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禁港境拖網捕魚 回購牌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014&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4552183
14/10/201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政府明年底將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圖為拖網漁船。資料圖片

【本 報訊】為保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港府落實明年提交法案,在 2012年底正式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針對 400多艘受影響漁船,推出自願回購計劃,向願意交牌的漁民發放特惠津貼;漁民表明交牌後再無技能維生,冀至少賠償百萬,港府估計實施後本地魚穫減少四 成,海鮮商會則指未來海鮮的新鮮度大減。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爭取多年,要求禁止拖網捕魚,免危害海洋生態及環境。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在 施政報告中提到,明年提交法案,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讓海床及海洋資源復原。據漁護署資料,本港現有 1,100艘拖網漁船,當中 400多艘在香港水域作業的漁船將受影響,政府會為這些漁民推出自願回購計劃,自願交牌的漁民可獲發一筆過特惠津貼,賠償額未定。

料本港魚穫減四成

據 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賠償額會按漁民在受影響水域所得的七年魚穫價值計算;計劃明年底先行,設一年過渡期供漁民考慮,不願交牌的漁民可轉型從 事養殖業或休閒漁業,收回的部份漁船經處理後用作人工魚礁,增加漁業資源。禁止在本港水域拖網捕魚後,本港魚穫將減四成。

港九漁業聯盟主 席姜彥文表示,捕魚是大部份漁民的唯一維生技能,計算賠償時應計算交牌後的生計影響,加上漁船每艘價值約 100萬元,賠償額至少一至二百萬元才合理。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指,本港水域常見拖網魚穫為藍䱽及紅衫魚等,多即捕即賣保持新鮮,未來魚穫減少 未必影響魚價,但自南中國海的魚穫要 3至 4日才運抵本港,新鮮度大減。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指,拖網捕魚「大小通吃」,魚苗也被捕撈,拖網時又會翻起海床,弄死海床的珊瑚及貝類動物;但基金會也認為,政府在生態保育上仍欠全盤政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015&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4555814

漁民斥政府損生計
15/10/20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特首下令推出拖網漁船自願回購計劃,逾四百艘本港拖網漁船將會消失。
李家皓攝

【本報訊】施政報告認為海洋環境受到捕漁業影響,推出拖網漁船自願回購計劃,立法禁止拖網捕魚。有漁民團體反駁,指政府近年填海才是罪魁禍首,認為封殺漁民生計,旨在為兩電建海上風力發電設施清除障礙。

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給立法會文件指出,政府會向符合資格的拖網漁民推出一次性回購計劃,包括向船主發放特惠津貼、提出自願回購拖網漁船,及向拖網漁船的本地工人發放一筆過補助金。政府最快於 2012年底禁止在本港水域進行拖網捕魚。

拒接受回購計劃

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政府就本地漁船數目設上限,禁止非本地船隻在本港水域捕魚,及設立漁業保護區。政府擬諮詢業界後提修訂法例。世界自然基金會對特首建議表示歡迎。

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不滿政府誤導市民,將責任全推到漁民頭上;反指是政府近年挖沙填海,影響海洋環境生態。他質疑特首急於封殺漁民,是為兩電發展海上風力發電、興建啟德郵輪碼頭和長遠赤鱲角機場建第三條跑道,先清除漁民可能索償的因素。

香港仔漁民馮添根表明不接受政府的回購計劃,他靠捕魚養活一家六口,「就算政府賠 300萬畀我,但冇咗生財工具,始終好大問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6/180685

拖網船大扮細 呃政府賠償

16/11/20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港府將禁止在香港水域進行拖網捕魚,小型拖網漁船因損失較大,所獲賠償亦較多。資料圖片

【本 報訊】香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下月31日正式生效,受影響的漁民今日開始收到通知書,列出應得賠償金額及領取支票日期。當局指出,不少大型拖網捕魚船東「博 大霧」,自稱是近岸拖網的小型漁船,以求取得較高賠償金額,政府會嚴謹巡查檢視各個案,令公帑用得其所。政府宣佈禁止拖網捕魚後,向受影響漁船推出特惠賠 償方案,近岸各類小型拖網船每艘可獲的金額由90萬至550萬元不等,主要於香港水域以外拖網捕魚的大型漁船則劃一只獲15萬元。

出海示範作業乜都唔識

漁 護署助理署長蘇炳民指出,經巡查後認為本港只有約300多艘小型拖網船,餘下約800艘皆屬大型拖網船,但不少大型拖網船東卻報稱是小型船。他說,曾派員 到部份報稱細船的船隻上要求對方出海示範作業,「結果又唔熟水域、船員好似唔識做嘢咁,一定唔批佢哋係細船。」他補充,船東不滿可向由非政府人員成立的上 訴委員會上訴。

今日開始,當局會向合資格的大型拖網船東發通知書,列出判定船隻種類、賠償金額及申領支票期限等,至於小型船隻則劃一下月中開始會收到通知書。蘇炳民指,由於小型船受措施影響最大,故賠償金額較多,大型拖網船則可到香港水域以外地方捕魚,所受損失較小,賠償也較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26/18113909

拖網捕魚末日 漁民呻賠償不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周伙勝的蝦拖被漁護署指工具殘舊,認為該船長期無作業,將不作賠償。黃賢創攝

【記者林社炳報道】政府除夕起實施新法例,嚴禁在本港水域拖網捕魚,此行業將成絕唱。有漁民團體接獲受影響漁民申訴,指漁農自然護理署特惠津貼賠償不均、計算金額欠透明度,有四代漁民竟被指不會捕魚,不合資格申請賠償。近百名不滿賠償漁民,明日到漁護署抗議。

四代捕魚的拖網漁船船主周伙勝現年53歲,隨父親從事拖網捕魚逾40年,畢生以海為家,09年有長期病患後,減少出海,上岸開店售賣出海魚穫及批發市場的魚類。他坦言,拖網作業近年魚穫大幅減少,主要靠兄弟等家人出海作業,沒有聘請內地漁工。

船員被指不會捕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手上的比目魚乾,可能是周伙勝捕魚生涯最後一批魚穫。

他的拖網漁船屬於蝦拖,按照特惠津貼的賠償準則,應獲最少90萬元至最高350萬元賠償。今年10月漁護署登船驗查,指其漁船工具殘舊,顯示長期沒進行拖網捕魚;船上人員未能純熟操作拖網捕魚;並指根據香港水域巡查紀錄,過去4年該船沒有在本港拖網捕魚紀錄。

周 伙勝說,漁護署審核結果,指他不符合申請特惠津貼資格,不會獲得任何賠償。他說家族從事漁業數十年,政府為海洋保育,強迫漁民結業,卻不給予一分一毫賠 償,令他心有不甘。拖網捕魚變成歷史日子倒數,他數日前出海拖網作業,捕得一群細小的比目魚,可能是他漁業生涯最後一批魚穫。周的妻子把魚穫製成魚乾,打 算農曆新年送給親友。

賠償準則欠透明度

國際漁業聯盟主席楊潤光說,半年來接獲不少類似周伙勝的申訴個案,他翻閱一些漁護署回覆漁民審核結果的文件,發現有漁船被驗查時,被指拖網設備太新、欠缺足夠拖網設施、欠缺申請內地漁工紀錄等,故不符合申請特惠津貼資格,完全得不到賠償。

有 漁船被指是「一艘一般不在香港水域作業的合資格拖網漁船」,只獲發放15萬元特惠津貼;賠償金額按漁船類型和長度計算,但有些類型、長度相若的漁船,賠償 額相差很遠,由130萬港元至400萬元,楊潤光質疑漁護署審核申請賠償資格、賠償準則欠缺透明度,令賠償金額參差不均,他明日與不滿賠償的漁民到漁護署 抗議,要求詳細交代準則,否則會持續抗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26/18113911

拖網魚穫佔全港逾八成

【摧毀生態】
本港水域受海洋污染及過度捕撈影響,魚類資源不斷減少,拖網捕魚更被視為會嚴重損害海洋生態。現時拖網漁船的魚穫,當局指佔本港海域捕魚量逾八成,由於拖網捕魚會將各種海洋生物「一網打盡」,其他海洋生物同受傷害,令海洋生態惡化,難以持續發展。

七成食用魚過度捕撈

1998 年漁護署委託顧問研究,本港水域17類傳統食用魚類中,12種(即約七成)被發現嚴重過度捕撈,其餘5種則達可捕撈量極限,另外黃花、紅斑及細鱗等品種更 變得十分罕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06年研究亦顯示,本港水域每年魚穫約2萬公噸,但本地漁船的捕撈量已較可持續發展水平高近一倍。

港府2006年成立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研究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方案,經三年研究,2009年建議港府修例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冀受損的海床及海洋資源復元。前任特首曾蔭權於2010至2011年度施政報告中,宣佈禁止拖網捕魚。

現時全港約有4,000艘本地漁船,1,100艘為拖網漁船,包括雙拖、單拖、蝦拖等,近岸拖網則佔約300艘,主要於屯門、香港仔及筲箕灣對開一帶海面作業。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28/18116167

漁民投訴拖網賠償不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國際漁業聯盟要求撤回禁止香港拖網捕魚法例。梁志永攝

【本 報訊】國際漁業聯盟的數十名漁民代表昨到長沙灣漁農自然護理署請願,抗議政府在本月31日實施禁止在本港海域拖網捕魚法例,但漁護署特惠津貼小組審核漁民 賠償不合理,有漁民獲補償達600萬元,也有漁民未獲分毫補償,要求政府撤回禁捕法例。漁民代表昨與漁護署談判破裂,到廉政公署備案,要求漁護署交代發放 賠償津貼的準則及賬目。

漁護署強調,特惠津貼金額須視乎船隻類別及對香港水域的依賴程度,由於全部或部份時間在本港水域作業的近岸拖網漁船在禁拖措施實施後,會喪失本港水域的捕魚區,因此其船東最受影響,而他們所得的特惠津貼的金額也較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31/18118892

《蘋果》記者見證本地近岸禁捕
拖網捕魚最後一夜 野生海鮮絕迹市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撒下魚網,漁民懷着忐忑心情遙望大海,期盼獲得自然的餽贈。陳兆剛攝

【本 報訊】政府今日起在香港海域全面禁止拖網捕魚。《蘋果》記者於最後一夜登上漁民船隻,出海見證禁捕前一刻。有三代漁民雖獲得數百萬元高額賠償,卻因學歷低 兼無其他技能,日後惟有冒險到中國海域捕魚。業界代表指外界以為禁捕對野生海鮮數量及價格影響極微,但其實本地拖網海鮮,於特定時間正好填補市場空缺;惟 禁捕以後,老饕愛吃的本地野生海蝦海魚,勢將大幅減少甚至成為絕響。
記者:葉競科 陳兆剛

前晚10時,香港仔避風塘聚集不算多船隻;漁火暗閃,似為拖網捕魚步入最後一夜眨眼垂淚。三代靠捕魚維生、39歲的黃錦堂「堂哥」,在船艙默默檢查拖網及漁具。「其實我哋正常係凌晨3點幾至出海,家係瞓覺時間;因為要睇海面情況及天氣出發,所以早啲集合。」

魚穫僅平日一半不失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早上11時,黃家漁船終於返回香港仔避風塘,拖網捕魚隨之成為香港捕魚業的歷史。

昨凌晨4時,記者被啟航的顛簸海浪搖醒。走到船尾,已見堂哥、其兄添哥及另外兩名漁工穿上膠衣水靴,緊守崗位。堂哥說:「今日出海氣溫低過6度,浪又大,去唔到某啲本地水域,收穫肯定唔多,平時唔開工㗎喇!但話晒係最後一晚畀拖網,好頭好尾,出去碰運氣啦!」

當晚,堂哥那艘俗稱「蝦拖」的漁船,就在香港仔、南丫島及黃竹灣海域作業。逢收網,船艙緊張熾熱的氣氛便劃破寒意;漁工透過機器協助純熟地一手收繩一手放繩;拖網被收起、解開,兩成魚穫混合八成垃圾「嘩啦」一聲墮地,眾人即撲前把魚穫分類存放。

頭幾輪收穫果然不好。眾人無奈把網再次撒進海裏,然後呆望船外漸泛魚肚白的天空,大家心裏祈求上天可賜予自然的餽贈。近岸捕魚,集中在凌晨3時至早上11時八個鐘頭內,約可收網七次。最後一夜,堂哥魚穫僅及平日一半,他卻未有失望。

「出發前我已經預計收穫差,但我已計算埋大風大雨、本地野生海鮮價起碼漲價三成,唔會蝕本。」竟夜捕魚後,堂哥與胞兄添哥未歇息;把大部份海鮮交給批發後,剩餘便送往香港仔街市的自家魚檔叫賣,「全部本地海魚!今日獅頭魚好鮮、仲有大墨魚……」

獲政府發出數百萬元賠償的堂哥,卻並未打算改行。「我小學都未畢業,而我哥哥直情喺船出世,試問我哋可以轉邊行?大家都有家庭子女要養,我哋呢一世都唔會離開隻船同香港仔,之後惟有轉到中國水域搵食,見步行步。」

風季時街市或無海魚賣

香 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政府及環保團體一直指禁止拖網對野生魚蝦供應及價格影響極微,實情卻並非如此。「無風無浪時,香港有大陸捕獲嘅野生海鮮供 應,但係一到大風大浪甚至打風,大陸野生海鮮返唔到嚟,點解行街市仲有海魚賣?咪係全靠近岸拖網!」他估計禁令實施後,遇上大風大浪的時節,香港街市再無 海魚可賣,最受影響包括深受港人歡迎的麻蝦、瀨尿蝦;老饕至愛的野生黃花、九肚魚及紅壇等。他惋惜這些本地獨有滋味,或隨拖網遭禁而絕迹。

寒風中的最後一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黎明前出發】
黎明到來前,三代捕魚維生的黃家拖網船已出海撒網,在香港沿岸海域不斷兜圈捕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晚撈七次】
凌晨4時半,漁民撈起魚穫;以近岸出海計,一晚約可撈七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船上即分類】
在漁船出生的添哥,熟練地把拖網撈得的魚穫分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通宵後開檔】
堂哥(左)及添哥(右)通宵捕魚後未有休息便趕返自家魚檔,賣剛捕獲的野生海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31/18118893

轉型困難寧冒險遠航
【進退維谷】
面對政府立例禁止拖網捕魚,雖然當局作出賠償,惟數代務漁的漁民表示一時間難以轉型,揚言會繼續出海捕撈,但邁向內地水域的前路並不樂觀,除因小型漁船未能應付大風浪外,與內地漁民的衝突亦在所難免,無奈陷於兩難困境。

小蝦拖難敵巨浪暴雨
香港漁民一般擁70呎長的小型「蝦拖」,最遠只可航行至南海的外伶仃島或擔桿島,距離南丫島約10至18公里,風平浪靜當然無問題,惟一旦海面翻起巨浪及出現暴風雨,在水流湍急的水域中航行,勢必身陷險境。

香港漁民除要望天打卦外,深入內地水域捕撈亦要自求多福。漁民黃錦堂指出,以往曾因拖網與內地漁民的網交纏,被多名內地大漢登船苛索2萬元賠償,「其實賠1,000蚊就夠,但唔想有人命傷亡,只好低聲下氣賠咗7,000蚊畀佢哋」。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31/18118894

環團倡推廣生態旅遊
【雙贏方案】
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拖網捕魚會令各類海洋生物「大小通吃」一網打盡,同時會干擾和破壞海床的生態環境,是本港漁業資源枯竭的主要元凶。

魚量料五年增三成

對於港府立法今日起禁止拖網在香港水域捕魚,他們深表欣慰及讚賞,認為可令海魚數量在五年內增加兩至三成,並盼政府協助受影響漁民轉型發展海上生態旅遊,使達致雙贏。

該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指出,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禁止拖網捕魚,可令海魚數量於五年內有所回升。如魷魚和墨魚等,可望回升四成;紅鮪及海斑等可增加一至兩成;體形較大的魚類,例如紅衫魚及黃花魚等,可大幅上升三成至四成半。

因此,長遠而言,魚穫增加可令本港海鮮供應量漸趨穩定,海鮮質素亦有所提升。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31/18118895

無即日鮮改食急凍魚

【影響深遠】
曾被食家蔡瀾力捧為專賣新鮮魚的鴨脷洲大街市政大廈街市,每日均有不少市民慕名來購買鮮魚,惟今日起香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後,魚穫最快亦要隔日抵港,市民將無法食到即日鮮的「即流魚」。

魚檔憂生意大減
有 魚檔負責人擔心會流失大量熟客。容記海鮮魚檔吳先生指出,他們提供的雜魚味美鮮甜,吸引不少市民驅車到場購買。平時遇上打風落雨,本地的魚穫將可填補這空 檔,令街市魚類「日日鮮」,惟新例後,漁船需航至內地水域,航程遙遠亦令鮮魚供應有限,無法滿足一班嘴饞食客,擔心生意會大受影響。

經常來魚檔買魚的街坊廖太表示,對未能再吃到「即流魚」感到可惜。專程駕車由薄扶林來街市買魚食的林小姐亦指,吃慣了本地海魚,惟今日之後將會改吃日本頂級急凍魚生。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31/18152229


周發開為漁民第三代,卻被政府質疑漁民身份。李忠浩攝

45 歲的周發開(發記)自小跟隨父親,繼承祖父的漁船,自懂事開始便幫手撒網捕魚,捱過巨風駭浪,卻敵不過官字兩個口。政府禁止拖網捕魚而向漁戶派發津貼助轉 型,但竟以發記的漁船殘舊為由拒發津貼,更質疑其身份,「話我唔係漁民,打魚打咗幾十年,咁我係乜嘢吖?」記者:趙琦

「1920年之前,阿爺已經開始做漁民,跟住我老竇做,到我係第三代,我除咗小學嗰陣上岸讀咗幾年書,10幾歲已返上船幫手,一路做到𠵱家」。發記深深不忿地表示,難以數清為香港魚市場貢獻多少魚穫,但卻被冤枉為偽漁民。

發 記帶記者參觀其俗稱「蝦艇」的漁船,娓娓道來其漁業生涯,「細個嗰陣啲漁船仲未有發動機,要用風帆,出海好睇天氣,因為要靠風力行船」。他指着船艙的一張 矮凳,坐下續說:「撈完魚穫上船,成堆魚會倒晒落地,我哋就坐喺度將啲魚蝦蟹分類,呢啲嘢我5、6歲嗰陣已經幫手做。」他最難忘1980年到長洲水域拖網 時,捕獲一條長40呎的大白鯊;最驚險則數1994年,在大嶼山水域作業時,船尾遭貨船攔腰撞斷起火,險些喪命。

批評審查標準不一


發記的蝦艇(中)泊在屯門三聖村避風塘,並泊的「鄰居」型號及設備與其相若,已獲發逾百萬元津貼。

發記拿起魚網及繩索,怒氣沖沖指,「漁護署啲人行上船,求其望兩眼,然後就話我啲嘢殘殘舊舊,用唔到嚟作業,佢哋嚟之前兩日我都仲用緊吖,就係日日用先會舊啫」。

發記慨嘆,政府禁止拖網捕魚,已被迫停工兩個多月,與其大小、設備一樣的漁船均獲發數十至數百萬元津貼,用以改裝設備轉型到外海捕魚。他批評署方審查標準不一,兩度拒絕其索償申請。他訴苦稱,「一家五口靠我養,𠵱家用儲蓄度日,唔知捱到幾時」。


靠對講機識老婆靚聲定情緣


發記靠着船內的對講機,在茫茫聲海中認識現時的太太。

做漁民最緊要聲甜!點解?發記指着駕駛艙內的對講機笑說:「我就係靠部對講機識老婆,聽把聲幾好聽就撩佢傾偈。」手提電話尚未普及前,漁民終日埋首船上工作,唯一識朋友的途徑便是透過對講機搭通天地線,以靚聲定情緣。

對講機功能儼如現今時興的社交軟件「微信」,只要開機便能搜出「附近的人」,駁通頻道便可加入對話。發記指,對講機頻道多逾七條,每晚有數十人在不同頻道聊天,好不熱鬧,「如果覺得啱傾咪搭嗲,一晚最多可以同十幾個女仔吹水,傾完一個接一個」。

茫茫聲海,發記終找到知音,傾足三年才約太太上岸相見,一見傾心譜出愛曲。發記指其八兄弟姐妹中,便有三個藉對講機結鴦盟,每晚最大娛樂是圍着對講機聽八卦事,至90年代後,對講機才被手機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