當年的邵氏,在香港扎根成長,因為香港是全球華人社會最自由的
地方。大陸正在鬧「文革」,台灣戒嚴,華語電影在香港之外,不是政治宣傳的工具,就是在審查之下,不准這樣,不許那樣,了無生氣,奄奄一息。只有邵氏的電
影自由自在,對人性中的情慾、暴力、貪婪、仇恨,一切直話直說。邵爵士非常了解華人社會的教育程度和修養水準,絕不玩弄深奧清高,每一齣戲都為華人市場的
需求計算精確,今日看來,許多備受道學家抨擊的產品,即使拳頭和枕頭,貴在坦率和真樸,比起今日許多華語片,一點也不失色,而且成為香港人趣味的社會紀
錄。
邵爵士逝世,評論這位傑出的華人,應該由追隨過他的人來憶述,邵先生締造的時代,是二十世紀一個動盪的百年,邵爵士經歷了戰火連天、餓殍遍地的憂患,一生都富貴長壽,而且對名利看得淡,真是三生修來的洪福。
上一代中國的事業家,蘇浙水清木秀,都富有君子的修養和胸襟,一點也不囂霸驕狂。邵爵士曾自述風流,但絕不下流,他帶走了的豈止是中國電影的長卷,更是百年香火和一代風流。
陶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4015
開節目聽小助導意見
周梁淑怡當年領導TVB,曾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
記得我在1967年加入無綫電視,由助理導演,一直做到節目監製、助理總經理。由我加入無綫初期,已經對六叔勤力工作、待人處事沒有架子的態度,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件令我至今仍無法忘記的事,那時自己初入無綫,還是一名小職員,六叔卻是業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當時六叔想邀請主演過李翰祥導演的《大軍閥》後,即紅遍影壇的許冠文演出諧趣節目《雙星報喜》,於是他親自致電給我,告訴我他的想法。
我覺得我當時只是一名小小助導,六叔根本無需要親自打電話給我。但他為了做好這件事,仍然事事親力親為,當時我已經覺得他是一個好老闆,是一個十分懂得禮賢下士的人。
我離開無綫之後,不時都有機會和六叔接觸,六叔有時仍會請我們飲茶。他是一個很容易相處的人,雖然大家未有很多交談,但我仍然覺得,六叔同過去我在無綫時一樣,仍然是一個毫無架子的人,這麼多年來也沒有改變。
許冠文為邵氏拍了《大軍閥》而聲名鵲起,六叔曾囑咐周梁淑怡與他斟洽合作事宜。
六叔拍攝電影及經營無綫也很成功,既是一個精明生意人,亦熱愛藝術,因為他十分投入電影及戲劇,可以見到他很醉心戲劇藝術,很熱愛演藝行業,對創意行業的感情濃厚。
六叔離開人世,我當然覺得十分可惜和痛心,但始終六叔已逾百歲高齡,加上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對無綫盡心盡力,培養了很多電視界的後起之秀,發掘人才方面獨具慧眼,還參與很多影片的製作,對香港的影視業可謂貢獻良多,所以他現在即使離開,相信亦可以稱得上是一生無憾。
口述:周梁淑怡
筆錄:本報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4019
百歲高壽 日看兩三部新片
邵逸夫與鄒文懷早年一同出席有關電影的活動。
百
歲高齡的邵逸夫爵士,龜齡鶴體,入型入格,是人間龍鳳松柏之長壽命相典型。中國古語云「千金難買老來瘦」,自我們有記憶以來,邵爵士數十年來已是青松瘦
體,鶴格之軀,多年以還皆精神奕奕,目光精澈,神閒氣定,圈中人多年來傳他精於氣功,已練到甚高層次,飲食精簡且定時少量,TVB每年台慶必見他笑意盈盈
亮相,主持大局,好個仁偉長者。作為香港影視業主流元祖祭酒級人物,深得全港以至全中國全行敬重。
邵先生不但是香港,且更是中國影視的開山元祖人物,帶動了中國影視革命獲得今日成就之先鋒。
邵
氏一家確是中國影視傳播業的啟動者,人人叫「六叔」,當知邵氏六兄弟在中國影史上皆赫赫有名。邵氏長兄邵醉翁在無聲電影初入中國時之1930年便在上海組
成天一電影公司,初期製作放映無聲電影(默片);1931年,邵老大醉翁向美國美高梅公司租借收音器材,和李萍倩聯合導演、中國第一部片上發聲電影《歌場
春色》(楊耐梅、宣景琳主演),在上海連滿三月,邵老大即將此片送南洋星馬各埠上映,由邵老二邵邨人押片前往,遂開始了邵氏與南洋不可解的關係。
及後1937年,上海被日本軍佔領,邵氏兄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等人均遠走星馬。
至1948年後國共內戰告緊,上海經濟崩潰,邵氏兄弟多人帶着天一在上海拍的《木蘭從軍》、《兒女英雄》等片的一餅餅拷貝,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遊走;星馬晚間無風雨,他們在空地搭起銀幕放這些映畫戲維生,持續到四十年代初。
1907
年出生、最小的六弟邵逸夫,此時已屆卅多四十歲,和一位姓余的大地主僑領之女友戀愛結婚,相傳此余家便是前清遺老大官貴人余東璇家,並有兒子余經緯(後來
做過TVB主席);而邵六叔得富妻資助獲新加坡兩大片地段,就學祖家上海繁華了半世紀的綜合娛樂場「大世界」,在新加坡也開了「大世界」遊樂場,一年之後
生意大佳,又加開「新世界遊樂場」,裏面有歌廳、雜耍場、歌唱舞台,有獎小賭攤位和多家他們的本業電影院。
五十年代,邵先生和二、三兩兄挾大筆坡幣征港,開設電影院和製片業邵氏公司,一家上海人之電影業放映和製作先驅兄弟,就如此由滬而南洋再由星馬回師香港生根發迹,主力就靠最小兄弟六叔之驚人遠見。
最早拍電影、聯絡美國大公司又演導製兼任,已是搶先時代一步;在南洋由放映人轉為投地擴大經營遊樂場之第一桶金,轉進經濟向上發展中之香港,兄弟又兵分買寫字樓及買院放映及買地建片廠兩路行事、把邵氏發展為亞洲最大以至世界知名的大製片公司,此是遠見之二。
重金重用社會精英智者鄒文懷、何冠昌、朱旭華(朱家欣、朱家鼎之父)、方小姐(方逸華)等,放資放權、越玩越大,此是遠見之三。一踏入六十年代把全盤重心改營電視和地產,從此邵氏連無綫出金蛋如大河氾濫財源飛增,此是邵爵士遠見超卓之最。
時至今日,邵氏兄弟後輩多人,仍未放棄南洋星馬之龐大商業權益,仍維繫千絲萬縷關係,身為商人關係散播各國以保一族實力之全面,這「南洋上海幫」之智慧,注定他們是最先進一族;而智慧,更是全面的。
邵先生一生活躍生趣盎然,數十年來紅袖添香常常身畔多美女,「風流而不下流」已是爵士名言,果然如此多年來有春風薰得遊人醉的微香飄掠卻從沒正式緋聞,保身保健保譽同時持之以恒,真是神仙也無他如斯智慧逍遙。
熱愛電影果然是邵爵士貫徹生平之喜,百歲高壽的他仍常日看兩三部各國及本地新片,熟知本地新舊導演狀況。外傳他勤練氣功並精簡飲食,說爵士每天三頓定時、午晚飯只吃一碗上等魚翅,一小碟青菜和一碗白飯。
但邵爵士多年夥計鄒文懷私底下透露真相,說邵先生真正飲食是每頓飯必吃一小尾清蒸海魚,少油少鹽只放少少醬油,吃得絕對健康,到現在仍然堅持每日有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87
方逸華掌印 追隨六叔方針
農場手法經營TVB
方逸華主政無綫後,透過高層李寶安及陳志雲緊縮開支。
【本
報訊】邵逸夫創辦的無綫總以大家庭自居,早前更加以「愛回家」之名招攬跳槽至港視的前員工,但不少員工都形容無綫早已「家不似家」,尤其2010年之後的
「後六叔年代」,方逸華正式掌印,錙銖必較,三四線藝人待遇日差,製作變得流水作業。不過,也有評論指方只是「夫唱婦隨」,邵逸夫數十年前已將「流水作
業」及「霸權」注入無綫。
記者:翁煜雄 鄭啟源 陳月萍
方逸華2000年起掌管無綫更多行政工作,該年更獲委任為副主席。金牌編劇周旭明稱「當年唔係好覺,但好記得2010年開始,六嬸年代就到喇」。邵逸夫2010年初宣佈退休,方同年成為無綫行政主席掌印。
1994
年加入無綫後的周旭明說連「不問世事」的創作團隊也慢慢「聞到辳味」,因為發現接洽的高層改頭換面,陳志雲、樂易玲等紛紛上場,「我一直唔認同樂易玲管理
方式」,管理層錙銖必較,尤其刻薄三四線、甘草藝員,並且緊縮節目製作時間,「錄影廠開OT都要計時」,幕後只好趕製作,令編劇被迫至拍劇現場才「飛紙
仔」,趕寫劇本給演員。劇集漸變成流水作業式製作,上午拍外景,晚上拍廠景(俗稱「一日兩組」),幕前幕後人員皆要不分晝夜地工作。員工不滿情緒爆
發,2010年發起「紅衫行動」抗議無綫刻薄。
收視跌仍狂加廣告費
「最大感觸係冇咗人情味,但電視係一個應該重視人嘅行業」,他憶述,也曾在清水灣廠,偶爾在電梯大堂遇到六叔,但無綫2003年搬到將軍澳電視城後,高級行政人員便與一般職員使用不同大堂,之後再沒遇過六叔、六嬸,「我哋要喺側門出入㗎」。
資深廣告人曾錦強表示,六嬸主政的無綫,明知收視下跌,但是仍然恃着一台獨大,狂加廣告費,完全無視廣告界不滿,「所以令我哋咁支持有新電視台」。
不過,這些弊病在曾效力無綫的資深電視人蕭若元眼中,其實都只是六叔的「遺傳基因」。他說六叔其實是先透過方逸華減無綫成本,再由李寶安催谷盈利至高?,之後便成功以高價出售無綫:「好精準,因電視已走下坡,得20幾點收視,三年內應跌到10幾點。」
他說,當年邵氏設清水灣製片廠,便是為了用流水工廠式拍攝電影:「無綫都係咁,所以今日唔能夠唔末路」。
作家陶傑也向《主場新聞》稱,邵逸夫其實最懂得利用市場強勢,操控藝人,如利用長期合約綑綁藝人:「你要知道邵逸夫其實是用農場的經營手法來經營TVB,他當演員是農場裏的畜生而已。」
甘國亮也承認邵氏當年以「後期配音」取代現場收音,影響了電影演員的表現,因對白是演繹重要部份。不過,他說因部份演員不能成功演繹對白,弄到拍攝經常出錯NG,增加製作開支,後期配音便可減少這開支。
2010年方逸華自邵逸夫接管無綫,有人認為她只是延續六叔的管理方式。
方逸華上場後便提拔樂易玲等高層,之後大推改革。
安份賺錢變得沒創意
中
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則認為,無論是否六叔主政,其實並非無綫走下坡的理由,反而是政府態度,因為市民90年代已要求增加免費電視台,但政府拖延至
今。結果,無綫在沒有對手情況下,製作質素毋須提高;六嬸接管無綫後,基本上只需要守業,甚麼也不要做,安安份份便可賺錢,慢慢變得更沒有創意。
馮應謙續稱,無綫現已發展了一套自己的企業文化,就算方逸華影響力已經淡出,但是無綫也會繼續現時的經營方針,「後六叔年代,前六叔年代都係,問題係究竟市場有冇競爭,有競爭無綫先至會進步」。
一般職員於舊清水灣電視城仍可一見邵逸夫,但在將軍澳電視城已難見一面。
於後六叔時代,無綫緊縮開支,2009年更有200員工在電視城外示威要求加薪。
佢哋點睇無綫?
甘國亮(資深編劇)
「邵氏當年用後期配音取代現場收音,影響咗演員嘅表現,因對白係演繹重要部份。」
周梁淑怡(無綫前高層)
「佢數口相當叻,可以睇得出佢係一個好精明嘅生意人。」
周旭明(金牌編劇)
「好記得2010年開始,六嬸年代就到喇。無綫三四線、甘草藝員嘅待遇開始越嚟越差,而且緊縮節目製作時間,搞到編劇被迫到拍劇現場先『飛紙仔』,趕寫劇本畀演員。」
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0108/small/s1101f.gif
蕭若元(資深電視人)
「六叔先叫方逸華減無綫成本,再由李寶安催谷盈利,之後就可以成功高價出售無綫。六叔真係好精準,因電視已走下坡,得20幾點收視,三年內應跌到10幾點。」
曾錦強(資深廣告人)
「六嬸主政後,無綫明知自己收視下跌,但仲係咁加廣告費,而且加好多㖭。佢哋恃住無綫一台獨大吖嘛,廣告界冇得揀。」
馮應謙(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我覺得根本唔關係唔係後六叔年代事,只係因為政府咁多年唔肯發新免費電視牌,先搞到無綫呢10幾20年,不思進取,搞到?家咁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89
為保王國 利用長約綁死藝人
周梁淑怡憶述早在六叔年代,無綫已利用長8至10年的長約綁死藝人。資料圖片
【本報訊】無綫電視壟斷本港電視業市場,其中一招「撒手鐧」是以年期長、條款辣的合約綁死藝員,並且禁止非全職合約藝員和歌手亮相其他電視台。通訊事務管理局調查了3年,去年裁定無綫的「合約霸權」違反《廣播條例》,罰款90萬元。
曾任無綫管理層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憶述,早在六叔年代,無綫已利用長8至10年的長約綁死藝人,保衞其電視王國,「佢係一個數口好精,好識保護自己公司嘅生意人」。
禁用粵語接受其他台訪問
無
綫電視獨大多年,壟斷大部份演藝人,合約條款限制已簽約藝員及歌手亮相其他電視台的機會,即使接受其他本港電視台訪問,藝員及歌手也必須「轉聲道」,禁用
粵語接受訪問,這些手段被通訊局形容為「以相當低成本囤積藝人」。若非亞洲電視2009年向當時的廣管局投訴,合約霸權將會延續。
邵逸夫
不但將邵氏的流水作業拍攝電影模式帶到無綫製作劇集,以長年期合約綁死藝人也是成功之道,周梁淑怡指六叔懂得保護無綫利益,當年的藝人合約,合約期起碼有
8至10年,「佢數口都相當叻,可以睇得出佢係一個好精明嘅生意人」。周太形容六叔既是一名生意人,也醉心電影及戲劇,從其投入邵氏及無綫的程度,肯定他
非常鍾情影視行業。
無綫近年更發揚光大,控制藝員的合約模式五花八門,有基本藝人合約與經理人合約兩種,另有歌手合約、部頭合約及「一騷
合約」,其中被指最刻薄的一騷合約,只承諾藝人會於合約期內,演出最少一個無綫節目,簽約的多為甘草演員,限制他們不可亮相其他電視台,被指低成本囤積藝
人,遭通訊局指令改變安排。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91
港視成最大競爭者
大批市民去年10月上街抗議港視不獲發牌,顯示港視已獲一定支持,有機會威脅無綫。
【本報訊】無綫一台獨大多年,牌照於2015年期滿,須申請續約,而政府又剛發出兩個新免費電視牌照,學者及廣告界認為,最激烈的競爭,相信是來自透過新媒體播放的港視,隨時搶去無綫廣告收益,「無綫唔可以再過呢20年嘅安逸日子」。
流動電視成全新廣告媒界
資深廣告人曾錦強說,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市場,廣告商都謹慎分配廣告費,其實互聯網已搶去免費電視部份廣告,兩家新免費電視台也會為無綫帶來競爭。
「但
港視嘅威脅可能最大」,他說港視出現,或會改變現時90%電視廣告支出都投放在免費電視的局面。他解釋,港視雖只透過流動電視方式播放,覆蓋率暫不及無綫
和亞視,但是由於港視已經累積知名度及支持度,「想睇嘅觀眾自然會想辦法接收」,而其實只須添加一個小小接收器便可收看流動電視,故會成為一全新廣告媒
界,「而且仲有無綫最缺乏嘅年輕觀眾」。他表示,無綫仍然因循,現只靜觀港視發展,未主動革新迎戰,「等港視成功先反擊已經太遲」。
不過,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為,無綫近來已開始改革,包括招攬大專院校媒體、創作學生參與製作,並開拓J2台等吸收年輕觀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594
新聞部被質疑赤化
無綫新聞部被轟自我審查,2009年更有市民在直播時舉牌抗議。
【本報訊】無綫電視一台獨大,卻與觀眾越走越遠。近年無綫新聞部的新聞報道手法屢令觀眾失望,尤其在2009年「冷處理」六四事件20周年,令無綫添上赤化色彩。市民開始質疑無綫被中共「河蟹」,報道「是是旦旦」,此後遭網民戲稱為CCTVB。
免費牌風波為政府護航
六
四事件似是無綫赤化的「照妖鏡」。2009年5月14日趙紫陽談論六四事件的錄音聲帶曝光,本港媒體大多重點報道,惟無綫在當日《六點半新聞》隻字不提,
至《晚間新聞》也只簡短提及。同年的六四20周年維園燭光晚會,《六點半新聞》只以第三條報道,排在天水圍學生濫藥及長者乘車優惠新聞之後。化名「事旦
男」的市民不滿事件,在無綫記者直播期間高舉「無綫新聞是是旦旦」標語抗議。
近年河蟹風氣在無綫越傳越盛,去年碼頭工潮期間,無綫不單臨
時抽起《新聞透視》有關工潮的報道,更利用節目《東張西望》作偏頗報道,為被指刻薄工人的碼頭公司辯護。至去年尾免費電視發牌風波,《東》再以偏頗報道為
政府「護航」。《東》在碼頭工潮及發牌風波兩役,分別有逾2,500及2.7萬名市民向通訊局投訴。無綫前總經理何定鈞說,邵逸夫只看公司策略,小事放手
予管理層,亦沒有干預新聞運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8/18583900
璀璨一生
邵逸夫58年正式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並在清水灣買地建片場,為電影王國奠下基礎。
【本報訊】大清光緒33年出生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活了整整一個世紀,見證着改朝換代的歲月變遷,歷盡日本侵華、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殖民統治、回歸祖國等香港大事。他創下的影視王國,亦留給港人無數集體回憶,而他拍下的每幀照片,都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印記。
記者:朱慧玲
1907年11月19日
邵逸夫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出生,原名邵仁楞。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之稱。
1925年
生於書香世家的邵逸夫,他在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當時選修編劇和攝影,天資聰穎的他許多學問都是無師自通。
1932年
日本侵華,天一影片在香港另起爐灶。同年六叔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婚後育有兩子兩女。
1938年
天一影片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六叔抱住菲林、騎單車穿梭各大戲院,整天叫「run呀!run呀!」有傳他的英文名Run Run是這樣而來。
1950年
南洋影片易名邵氏父子公司,南洋片場亦改名為邵氏片場。
邵逸夫2003年親自主持將軍澳電視廣播城開幕儀式。
邵逸夫每年也會出席香港小姐決賽,06年,他在葉翠翠及陸詩韻(中)陪同下到紅館欣賞比賽。
1958年
即邵逸夫51歲,他在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電影公司,並出任總裁。同年他在清水灣買地籌建邵氏影城,奠定電影王國基礎。
1967年
邵逸夫有感電影沒落,他即將資金轉移到投資電視,並與利孝和等創辦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台日為11月19日,即邵逸夫60大壽之日。
1975年
邵逸夫為慈善不遺餘力,他成立香港邵氏基金,捐款到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及其他福利事業。
1977年
邵逸夫獲英女皇封為Knight Bachelor爵士勳銜,成為首位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人。
2009年,特首曾蔭權與邵逸夫一同出席《第六屆邵逸夫獎頒獎禮》。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2003年與邵逸夫一同主持電視城開幕禮。
六叔於邵氏時代開始,已愛與明星大合照,盡顯他影視大亨的氣派。
1980年
利孝和病逝,邵逸夫成為無綫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
1987年
髮妻黃美珍於美國病逝,享年85歲。邵逸夫曾形容髮妻是「the best wife in the world」。
1990年
中國政府將內地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1991年
美國三藩市為表揚邵逸夫的貢獻,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1993年
邵逸夫與邱復生成立台灣「無綫衛星台」(TVBS),打破台灣一貫的電視格局,把香港電視管理和製作模式推廣到台灣。
92年萬梓良與恬妞結婚,電視作直播,邵逸夫親為二人證婚。
1991年華東水災,龔如心捐出1千萬賑災,邵逸夫親自接收支票。
邵逸夫與港姐郭羨妮(左)2000年十指緊扣出席將軍澳電視廣播城奠基儀式。
1997年
邵逸夫與方逸華相交45年,兩人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正式給方逸華一個名份。
2002年
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表揚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2011年
邵逸夫以90億出售無綫,正式退休。
2014年
1月7日,家中辭世,享年107歲。
邵逸夫人生跨越一世紀,辦公室放置了不少獎項。
2005年邵逸夫與當時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楊鐵樑(左)及董事總經理費道宜出席股東大會。
邵逸夫2003年與前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左)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出席邵逸夫教育研討晚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109/18585160
六嬸急撲火葬期 六叔明日火化
「六嬸」方逸華(箭嘴示)與親友一行多人,昨日到灣仔胡忠大廈食環署為六叔申請火葬排期。
簡明恩攝
【本
報訊】影視大亨「六叔」邵逸夫辭世一天後,人稱「六嬸」的遺孀方逸華已着手籌辦家族喪禮。昨日早上,79歲的她在親友攙扶下,奔波灣仔、跑馬地及北角,一
臉倦容。消息稱,在食環署酌情批出火葬「快期」下,六嬸得以提前安排亡夫於明日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此外,邵逸夫的四名兒女、十多名孫兒、親友昨天分別
從海外抵港,而邵逸夫的追思會將於下周四舉行。
記者:簡明恩 林茵 關震海
邵逸夫前日上午在家中辭世,近期鮮有露面的方逸華昨晨9時,已在無綫電視行政主席梁乃鵬、香港殯儀館高層職員及數名親友陪同下,親身到灣仔胡忠大廈18樓的食環署火葬預訂辦事處,為六叔遺體辦理火化申請,據悉,家人希望排期於明日(周五)進行火化儀式。
據
消息人士向本報稱,由於食環署轄下火葬場的火葬期已經全部爆滿,家人需向食環署要求酌情安排提前火化。方逸華等人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後,再趕往位於跑馬地黃
泥涌道的港島墳場及火葬辦事處,與署方人員會談。據悉,由於邵家親屬已從海外趕來,而且喪禮日期已定,故食環署酌情批准遺體毋須輪候,提前於明日進行火
化。
家族喪禮不對外開放
方逸華等人稍後離開跑馬地,再趕往北角香港殯儀館,與有關人員商談喪禮事宜。消息稱,殯儀館會在今日佈置靈堂,六叔遺體將安放於一座西式柚木棺木內,參與喪禮的人士全部是邵家親屬,他們大部份於前日及昨日由新加坡和美國趕來港。
至下午近3時許,一臉倦容的六嬸再在兩名女親友及殯儀館一名男職員陪同下,折返灣仔胡忠大廈食環署辦事處簽署有關文件,確認明日安排六叔遺體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記者現場所見,離開胡忠大廈的方逸華顯得憔悴,身穿黑色羽絨外套,黑色長褲的她,握着手袋及一包紙巾,不時要由女親友攙扶,記者上前詢問,她只是「耍手擰頭」,不作回應。
最快下周四辦追思會
年屆79歲的方逸華(中)昨為亡夫後事奔波,面容憔悴。
劉永明攝
有消息稱,六嬸方逸華有意把六叔的骨灰安放在家,但亦有說法指骨灰或會運到海外與其他親友合葬。有親友相信今次低調的家族喪禮,是為貫徹六叔的人生觀。雖然他生前樂善好施捐款超過65億元,但生活上一直低調而拒奢華,故喪禮不會大費周章。
此
外,六叔辭世後政商界、演藝界齊聲致哀,不少人均希望可以送他最後一程,曾受六叔恩惠的音樂大師顧嘉煇也表示希望出席喪禮,但據無綫電視官方公佈,六叔喪
禮將只會供家人出席,但會另搞追思會供好友公眾表心意,有消息稱追思會最快下周四舉行,儀式會盡量簡單而隆重。至昨晚,無綫行政主席梁乃鵬離開電視城時被
問到六嬸的心情時,表示「心情已經好啲」。至於追思會,他表示:「暫時未有詳情,只要有消息,一定會向全香港公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9/18585163
有特別理由 可獲特快安排
邵逸夫前日去世,遺體安排明日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話你知】
本港火葬服務需求殷切,食環署現時六個火葬場平均每日一般最多只能處理約160具遺體,令火葬排期經常爆滿,家屬一般要等兩星期才能安排遺體進行火化。根據食環署火葬服務網頁顯示,除長洲火葬場仍有空位外,其他火葬場要到1月20日才有兩個空位。
一般排期先到先得
對於邵逸夫前日去世,遺體便可安排於明日(周五)火葬,其實這種「特快火化」安排並非特別優待,而是食環署既有的酌情措施。
食
環署回應指不評論個別事件,但指火葬預訂一般是先到先得,但若家屬有特別理由,例如死者近親要專程返港參加喪事並有時限離港,申請人可向署方提供有關機票
等證明文件,食環署便會酌情處理。至於費用方面,香港及九龍市區火葬場收費1,300元,新界及離島收1,220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9/18585331
趕過年前辦妥後事 避免不便
河南平輿縣一間小學的學生出席早會時,向着由六叔捐錢興建的逸夫樓鞠躬。路透社
【本
報訊】影視大亨邵逸夫前日以107歲高齡去世,以其名譽和地位,遺體竟匆匆於明天火化。有殯儀業人士認為,六叔喪禮舉行之快「超乎尋常」,可說非常罕見,
可能與年近歲晚有關,家人希望趕及於農曆新年前辦妥後事。亦有玄學家推測,六叔生前已作長遠打算,為免他日自己墳墓遭人惡意破壞,損害家族風水,寧願不土
葬而選擇火化。
屬笑喪 家人毋須戴白花
風水命理專家區仲德表示,六叔享年107歲,屬仙佛之命,福壽雙全,即使明天(10日)為鬼日,不宜「與鬼同行」,忌落葬和舉喪,但六叔命格異殊,明天火化也無損福份,可逢凶化吉:「佢條命受得到,即使好差嘅日子都未必影響到佢。」
區推斷身家豐厚的六叔,不入土為安而選擇火葬,或因為六叔為家族奠基者,他的墳墓影響到家族興衰,為免他日遭到破壞,一了百了之法就是火化,供奉家族靈堂內,得到後人好好保護,一勞永逸。
堪輿學家麥玲玲則指出,明天為「定日」,有安定的意思,是本月較好的日子,適宜安葬,而且臨近農曆新年,白事宜於過年前盡快處理好,避免紅白相沖不吉利。麥玲玲續稱,六叔長壽逾百屬於笑喪,百無禁忌,家人毋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一切可如常生活。
殯
儀業人士蕭艷玲認為,六叔前日仙遊,家人在這段日子辦理喪禮實較為尷尬,因為撞正新年來臨,如果現時不舉行喪禮,或須等到正月十五才能進行,足足等個多
月,這對死者及家人都不太好,而且六叔在港地位超然,朋友非富則貴,而有錢人最忌新年流流出席白事,相信六叔家人為免不便,正常做法是盡快於這幾日將喪禮
處理好,她坦言:「幾日唔夠就搞得掂,快得好緊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9/18585334
六叔寧波祖屋 百人憑弔
邵逸夫位於浙江寧波的故居,其姪孫將之佈置成靈堂,供民眾前來悼念。中新社
祖籍浙江寧波的影視大亨邵逸夫前日去世,其鄉親在位於寧波鎮海的舊居中設置靈堂,逾百人前往悼念。後輩回憶邵逸夫時都稱他十分照顧家鄉,多年來先後捐贈逾4,000萬元人民幣辦教育、文化事業,對於他的離世,鄉親都十分不捨。
後輩指邵逸夫照顧家鄉
邵逸夫小時候住過的舊居位於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勤勇村,面積約200平方米,是一棟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高住宅,由親屬管理,開放供人參觀。當地邵家家屬在住所內設置靈堂,前來悼念的除本地鄉親、學生,亦有從寧波市區前來的民眾。
現年76歲、稱邵逸夫為「小爺爺」的邵才元稱,當年和邵逸夫有過接觸的人,大多已經不在,「我是他在鄉下唯一的親人」。
邵才元稱,邵逸夫過去曾經五次回到家鄉,最後一次是在2005年,當時邵逸夫已經98歲,「看上去精神很好」,鄉親都會為他準備點心,他特別喜歡吃寧波湯圓。多次接待小爺爺的邵才元稱,邵逸夫為人隨和、低調,亦十分照顧家鄉。
寧波市鎮海區政府則發唁電,讚揚邵逸夫情繫家鄉、為家鄉贏得巨大榮譽,是鎮海人民永遠的驕傲。
中新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1/18587906
男孫按掣 六叔化輕煙
六嬸面容平和 抱拳向記者道謝
男孫邵在強捧着邵逸夫的遺照到達火葬場。
【本
報訊】影視大亨邵逸夫昨於香港殯儀館舉殯,喪禮低調送別影視界巨人,大批家屬向他作最後道別。遺體送往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由男孫按掣推往焚化爐,107
歲的六叔隨熊熊烈火而去。六嬸方逸華離開時面容平和,向着連日守候的傳媒記者抱拳拱手道謝,同時輕拍心口,似表達大家有心。事後她又馬不停蹄與無綫及邵氏
要員開會,為下周的追思會作安排。
記者:楊潔雯 羅德光 朱志聰 劉漢權 胡恩宏
昨晨7時許,天色灰灰沉沉,更添寒意,六叔長子
邵維銘首先抵達殯儀館,面對傳媒追問,維銘只說:「I feel very
cold(我感到非常冷)。」幼子邵維鍾與一女一男親友抵達,行動不便的他由兩人攙扶下車;六嬸方逸華在兩名胞妹李潔儀及Meiji陪同下,乘坐私家車從
後門進入靈堂。
靈車無寫「邵府出殯」
無綫電視總經理李寶安、邵氏高層黃家禧等亦有到場,喪禮未見藝人出席。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則先後到達靈堂致祭,各自逗留約半小時後離去。至9時45分,無綫電視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率領10多名同事先行離去,前往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準備火化事宜。
平和而莊嚴的誦經聲,一群群家屬在六叔慈祥淺笑的遺照前叩下深深的頭,法師誦經後便進行封棺儀式,過程簡樸,就連靈車也沒有寫上「邵府出殯」,僅以小量白色和黃色鮮花作點綴,貫徹六叔生前低調作風。
六嬸方逸華在六叔火化後,於車上向守候多時的記者示意感謝。
何家達
攝
六叔的遺體昨日被送到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至11時許,大殮儀式完結,各人乘車前往火葬場,六嬸走出殯儀館大門時,引起在場過百記者一陣混亂,保安員及親友築起人牆護着六嬸上車,短短10米路程,因場面太過混亂,六嬸要花4分鐘才能上車。
未
幾,載着六叔遺體的靈車亦駛出,男孫邵在強(Christopher)捧着祖父的遺照坐在靈車內,約10分鐘抵達火葬場,擺放白色鮮花的靈柩,由殯儀館人
員徐徐抬下,推往一號禮堂進行簡單儀式,Christopher按掣將棺木推往焚化爐火化,烈火燃起,一代影視大亨化作輕煙。六嬸、維銘、維鍾及眾親友表
現平靜,沉靜地送別六叔前往另一世界。
消息稱,Christopher是六叔次子維鍾的兒子,維鍾有六女一子,Christopher是
獨子,而長子維銘只有一名女兒,嫡系男孫只得Christopher一人,所以由他代表家族捧六叔的遺照、按掣火化,而Christopher與妻子
Daina育有兩名兒子,六叔生前對這兩曾孫甚為寵愛。
載着六叔遺體的靈車離開殯儀館時,大批記者上前採訪。李家皓攝
有無綫人員在火葬場禮堂內準備。
預計追思會隆重盛大
其間,六嬸登上車後向着各傳媒記者抱拳拱手道謝,同時輕拍心口,似表達大家有心。親友分乘兩部小型旅遊巴前往尖沙嘴半島酒店吃纓紅宴,至下午3時許離開,維銘及維鍾兩家人,被送往入住的金鐘香格里拉酒店及尖沙嘴洲際酒店,部份親屬執拾行李返新加坡,待追思會前再度來港。
六
嬸在纓紅宴後則乘坐邵氏電影的16座小巴離開,疑因連日風塵僕僕,她面容憔悴,途中不時閉眼養神,小巴直駛返清水灣邵氏公司,六嬸落車之後,特地走出來面
向大門,向記者揮手及說句多謝,繼而返回邵氏。據悉六嬸是跟無綫及邵氏要員商討六叔追思會的安排事宜,預計場面相當隆重盛大,大批演藝界、政界、商界及市
民參加,一起緬懷這位影視巨人的傳奇一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1/18587908
兩前特首弔喪 待遇有別
董建華
【本
報訊】「親疏有別」是前特首曾蔭權任內最著名語錄,偏偏這句話在邵逸夫的喪禮上獲得「最佳演繹」。與六叔私交甚篤的前特首董建華,昨日到香港殯儀館鞠躬,
獲得六嬸方逸華盛情招待,離開時由六嬸恭送出殯儀館門口。同樣到來弔喪的曾蔭權,不知是否因與六叔較「疏」關係,離開時只由無綫總經理李寶安送出門口。
邱德根登報哀悼摯友
作風低調的邵逸夫,甚少評論政治,2001年董建華競選連任,六叔曾開腔力撐。2004年第一屆「邵逸夫獎」,董建華是頒獎嘉賓,可見兩人關係密切。
曾蔭權
昨晨9時許,貴為國家領導人(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到達殯儀館,大批保安簇擁着他走入靈堂,六嬸殷勤接待,董在亡友遺照前鞠躬上香,在靈堂坐了半小時才離開,落樓時六嬸恭送他出門口。
至10時許,曾蔭權與妻子曾鮑笑薇到達靈堂,同樣逗留半小時離去,這次六嬸沒親自迎送,交由李寶安代勞。
邵
逸夫雄霸電視業多年,當年的競爭對手是1982年入主亞洲電視的商人邱德根,邱與邵同是辦戲院出身,兩人亦為上海幫,在邱德根主掌下亞視轉虧為盈,收視飆
升直逼無綫,幾乎打破無綫獨大局面,譜寫電視業最濃墨重彩一章。這對電視業上的宿敵,私底下惺惺相惜,如今六叔乘鶴西去,邱德根昨日在《大公報》刊登四分
之一版訃文,對邵逸夫離世深切哀悼,形容是「痛失摯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1/18587911
半島酒店擺四席纓紅宴
六叔長子邵維銘昨在半島酒店吃過纓紅宴後先行離開。
【本報訊】六叔邵逸夫遺體昨日在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完成火化儀式後,六嬸方逸華便與親友到尖沙嘴半島酒店吃纓紅宴。據悉,纓紅宴於半島酒店的嘉麟樓舉行,筵開四席,出席者全都是六叔至親好友。
六叔對半島有情意結
昨日中午12時40分,六嬸、六叔兒子邵維銘、邵維鍾及數十名親友等分乘兩部24座旅遊車抵達酒店,現場有近10名保安維持秩序,六嬸未有接受訪問便匆匆入內。邵維銘、邵維鍾等於下午3時先行離開,方逸華則在3時半從酒店後門乘16座小巴離去。
據
悉,今次纓紅宴選擇在半島酒店,是因六叔對半島有份情意結。六叔生前最愛在半島大堂的coffee
shop嘆下午茶,尤其最愛吃該處的雞翼及蛋糕等食物。2006年7月六叔因肺炎入院,他甫出院即到半島coffee
shop大快朵頤,吃了雞翼、朱古力蛋糕及薄餅,可見他對半島美食十分眷戀。除coffee
shop之外,六叔亦喜愛到半島其他餐廳吃飯,包括Gaddi's法國餐廳等等,過往六叔多次生日也選擇在半島酒店吃飯慶祝,可見六叔對半島是情有獨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1/18587915
下周邵氏影城辦追思會
邵逸夫的追思大會落實在將軍澳邵氏影城舉行。
【本報訊】邵逸夫的追思會已落實在將軍澳邵氏影城舉行,時間則暫定下周五(17日),據悉因為要遷就部份人時間,最後落實日子仍要待這一、兩天開會後才決定。
由於之前六叔喪禮只屬家祭,僅供至親好友致祭,所以下周對外開放的追思會,政界、商界及演藝界人仕也會到場向六叔這位一代影視大亨作最後致敬,當中包括當年被六叔捧紅的邵氏影星岳華、狄龍、惠英紅和凌波等、無綫小生花旦及各電影公司老闆、演員。
料與三哥葬同一墓園
另外,據知無綫歷屆總經理都會到場致祭,包括何定鈞和陳志雲等,而屆時六叔兒子邵維銘及邵維鍾亦會來港出席。
邵
逸夫跟新加坡淵源甚深厚,包括他跟髮妻黃美珍及第二任妻子方逸華都是在新加坡邂逅,而該處也是六叔事業發迹地,現時六叔在新加坡有影城及多項物業,但是新
加坡方面會否為六叔舉行追思會,目前仍然是未知之數。新加坡邵氏電影公司的發言人昨日回應本報記者時說:「要等邵老先生的家人回來開會後才決定,所以仍未
知會否舉行。」
另外,六嬸早年曾經到新加坡為六叔睇墓地,由於運送遺體手續繁複,最後六叔家人決定放棄土葬改為火葬,並且計劃將六叔的骨灰安放在新加坡。據知跟六叔感情深厚的三哥邵仁枚亦是在新加坡的墓園安放,所以六叔的骨灰會跟三哥長眠在同一墓園之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1/18587920
點滴:
兩子下周再來港追思
行動不便的六叔幼子邵維鍾,昨須由親友攙扶離開火葬場。
邵逸夫出殯之後,他兩名長居於新加坡的兒子邵維銘及邵維鍾連同家人,昨日下午在半島酒店吃過纓紅宴之後,陸續乘搭飛機返回新加坡,預料他們下周三會再來香港,出席下周五舉行的追思會。
而六叔其中一個孫女因為有事在身,需要飛往英國倫敦,至於六叔兩名在美國生活的女兒素雯及素雲兩家人,因為返回美國的路途遙遠,來回費時,會繼續留在香港,直至追思會完結後才離開。
輪候家庭怨長霸禮堂
六叔舉行火化儀式期間,其他家庭只能用另一禮堂,高?期有三副棺木在門口等候。
六叔邵逸夫昨日在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一號禮堂舉行火化儀式,昨日由早上10時起,無綫電視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已經帶領10多名同事,到火葬場為火化儀式打點及準備,直至中午12時許火化儀式完結,各人離開,足足使用了一號禮堂兩小時。
其間其他家庭輪候火化,只能使用火葬場的二號禮堂,高?期曾有三副棺木在門口等候,有家屬見一號禮堂長時間未用完,也不禁有些怨言。
環保火化爐難見黑煙
化輕煙,別塵世!以往傳媒多用作描寫城中名人火葬時隨煙西去的意境,不過,隨着科技的進步,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於2010年引入環保火化爐,選用煤氣作為燃料,並棄用超低硫柴油,可以減少燃燒時產生的空氣污染物。
另外,本港近年開始流行「綠色殯儀」,連棺材也講究環保,火化時煙囪所噴出的黑煙因而變得不多,所以現今火葬場內越來越難見到一縷輕煙直上天際的情況。
陳振聰子女現身遮面
陳振聰母親李金珠昨天亦在香港殯儀館壽山堂出殯,陳振聰的妻子譚妙清代夫打點一切,而陳振聰一對前日沒有現身靈堂的子女,昨晨亦隨母親到來向祖母作最後道別。
一如過往,譚妙清不欲子女的容貌曝光,所以昨日面對殯儀館外採訪六叔出殯的過百記者,其一對子女出入均遮面或包到冚,女兒離開殯儀館時如《貞子》般頭髮蓋面;沒有長長秀髮的陳振聰兒子,只能低頭用手遮着自己的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