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修改章程引入黨委 中共利益凌駕股東 123上市公司改姓黨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207

修改章程引入黨委 中共利益凌駕股東
123上市公司改姓黨




【本報訊】「國進民退」是內地最熱話題,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要做到全方位控制,黨的手影已全面滲透香港上市公司界別。本報對本港上市公司進行全面統計,發現去年至今,有123間上市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正式確立黨委(即共產黨委員會)及給予權力,佔港交所2,262間(包括382間創業板)上市公司5.43%,其中有8間屬恒生指數成份股(俗稱藍籌股)。

這個「改姓黨」的風潮仍未息止,直至上周四仍不斷有國企、央企修改章程,部份公司越改越過份,將黨委權力任意放大。有公司講明黨委經費要佔員工薪酬總額1%;有的指黨委若發現公司不符黨路線,可向上級黨組織報告。當出現利益衝突,黨的利益一定凌駕於股東利益之上,維權投資者David Webb斥責,港交所放行其大客─中國政府,將潛規則變成白紙黑字的「永久性」公司條文,做法離譜。
記者:孫樂祈



習近平曾提出「黨校姓黨」、「黨媒姓黨」,這股操控勢力已蔓延到香港金融界。記者發現,由2017年至今,有123間在香港上市的國企、央企已更改公司章程,確立黨委地位,佔港2,262間上市公司5.43%。當中8家為藍籌股,包括中石油(857)、中石化(386)、工商銀行(1398)、中國銀行(3988)、交通銀行(3328)、中信股份(267)、中國神華(1088)、及建設銀行(939)。這批恒生指數成份股,盈富基金及不少強積金基金等都一定要購入。

修改公司章程後,以往的潛規則都放到枱面上,白紙黑字確立黨的大權。首先123間上市公司要設立黨委,以交通銀行為例,即要確立有「中國共產黨交通銀行委員會」。2017年3月21日,中鋁國際(2068)為這場黨企化道路揭開序幕,直至上周四,仍有深圳高速公路(548)發出通告建議修改章程。屆時,公司要設黨委書記一名,部份公司再設副書記,而黨委委員數目每家不同,其中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107),則有明確註明要設9至11名黨委委員。

經費佔員工薪酬總額1%




黨委要維護的利益當然不是股東,根據章程,「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確保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公司的貫徹執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決策」。另一個功能是將黨的影響力滲透公司上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本行改革發展」。

黨委委員有薪酬,黨委的經費由公司貢獻,雖然大部份沒有明文寫出來,但一般如徽商銀行(3698)一樣,佔上年度員工薪酬總額1%。徽商銀行上年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共12.9億,即黨委今年便能有1,290萬經費。這筆款項除買教材開展黨內教育、租賃和修繕黨組織活動場所,亦包括「表彰獎勵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黨委權力凌駕董事局



這些國企、央企的公司主席,通常身兼黨委書記,但由於不是所有董事局成員都是黨委委員,這樣黨委的權力便凌駕董事局的權力。修改公司章程需要召開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有不少小股東發現問題圖力阻相關章程通過,例如中銀有8.2%小股東投反對或棄權票,海螺水泥更有13.6%,但在大股東投贊成票下,小股東無力阻止。持有中交建(1800)的小股東陳婆婆,對此表示無奈:「如果改完賺少咗錢,我做到啲乜?」根據上市規則,於股東大會中為某議程安排投票時,有重大利益的股東或緊密聯繫人,需要投棄權票。那由黨控制的大股東,對確立黨委的修改章程投票中,又是否存利益衝突?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330

國進民退 中共向左走
企業高層紛獻媚 自閹權力做黨奴



習近平要加強黨的權力,收緊控制國企。

【本報訊】鄧小平過往把國家主席任期定在兩屆,習近平今年初將這限制打破,震動了全世界。較少人注意到的,是鄧小平提出、讓國家迅速發展的「企業、黨政分家」,同樣在走回頭路。現時內地大趨勢是「國進民退」,一眾國企、民企,都乖乖跟黨走。本報除了發現有123間上市公司修改章程,鞏固黨的權力,當中有公司高層更主動「獻媚」,加入特別章程,賦予黨委更大權力。
記者:孫樂祈



「董事會決策重大問題時,首先要聽取黨委的意見。」一條公司章程條文,就將百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權力架空,由黨凌駕,明正言順操縱公司。假設黨委要求公司配合「一帶一路」策略,投資海外項目,就算董事局認為會令公司帶來虧損,黨委一句話,董事會便要跟從。

除了上述基本條文,本報發現部份國企更主動獻媚,賦予黨委更大權力。其中江西銅業股份(358)新增特別章程,寫上:「對不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不符合中央和江西省委要求的做法,黨委會要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得不到糾正的要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意味不聽公司黨委意見的,將會被更高級的黨委找麻煩。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107)則新增章程,特別指:「黨委有權依紀依法,對違反黨紀的行為和腐敗問題案件,進行嚴肅查處,築牢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和法紀防線。」

黨委可列席高層會議

公司高層的委任、罷免大權,同樣落在黨的手中。黨委有權加入國內企業的監事會(公司監察委員會),除了列席董事會外,亦能列席高級管理層的會議。不單可以提出建議,更能提出質詢。監事更能監督董事等重要人員的選聘程序,為一眾高層的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習近平要加強黨的權力,收緊控制國企,是這波公司修改章程潮的起源。2016年尾,習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2017年他再提出《關於加快推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公司章程有關事項的通知》。

究其原因,中共喉舌刊物《求是》曾刊載文章指,一些國有企業存在腐敗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黨的領導弱化。文章提出,「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亦強調,要解決黨組織地位作用邊緣化,真正使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嚴起來、實起來、強起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333

習權時代 重玩30年前過時「遊戲」

李克強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

【拆局】
中共要求在華企業(包括內企和外企)設立中共黨支部,並強化其在企業中的實際作用,源於其傳統的「政治第一」思維,同時也出於中共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安全考量。事實上,習近平上台後強調「黨領導一切」,還有一個難以言述的背景:集權和高層黨爭的需要。

中共是靠玩弄政治起家、靠「黨的建設、武裝鬥爭和統一戰線」三招從國民黨手中奪得江山,故毛澤東在世稱王27年,「黨領導一切」屬必然;只是毛臨死前,中國經濟搞得一團糟,瀕臨崩潰,人民缺衣少食,生活如水深火熱。

毛澤東死後,鄧小平復出搞改革開放,時任中共高層意識到不能用打江山那套搞經濟建設;鄧多次提出要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黨政分開」,企業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黨委起監督作用,不介入企業具體經營。

排斥李克強

企業黨政分開被視為當時中共政治改革的重要舉措。企業獲得自主權和生命力,中國經濟步入快車道。習近平掌權後要恢復毛時代「一言堂」,習說了算,打着改革旗號成立10多個統領全國的「領導小組」,習親任小組長,以此排斥總理李克強。李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

為更名正言順集權,習又玩起30年前中共自己都否定了的「黨領導一切」過時遊戲。因習是黨的總書記,「黨領導一切」就是習領導一切。同時也有利於加強中共對全社會的監控,配合維穩;畢竟今日中國社會不穩定因素此起彼伏,隨時爆煲;1989年六四事件對中共記憶猶新。

另外,中共固執認為,美國和西方念念不忘「顛覆」中共,通過產業工人搞「顏色革命」可能性依然存在;在中國走向工業化之時,在企業建立黨支部,同西方意識形態爭奪工人、影響工人,對於防止顏色革命十分重要。至於是否會影響企業經營,不在習和中共考慮範圍。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336

David Webb轟港交所是罪魁


David Webb

【本報訊】內地企業跟黨姓是潛規模,但透過修改公司章程成為白字黑紙條文,維權投資者David Webb認為做法離譜。他回覆本報指:「中央雖然早已控制所有國企,高層無不是忠心的黨員,但那不是將潛規則永久化的原因。」他指摘港交所是罪魁禍首,「容許有明顯利益衝突的國有組織以大股東身份投票,是離譜的行為」。

反映習管治策略收緊

David Webb反問如果修改章程的是長和系,港交所會如何反應?「如果上市公司做任何決定前,都要諮詢李嘉誠或其繼承人,我肯定港交所不會批准李嘉誠在這議程上投票,港交所隻眼開隻眼閉,或者是中央控制了大量國企,是港交所的最大單一客戶」。他最後說中國要繁榮,只有減少中央調控,以及減持國企,令她們脫離國企。

另有維權基金經理指,國企一向聽黨的指令,問題重點是背後反映習近平的管治策略收緊,「佢哋都唔明白市場經濟點運作,以為政府可以指導令經濟發展。以前都扮吓,𠵱家扮都唔扮,擺明國進民退,嗰趨勢係越嚟越左。就好似𠵱家房地產搞好多限購、限價,其實令個泡沫更大」。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341

晨鳴紙業修章即獲內銀救亡


晨鳴紙業董事長陳洪國。 資料圖片

【本報訊】內地企業改姓黨,會否有着數呢?且看看市值24.5億的晨鳴紙業(1812),雖一度面臨清盤,但修改章程後即獲多家內地銀行救亡。

9個月發債10次

晨鳴紙業董事長為陳洪國,業務包括做紙、纖維板、強化木地板,2017年有債主追討約兩億元欠款不果,申請將公司清盤。今年1月初晨鳴紙業在公司章程中加上條文表明會增設黨組織,保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公司貫徹執行。此後公司在短短9個月間,獲多家國有銀行包括建行、郵儲行、南京銀行等擔任承銷,發債10次總額110億元人民幣,中間又出售了46億元人民幣資產減債。

另一間內企海信科龍(921),在內地生產冷氣機、雪櫃等製冷家電,其品牌名稱包括「科龍」及「容聲」。前董事長是曾被稱為中國「家電梟雄」的顧雛軍。他原持有2.62億股,即26.43%,2008年因虛報註冊資本罪、違規披露罪,以及挪用資金罪,被判刑10年,他的海信科龍股權亦被凍結。去年他提出翻案獲法庭受理,今年6月開審,尚未判決。今年7月公司修改章程,除了配合黨以外,還表示有多種事項要經黨委研究討論才經董事會通過生效,包括「重大收購或出售方案」、「重要資產的抵押、出租和轉讓」、「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等。這些變動未知對其判決有否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