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5/19897467
首次追蹤2,400名中學生
六年研究成果:EQ低易爆粗
理大學者發表全港首個中學生粗口研究,發現青少年講粗口的頻率會隨年齡增加。
【本報訊】廣東話粗口是校園禁忌,同時卻廣泛流行。理大學者石丹理發表全港首個中學生粗口研究,花6年時間追蹤近2,400名中學生,發現青少年講粗口的頻率會隨年齡增加。自稱過去一年講6次或以上粗口者,由讀中一時佔約24%,增加至中六時約43%。研究亦發現,自覺社交、控制情緒商數及分辨是非能力越低的中學生,會傾向講更多粗口,這與教育制度忽視情緒及品德教育有關;習慣「爛口」青少年更有較大可能干犯毆鬥、逃學等不當行為。
記者:周婷
研究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負責,屬大型中學生研究項目「共創成長路」的一部份。研究團隊隨機抽出近2,400名中一學生,由2009年起追蹤至2015年中六畢業,學生須每年填寫問卷。論文早前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研究結果顯示,自稱過去一年沒講粗口的學生維持約三成。若以一年6次為分水嶺,報稱過去一年講1至6次粗口的青少年,由中一時44%減至中六時23%;相反,自稱過去一年講粗口多於6次者,由中一時約24%增至中六時43%。
港忽視情緒品德教育
問卷亦透過多項提問,計算中學生的社交人際、控制情緒及辨別是非(social、emotional、moral)的能力。石丹理指,經過對比分析,發現上述3項能力越差的中學生,會傾向講越多粗口。
石丹理認為,這或跟教育制度側重學科知識、忽視情緒及品德教育有關,例如學校甚少教導青少年如何疏導情緒或面對爭執等。
石初步發現,講粗口越多的學生填寫問卷時自評心理健康狀況亦會較差,較大可能干犯其他高危行為,例如欺騙他人、參加毆鬥、逃學或發生性行為等等。他舉例指,不少打鬥實因指罵、口角而起,若雙方不口出惡言或可避免,證明放任青少年講粗口「唔係冇後果」。此部份的數據有待進一步分析。
校長:高危行為催化劑
石又強調,講粗口本身無分對錯,並非古肅要求中學生不講粗口,而是希望提供更多數據、帶動討論。他笑言,個人認為「自己一個人時講粗口,發洩吓」並無不可,但粗口或對他人構成傷害、令人感覺被辱,尚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尤應慎用,他又希望社會深思受過教育的人,是否必須靠粗口來表達及宣洩。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認同研究結果,形容學生若自覺「道德好啲、控制能力高啲,都會有啲顧忌,覺得唔可以咁粗鄙」。
麥耀光指講粗口雖不會引致高危行為,卻是催化劑,「(青少年)走埋一齊隊酒、隊煙,或者打交、欺凌其他人,都會講吓粗口以震聲威」。他主張訓輔應軟硬兼施,教學生正確的社交態度和表達情緒方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5/19897469
Ben Sir「粗口可顯交情」
Ben Sir
【本報訊】多講粗口者常被嘲「爛口」,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形容,粗口乃語言中的「核彈」,比一般指罵、宣洩字句的確具更大傷害性,青少年理應明白此道理及慎用。
他同時亦為粗口平反,認為有其正面作用,例如不少人跟熟人見面才會「爆句粗口出嚟」,對方不會感到羞辱,此情景下粗口便成為表達熟絡、交情的語句。
青少年未必明出處涵義
Ben Sir指,青少年未必明白粗口背後的出處、語言及文化涵義,但在家人影響及口耳相傳下,加上互聯網有大量資訊,要認識粗口並不難,「莫講中學生,小學生都知道呢啲係粗口」。
想青少年戒掉爛口,歐陽偉豪認為要主動出擊,如多向青少年解釋粗口的含意,他舉例指:「(粗口)涉及人哋媽媽、涉及性器官,而性器官係私隱嘅地方,小朋友去沙灘都識得遮蓋私隱器官啦,咁用呢啲說話攻擊人,當然係最要命」。此類開明、有理據的解說,有助青少年明白粗口潛在的傷害。
■記者周 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5/19897471
學者:禁講冇用要教辨是非
石丹理指講粗口越多的學生自評心理健康狀況亦較差。
【本報訊】學校普遍有校規禁止講粗口,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指出,必須理解學生爛口的背後原因,不可靠校規禁止,「你一路禁禁禁,但冇話幫佢提升EQ、分辨是非,結果係變咗一路罰佢」。資深中學訓輔老師則指,青少年心智未成熟,需學習如何表達情緒、避免言語傷人,故校園必須有規範懲處,「學生要明白(講粗口)會有後果」。
「初中生為顯不畏權威」
石解釋,研究發現自覺社交、情緒控制能力不足的學生,傾向講更多粗口,應加強相關支援。
問卷另一部份問及學生認為現時學校教導的生活技巧是否足夠,如與人溝通、抒發情緒的方法等,不少學生認為並不足夠,「當我哋成日講全人教育,咁學校係咪應該將主力擺喺主科,定係應該加番啲品德培育呢?」
有多年訓輔經驗的廠商會中學副校長郭智穎強調,校園是有規範地方,有必要定性講粗口為「唔應該」,但前線經驗亦反映不可單靠懲罰,該校亦着力理解學生講粗口的原因。她舉例指,初中學生多數為顯不畏權威,吸引注意,高中生則傾向抒發憤怒或失望,兩者需要的支援不同,必須對症下藥。
■記者周 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5/19897473
「講粗口似細菌慢慢栽培」
麥耀光稱近年所見學生爛口情況有所收斂。
【本報訊】理大學者石丹理的研究發現,隨着年歲增加、中學生講粗口的頻率會增加,結果與外國同類研究脗合。他解釋,隨着青少年長大,生活重心由家人及師長,轉移至朋輩、戀人及網上世界,着力尋求認同。加上在人際關係和學業遇到的困難越見複雜,粗口除了用來宣洩不快,更可能成為朋輩間共同語言。
校方軟硬兼施訓導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表示,該校取錄不少基層、弱勢學生,坦言「小學慣咗講(粗口),中一都可以好勁」。若不加強訓輔,情況極易惡化,「如果學校放鬆啲、唔着緊,(講粗口)就會好似細菌咁慢慢栽培,學生講粗口,老師態度都係唔理、唔罰,學生就真係會越講越多。」
因此該校自初中起着手改善粗口問題,麥校長笑言:「訓輔組老師高壓又好、溫柔又好,都會幫學生少講粗口。」近年所見學生爛口情況有所收斂。
■記者周 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