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長者綜援犯眾憎
補鑊方案衰過還原
公帑貼林鄭面子
林鄭月娥昨日被問到推出補鑊方案是否跪低,不肯正面回應。夏家朗攝
【本報訊】政府收緊長者綜援門檻安排掀起政治風暴,民主派與建制派攜手施壓通過動議促擱置動議後,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推出「就業支援補助金」補鑊方案,向60至64歲新申領綜援的健全人士發放每月1,060元,金額正正就是長者與成人綜援差額,惟有關方案會要求60至64歲人士搵工,而且不包括原有長者綜援的多項津貼。學者及議員狠批補鑊方案「衰過」原建議,斥林鄭為了面子,不惜以行政手段及公帑化解危機。
記者:姚國雄 王家文
記者:姚國雄 王家文
立法會跨黨派通過動議要求政府擱置調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至65歲後一天,面對巨大政治壓力的林鄭終召開記者會,宣佈向60至64歲新領取綜援的健全人士每月發放1,060元就業支援補助金,受助人毋須申請,亦不會因無辦法找工作而失去補助金。補助金與綜援金一起發放,下月1日開始實施,與政府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的措施同步。
部份獨有津貼無法領取
新推出的補助金額正是單身健全長者及單身健全成人綜援金額的差額,明顯是向政治壓力低頭的補鑊方案,林鄭昨多番被問到此舉是否跪低,她沒正面回應,只在回應英語提問時稱每個政策落實時總有改善空間,包括今次:「我不會認為這(方案)是跪低或者是屈從壓力之下,也不是民粹。」她席間強調今次改動申領長者綜援門檻沒有「慳錢」考慮,而最新推出的補助金不涉及額外行政費。
一直企硬表明不撤回方案,甚至反問「仲有冇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向政治現實低頭,稱社會若希望政府多協助這批年長健全綜援人士,「我覺得可以接受」、「點樣能夠進一步關懷呢班年長嘅健全人士,我覺得可以做多啲」。
補鑊方案無疑為曾因此被林鄭指有份支持收緊門檻的建制派提供下台階,故建制派紛稱收貨,惟基層團體及學者卻點出方案不足之處,只為林鄭面子而推出。捍衞綜援聯權利大聯盟成員歐陽達初指補鑊方案表面上彌補了成人與長者綜援之間的差額,但60至64歲新申領綜援人士仍無法領取長者綜援獨有的津貼,如每月340元的社區生活補助金、每月約187元的長期個案補助金、兩年一次上限為500元的眼鏡津貼以及實報實銷的牙科保健津貼等,估計60至64歲的長者日後減少近13%津貼。
學者:政治手段化解危機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斥方案只是權宜方法,質疑政府為顧全面子,騎虎難下,故在短時間內以政治手段,化解即時危機,強調不少60至64歲人士因為健康問題未能搵工而申請綜援,當局以支援他們就業而推出補助金毫無意義,反而增加了行政開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也批評林鄭在巨大政治壓力下,以公帑挽回自己的面子和民望,而涉及人士將失去多個長者綜援下的特別津貼,直言補助金「衰過還原」。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119/20594648
魔鬼在細節
長者唔搵工或扣綜援
【本報訊】政府昨公佈的「補鑊金」方案,下月1日起,60至64歲新領綜援的健全受助人,除標準金額外,同時獲發每月1,060元「就業支援補助金」。然而合資格受助人仍需參加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IEAPS),定期匯報求職紀錄及接受就業培訓,若無故缺席,可被扣減綜援,可謂魔鬼在細節中。
每兩月提交求職紀錄
現行政策下,15至59歲健全人士申領綜援必須參加IEAPS,下月1日起擴展至60至64歲,換言之日後參加IEAPS的60至64歲受助人,每兩個月需會見就業主任一次,提交求職紀錄,而尋找的工作所需工時不少於每月60小時。過往參與IEAPS的受助人更需接受就業訓練及參與工作體驗服務,包括園林美化和社區服務如清潔沙灘等,如無故缺席,社署會考慮暫停發放綜援,停發期最少為14天。特首林鄭月娥昨多次強調調高長者綜援門檻「一定唔係為咗慳錢」,但被問到若非財政考量,何不同時讓60至64歲受助人領取部份長者綜援的特別津貼時,她沒正面回應,只稱除現金支援外,IEAPS現已有不少服務和津貼。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圖)則指,提供就業支援補助金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執行上也容易,他指現時55至59歲綜援受助人中,約七成(約1.26萬人)為殘疾或健康欠佳,所領取的綜援金額已較健全成人為高,不受今次政策調整影響。
而現有26間非政府機構營運IEAPS,合約期至今年3月底,政府計劃日後縮減至5間。林鄭昨承認新政策下60至64歲健全受助人需轉介至IEAPS,若同時整合和減省服務,「有少少自相矛盾」,故決定延長合約期多一年。
社署回應指,政府2017年起「要求」非政府機構以重點培訓及就業輔導服務取代工作體驗活動等,並指目前參加IEAPS的所有人均毋須參與。但有營運IEAPS機構反駁,社署一直沒明文取消,個別機構則改以「織冷衫」等取代清潔沙灘等工作體驗,認為「如果唔想再搞,就同業界講正式取消」。
■記者王家文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119/20594650
行政立法關係陷冰點
|
【拆局】
這邊廂以「補鑊」方案平息建制盟友不滿後,「直言」林鄭月娥卻因寸爆泛民「係咪有少少妒忌」再次禍從口出,令本來已經不滿未獲邀接見的民主派「二度創傷」。據知林鄭這次明顯過火的做法連部份溫和泛民都被「辣㷫」,以目前氣氛而言,民主派或全體拒絕出席立法會新春宴請林鄭,行政立法關係或返回至梁振英任特首時期的冰點。
這邊廂以「補鑊」方案平息建制盟友不滿後,「直言」林鄭月娥卻因寸爆泛民「係咪有少少妒忌」再次禍從口出,令本來已經不滿未獲邀接見的民主派「二度創傷」。據知林鄭這次明顯過火的做法連部份溫和泛民都被「辣㷫」,以目前氣氛而言,民主派或全體拒絕出席立法會新春宴請林鄭,行政立法關係或返回至梁振英任特首時期的冰點。
泛民或杯葛新春午宴
立法會下月將在立法會大樓舉行新春午宴,並宴請林鄭、行會成員及高級官員,民主派過去多次出席宴會,惟有民主派議員透露經過綜援風波,會再三考慮是否出席,明言以林鄭現時與泛民關係,主動出席會「令自己尷尬」,但是否全體杯葛則要看林鄭其後表現及社會氣氛再作決定,坦言林鄭做法令溫和泛民難做,擔心雙方關係從此越走越遠。社福界邵家臻坦承即使態度較溫和的專業議政也在今次事件被林鄭辣㷫,若然林鄭2月1日(即新政策實施)前約見泛民,他們可以視作為一時之失;若林鄭未作回應,即代表她打算與泛民撇清關係,會重新制訂對待政府的策略,杯葛出席立法會新春午宴是其中一個考慮。早已決定不出席午宴的民主黨林卓廷稱原已不想與林鄭「太喜慶」,最新情況更令其意向更堅決,他形容行政立法關係雪上加霜,但民主黨是否全體杯葛則未有決定。
■記者陳嘉裕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119/20594494
林鄭寸泛民妒忌 邵家臻:咁重口味
|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這場「補鑊金」大龍鳳,在公佈前一日親疏有別地只接見建制派議員透露詳情,卻沒有與同樣反對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的民主派會面,林鄭昨於記者會被問到有關做法時堅稱有自由安排與誰見面,寸爆質疑民主派「妒忌」、「個心唔舒服」。民主派強調要求約見是出於議員責任,轟林鄭搞分化、欠政治操守,社福界邵家臻諷指:「妒忌見你,咁重口味?」
何君堯罵泛民「賤格」
林鄭前日只邀建制派就「補鑊」措施會面惹民主派不滿,她昨在記者會寸嘴回應,指議員雖然可要求見她,但她也有自由選擇:「如果行政長官去約見邊位議員同邊個機構都冇自由,我唔知點樣有效去做行政長官。所以如果有部份泛民議員有呢種情緒,係咪有少少妒忌或者個心唔係好舒服?我只可以講,如果有重要議題,跨黨派係要見,我都盡量會抽時間去見。」雖然她稱願意就綜援議題接見議員,但卻指由於自己日程很忙碌,未來兩星期難以安排,因她即將出訪瑞士一星期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林鄭的「妒忌論」火燒立法會昨天舉行的內務委員會,民主黨涂謹申席間要求主席李慧琼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時表達不滿,認為政府有責任就重要議題向全體議員作簡報:「(要求見面)唔係妒忌呀,係責任問題。」街工梁耀忠批評林鄭搞分化,強調新政策有深遠影響,質疑為何只接見政見相近的議員。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也斥林鄭「撩交嗌」,質疑她走梁振英施政舊路,做法幼稚。
建制派何君堯發言時則以「呢班友仔」形容民主派,反指民主派覺得不獲邀請是「冇面」:「十幾條友,你認真反省吓喇,呢啲係犯賤。」民主派要求何澄清,何指民主派是「整體表現賤格」,李慧琼指何不應用「非議會語言」,要求收回言論 ;何雖收回,但又指「我希望佢哋唔好繼續犯賤」。
■記者姚國雄、陳嘉裕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119/20594496
政府三億包底 統一外判工待遇
|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改善政府非技術外判工福利,包括發放約滿酬金及做滿一個月即享法定有薪假期等,原定今年4月1日起實施,但之前已簽訂新服務合約的外判工卻無法受惠,造成同工不同待遇,估計涉及120張合約,逾萬外判工受影響。政府決定「包底」,補貼承辦商超過三億元,讓舊合約外判工同樣受惠新措施。
解決同工不同酬
政府一直被批評帶頭剝削外判工,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改善措施,今年4月1日起簽訂的服務合約加入新條款,改善外判工待遇,包括承辦商需向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一年的員工提供總工資6%的約滿酬金、在八號或以風球懸掛時工作發放1.5倍工資,以及做滿一個月即享法定有薪假期等。當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會盡量延長現時服務合約至今年4月1日,避免新舊合約出現同工不同待遇。但林鄭昨在記者會上承認,新措施雖然看似合理、有根有據,「但執行上有問題」,因約有120張服務合約在今年4月1日前簽訂,涉及逾萬名外判工無法受惠,「事實唔係好理想」。
政府決定由去年10月10日《施政報告》公佈當日至今年3月31日,部門已批出的外判非技術服務合約都會加入新措施條款,同樣於4月1日起生效,並會向承辦商提供一次性補貼,估計因加入新條款而引致的額外開支超過三億元。
財經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表示,現計劃招標的政府合約會延後並加入新條款,若因運作需要而於今年4月1日前招標或批出的合約,會盡量縮短年期至一年,甚至更短。至於日後招標的合約,新措施條款的開支會反映在合約金額中,政府不會額外補貼。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周小松認為,政府的補救措施可令政策從善如流,避免出現同工不同待遇的不平等情況。他指政府外判工大多只領取最低工資,以往不少無良承辦商更藉換約逃避支付遣散費,日後在合約新增條款,相信可保障外判工,「某程度上都算解決到問題」。
■記者王家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