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貿易戰關稅臨頭 內地港商 年關難過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10/20496114

貿易戰關稅臨頭
內地港商 年關難過



劉達邦在東莞的鋁製品工廠,未來可能損失四分之一美國生意。《蘋果》記者攝

中美貿易戰首輪美方專攻高新科技,第二輪勢必向傳統製造業開刀。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內地港商難免被綁上中美較量的「戰車」,這批精英在八、九十年代打響「中國製造」,但踏入2000年生意轉差;2008年廣東「騰籠換鳥」他們苦苦捱過;今年撲面而來的中美貿易戰令他們猝不及防;面對特朗普隨時簽字生效的第二波2,000億美金貨品的關稅,他們哀嘆「今次真係好大鑊」,「無美國市場死硬」,有人更斷言:「很多廠會過唔到年關!」有人痛感「廉頗老矣」萌生退意。中美貿易戰隨時成為他們的致命一擊。
記者:黎仕南

廠商劉達邦在東莞已經設廠29年,他近半年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哋仲做嚟做咩呢」?當初港商在東莞盡受禮遇,到近十幾年生意不景,最近更成為政府針對及趕走的目標。港資廠商早已「屋漏」,更面對中美貿易戰第二波多達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貨物關稅這場「連夜雨」。劉出口鋁製品及塗噴全部都在美方加稅清單,隨時失去1/4生意,令他意興闌珊,連同行都取笑他繼續做。是進,是退?見慣大場面的劉亦拿不定主意。

鋁製廠隨時失25%生意



劉達邦的廠房位於大朗鎮的石厦工業區,該區屬當地25個工業區之一,但現時顯得冷冷清清。劉說:「附近有一間港資企業,做手袋嘅,3,000人現在只剩下1,000人,他四年前同樣面對關稅問題,客人同佢講:『你一定要搬去越南、柬埔寨,6%進口關稅都唔使畀。』」關稅問題幾年前打擊過他附近的廠商,如今輪到他面臨一個更恐怖的關稅,2,000億美元貨品若加25%進口關稅,日用品、食品到工業用品幾乎無所不包,劉出口的鋁製品及塗噴全部中招。劉本身繳交的6%關稅,往後可能要升至31%。

一單生意,劉達邦本來只是賺5至8%,重稅之下難以再有生意。根據他與客人的協議,他只是負責將貨物運到港口,出海後船費及稅率等由客人負責,故稅率理論上不是他負責,但客人負擔重稅,未必再願意在大陸落單。他說:「如果加了25%,我們到時與美國本土生產的價錢,會好接近,我們的競爭力會大大削弱。若美國客不落單,我們的生意額會少四分之一。」劉的會議室掛了幾幅在美國獲獎的建築物的照片,當中用的鋁幕及鋁框都是產自劉的工廠,未來或此情不再。

地方政府優惠名存實亡


新一輪關稅後,中美貨物的交易將更疏落。資料圖片

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多名在東莞設廠的港商亦對前景感悲觀:「十個有九個都是將貨運到美國賺錢!」東莞廠商兼網台時事評論員傑斯亦指,港商在內地設廠主要是做美國單,「無美國單一定死」,若中美貿易戰持續惡化,他斷言:「很多廠會過唔到年關!」據悉,兩年前東莞有近8萬間港資廠,今年只剩約2.5萬間。港商不但成為中美貿易戰犧牲品,劉達邦又表示,港商在國內又是地方政府針對的目標。以往地方政府給予的優惠早已名存實亡,他說:「以前我哋都有專人去睇有咩政策可以扶持我們,發覺一單又唔掂,兩單又唔掂,結果取消埋個人,廢事睇!」優惠拿不到,經營越來越慘淡,近年地方政府更壓迫他們:「我們一直都合乎環保的條件,環保證年年都很順利發出來,但最近政府收緊空氣污染的條例,我們要額外投資100萬人民幣(約115萬港元)去改善空氣處理。」

留低繼續做,換來更多的是取笑。「最近我同幾個做得非常成功的廠商傾偈,他們都話無做了年幾,反問:『乜你仲做緊呀?』」。在東莞做了29年、一直沒想過退休及搬走的他,在今年中美貿易戰及國內收緊政策,內外交迫之下,他近半年開始考慮這些問題:「如果好似我的年紀,仲要去其他地方開發,重頭再做過,真的非常吃力。」就算他繼續捱,他自言難保不會被人踢走:「現在他們只是歡迎搞高新科技的外資企業,如果政府吸引到更多創新科技的企業來東莞,他們會正式逼我哋走。」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10/20496123

搬廠失定單 國外設生產線至少兩年

在東莞29年的劉達邦萌生退意。 《蘋果》記者攝

早在貿易戰爆發之前,不少廠商都已經在大陸慢慢撤資,搬到鄰近國家如柬埔寨及越南。劉達邦近月亦有各地考察,但認為在別國成立生產線,最少都要花兩年:「兩年咩客都走晒啦!」兩年前搬紙盒廠到柬埔寨的傑斯亦承認,搬廠都不是那麼容易,他們都捱了兩至三年。

劉達邦認為,其中一個解決貿易戰困境的方法是搬廠到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但認為搬廠屬「保守」做法。他指出,由找地方至成立生產線及開工,最少花兩年,兩年時間定單都已經走了,想重新撬回定單便很困難。

人才培訓需時 質素變差
劉說:「將公司分開兩邊,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全部都要一開二,成本又昂貴了,而且又要重新培訓一些新人,質素肯定會差了,全部都是擔心。」他認為,只有一些大公司才有人力物力搬廠,現時他雖有意搬遷,但仍未敢下決定。

傑斯設在東莞的工廠主要生產紙盒,他將東莞的負擔慢慢轉移到柬埔寨,正正亦面臨將廠房一開二的難題。他坦言搬廠都不是那麼容易,他們都捱了兩至三年:「我們當時有很多東西做不到,原因是工人的技術達不到,又要慢慢將機械入去,所以搬廠風險很大,膽量亦要很大。」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10/20496025

港商:冇美國單一定死


東莞廠商傑斯稱美國是中國製造業最重要市場,港商在內地設廠甚被動。資料圖片

中美兩國在貿易戰交鋒,東莞廠商兼網台時事評論員傑斯指出,美國就算不向中國購入貨物,亞洲區仍有大量選擇,反觀「內地間間廠都係做美國單,冇美國單一定死」,故美國在製造業的貿易戰成為大贏家。

傑斯表示,美國市場是中國製造業最重要的市場,故港商在內地設廠其實甚被動,東南亞各國競爭對手的價格比中國低,佔主動是美國客及歐洲客。他說:「𠵱家加咗2,000億美元 (約1.56萬億港元),美國客人係有選擇,佢哋可以選擇到泰國或越南去做,冇必要搵中國。」他認為特朗普之所以推出三輪關稅,其實就是想美國大品牌離開中國製造業,逼他們去其他國家。他指出,現時美國單數量減得非常厲害,足足少了一半,「已經唔算好差」。他又特別提到,美國單特色是穩定,他形容「做開一年,他們年年都搵你,設計都唔會轉,但歐洲市場卻年年轉設計,故開拓新市場並唔容易,成本亦好高」。

結業過程需兩至三年

「今次真係好大鑊!」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創會會長佘繼標亦形容中美貿易戰持續,對港商打擊很大,他指出合同無寫新關稅如何解決,若美方突然下令徵收新關稅,即時生效,買賣雙方都不知在海上航行的貨物由誰負責,「生產商畀唔起,銷售商畀唔掂」,未來將會非常混亂及產生極多糾紛。

佘指出,就算銷售商肯付錢,貨物價格突然高了25%,很有可能賣不出:「平時賣1,000萬人民幣(下同,約1,148萬港元)嘅貨,可能只賣到300萬(344萬港元)嘅貨,700萬貨點樣處理呢?生唔生產呢?唔生產又俾人罰,生產咗個倉邊個畀?船費邊個畀呢?」他估計,最終銷售商極有可能要求生產商分擔,最終廠商不勝負荷結業。

另一方面,港商想將內地工廠結業同樣不容易。港商劉達邦表示,結業要處理工資、長服金、海關賬目、環保、廢料等,還有一系列的部門磋商,整個過程最少兩至三年,以一間300人工廠為例,結業費用最少3,000萬(3,444萬港元)。據悉,過往有港商將工廠結業返回香港,結果被政府人員在香港抓回內地,勒令他付清賬單才獲准離去。
■記者黎仕南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10/20496030

「中國製造」吸7萬億港資


港資一直是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的主要來源,但進入21世紀後受到排斥。《壹週刊》圖片

中共改革開放以來,港資一直是內地外資主要來源,佔內地實際使用外資總量五成以上,甚至可以說「中國製造」主要靠港商打響。但進入21世紀內地追求高新科技,要「騰籠換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港商受到排斥,日漸式微。

未見迎來高新科技

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已成為內地吸收境外投資的最大來源地,以及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資目的地。截至2017年,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近40萬個,實際使用港資9147.9億美元(約7.14萬億港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量54.2%。

但從2008年開始內地當局「喜新厭舊」,不再歡迎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低的港商,以環保、稅務等名義逼珠三角港商搬往邊遠山區,騰出黃金空間以安置所謂「高新科技」項目,美其名曰「騰籠換鳥」,不少港商倒閉或奄奄一息。

不過,隨着以加工出口為主的港資中小企業大批倒閉,騰出空間,珠三角並未見迎來「高新科技」大舉湧入情況;反而處處廠房空置,一片冷清。而全國各地流入廣東的農民工飯碗丟失,更引發社會穩定受威脅的擔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