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78
含笑別江湖 金庸逝世
【1924-2018】世界首屈一指的武俠小說家查良鏞昨在港逝世;圖為他2006年出席書展座談會。
【本報訊】武俠世界裏,查大俠看透世事;韋小寶的刁鑽無賴世代共鳴,管理學人也要鑽研取經。現實生活裏,金庸游走於左中右之間的狹縫,「反共」是他「投共」也是他。《明報》創辦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武俠小說家查良鏞,昨日病逝,享年94歲。笑傲江湖一生,書劍恩仇百載,都付滄海一聲笑。
新華社昨報道,查良鏞昨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報道形容查是知名報人、社會活動家、歷史學家,為香港回歸祖國事務殫精竭慮。明報報業集團昨晚發表悼文,表示金庸昨日於養和醫院病逝,《明報》全體成員對此深感惋惜及難過,形容他的遽逝是對《明報》及香港新聞事業一大損失。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華社發稿後半小時發表聲明,對著名作家、資深報人查良鏞教授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香港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陶傑透露查患上肝癌
生於浙江海寧的查良鏞,近年屢次傳出病重消息,2010年更有網民在微博散佈他去世的訊息。事實是他近年已甚少公開露面;他2010年底接受樹仁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時已行動不便,需撐枴杖,上台時更由兩人攙扶。設於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去年揭幕時,查良鏞亦抱恙未能出席,其三子查傳倜當時稱,查良鏞身體狀况良好,但行動不便,近幾年與家人只用眼神交流。
曾在90年代短暫出任《明報》副刊副總編輯的作家陶傑說,最近仍經常探望查,並透露他入院「都入咗一陣」,但還認得人,雖說話和行動不便,但「同佢講時事局勢,佢有反應,對眼發光」。陶傑在其fb專頁透露,查是在昨下午4點半離世。「為了查先生,最近我去大嶼山的靈隱寺查訪一位二十多年前結緣拯救過我的女法師,但她也不在了」,他說前天還有去醫院看他,他在熟睡,面色很好,以為他總還有幾星期。至昨天下午接到消息,「說他走的時候,在默默聆聽着一位親友視像電話對他說話,聽着聽着,他含笑而逝」。陶傑昨晚又在電台節目透露查患上肝癌。
官方通訊社與港府如此高度評價查良庸,多少與他晚年立場轉變有關。查良鏞40年代於上海及香港《大公報》任職,但至1959年創辦《明報》後,親筆撰寫的社評多次駁斥中共政策,六七暴動期間,更公開對左派暴徒口誅筆伐。
但至80年代,曾經毋懼暴徒的屠龍刀蛻變成接通「天朝」的倚天劍。1981年,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身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單獨接見身為時任《明報》社長的查良鏞,查氏成為香港獲鄧小平接見的第一人。至1988年,中英政府正談判97後香港特首選舉方法時,查良鏞與商人查濟民拋出沒有民主普選的「雙查方案」,建議行政長官由一個600人選舉團選出,被民主派狠批。
與查良鏞同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指,查是「保守之中想香港早啲有民主」,早期盡過很大努力,只是後來的雙查方案令人失望。李又透露上次與查良鏞見面在大約一年前,當時已知查的健康欠佳,後期在認人方面有困難。
政見未必很受歡迎,但金庸的武俠小說則幾乎無懈可擊。由1955年在《新晚報》發表的《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金庸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有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武俠小說作家之譽。
倪匡:人生豐盛到極點
與金庸相知相交近60載的倪匡說,金庸「人生豐盛到極點」,是中國歷史上「五千年第一人」。繼作家劉以鬯早前逝世,倪匡慨嘆與他這一代當年由上海來的著名作家,「如果我都算有份量,得番我一個喇,哈哈哈」。
曾在《明報》及《明報月刊》任總編輯的作家董橋說,金庸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枝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他創作的武俠小說風靡讀書界,傾倒數代人,讓他的廣大讀者或深或淺消受了中國文學的薰陶。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83
董橋悼金庸
查良鏞
「金庸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枝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他創辦的報匯一紙風行,統領一九四九年之後兩岸三地憂國憂民的思想潮流,朝野注目。他創作的武俠小說風靡讀書界,傾倒數代人,讓他的廣大讀者或深或淺消受了中國文學的薰陶。金庸先生的成就不是奇蹟,是他的用功他的博學和他的毅力的成績。我跟隨他做事十數年,領受他的教導也目睹他的行止,在時局風湧雲起的時刻,他的政論始終抱持知識人的良知和傳媒人的天職,不亢不卑,字字入骨。金庸先生一生讀書,晚年還去英國讀博士,那是他的抱負他的心願。其實、金庸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依然是金庸,不必任何光環的護持。」
(編按:上世紀80年代初,查良鏞邀請董橋出掌《明報月刊》,董橋後來轉任《明報》總編輯,兩人合作多年,相交相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24
將武俠帶入文學
金庸作品可說從沒離開過香港書店的架子,昨日其死訊傳出,著作更被放到當眼位置。金庸曾把筆下武俠小說的名稱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黎樹雄攝
【金庸逝世之弘揚武俠】
【本報訊】金庸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於1955年起在《新晚報》副刊刊出,其後寫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及《天龍八部》等共15部著名武俠小說。多名文化評論員稱讚金庸的武俠小說滲入歷史,並以優美純正的白話文寫成,故事節奏明快,與另一位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席捲全球華人文壇。
記者:謝明明
早於七十年代已認識金庸的作家兼評論員沈西城表示,金庸的武俠小說內容滲入歷史、野史,並以章回小說的筆法寫成,金庸曾對其說:「小說有歷史背景,想讀者有真實感。部份小說主角係真實歷史人物,如康熙,但部份主角係虛構,如韋小寶,真真假假,更加有趣味。」他指,金庸小說包括哲學、愛情等元素,已超越武俠小說範疇,尤其人物性格及寫情,「好似岳不群偽君子,寫令狐沖、韋小寶嘅跳脫,愛情嘅歌頌亦刻骨難忘」。沈慨嘆:「現在中文程度咁低,華人難以再出一個雅俗共賞嘅大文豪,從此以後,巨匠不再。」
節奏明快 文筆簡練
在個人娛樂不發達的上世紀五十年代,連載小說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消遣。著有《通宵達旦讀金庸》、曾為古龍代筆的香港《聯合報》前社長薛興國表示,當年未有電視,更遑論互聯網,唯一娛樂就是閱讀,而金庸文字流暢,情節「轉來轉去」引人入勝,兼融入歷史、文學等內容,自然成為市民首選,「加上當時好多人都係走難嚟香港,金庸寫嘅嘢好貼近經過苦難嘅人嘅生活,所以好受歡迎」。
文化評論員、《金庸:從香港到世界》編者鄭政恆指出,金庸革新武俠小說,舊派武俠小說如《臥虎藏龍》、《蜀山》等故事人物多虛構兼節奏較慢,但金庸的武俠小說以歷史為背景,部份故事角色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加上情節以貼近現代電影手法推進,緊湊明快,「金庸同梁羽生嘅小說歷史跨度比舊派廣闊好多」。
金庸小說文學地位受推崇,另一重點是其文筆簡練,打破全球華人的語文隔膜,鄭說:「全世界嘅華人無論口講同書寫都會有中文差異,但金庸嘅小說以純正及優美嘅白話文寫成,無強烈嘅地方色彩,打破呢嗰隔膜,任何華人世界都被佢嘅武俠小說吸引。」從而引起不少對金庸小說的研究,發展成為「金庸小說研究」(俗稱金學)。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表示,金庸作品獨到之處是其文字風格簡單、不複雜,且具文學修辭,有文學作品的感覺,「衛斯理有故事,但冇文學,金庸小說有影像,係佢比其他人強嘅地方,加上有詩詞歌賦,亦容易入屋,梁羽生嘅古文,就偏深。」其受歡迎程度,歷久不衰,一代傳一代。彭稱,金庸將通俗的武俠小說提升至文學作品層次,並一直修改作品,將消閒娛樂變成文學名著,是一個巨大成就。而金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遊戲和漫畫,甚至有聲書,在出版方面不斷帶動風潮。
金庸先生死訊傳出,不少讀者感到可惜,紛紛到各大書店購買喜好的金庸小說收藏記念。觀塘apm的三聯書店店員表示,多了市民查詢金庸作品存貨。有讀者稱讚金庸小說具啟發性,令其喜歡中文。另有讀者指金庸小說是勵志故事,令他深受啟發。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26
「金庸早應獲諾貝爾獎」
【本報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而金庸的作品同時吸引西方眼球,至今先後有3部完整英譯本面世,包括《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及《鹿鼎記》;郭靖與黃蓉也在今年初跳出華人社會,1957年開始在報紙連載的《射鵰英雄傳》,今年2月終有英譯本第一卷出爐,出版社更計劃每年推出一本,分成12年出版。
譯本未能傳神
「金庸體」屬半文言半白話,當中又涉及不少武功招式,對譯者來說是一大挑戰,但無礙讀者的鍾愛,英譯本《射鵰》在亞馬遜官網獲近4星評分,近半讀者更給予5星滿分。英國出版界泰斗人物麥克洛霍斯憶述自己首次閱讀金庸作品便為其深深着迷,「他(金庸)不僅在講一個故事,同時也在講述一種關於歷史的思想」,認為西方世界早就應該注意金庸。
作家兼評論家沈西城回覆《蘋果》時透露,早於70年代有日本教授閱讀《雪山飛狐》後非常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透過沈向金庸提出助其將小說繙譯成日語,但雙方談不攏,至90年代後金庸小說才陸續繙譯成日文及英文等,但他認為相關譯本未能將金庸小說的精髓精準傳神地繙譯,影響金庸小說衝出世界文壇,「以日本為例,如果金庸小說早幾十年被繙譯,對中國文學有好深研究嘅松本清張、司華遼太郎等作家仲在生,一定會有更大嘅談論。以金庸小說嘅文學藝術,早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舊版金庸小說有價有市。2015年有拍賣公司拍賣11套第一版和第二版小說,拍賣底價高達2萬元。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早前在專欄分享,有金庸迷60年代起把報紙連載的《倚天屠龍記》剪存集合成9本小冊子,最近推出拍賣以11.5萬元成交。而金庸曾於2015年控告筆名「江南」的中國作家楊治的小說《此間的少年》侵權,內地法院一審判決指楊治需向金庸賠償188萬元人民幣。
■記者謝明明、許偉賢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28
郵署12月推金庸人物郵票
香港文化博物館斥資1,000萬元的金庸館,去年3月已開放。資料圖片
【本報訊】郵政署將於12月以查良鏞筆下人物為主題發行郵票,展示《鹿鼎記》韋小寶、《射鵰英雄傳》郭靖和黃蓉等家傳戶曉的小說角色。香港文化博物館亦已在去年3月正式開放金庸館,展館斥資1,000萬元,展出超過300件與金庸相關的藏品。
文化博物館設金庸館
郵政署在網站提到,金庸筆下武俠小說的成功不僅是因情節動人,還有其刻畫鮮明的人物,因此郵票便以此作主題。署方更精心設計郵票小冊子,附上30枚以張無忌太極拳為主題的郵票,當快速翻閱郵票小冊子時,則可看到連續動作。
而去年3月開放的金庸館,為文化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館,館內介紹他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和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展品是他於1967年在新加坡《新明日報》所發表的《笑傲江湖》手稿,亦有展出他曾使用的棋盤和相機等物品。展覽館最特別是引入拍照專區,屏幕會顯示參觀者所做出的武俠動作,並以漫畫形式呈現,增添觀賞樂趣。去年其三子查傳倜出席展館的開幕禮時提到父親行動不便,平日只與家人以眼神交流,並不知道設立以自己主題的展館。查傳倜又希望展館成為一個文化旅遊點,大眾能透過展品更了解父親。
■記者李思潁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31
李志清:希望他早日安息
李志清
金庸逝世,曾獲他授權改編《射鵰英雄傳》和《笑傲江湖》漫畫、推出《水墨金庸》畫集的漫畫家李志清非常哀痛。
李志清昨日說:「其實在傳媒鋪天蓋地報道其死訊前個多小時,我們朋友圈的WhatsApp已傳出這消息,我心想千萬不要是真的,我不敢相信。」
性格老實 有鋪死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部部小說都有膾炙人口的角色,問金庸最似其筆下那個角色,李志清說:「我們做創作的,總會將自己某部份投射入作品,金庸也不例外,不過他很難以單單一個角色總括,有時他像郭靖,性格老實,有鋪死勁,郭靖練功練不好再練,練到好為止,他也一樣,要做到的一定會用盡努力,做一百次也誓要做到;有時他又像韋小寶,很機靈,不知他心底裏其實想甚麼。每個角色的性格,他都有一點點。」
經典小說可以永久傳世,角色可以永恆不死,但金庸大去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我很不開心」,沉痛過後,李志清說:「不過人始終都要走到這一步,希望他早日安息。」
■記者陳漢榮
(編按:今日A2至A9版插圖皆是李志清手筆,特此鳴謝。)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12
揭一頁射鵰就回不了頭
【金庸逝世之滄海逍遙】
凡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認識金庸這個名字;甚至沒有中國人的地方,老外也知道金庸。以下兩位金庸迷,視「金學」為終身研究課題,出書公開心得。二人身處年代不同;分別來自中、港;各自在思想封閉與自由的地方成長;領悟與研究角度不一,卻都對金庸有種近乎宗教式的迷戀,在讀圖世代奔走宣揚「金庸不厭百回讀」。
記者︰鄭天儀
《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主編鄭政恆:「沒有香港 沒有金庸」
已故作家羅孚曾經寫道:「如果沒有香港,沒有金庸。」
八十後的香港仔鄭政恆,九十年代開始看金庸,在互聯網尚未發達的年代,一本又一本捧着刨,他慨嘆如今金庸小說的讀者數目已不如昔,研究金庸亦由八、九十年代的高峯期由盛轉衰,但無礙他進深,以不同角度了解金庸的小說世界。2016年他便編輯《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一書,搜羅了單篇論文、文集、雜誌及網絡文章,嘗試梳理中港台及海外的金學評論發展歷程。「坊間一直不乏金庸的評論集,但未發現有由香港角度出發的著作。」鄭政恆說。
「如果金庸在另一個環境,就不會有他這種寫法,無這種寫法就不會有這種影響力或成就,作為一個殖民地空間,可以有空間思考權力對人的影響。」鄭政恆認為,金庸的小說反映香港的內在文化及時代轉變。特別是如果金庸一直留在中國大陸,就寫不成《笑傲江湖》。「正因為在香港看着中國大陸的轉變,才可以創造任我行、東方不敗、令狐沖這類體制以外,望着體制以內的角色。」亦因為金庸處於較自由的殖民香港,他才可以在小說裏隱含社會課題與政治信息,包括身份認同、民族大義、父權主義崩潰甚至兩性關係。「金庸在獨特的城市,孕育獨特的作品。他的作品隱藏了對中國和港英殖民統治,以至香港人身份的複雜態度。」
當年著名報人羅孚編輯《海光文藝》(1966年創刊),為了打響招牌,就請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化名佟碩之,撰寫長文《金庸梁羽生合論》,這篇新派武俠小說研究的重要文獻記錄在《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一書。金庸武俠小說呈現的殖民處境、從《碧血劍》看出政治意味、《鹿鼎記》展現的香港殖民處境,嘗試在文化角度看金庸小說的哲理內涵。
鄭政恆說,金庸小說是他的文學啟蒙。金庸的魅力在於文字,他提升人們閱讀中文的興趣,甚至成為華人的集體共同語言。金庸小說已經有英、日等外語譯本,多次被搬上銀幕,甚至產生了動畫、漫畫、電腦及網上遊戲等次文化改編,名揚四海,落在不同人手上開不同的花結不同的果,「像有種永恒的生命力。」
內地金學第一人陳墨:「江湖原來不是我想的狹隘」
「過去我唸大學中文系的時候絕不看武俠小說,覺得俗文學是文字垃圾,金庸完全改變我的文學觀念和認知方式。」58歲的陳墨,回帶時坦承最初看不起武俠小說,只因朋友推薦、盛情難卻無意間闖入了江湖。「那是盜版的《射鵰英雄傳》,我揭了一頁就回不了頭,一夜之間十幾個小時,從早讀到夜再由夜讀到早沒有放下過,江湖原來不是我想的狹隘。」1985年的暑假,改變了陳墨的一生,他花了五年放空只讀武俠小說,狂看金庸、研究金庸,連內地偽金庸的作品都不放過,寫了幾部金庸小說研究系列後聲名大噪,被喻為內地金學第一人。以往有金庸出席的公開場合總會見到他,與本尊單對單促膝詳談也試過兩三次,包括一次在杭州與金庸吃宵夜聊天。
單是他最愛的金庸作品《天龍八部》陳墨就讀了至少廿遍,「讀了廿次以後大概覺得差不多讀明白,但是否真正明白到精妙處我還不敢肯定。」金庸作品他滾瓜爛熟,陳墨曾提出過楊過最愛的其實是郭芙,金庸笑說其功夫深。或許,粉絲比偶像更了解偶像,有些解讀,甚至連金庸自己也從沒想到。「我說《天龍八部》段譽的原型,很像佛祖釋迦牟尼,一個是大理國王子,一個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他們都想擺脫不由自主而出走皇宮,走向苦難的人世間。金庸先生聽罷,說自己沒想到過這點。」回想與金庸的交流,陳墨每個細節都記得清楚。
陳墨回憶,1949至80年代所有武俠小說都不能進內地,一直至80年代初期。「金庸故鄉杭州開了《武林》雜誌,開始連載小說,然後開始盜版,1994年北京三聯書店合法出版金庸小說,才進入了大陸。」內地認為文藝都附有教育功能,「娛樂作用」的俗小說是大逆不道,絕不能登大雅之堂。但陳墨卻認為,金庸小說之與眾不同是它並非一味地追求奇和怪,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內在的味與道,例如《射鵰英雄傳》根本就是最好的國民教育教科書。
「郭靖的小學老師是江南七怪,把他折騰得半死但長進很少;他的中學老師是全真七子的馬鈺,寓教於樂,使他在短暫時間內有很高的長進;他大學老師是洪七公,因材施教使他突破自己。」陳墨認為,金庸表達了他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也透過郭靖的學習過程滲透求學大理道:「成才都離不開最艱苦的訓練,不像其他武俠小說,主角吃了神奇丹藥就刀槍不入、武功突發猛進。」
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人的「新派武俠小說」在港、台和海外地區從五十年代初期已蔚然成風,影響極大,但尚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封閉與禁錮當中的內地,卻是禁忌。陳墨憶述,文革後當社會漸開放,香港的金庸與台灣的瓊瑤就突然成了扭曲的人精神食糧,尤其是虛實交融的武俠小說,成為毫無安全感的人的止痛藥,金庸小說成為他們思想上逃避現實的文字桃花源,誰不想在自己的幻想中有俠義的救星?
「我當時面臨一個矛盾,根據我的文學理論概念金庸是不值得看的;但根據我的經驗,金庸非常好看。」他認為金庸作品比其他的文學經典名著一點都不差,甚至離經叛道的認為,比《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中國四大名著還要好多了。那時,在內地無論是學者或是普通讀者,還未有多少人肯在公眾場合、文字書面上直言承認金庸小說價值,敢於逆「文學正統」權威而上,他的明志需要勇氣與膽識。陳墨記得,一次文學研討會上,有位權威的學者問他對金庸小說的看法,他衝口而出:「比我們剛才談論的小說都要好。」那學者大吃一驚說:「我也這樣想但從來不敢跟人說。」二人恍如在茫茫宇宙找到失落的知音,滔滔不絕的談金庸。「金庸小說是俗極而雅,又大雅若俗的故事,是成人的童話故事。」陳墨甜滋滋的說。
金庸在內地經歷過戰亂人禍,1948年移居香港。「他經歷過痛苦人生的過程,故根據理想對應於現實出現的反差,體現在他的小說中。」陳墨認為《笑傲江湖》便寫出金庸看權力對人的腐蝕,「若沒有合理的權力結構,權力就會把人帶上災難,這是金庸他對當時寫作時代大陸文革一個陰影和直覺的反應。因為他白天要寫《明報》社論批評文革,晚上寫武俠小說時很自然的由左手流到右手,把民主自由的政治觀念和對良好政治的一種嚮往,投射於文字世界。」陳墨認為,《笑傲江湖》日月神教的儀式,跟文革的儀式很相似;《鹿鼎記》描寫神龍教培養年輕人兵團,根本就是在諷刺與批評紅衞兵。
從一個狂熱的金庸迷,轉變成冷靜學人,陳墨學著作為一個批評家,要對研究對象公正持平。評寫金庸的過程使陳墨對學習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陸的學習傳統是學習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沒有人會叫我們相信自己的理性和感覺,並有勇氣說出對文學現象或作品的看法,但金庸的小說卻讓我有了這個想法和勇氣。」
見過金庸、近距離交流,陳墨也不是沒有遺憾。「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五六年前沒有跟金庸做口述歷史。」他認為現世金庸的研究並沒有到達很高的水平,有待年輕人在前人基礎上為金庸小說創造一種度量衡和文學框架。「一代又一代過去,人們仍然會記住韋小寶、岳不群、令孤沖、郭靖、黃蓉……」陳墨說。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52
文人辦報 筆戰左派
《大公報》出身的查良鏞1959年以寫武俠小說賺來的稿費積蓄創辦《明報》,以「明」為報紙命名,有明辨是非及光明正大之意。
【金庸逝世之自立門派】
【本報訊】查良鏞是武俠小說大師,也是一代報人。在風雲不定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查良鏞毅然走出左派報章陣營,創辦《明報》,創作小說之餘,筆耕社論。《明報》由一份銷量千多份的小報,數十年間成為在本港政經界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報章,是香港文人辦報的典範。
記者:麥志榮
查良鏞在1947年大學畢業後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繙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1952年又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
至1959年,35歲的查良鏞以寫武俠小說賺來的稿費積蓄8萬元,聯同舊同學沈寶新出資2萬元,創辦《明報》,查任總編輯兼社長。以「明」為報紙命名,有明辨是非及光明正大之意。查邀請書法家王植波寫下報頭「明報」兩字。《明報》起初屬小報,靠馬經及武俠小說招徠,銷量只有約一千份。
到1962年,內地發起大躍進運動,大批難民湧入香港,明報詳盡深入報道,逐漸建立了報紙風格,銷量亦上升至五萬份。
六七暴動收炸彈郵包
查良鏞早年仍掌管《明報》時,向蔡炎培頒發最佳員工服務獎。
查良鏞親筆撰寫《明報》社評達二十年,1963年查在社論駁斥中國外長陳毅「寧要核子,不要褲子」言論,被本港左派群起圍攻,查與《大公報》展開筆戰。1967年暴動期間,查在社論對暴徒口誅筆伐。鬥委會將他列為十大漢奸之一,謔稱為「豺狼鏞」。
查良鏞曾收到炸彈郵包的死亡恐嚇,當時警方政治部需對他提供二十四小時保護,而他每次坐車外出時,都用不同的假車牌,以避開跟蹤。
文革期間中國對外封鎖,《明報》全力挖掘中國大陸新聞,經常爆內幕消息,包括獨家報道華國鋒獲毛澤東一句「你辦事,我放心」,欽點接任總書記,轟動一時。此外,查良鏞對副刊亦非常重視,專欄作家均經他親自拍板選用,倪匡、亦舒、黃霑等知名作家輩出。
查良鏞亦大肆擴展其報業王國,1966年他有感中國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摧殘,於是創辦《明報月刊》,初期曾兼任總編輯,以傳承中國文化為己任。1968年查又創辦主打娛樂、名人及時裝的《明報周刊》。1969年《明報晚報》創刊。
查良鏞時代的《明報》業務,更推廣至海外,他在1967年於馬來西亞創辦《新明日報》系列報刊,又把業務由新聞傳媒擴充至出版業,於1986年創立明報出版社及明窗出版社,出版消閒書籍為主,以「衛斯理科幻系列」最膾炙人口。
明報一九九一年上市
《明報》在八十年代急速發展,但查良鏞亦開始部署退休。1989年,65歲的查良鏞宣佈辭去社長一職。《明報》1991年3月正式上市,同年,查決定將《明報》出售予商人于品海。1993年查宣佈辭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創辦的《明報》正式告別。
《明報》並非查良鏞獨力創辦,他的創辦拍檔是同樣來自浙江的沈寶新。沈寶新是查良鏞中學同學。1940年代末,兩人於香江相逢。創辦《明報》時,金庸主編輯部,沈寶新主經理部,一文一武,堪稱查良鏞的最佳拍檔。不過沈寶新亦已於今年4月過身,享齡97。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56
賣盤于品海「不是最後悔的事」
有傳金庸將《明報》賣給于品海,是因他與其自殺身亡長子相像。《壹週刊》圖片
【本報訊】金庸文學成就非凡,商場上則遇人不淑。持有《明報》的明報企業有限公司1991年3月22日在聯交所掛牌上市,及後金庸將股權售予商人于品海,惟其後于被踢爆案底纍纍,股權輾轉易手至馬來西亞商人張曉卿。
1989年5月20日,《明報》創刊30周年慶祝茶會上,65歲的金庸突然宣佈6月1日起不再擔任社長,只留任明報集團董事局主席,隨即有多個財團洽購《明報》,市傳意向者包括梁伯韜、李嘉誠、傳媒大亨梅鐸、日本德間書局老闆及其顧問于品海等,惟最終未能成功。
曾佔股六成
當時傳金庸不在意《明報》售價,而是繼承人能否將《明報》精神發揚光大,而金庸對貌似他已自殺長子的于品海印象最好。及後明報企業於1991年3月22日在聯交所上市,其時市值8.7億元,金庸佔股6成,其創報出資僅8萬元;及後陸續將股權售予于品海,料套現近10億元,結束主政《明報》。
資深傳媒人李慧玲向《蘋果》表示,曾直接問金庸賣《明報》予于品海是否最後悔的事,金庸說不是,反說是明智決定,因賣盤時《明報》股價每股約3元,而他最後以每股8元沽售股票,認為是很成功的交易。
惟《明報》所託非人。1994年10月10日,《香港經濟日報》披露于品海加拿大留學期間曾留有案底,罪名包括偷竊、冒簽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槍枝等,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最終于品海辭任明報企業主席職位。其後于品海傳出現一連串投資失誤,明報企業1995年8月22日遭聯交所勒令停牌,財政危機下,于品海最終同年10月出售明報企業股權售予馬來西亞華裔商人張曉卿。
此外,金庸1993年4月1日改任明報企業名譽主席,1994年1月再辭去名譽主席及非執行董事,仍保留約10%股權,而據聯交所資料顯示,該筆股權於2007年6月25日以每股1.9元沽清,套現7,600萬元,持股量降至0.11%,與《明報》近乎再沒有關係。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61
舊同事:每篇稿校對5次
金庸2001年在香港書展為明報月刊合定本電子版站台。
【本報訊】從金庸手中接棒出任《明報月刊》總編輯的潘耀明說,金庸是成功的企業家、報人和作家,「500年前固然無一人,500年後相信都唔會有」。潘耀明接受本報訪問時憶述,最近一次見查良鏞已是3年前,對他離世感震驚和難過,「起初都唔信,因為傳過好多次」。他跟查良鏞結識於1991年,當時查邀他接任《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更親筆寫下一紙聘書,「我當時都未辭職,好感動,即刻簽咗」。
堅持報紙係公器
在潘耀明眼中,查良鏞處事認真,每篇稿堅持要校對5次;也好學不倦,經常書不離手,就算在機場候機時,也愛逛書店「打書釘」,「利用每個空間去睇書」。共事多年,他認為,查良鏞是成功的企業家、報人和作家,94歲高齡福壽全歸,名垂千古,已不枉此生。
資深傳媒人李慧玲80年代初《明報》任記者,正值香港前途談判,有不少機會採訪時任《基本法》起草委員的金庸,「佢對記者好友善,有問必答」。外界對金庸的政見毀譽參半,李慧玲認為他作為報人,值得後世懷念,「佢堅持報紙係公器,作為輿論工具,希望影響政府政策,而唔係好似現在好多傳媒老闆,以經營媒體向當權者獻媚」。
■記者王家文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64
傳媒人指查以人格吸人才
60、70年代新聞系畢業生多希望加入《明報》。
【本報訊】查良鏞在香港傳媒界舉足輕重,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指查良鏞值得尊敬,稱他於1964年在社評批評中共「製造核彈有害人類,何光榮之有?」引來5份左報圍攻,查良鏞連出26篇文章和社論向《大公報》「討教」,令查良鏞當時聲名大噪。
用錢保守 稿費偏低
鄭明仁又稱,60、70年代新聞系畢業生都希望加入《明報》,「覺得好威」,而《明報》文人辦報的風格,亦吸引人才投效。但鄭稱,查良鏞用錢較保守,稿費和記者工資偏低,但查曾拒絕左派的金錢。《明報》人才輩出,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的林行止曾於《明報晚報》工作,更受查鼓勵赴英求學。
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查良鏞在大環境下令國內開放,形容其意見「前衞開放」,更被時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魯平視為民主派。劉銳紹形容,查良鏞為人「知所進退」,在民主問題考慮了中共官方的接受能力,沒有堅持。他又形容查為人慢熱,對待記者較現時建制派好,而查引述領導人講話時的準確度可達7至8成。
浸大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則表示,欣賞80年代前的查良鏞,有風骨,示範了報人風範,撇除黨派利益報道中國新聞,營運上主張立體發展,是劃時代做法。
■記者陳嘉裕、曾偉龍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36
雙查方案 窒礙普選
查良鏞1981年獲鄧小平在北京單獨接見,之後開始受到重用。黑白資料圖片
【金庸逝世之恩怨江湖】
【本報訊】查良鏞大半生與政治糾纏不清,他曾支持新中國,但之後因批評文革面對左派死亡威脅;到鄧小平復出,查成為中共座上客,更投入《基本法》起草工作,甚至不惜以其創辦的《明報》推銷保守「雙查方案」普選方案。不過,當他1989年目睹鄧鎮壓民運,再次對中共失望,直到九十年代中雙方關係才改善。政界中人對查政治評價迥異,有人認為他挺共保守,但與查同為基本法起草委員的李柱銘相信,查是「保守之中想香港早啲有民主」的人。
記者:陳嘉裕 麥志榮
查良鏞一生與中國政治密不可分。查早年曾在《大公報》工作,對共產黨有很大期望,但文革後即對共產黨失望,同時走上「反共」之路。他創辦《明報》初年一直親自執筆寫社評,多次批判當年中共政策,如1964年發表〈要褲子不要核子〉社評,批評中共「寧要核子不要褲子」政策,有傳六七暴動期間,查被極左派視為暗殺目標,他更一度逃到新加坡避難。
中國富商馬雲亦是金庸迷;圖為二人於澳洲合照。
查濟民與查良鏞1988年提出保守的「雙查方案」。
六四後一度不滿北京
不過鄧小平復出推動改革開放,查與中共關係又再改變,1981年他應邀訪問北京更成轉捩點。當時查獲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單獨接見,之後查良鏞開始受到中方重用。1985年他被北京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政制小組的港方召集人,其間與查濟民提出保守的「雙查方案」,建議首三屆特首由選舉委員會推選,立法會更分三屆才達致半數議席直選,當時民主派批評方案保守,更觸發多間大專院校學生在《明報》門外火燒報紙抗議。
到了1989年北京爆發六四事件後,查良鏞眼見中共鎮壓學運,即辭去草委職務,與北京關係再次變差。他事後接受電視訪問時說沒想到鄧小平殺了這麼多人,一度傷心落淚。不過到九十年代中查與北京關係又再改善,1996年獲委任為特區籌委會委員,回歸後2000年更獲特區政府頒大紫荊勳章,2001年更曾出席支持董建華競逐連任集會,但此後已甚少再參與政治活動。
李柱銘:佢盡過努力
與查良鏞同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指,當時在政制小組內最激烈爭取民主的人是他自己和司徒華,排第三的則是查良鏞,形容查是「保守之中想香港早啲有民主」,並在早期盡過很大努力。李柱銘相信香港人對查的離世會感到惋惜,因為金庸的小說非常吸引。李又透露上次與查良鏞見面在大約一年前,當時已知查健康欠佳,後期在認人方面有困難。
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查良鏞政治上「未至於好有關鍵影響」,但在大環境下的確是起了令國內開放的作用,形容查的意見「前衞開放」,時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魯平更視他為民主派。劉形容,查良鏞為人「知所進退」,雖然想見香港有民主,但「知道上面(中方)的界線」後,亦不會作出堅持,會考慮官方的接受能力。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38
曾燒《明報》陶君行:對佢失望
1988年,陶君行與大專學生不滿查良鏞以《明報》推銷雙查方案,到報社外燒報紙抗議。
黑白資料圖片
【本報訊】查良鏞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小組召集人期間,1988年曾與查濟民提出保守的「雙查方案」普選建議,結果觸發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到《明報》報社外燒報紙抗議。當年發起行動的陶君行接受訪問稱,他事後得知查十分介意燒《明報》,雖然雙方事後有再會面,但始終無法接受查的解釋,「只可以話,當年對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查良鏞與查濟民提出的雙查方案,他們建議到第三任行政長官任內,才舉行一次全民投票,決定第四任特首、第五屆立會是否普選產生。查良鏞更一連多日以《明報》推銷有關方案,想不到卻受到各方猛烈批評。
查十分介意
當年是嶺南學生會會長的陶君行接受訪問時憶述,當時學生最不滿查用《明報》推銷雙查方案,「大家好唔滿意佢公器私用,利用自己份報紙幫中共推銷,而且又偷換概念,話英、美領導人都唔係由普選產生」,所以與當年外務副會長陳國樑計劃向查抗議,「我哋見到當年內地學運有用燒官方報紙方式抗議,於是陳國樑提議用呢個方式」,結果他聯同樹仁、理工兩間大專學生會一同到《明報》報社外燒報紙抗議。
陶君行稱,事後他從一些《明報》高層口中,得悉查良鏞對他們燒《明報》一事十分介意,「佢哋叫我哋唔好咁搞查先生,佢唔係壞人」。數月後查亦邀請包括他在內的學聯成員見面,「佢冇提燒《明報》件事,只係話想聽政制意見,但始終無法說服我哋」。陶直言中學時代看金庸小說長大,一直對他十分尊敬,但對其後來親共立場十分不滿,「只可以話,當年對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我相信1989年六四事件後,佢見到中共屠殺學生,佢有對支持中共立場有反省,所以完全退出政治」。
■記者莫劍弦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40
見鄧小平奠定統戰地位
鄧小平1981年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查良鏞。
【本報訊】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後,內地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受邀訪問大陸。1981年查良鏞也接到北京邀請,他提出想拜訪鄧小平,鄧聞訊即刻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原來鄧也是查良鏞迷,曾託人從境外買過一套金庸小說,愛不釋手。
晤後小說大陸解禁
內地官方《黨史研究》披露,鄧對查良鏞情有獨鍾還有個人原因:文革期間鄧被流放到江西農村,查良鏞在《明報》為鄧抱打不平,抨擊文革,成為左派「四人幫」眼中「香港頭號反動文人」。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查良鏞,是他復出後會見的第一位香港人士。
鄧、查相見,惺惺相惜。鄧小平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查良鏞則說:「我一直對鄧先生你很仰慕。」鄧小平見查良鏞還有一個目的:要借查良鏞對外傳遞中共要搞改革開放、對台灣要推行「和平統一」的信息。
這次會見不但奠定了查良鏞在中共眼中重要統戰地位,還由於鄧小平發話,會見後不久,查良鏞的武俠小說在大陸解禁,並很快一紙風行,成為大熱暢銷書。查良鏞回到香港後,更立即給鄧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42
03年狠批董建華推23條
查2000年獲時任特首董建華頒發大紫荊勳章。
【本報訊】查良鏞2000年獲頒特區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獲時任特首董建華讚揚「在中國文學和新聞工作方面成就超卓,在公共服務方面貢獻良多」。他當年授勳後曾稱感到很開心,認為「遲好過冇」,並自言是「按照《基本法》做好自己」。
指推普選 不能過急
查良鏞是回歸後第三批獲授勳人士,當年同時獲頒大紫荊勳章的還有國學大師饒宗頤、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列顯倫和沈澄,以及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毛鈞年。查當年獲授勳後向傳媒指香港回歸3年,完全體現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精神,又指香港奉行資本主義,難以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被指政見保守的查良鏞,2003年7.1遊行後一改作風,曾狠批時任特首董建華硬推23條立法,把內地法律引入香港,違反《基本法》精神,更說對特區政府和董建華的表現感失望;但一談到普選特首,他強調一切要按《基本法》辦事,不能操之過急。
其後政改爭議再起,普選無期,有意見認為是「雙查方案」斷送了香港民主前途,查卻一直堅信當年妥協,在時勢上屬於必須。2007年他指香港仍未是推行普選的時候,內地一日無普選,香港亦不可能出現普選。
除大紫荊勳章,查1981年也曾獲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多個國家及地方的大學也先後向他頒發榮譽文學博士或名譽教授名銜。
■記者梁穎妍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94
三段婚姻「小龍女」伴終老
金庸與現任妻子林樂怡1976年結婚。資料圖片
【金庸逝世之黯然銷魂】
【本報訊】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淒美動人,其中《神鵰俠侶》的楊過苦候小龍女16年,為人津津樂道。然而其著作中不少主角的愛情終究都留下遺憾,難有完美結局,猶如作者本人。現實中,金庸一生多情,經歷三段婚姻,他曾於訪問中承認遭首任妻子背叛,但他後來亦因婚外情與第二任妻子離婚,心存愧疚;而與他相伴至終老的第三任妻子,則與金庸年齡相距約30年,朋友圈中都稱這位年輕的查太太為「小龍女」。
記者:潘婉玲
「問世間情是何物?」金庸擅寫愛情故事,但生命中的愛情並不順𣈱,若以他筆下的角色比喻,第一任妻子杜治芬好比黃蓉,活潑聰慧,1947年,於杭州《東南日報》工作的金庸與杜治芬邂逅,當時杜治芬僅17歲,兩人迅速墮入愛河,翌年於上海結婚。
第二任妻子晚年淒涼
與首任妻子杜治芬的婚姻僅維持數年。
金庸曾以筆名「林歡」寫影評、編劇本,杜治芬的弟弟杜治秋解釋,因夫婦兩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個「木」字,雙「木」成「林」,而「歡」是他們當時男歡女愛、生活幸福的寫照。婚後杜治芬隨金庸來港,惟杜不諳廣東話,無法適應,而金庸忙於工作,冷落妻子,婚姻以失敗告終。多年後,回憶這段不愉快的婚姻,金庸眼泛淚光地說:「是她背叛了我。」
離婚後,金庸遇上他的「趙敏」──第二任妻子朱玫。記者出身的她美麗能幹,比金庸年輕11新文章歲,婚後為丈夫誕下4名子女,又協助金庸創立《明報》,兩人患難與共,朱玫更是《明報》最早的女記者,她除照顧子女,每天更要給丈夫送飯。
早年的《明報》編輯會議,朱玫常以查太身份出席,《華人夜報》創刊,朱玫擔任社長,其後任《明報晚報》採訪主任。然而,當《明報》逐漸奠定地位,兩人爭吵日多,致婚姻出現裂痕,最終因林樂怡介入,兩人1976年離婚。朱玫21年前逝世,傳聞她晚境淒涼,與金庸的風光生活成強烈對比,金庸回憶起往事,坦承對朱玫心存歉疚。
與現任妻子相差29歲
金庸與朱玫的婚姻,因林樂怡介入而結束,1976年,剛經歷喪子之痛的金庸,獨自到金鐘的酒吧飲悶酒,任職侍應的林樂怡主動上前關心。
當時林樂怡年僅23歲,金庸已經52歲,兩人卻無畏年齡差距成忘年之交,其後更發展婚外情,於跑馬地共賦同居,朱玫曾到林樂怡任職的酒吧大鬧一場,最終金庸提出離婚,傳聞當時朱玫提出條件,要求金庸不能再有孩子。對於這段婚姻,金庸認為與一般夫妻無異,於金庸迷眼中,林樂怡是「小龍女」,也許是因為她無懼世俗眼光堅守愛情的執着。經歷過轟烈的愛情,金庸最終歸於平淡的幸福。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97
長子19歲自殺 深受打擊
金庸與次子查傳倜(中)及幼女查傳訥(右)關係要好。
【本報訊】金庸有兩子兩女,可惜長子查傳俠英年早逝,次子查傳倜是著名食家,卻曾在影音店盜竊令父親操心不已,至於長女查傳詩因為失聰,據說金庸以「小聾女」稱呼她,而幼女查傳訥是畫家,丈夫是著名內科醫生吳維昌。
金庸四名子女都是第二任妻子朱玫所出,其中長子傳俠年紀小小已能全文背誦《三字經》、《增廣賢文》,14歲時更寫出帶有出世思想的文章,被父親誇獎「早慧」。可惜1976年10月,查傳俠在美國讀大學時疑因與女友吵架而自縊身亡,當時他19歲,也有傳是與金庸和前妻離婚有關。金庸親自把兒子的骨灰捧回香港安葬,事件令他深受打擊。
次子曾犯盜竊
次子查傳倜算是金庸子女中最常在傳媒前露面的一個,也長得最像金庸。查傳倜與哥哥相反,小時候成績不好,後來被父親送到英國讀書,回港後獲父親安排到出版社工作。查傳倜酷愛美食,師承著名美食家蔡瀾,常為報章雜誌寫食評,自號「八袋弟子」,並曾經營餐館。
2006年4月3日,44歲的查傳倜在銅鑼灣皇室堡HMV偷取價值115元的唱片,因盜竊罪被判罰500元。當時遠在英國的金庸為兒子官司感擔心,但查傳倜認為只是一樁小事。
至於長女查傳詩貌美聰穎,據知當年內地文革波及香港,金庸帶着妻子兒女到新加坡暫避,5歲的傳詩因發高燒導致雙耳失聰,有指金庸以「小聾女」稱呼她。據知幼女查傳訥最受金庸疼愛,她畢業於樹仁書院,曾開畫展,丈夫是醫生吳維昌,育有兩女一子,家庭生活幸福。
■記者黎國剛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899
表兄為徐志摩
【本報訊】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巿袁花鎮,查氏家族是書香門第,其家族及遠房親戚可謂文人輩出。據稱,著名詩人及繙譯家穆旦、徐志摩(圖)、瓊瑤都是他的親戚。其家族族譜旁系姻親關係與不少名人千絲萬縷,查與民國著名軍事專家蔣百里、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同樣有親。
與瓊瑤有親戚關係
原名查良錚的近代著名九葉派代表詩人兼繙譯家穆旦是查良鏞的堂兄,惟有資料指查良錚出生於天津查家,兩堂兄弟終生素未謀面。「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新詩《再別康橋》不少人耳熟能詳,作者徐志摩是查良鏞的表哥。
徐志摩的故居位於浙江海寧巿硤石鎮,與查出生的袁花鎮約距離30分鐘車程,硤石鎮是著名文化古鎮,徐家亦是該鎮的名門望族,徐故居前院大門上方有表弟查良鏞親筆題字「詩人徐志摩故居」。
此外,查良鏞的堂姊夫袁行雲是台灣著名女作家瓊瑤的三舅父。中國著名古建築「糾偏大師」曹時中則是查良鏞的妹夫。
海寧博物館地方史研究者吳德建曾參與修訂的最新一版查氏家譜足足有6卷本,查家史上共出了22個進士,清朝康熙年間創造過「一門十進士,叔姪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代,查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查濟民、教育家查良釗。
■記者張珮琪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03
愛買磚頭 夫婦物業共值6億元
金庸夫婦
【本報訊】查良鏞多年來鮮有買賣物業,生前持一個400多方呎上環單位,而他現任妻子揸貨多,兩人手頭物業總市值6億元。金庸持有的上環聚賢居1伙,2007年558萬元買入,估計市值近1,200萬元。
提及他的物業,最膾炙人口莫過於山頂道1號。1985年以1,250萬元購入,本港著名風水大師紫微楊曾撰文指當時獲金庸邀請睇風水。根據紫微楊文章指,該宅由風水宗師沈竹礽傳人兒子沈瓞民設計興建。大宅設多門,因時空轉移去開不同的門來迎合運勢,可成「三元不敗」格局。
年收千萬版稅
山頂道1號該年以1.9億元賣予品質國際主席李同樂,及後樓價暴瀉,持貨至2004年轉手,賬面蝕5,200萬元,買家為海外註冊公司,有傳是「重慶李嘉誠」張松橋。
金庸妻子林樂怡鍾情磚頭,入貨多、出貨少,每每賺錢離場,現持物業市值逾6億元,當中跑馬地禮頓山3伙合共市值約1.7億元,最近入市追溯到2012年,以4,036.4萬元購入春暉8號1個單位連車位。
另外,金庸每年收取小說版權費,根據2011年中國作家富豪榜,金庸憑《射鵰英雄傳》一作已經取得版稅220萬元人民幣(約248.6萬港元),其武俠小說作品多達12部,每年收版權費高達8位數字。
至於被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去年已漲價至500萬元,並且只有兩年期。
■記者陳家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66
三代郭靖 心存感激
1960年,粵語片《神鵰俠侶》拍攝時,金庸曾前往探班。
【金庸逝世之神行百變】
【本報訊】金庸作品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及電影,對華文世界有深遠影響。不少明星及導演,對金庸離世都顯示了不捨之情,好像劉德華對金庸為其電影命名一直心存感激,電視劇初代郭靖白彪則憶起當年金庸探班的經過,連導演彭浩翔亦表示將金庸作品改編為電影一直是其心願,可見金庸對娛圈多代人都影響甚深。
記者︰阮英維 陳月萍 戴彩煥
今年在杭州舉行、旨在推介網絡文化的2018西湖IP大會中,《神鵰俠侶》成為「20年中國影視文學作品榜」之首。
事實上,不少明星亦是靠演活金庸筆下角色上位,好像鄭少秋因為曾主演《書劍恩仇錄》及《倚天屠龍記》而成為一代大俠。秋官聞金庸死訊後坦言不舒服:「佢係我心目中一個敬仰嘅長輩
,佢嘅武俠小說無人能及!我好榮幸能演出佢兩部作品。以前見過金庸先生,佢對人和藹,又有修養。佢永遠在我心中!」
在2001年版本《倚天屠龍記》中演張無忌的吳啟華和演趙敏的黎姿曾與金庸合照。
劉德華︰捨不得佢走
至於曾主演金庸筆下楊過及康熙的劉德華,對金庸離世表示哀傷:「能夠演出他筆下角色楊過係一個緣份。當年成立『天幕』創業作《91神鵰俠侶》都係金庸老師將其小說給電影命名。佢嘅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一個大損失,捨不得佢走,願佢一路好走。」76年「初代楊過」羅樂林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我未做楊過,已經好鍾意睇金庸小說,細個租小說嚟睇。我好榮幸當年可以演到楊過,當年自己新入行,演起嚟好吃力,我覺得每個演員做到七八成似已經好好。」
汪明荃亦曾主演《倚天》及《書劍》,阿姐表示:「佢好有才華,文學方面貢獻好大,又辦報紙。我覺得佢好叻,佢作品中有好多地方都未去過,但佢寫到好似親歷其境咁,而佢作品更加係影響住全世界華人地方。」在《書劍恩仇錄》飾演駱冰的李司棋亦感遺憾:「我一向都好崇拜佢,不過很遺憾無緣見一面,我好喜歡佢嘅文筆同描述愛情嘅細膩,希望佢一路好走。」
曾演出電影版《笑傲江湖》令狐沖的許冠傑,透過製作人蕭潮順表示懷念金庸︰「Sam多謝金庸創造咗令狐沖呢個角色,因為呢個角色而好多得着,亦有隻歌《滄海一聲笑》。」
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改編金庸的電視劇,是76年佳視的《射鵰英雄傳》,「郭靖」白彪說︰「當年金庸先生都有嚟探班,嗰時仲有小小意見畀我哋,佢話覺得選角方面,我同米雪都非常適合,郭靖係一個非常敦厚嘅人,有情有義。聽到個消息,我都好難過。」同樣演過郭靖的黃日華亦深感難過:「本人有幸擔演過《射鵰英雄傳》的郭靖及《天龍八部》的喬峰兩個角色,令我的演藝事業達上高𥧌。真的可以講句『沒有金庸就沒有黃日華』。一路走好、永遠懷念金庸先生。」張智霖在94年版本《射鵰》飾演郭靖,他表示榮幸並感激金庸:「作為讀者我亦好感謝佢為我哋帶來咁精采嘅武俠世界,希望佢一路好走,衷心感激。」
演活韋小寶一角的梁朝偉說:「我都係查先生嘅書迷,好幸運能夠演過佢筆下嘅人物。查先生一路走好。」而明年將開拍《鹿鼎記》的導演彭浩翔表示拍金庸是其心願:「作為睇佢書大嘅一代,對呢位小說巨人離世感到可惜。我覺得作為呢一代導演,拍一次金庸係一個自己最大心願。」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68
晚年知交陳喬恩︰查太需時平靜
晚年金庸與陳喬恩甚為談得來,陳不時出席對方飯局。
【本報訊】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作品,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及《鹿鼎記》等,多次翻拍成電視劇與電影,造星無數,因此,不少明星亦曾慕名拜會,但真正與金庸談得來的,卻是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的女主角陳喬恩,金庸離世,陳在電話回應亦指︰「很難過!」
2014年,導演張紀中為金庸辦壽宴,金庸曾貼出「楊過」黃曉明、「令狐沖」李亞鵬、「蕭峰」胡軍去拜會他的照片,而陳喬恩也曾分享與金庸的合照,令兩人交情曝光。
來港會住查家
39歲陳喬恩與金庸夫婦交情深厚,每次到香港都會拜會兩位老人家。據悉金庸太太當年很喜歡她演的劇集《命中注定我愛你》,更託中間人楊天命介紹兩人認識。
而陳喬恩每次訪港,更會住在金庸家,她曾在《笑傲江湖》飾演東方不敗,與令狐沖還有一段情。金庸其實不喜歡改編的影視作品亂改情節,但陳喬恩的版本卻深得他的肯定,而且陳喬恩在演出前,還特地向金庸取經。
金庸仙遊,陳喬恩接受《蘋果》電話訪問時難掩悲傷:「是的,很難過,老師一家人待我很好,已經發了訊息給May(查太),希望她好好保重身體,我想她現在需要時間平靜。」
至於楊天命聽到金庸逝世消息,十分愕然:「係呀?係幾時嘅事?我哋近兩、三年都冇聯絡,佢已經好少出席食飯場合。」
楊天命稱金庸生前不時有飯局:「通常飯局係由蔡生(蔡瀾)安排,我哋都係喺蔡瀾介紹下認識,之後查太話鍾意睇陳喬恩做戲,所以咪做中間人介紹佢哋認識,大家食過幾餐飯,嗰陣好開心。不過佢其實好少講嘢,多數係蔡瀾同倪匡講嘢多。」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70
女神夏夢 黃蓉小龍女原型
金庸為親近夏夢,曾入電影公司當編劇。
【本報訊】每個港男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原來連金庸都不例外,有傳香港50年代影壇美人夏夢就是金庸心目中的女神,當年她與石慧、陳思思並稱為「長城三公主」。於1957年,當年已成名的金庸為見夏夢,曾化名林歡,進入長城電影製片公司當編劇,還導演了由夏夢主演的電影《王老虎搶親》。
「艷光照得我目眩」
當年有報道指金庸曾大讚夏夢:「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長得像夏夢才名不虛傳。」此外,據報道他還曾經公開表示:「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艷光照得我為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采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兒為之勾去。」可惜夏夢當時已名花有主,她於21歲就嫁給商人林葆誠,但她與金庸一直維持好友關係。2007年林葆誠過世,金庸夫婦亦有出席喪禮慰問夏夢。
有小說分析家指出,金庸筆下女主角之中,黃蓉的聰明機靈、小龍女的遙不可及,都是金庸對夏夢的投影。夏夢晚年曾投資電影,許鞍華導演的《投奔怒海》就由她任監製,而《投奔怒海》片名亦是出自金庸之手。夏夢於2016年10月28日逝世,享年83歲。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1/20534972
欽點劉亦菲演《神鵰俠侶》
【本報訊】金庸很多小說被拍成電視劇或電影,不少明星都演活金庸筆下的角色,不過金庸口中讚賞的,只有下列幾位。
石堅--金毛獅王
1979年版的《倚天屠龍記》,石堅飾演金毛獅王,連金庸都讚嘆不已,說他最喜歡石堅叔扮金毛獅王,並親題「神堅如石」贈予石堅作紀念。
劉德華--楊過
2006年金庸被問到對黃曉明於《神鵰》演楊過有何評價時說︰「喜歡劉德華多一點,因楊過不是油腔滑調的人,也不會誘惑小龍女。」華仔得悉後回應︰「多謝查大俠。」此事掀起兩派fans罵戰。
周迅--黃蓉
金庸評《射鵰英雄傳》黃蓉,對比翁美玲、朱茵及周迅,他承認偏愛周迅。
劉亦菲--小龍女
2006年,金庸欽點劉亦菲演小龍女,更大讚劉亦菲氣質超凡︰「如果不是你演王語嫣,幾千幾萬觀眾說金庸胡說八道,你演了之後,大家才知道世上真有這樣的美人」
馬浚偉--康熙
98年的《鹿鼎記》,由馬浚偉飾演康熙,當年有傳媒狠批馬浚偉「穿起龍袍不似太子」,但金庸卻為他平反,認為他是演得最神似的康熙。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傳李國章向遴委會發功 中國學者凌兵 勢掌港大法學院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0/20534088
傳李國章向遴委會發功
中國學者凌兵
勢掌港大法學院
凌兵
【本報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新任院長遴選進入最後階段。本報獲悉,遴選委員會已鎖定中國學者凌兵與澳洲學者Simon Bronitt,二取其一,即將開會決定誰人掌管這所培訓香港法官、大狀和律師的學院。曾跟兩名候選人會面的學生代表稱,同學普遍對專研人權法的Bronitt印象較佳,但有傳他未獲大學管理層垂青,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已暗暗替他心儀的凌兵發功。若凌兵最終獲選,將成為法學院創辦49年來首名非來自普通法地區的院長。雖然凌兵曾撰文批評中共壓制言論自由,但有資深大律師質疑其普通法素養,擔心他過於保守和傾向內地。
記者:鄧力行 羅智堅 莫劍弦
港大校委會主席 李國章
港大去年底宣佈,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2019年合約屆滿後不再續任,將成立遴委會物色新院長。經過大半年程序,學院上月底至本月初安排師生分別與候選人凌兵及Simon Bronitt會面。
校友憂保守及傾向內地
曾於中大及城大法律學院擔任副院長的凌兵於內地出生,取得內地律師資格後負笈海外,現於澳洲悉尼大學擔任教授。本身就讀法律學院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曾出席凌兵的候選人論壇,他指凌回應學生尖銳問題時表現保守,如被問及如何處理該院副教授戴耀廷捲入佔領案件的風波,凌只重申會依大學既定程序處理。
黃程鋒稱凌花了不少時間發表其願景,但似乎不熟悉港大政策、香港高教界乃至政治環境。如他鼓勵學生到內地交流,卻無法回答有學生被當局拒入境的憂慮,亦不清楚影響教資會撥款多寡,以及反映大學學術表現與評級的「RAE」(研究評審工作)機制。黃又擔心,凌的教學資歷以中國法律為主,未必對香港奉行的普通法有深入認識。
有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形容,凌兵是認真的學者,做過行政工作,普通法領域學術地位不算強,較擅長中國法。但他形容凌兵對於人大釋法議題相對比較開放,凌認為有些人大釋法不應做,也指人大的行政決定無法律效力,但凌較少「出來講」。港大法律學院校友、資深大律師梁家傑指在論壇聽過凌兵數次發言,認為他是非常保守和傾向內地的學者,「唔會係好有普通法精神同素養」,港大法律學院院長負責訓練香港未來的法官、大律師和律師,坦言若凌獲任命會感擔心。
對手強調擁護學術自由
另一候選人Simon Bronitt則專研刑事法及人權法,現為澳洲昆士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曾出席其候選人論壇的港大學生會法律學會外務副主席丁浩天表示,有同學曾問及戴耀廷若被定罪會如何處理,Bronitt當時未明確回應如何處理其去留,但鼓勵同學和教師在課堂以外,為社會提倡想法及建議,亦願意為此給予師生空間。丁又稱,Bronitt強調他擁護學術和言論自由,又指學院未來數年在管治上將面臨頗大挑戰。
有知情人士透露,Bronitt早前曾協助港大進行模擬RAE,評估教職員論文或研究項目可達到RAE哪個評級。據悉,當時由Bronitt負責的模擬RAE最終成績不佳,故校內有傳首席副校長譚廣亨較不屬意他擔任院長,而校方高層在院長遴選委員會中佔半,譚亦是成員之一。
有法律界人士稱,業界流傳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傾向挑選凌兵,相信部份遴選委員會成員會受李國章影響,最後支持凌兵。
港大法律學院近年成為北京眼中釘,除了副教授戴耀廷一力主催佔領運動,欲將他除之而後快;曾擔任院長12年的陳文敏,2015年被時任特首兼校監梁振英操控下強行否決其副校長任命,引發師生校友強烈反彈,重創港大校譽。
港大回應指有既定程序遴選及任命院長,由校務委員會成立遴選委員會,全球招聘和物色適當人選。根據大學就遴選及任命學院院長訂定的指引,學院的教職人員和學生有機會與院長候選人會面,並向遴選委員會表達意見。任命決定由校務委員會作出。校務委員會作決定及公佈前,人事遴選考量之詳情應予保密,希望各方人士尊重此原則。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0/20534090
曾撰文斥中共壓制言論自由
凌兵
【本報訊】競逐港大法律學院院長的凌兵內地出生,專研國際法和中國合同法,曾擔任城大和中大法律學院副院長。2009年劉曉波被判囚,他曾撰文論及中國體制內容許表達意見,體制外卻壓制言論自由,與國際人權規範背道而馳,與中國歷代皇朝的做法一脈相承;又指中國憲法中言論自由、審判獨立等條款形同虛設。
凌兵1989年於北京大學取得法學士學位,翌年取得中國律師資格,其後負笈海外,1992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在海牙國際法學院取得文憑。凌1994年擔任城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後升任副院長;2005年加入籌備成立的中大法律學院,為該院首批9名學術核心小組成員之一,其後擔任副院長。2012年離港到澳洲悉尼大學法學院任中國法教授。
指中國憲法與現實脫節
凌兵曾多次在本港報章撰文,2009年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被判監,當時凌兵在報章發表題為〈劉曉波案與言論自由〉的文章,指中國體制內容許表達不同意見,在體制外則壓制異見,做法「雖與國際人權規範背道而馳,但與中國歷代皇朝的做法一脈相承」。凌更指劉案「折射出中國憲法的條文與現實規範的脫節」,認為憲法138條「眾多條款形同虛設」。
人大釋法亦是凌兵多篇報章和期刊文章論及的議題,2011年香港終審法院就剛果案向人大常委會提請釋法,凌兵當時在報章發表題為〈終院提請釋法 考驗人大法治〉文章,指釋法「直接地考驗內地的法治實踐」,又指過去三次釋法「在制度上存在多種問題,使得香港法律界對人大釋法一向疑慮重重」,又批評三次釋法,人大常委會「對於其釋法理據的說明,多不能令人滿意」,釋法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更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
學術文章方面,他曾發表多篇期刊論文討論人大常委解釋基本法的權力和限制、《基本法》全國人大立法權的界限等。
■記者鄧力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0/20534092
校方奪走學院遴選主導權
港大2016年3月更改任命院長指引。
【本報訊】《蘋果》獲悉今次遴選委員會的組成有別於4年前選出何耀明接任院長的委員會。今次校方高層人數增加,法律學院教員人數減少。有該院教授指過去院長遴選由學院代表主導,今次校方管理層連同校委已佔去委員會半數席位。若把無投票權的增選委員計算在內,管理層連同校委達5人,人數過半。
管理層連校委佔半數
據悉,2014年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由8人組成,包括時任校長徐立之、首席副校長錢大康、校委廖長江、四名法律學院教員及一名學生代表。即8人小組中,校方管理層佔兩人加上校委代表共3人,尚未過半數。
《蘋果》取得港大內部文件,顯示校方2016年3月更改任命院長指引,規定遴選委員會由校長、首席副校長、一名中央管理小組非教學人員、一名校委會代表、學院委員會主席、兩名教員代表、以及一名學生代表組成。換言之,校方高層由2人增至3人,連同校委代表,剛好佔半數。
據悉,今次遴選委員會按新指引,參與的校方高層為校長張翔、首席副校長譚廣亨、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康諾恩,校委會成員劉麥嘉軒;三名學院教員是傅華伶、周偉信、陳弘毅,及一名學生代表。另外,副校長(學術人力資源)區潔芳作為增選委員參與討論,但沒投票權。消息稱遴選委員會一般透過討論達成共識,未必需投票表決。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稱曾參與工程學院院長遴選,當時並無中央管理小組非教學人員參與,亦不知遴選院長指引有所更改。張質疑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康諾恩並無資格審視候選人學術能力,形容新指引等於是校方奪去學院選院長的權,憂慮院長遴選或受政治因素影響。
■記者鄧力行
傳李國章向遴委會發功
中國學者凌兵
勢掌港大法學院
凌兵
【本報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新任院長遴選進入最後階段。本報獲悉,遴選委員會已鎖定中國學者凌兵與澳洲學者Simon Bronitt,二取其一,即將開會決定誰人掌管這所培訓香港法官、大狀和律師的學院。曾跟兩名候選人會面的學生代表稱,同學普遍對專研人權法的Bronitt印象較佳,但有傳他未獲大學管理層垂青,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已暗暗替他心儀的凌兵發功。若凌兵最終獲選,將成為法學院創辦49年來首名非來自普通法地區的院長。雖然凌兵曾撰文批評中共壓制言論自由,但有資深大律師質疑其普通法素養,擔心他過於保守和傾向內地。
記者:鄧力行 羅智堅 莫劍弦
港大校委會主席 李國章
港大去年底宣佈,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2019年合約屆滿後不再續任,將成立遴委會物色新院長。經過大半年程序,學院上月底至本月初安排師生分別與候選人凌兵及Simon Bronitt會面。
校友憂保守及傾向內地
曾於中大及城大法律學院擔任副院長的凌兵於內地出生,取得內地律師資格後負笈海外,現於澳洲悉尼大學擔任教授。本身就讀法律學院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曾出席凌兵的候選人論壇,他指凌回應學生尖銳問題時表現保守,如被問及如何處理該院副教授戴耀廷捲入佔領案件的風波,凌只重申會依大學既定程序處理。
黃程鋒稱凌花了不少時間發表其願景,但似乎不熟悉港大政策、香港高教界乃至政治環境。如他鼓勵學生到內地交流,卻無法回答有學生被當局拒入境的憂慮,亦不清楚影響教資會撥款多寡,以及反映大學學術表現與評級的「RAE」(研究評審工作)機制。黃又擔心,凌的教學資歷以中國法律為主,未必對香港奉行的普通法有深入認識。
有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形容,凌兵是認真的學者,做過行政工作,普通法領域學術地位不算強,較擅長中國法。但他形容凌兵對於人大釋法議題相對比較開放,凌認為有些人大釋法不應做,也指人大的行政決定無法律效力,但凌較少「出來講」。港大法律學院校友、資深大律師梁家傑指在論壇聽過凌兵數次發言,認為他是非常保守和傾向內地的學者,「唔會係好有普通法精神同素養」,港大法律學院院長負責訓練香港未來的法官、大律師和律師,坦言若凌獲任命會感擔心。
對手強調擁護學術自由
另一候選人Simon Bronitt則專研刑事法及人權法,現為澳洲昆士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曾出席其候選人論壇的港大學生會法律學會外務副主席丁浩天表示,有同學曾問及戴耀廷若被定罪會如何處理,Bronitt當時未明確回應如何處理其去留,但鼓勵同學和教師在課堂以外,為社會提倡想法及建議,亦願意為此給予師生空間。丁又稱,Bronitt強調他擁護學術和言論自由,又指學院未來數年在管治上將面臨頗大挑戰。
有知情人士透露,Bronitt早前曾協助港大進行模擬RAE,評估教職員論文或研究項目可達到RAE哪個評級。據悉,當時由Bronitt負責的模擬RAE最終成績不佳,故校內有傳首席副校長譚廣亨較不屬意他擔任院長,而校方高層在院長遴選委員會中佔半,譚亦是成員之一。
有法律界人士稱,業界流傳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傾向挑選凌兵,相信部份遴選委員會成員會受李國章影響,最後支持凌兵。
港大法律學院近年成為北京眼中釘,除了副教授戴耀廷一力主催佔領運動,欲將他除之而後快;曾擔任院長12年的陳文敏,2015年被時任特首兼校監梁振英操控下強行否決其副校長任命,引發師生校友強烈反彈,重創港大校譽。
港大回應指有既定程序遴選及任命院長,由校務委員會成立遴選委員會,全球招聘和物色適當人選。根據大學就遴選及任命學院院長訂定的指引,學院的教職人員和學生有機會與院長候選人會面,並向遴選委員會表達意見。任命決定由校務委員會作出。校務委員會作決定及公佈前,人事遴選考量之詳情應予保密,希望各方人士尊重此原則。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0/20534090
曾撰文斥中共壓制言論自由
凌兵
【本報訊】競逐港大法律學院院長的凌兵內地出生,專研國際法和中國合同法,曾擔任城大和中大法律學院副院長。2009年劉曉波被判囚,他曾撰文論及中國體制內容許表達意見,體制外卻壓制言論自由,與國際人權規範背道而馳,與中國歷代皇朝的做法一脈相承;又指中國憲法中言論自由、審判獨立等條款形同虛設。
凌兵1989年於北京大學取得法學士學位,翌年取得中國律師資格,其後負笈海外,1992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在海牙國際法學院取得文憑。凌1994年擔任城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後升任副院長;2005年加入籌備成立的中大法律學院,為該院首批9名學術核心小組成員之一,其後擔任副院長。2012年離港到澳洲悉尼大學法學院任中國法教授。
指中國憲法與現實脫節
凌兵曾多次在本港報章撰文,2009年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被判監,當時凌兵在報章發表題為〈劉曉波案與言論自由〉的文章,指中國體制內容許表達不同意見,在體制外則壓制異見,做法「雖與國際人權規範背道而馳,但與中國歷代皇朝的做法一脈相承」。凌更指劉案「折射出中國憲法的條文與現實規範的脫節」,認為憲法138條「眾多條款形同虛設」。
人大釋法亦是凌兵多篇報章和期刊文章論及的議題,2011年香港終審法院就剛果案向人大常委會提請釋法,凌兵當時在報章發表題為〈終院提請釋法 考驗人大法治〉文章,指釋法「直接地考驗內地的法治實踐」,又指過去三次釋法「在制度上存在多種問題,使得香港法律界對人大釋法一向疑慮重重」,又批評三次釋法,人大常委會「對於其釋法理據的說明,多不能令人滿意」,釋法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更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
學術文章方面,他曾發表多篇期刊論文討論人大常委解釋基本法的權力和限制、《基本法》全國人大立法權的界限等。
■記者鄧力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30/20534092
校方奪走學院遴選主導權
港大2016年3月更改任命院長指引。
【本報訊】《蘋果》獲悉今次遴選委員會的組成有別於4年前選出何耀明接任院長的委員會。今次校方高層人數增加,法律學院教員人數減少。有該院教授指過去院長遴選由學院代表主導,今次校方管理層連同校委已佔去委員會半數席位。若把無投票權的增選委員計算在內,管理層連同校委達5人,人數過半。
管理層連校委佔半數
據悉,2014年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由8人組成,包括時任校長徐立之、首席副校長錢大康、校委廖長江、四名法律學院教員及一名學生代表。即8人小組中,校方管理層佔兩人加上校委代表共3人,尚未過半數。
《蘋果》取得港大內部文件,顯示校方2016年3月更改任命院長指引,規定遴選委員會由校長、首席副校長、一名中央管理小組非教學人員、一名校委會代表、學院委員會主席、兩名教員代表、以及一名學生代表組成。換言之,校方高層由2人增至3人,連同校委代表,剛好佔半數。
據悉,今次遴選委員會按新指引,參與的校方高層為校長張翔、首席副校長譚廣亨、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康諾恩,校委會成員劉麥嘉軒;三名學院教員是傅華伶、周偉信、陳弘毅,及一名學生代表。另外,副校長(學術人力資源)區潔芳作為增選委員參與討論,但沒投票權。消息稱遴選委員會一般透過討論達成共識,未必需投票表決。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稱曾參與工程學院院長遴選,當時並無中央管理小組非教學人員參與,亦不知遴選院長指引有所更改。張質疑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康諾恩並無資格審視候選人學術能力,形容新指引等於是校方奪去學院選院長的權,憂慮院長遴選或受政治因素影響。
■記者鄧力行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大橋首迎高峯 千人蛇餅等金巴 怒火狂燒港珠澳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9/20533293
大橋首迎高峯
千人蛇餅等金巴
怒火狂燒港珠澳
【香港】大批旅客昨傍晚在香港口岸排隊等乘金巴回內地。溫瑞麟攝
【本報訊】昨日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首個人流高峯日,卻疑因來往三地的穿梭巴士「金巴」嚴重脫班造成大混亂,三地口岸都出現候車人龍,尤以傍晚時分最嚴重。香港及澳門口岸分別有逾千名旅客打蛇餅排隊,有旅客苦等兩小時才上到車,部份人一度不滿鼓譟,有參加一日遊內地旅客呻苦稱「真係貼錢買難受,好辛苦。」
記者:溫瑞麟 林社炳 廖怡德
據了解,今次港珠澳大橋口岸「淪陷」,相信是金巴班次不足,加上繁忙時段雙層金巴太少,約大半小時才見到一架,主要只得單層金巴行走,載客量不足,致難以迅速疏導同時間出現的大量人潮。另在澳門及珠海口岸,因售票機不收現金,只收支付寶及澳門通等,不少乘客要大排長龍到售票處購票,再排隊搭金巴,乘客均抱怨不便。
傳珠海司機集體「放飯」
記者昨晨曾訪問使用香港、珠海及澳門口岸的乘客,他們均表示各花了一小時或以上去等候金巴,其中一日內往返港澳兩地的譚先生稱,早上香港口岸出境順暢,但金巴站有人龍,「成個口岸都打蛇餅」,他等約一小時才上到金巴;至傍晚他由澳門回港,又在口岸等了50分鐘才上到金巴,若以他從澳門銀河酒店出發計算,前後用了兩個半小時才返抵香港口岸。
來自內地的林小姐昨晨在珠海口岸金巴站,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能登上金巴。另港澳直通巴昨午亦出現脫班,有旅客投訴在澳門銀河酒店等了個多小時才上到直通巴 , 直言「以後有人送車票我都唔會再用港珠澳大橋」。
至傍晚7時港珠澳三地口岸金巴站出現的回家人潮比早上更嚴重,香港口岸有逾千人排隊輪候金巴返澳門或珠海,不少人面容疲憊。有遊客稱傍晚6時已辦好出境手續,但在金巴站苦候近兩小時才排到龍頭,少數乘客不滿鼓譟,順德女遊客陳太直言今次香港遊是「貼錢買難受」。
澳門口岸亦有逾千人包括記者排隊等金巴,結果記者排隊45分鐘才上到金巴,其間有司警帶着數名拖着行李男女插隊登車,引起乘客鼓譟。
有業界人士透露,下午傳出有珠海金巴司機集體「放飯」導致脫班。盛傳有司機有感同工不同酬,疑似作無聲抗議。據業界消息,港珠澳三地的司機薪酬各異,香港司機月薪逾兩萬元,澳門因司機求過於供,人工更可觀;至於珠海,有指月薪也有逾萬元,但業內質疑此金額有「水份」,指以內地薪金水平,相信司機月薪不可能逾萬元。過去兩日金巴車輛是否足夠令人存疑,據稱周日有不少單層巴士行走,與通車首日的雙層巴士比較,運載能力大減。
記者昨向俗稱「金巴」的大橋穿梭巴士查詢,但未有回應。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有逾千人排隊不可接受,希望當局改善配套,而他相信混亂與大橋倉卒通車有關,「巴士營辦商都講啦,佢哋搵人返工都困難,政府冇乜畀時間準備」,他要求當局研究問題成因,對症下藥,增加配套。
【澳門】逾千名旅客昨晚打蛇餅排隊苦候金巴。
【珠海】昨早大批乘客在珠海口岸等候上金巴,有人稱要等一小時才上到車。讀者提供圖片
下月澳門賽車或再混亂
中港澳直通巴士聯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宗彝稱,營運普遍暢順,下午班次延誤只是個別事件,暫未清楚原因,但他擔心下月中澳門舉行賽車時,由於澳門改道,或造成混亂。
「港澳1號」董事鍾偉棠則謂昨日運作情況暢順,建議運輸署應讓直通巴士加班,有助疏導旅客人流。運輸署指緊急事故協調中心一直密切監察香港口岸的公共交通服務情況,注意到人流高度集中在早上及傍晚時分,因應昨午至晚上時分,出境旅客增至每小時逾3,500人次,署方已要求穿梭巴士營運商加強班次,據營運商資料,穿梭巴士在晚上6至8時,開出約90個班次疏導乘客。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9/20533295
車流量僅及預測33%
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車流量持續在低位徘徊。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通車第5天,車流量持續在低位徘徊。總結通車首5日,使用大橋車流量總數僅僅超越一萬架次,車流量持續低迷。貨櫃車數目昨更僅得1架次,日均計算車流量僅及當年預測的約33%。即使以通車以來車流量最高的前日推算,全年收入僅得2.1億元,收支平衡遙遙無期。
昨只有一架貨櫃車使用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資料,昨日(10月28日)全日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總車流3,120車次,其中往香港方向總車流1,581車次(小型客車574車次,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1,003車次,普通貨車3車次,貨櫃車1車次);往珠澳方向總車流1,539車次(小型客車537車次,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990車次,普通貨車12車次,貨櫃車0車次)。
總結大橋通車首5日表現,總車流量僅僅突破一萬,為有12,222架次,其中59.5%架次為來往大橋兩邊人工島的穿梭巴及跨境巴士;至於使用大橋的貨車及貨櫃車合計只有145架次,日均只有不足30架次。
人流方面,入境處表示,前日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出境旅客為31,906人次,入境旅客為26,804人次;而昨日至晚上8時,有關口岸的出境旅客為34,435人次,入境旅客為32,502人次。
港府2008年為興建大橋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估計可達9,200至14,000架次;即使以最低的目標車流量計算,大橋車流量只及當年預測的24.3%。造價接近2,000億元的大橋,促進人流及物流效益表現暫時仍為疑問目前使用港珠澳大橋,貨車橋費為60元人民幣、貨櫃車收115元人民幣、私家車為150元人民幣,至於跨境巴士及大橋穿梭巴,收費分別為200及300元人民幣。去年廣東省發改委,就港珠澳大橋過橋費舉行聽證會時曾披露大橋每年包括償還貸款的財務開支,總營運成本就高達22億元人民幣。若以大橋通車後車流量表現最佳的一日,即前日2,700車流作推算,並假設使用大橋穿梭巴與跨境巴數量相若,大橋日均橋費收入僅約57.6萬元,全年可收回的橋費僅約2.1億元,遠遠無法維持收支平衡。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車流量低迷令人質疑大橋效益,期望隨發牌逐步增加,運作陸續暢順後,車流量會有所改善,否則造價高昂的大橋便形同浪費。
■記者鄭啟源、曾偉龍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9/20533321
官媒吹噓「零傷亡」
團體轟工程趕絕海豚
港珠澳大橋工程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急跌四成。資料圖片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本月24日通車,官媒《人民日報》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當日「造訪」,又稱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有關注海豚團體提出質疑,指海豚「起舞」慶祝通車是誇張說法,而工程對白海豚數量的影響「冇得抵賴」,預料三跑工程上馬後,白海豚數量會進一步減少
。
三跑填海勢再壓縮棲息地
《人民日報》昨日發表題為〈大橋通三地 協作添動力〉的文章,文中引述報道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通車當日「造訪」港珠澳大橋,更「躍海而出、騰空起舞」。文章又稱港珠澳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不過,根據漁護署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2至2017年進行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41%,是199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當中大嶼山東北面已連續3年沒有白海豚出沒。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反駁《人民日報》,引述漁護署數據指建橋以來香港水域內大橋位置附近的白海豚「已經走晒,到今日都未返嚟」,「好清楚見到(建橋)對海豚嘅影響同海豚分佈嘅關係,冇得抵賴!」他表示,大橋位置與白海豚重要棲息地重叠,大橋海上工序完工後有海豚出沒不是奇事,但並非慶祝通車,「講到起舞就更加誇張」。而內地稱可識別的海豚數目多達2,000多條,但鄭指有關監察數據在開始建橋時才公佈,亦從未有相關報告支持,難以與建橋前情況比較,認為數字並不可信。
鄭指曾相信大橋通車後白海豚可能重回有關水域,未料大橋工程未完成,港府又推三跑工程,填海工程規模更是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4倍,內地水域亦有進行中的基建工程,料工程會令白海豚的棲息地縮小,數量或進一步減少。
■記者羅繼盛、何家朗
大橋首迎高峯
千人蛇餅等金巴
怒火狂燒港珠澳
【香港】大批旅客昨傍晚在香港口岸排隊等乘金巴回內地。溫瑞麟攝
【本報訊】昨日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首個人流高峯日,卻疑因來往三地的穿梭巴士「金巴」嚴重脫班造成大混亂,三地口岸都出現候車人龍,尤以傍晚時分最嚴重。香港及澳門口岸分別有逾千名旅客打蛇餅排隊,有旅客苦等兩小時才上到車,部份人一度不滿鼓譟,有參加一日遊內地旅客呻苦稱「真係貼錢買難受,好辛苦。」
記者:溫瑞麟 林社炳 廖怡德
據了解,今次港珠澳大橋口岸「淪陷」,相信是金巴班次不足,加上繁忙時段雙層金巴太少,約大半小時才見到一架,主要只得單層金巴行走,載客量不足,致難以迅速疏導同時間出現的大量人潮。另在澳門及珠海口岸,因售票機不收現金,只收支付寶及澳門通等,不少乘客要大排長龍到售票處購票,再排隊搭金巴,乘客均抱怨不便。
傳珠海司機集體「放飯」
記者昨晨曾訪問使用香港、珠海及澳門口岸的乘客,他們均表示各花了一小時或以上去等候金巴,其中一日內往返港澳兩地的譚先生稱,早上香港口岸出境順暢,但金巴站有人龍,「成個口岸都打蛇餅」,他等約一小時才上到金巴;至傍晚他由澳門回港,又在口岸等了50分鐘才上到金巴,若以他從澳門銀河酒店出發計算,前後用了兩個半小時才返抵香港口岸。
來自內地的林小姐昨晨在珠海口岸金巴站,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能登上金巴。另港澳直通巴昨午亦出現脫班,有旅客投訴在澳門銀河酒店等了個多小時才上到直通巴 , 直言「以後有人送車票我都唔會再用港珠澳大橋」。
至傍晚7時港珠澳三地口岸金巴站出現的回家人潮比早上更嚴重,香港口岸有逾千人排隊輪候金巴返澳門或珠海,不少人面容疲憊。有遊客稱傍晚6時已辦好出境手續,但在金巴站苦候近兩小時才排到龍頭,少數乘客不滿鼓譟,順德女遊客陳太直言今次香港遊是「貼錢買難受」。
澳門口岸亦有逾千人包括記者排隊等金巴,結果記者排隊45分鐘才上到金巴,其間有司警帶着數名拖着行李男女插隊登車,引起乘客鼓譟。
有業界人士透露,下午傳出有珠海金巴司機集體「放飯」導致脫班。盛傳有司機有感同工不同酬,疑似作無聲抗議。據業界消息,港珠澳三地的司機薪酬各異,香港司機月薪逾兩萬元,澳門因司機求過於供,人工更可觀;至於珠海,有指月薪也有逾萬元,但業內質疑此金額有「水份」,指以內地薪金水平,相信司機月薪不可能逾萬元。過去兩日金巴車輛是否足夠令人存疑,據稱周日有不少單層巴士行走,與通車首日的雙層巴士比較,運載能力大減。
記者昨向俗稱「金巴」的大橋穿梭巴士查詢,但未有回應。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有逾千人排隊不可接受,希望當局改善配套,而他相信混亂與大橋倉卒通車有關,「巴士營辦商都講啦,佢哋搵人返工都困難,政府冇乜畀時間準備」,他要求當局研究問題成因,對症下藥,增加配套。
【澳門】逾千名旅客昨晚打蛇餅排隊苦候金巴。
【珠海】昨早大批乘客在珠海口岸等候上金巴,有人稱要等一小時才上到車。讀者提供圖片
下月澳門賽車或再混亂
中港澳直通巴士聯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宗彝稱,營運普遍暢順,下午班次延誤只是個別事件,暫未清楚原因,但他擔心下月中澳門舉行賽車時,由於澳門改道,或造成混亂。
「港澳1號」董事鍾偉棠則謂昨日運作情況暢順,建議運輸署應讓直通巴士加班,有助疏導旅客人流。運輸署指緊急事故協調中心一直密切監察香港口岸的公共交通服務情況,注意到人流高度集中在早上及傍晚時分,因應昨午至晚上時分,出境旅客增至每小時逾3,500人次,署方已要求穿梭巴士營運商加強班次,據營運商資料,穿梭巴士在晚上6至8時,開出約90個班次疏導乘客。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9/20533295
車流量僅及預測33%
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車流量持續在低位徘徊。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通車第5天,車流量持續在低位徘徊。總結通車首5日,使用大橋車流量總數僅僅超越一萬架次,車流量持續低迷。貨櫃車數目昨更僅得1架次,日均計算車流量僅及當年預測的約33%。即使以通車以來車流量最高的前日推算,全年收入僅得2.1億元,收支平衡遙遙無期。
昨只有一架貨櫃車使用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資料,昨日(10月28日)全日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總車流3,120車次,其中往香港方向總車流1,581車次(小型客車574車次,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1,003車次,普通貨車3車次,貨櫃車1車次);往珠澳方向總車流1,539車次(小型客車537車次,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990車次,普通貨車12車次,貨櫃車0車次)。
總結大橋通車首5日表現,總車流量僅僅突破一萬,為有12,222架次,其中59.5%架次為來往大橋兩邊人工島的穿梭巴及跨境巴士;至於使用大橋的貨車及貨櫃車合計只有145架次,日均只有不足30架次。
人流方面,入境處表示,前日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出境旅客為31,906人次,入境旅客為26,804人次;而昨日至晚上8時,有關口岸的出境旅客為34,435人次,入境旅客為32,502人次。
港府2008年為興建大橋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估計可達9,200至14,000架次;即使以最低的目標車流量計算,大橋車流量只及當年預測的24.3%。造價接近2,000億元的大橋,促進人流及物流效益表現暫時仍為疑問目前使用港珠澳大橋,貨車橋費為60元人民幣、貨櫃車收115元人民幣、私家車為150元人民幣,至於跨境巴士及大橋穿梭巴,收費分別為200及300元人民幣。去年廣東省發改委,就港珠澳大橋過橋費舉行聽證會時曾披露大橋每年包括償還貸款的財務開支,總營運成本就高達22億元人民幣。若以大橋通車後車流量表現最佳的一日,即前日2,700車流作推算,並假設使用大橋穿梭巴與跨境巴數量相若,大橋日均橋費收入僅約57.6萬元,全年可收回的橋費僅約2.1億元,遠遠無法維持收支平衡。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車流量低迷令人質疑大橋效益,期望隨發牌逐步增加,運作陸續暢順後,車流量會有所改善,否則造價高昂的大橋便形同浪費。
■記者鄭啟源、曾偉龍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9/20533321
官媒吹噓「零傷亡」
團體轟工程趕絕海豚
港珠澳大橋工程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急跌四成。資料圖片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本月24日通車,官媒《人民日報》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當日「造訪」,又稱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有關注海豚團體提出質疑,指海豚「起舞」慶祝通車是誇張說法,而工程對白海豚數量的影響「冇得抵賴」,預料三跑工程上馬後,白海豚數量會進一步減少
。
三跑填海勢再壓縮棲息地
《人民日報》昨日發表題為〈大橋通三地 協作添動力〉的文章,文中引述報道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通車當日「造訪」港珠澳大橋,更「躍海而出、騰空起舞」。文章又稱港珠澳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不過,根據漁護署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2至2017年進行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41%,是199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當中大嶼山東北面已連續3年沒有白海豚出沒。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反駁《人民日報》,引述漁護署數據指建橋以來香港水域內大橋位置附近的白海豚「已經走晒,到今日都未返嚟」,「好清楚見到(建橋)對海豚嘅影響同海豚分佈嘅關係,冇得抵賴!」他表示,大橋位置與白海豚重要棲息地重叠,大橋海上工序完工後有海豚出沒不是奇事,但並非慶祝通車,「講到起舞就更加誇張」。而內地稱可識別的海豚數目多達2,000多條,但鄭指有關監察數據在開始建橋時才公佈,亦從未有相關報告支持,難以與建橋前情況比較,認為數字並不可信。
鄭指曾相信大橋通車後白海豚可能重回有關水域,未料大橋工程未完成,港府又推三跑工程,填海工程規模更是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4倍,內地水域亦有進行中的基建工程,料工程會令白海豚的棲息地縮小,數量或進一步減少。
■記者羅繼盛、何家朗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美女飯局」幕後玩家 索爆老闆娘曝光 飯腳妹日賺過千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23
「美女飯局」幕後玩家
索爆老闆娘曝光 飯腳妹日賺過千
「美女飯局」老闆娘Ceci不但貌美,而且打扮前衞。
【本報訊】旺角「美女飯局」曝光後,不但令「呃人食飯」的少女一夜「爆紅」,幕後主腦亦成為全城追蹤起底的對象。《蘋果》在追查中發現,實際操控一批少女在網上引誘男客上門食飯消費的,亦是一名妙齡美女,她經營餐廳Café,兩年前開始高薪聘請少女,模仿內地「飯托」和「酒托」的方式,以「美女飯局」掠水。據了解,陪食飯的「飯腳妹」時薪100元,另再拆賬單百分之四作佣金,一晚收入隨時過千元。
記者:莊建鑫 黎少英 阮斌
被踢爆一晚走11轉的「飯腳妹」Karen近日成為萬千網民唾罵對象,不過,她與其他「美女」一樣,都是餐廳幕後主腦的棋子,《蘋果》記者連日追蹤餐廳負責人,發現Café的短髮女經理扮演重要角色,開舖、收舖、落單、揀客都是她。據了解,女經理26歲,名叫HT,在女同志圈極為活躍,滲入多個群組搵客,當有「group 聚」時,HT就提議到「唐三樓Café」包場,人頭費約150元。不過,食客的評價均是食物「超難食」。記者發現,操刀「暗黑料理」的竟是Café的靚女老闆Ceci,她的TB(Tomboy)戀人更身兼大廚。
事件曝光後,「唐三樓Café」昨無開門。
「飯腳妹」Karen被踢爆一晚11次呃仔食飯。
「佢唔理啲女仔安全」
老闆娘Ceci(左)與女經理HT。
「佢唔理啲女仔安全」
「靚女老闆好後生,廿幾歲,周身名牌,成手紋身!」知情者Kelly曾參與過「美女飯局」,她表示,Ceci近兩年開始經營餐廳及酒吧的策略,都是以「飯托」和「酒托」模式營運,由於都是呃人來消費,故每次都以短租形式不斷轉場,「當個場爆咗鑊,佢就會轉過第二間。」「試過有個客上嚟嘈,真係爆晒粗,差啲要報警。」而每次Ceci都會退錢擺平事件,但Kelly對她這種經營手法大感不滿:「佢根本唔理啲女仔嘅安全,試過有女仔被人喺樓下伏,佢只係話冇事嘅,唔使驚!」
「美女飯局」最初是由Ceci親力親為,由開舖、大廚、搵客、收錢一腳踢,「佢有多部電話,喺網上開好多個賬戶,用不同嘅女仔相喺交友App約男仔食飯。」不過因落叠男網友太多,她改以時薪65元聘請「約飯妹」,以假相在多個交友App識人,「啲女仔返工只係負責喺App識男仔,再約佢哋到餐廳食飯。」Karen最初亦只是約飯妹,只在網上勾客,不需陪食飯。
為讓餐廳客似雲來,Ceci精心挑選另一批飯腳妹負責陪食飯,時薪達100元,另全單拆賬百分之四,利誘飯腳妹大刀闊斧劏客,「張單越大,啲女仔拆賬就越高!」以飯腳妹每日下午5時至凌晨1時返工8小時計算,再加每日至少約會10個客人食飯,每枱埋單1,000元計,日薪可達1,200元。每當飯腳妹開工,Ceci會給予每人一部手機與男網友聯繫,確定見面時間和地點,其間Ceci會在幕後操控,由點餐的食物到何時離枱,都透過WhatsApp指示。
飯腳妹帶客上餐廳後,由眉精眼企的HT扮落單,實質是留意客人一舉一動。當發現客人屬麻煩型或醒目型,會立即想辦法將客人送走。
記者調查發現,涉事的「唐三樓Café」商業登記早於2014年12月已結業,據知其後幾番頂手,於今年7月由Ceci接手營運,而餐廳裝修、設施,甚至名稱都由前Café一直留下沿用至今。餐廳前身以畫廊形式經營,曾吸引不少媒體訪問及客人租場拍攝,其後轉做Café,以售賣咖啡和蛋糕為主,一向甚有口碑。昨天,「唐三樓Café」已無開門。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2
稱請資料輸入員 呃少女落叠
誘裝App背劇本𠱁水魚食飯
被踢爆為「美女飯局」拉客的Karen來自單親家庭,與母親及妹妹感情要好。互聯網
【男人當心】
【本報訊】旺角一間Café設「呃人飯局」美人計被踢爆後,被指在交友網上勾客的「美女」開始逐一曝光,有少女向《蘋果》爆料,聲稱這間Café是培訓「美女」的基地,除了在勞工處貼招人廣告,亦在網上請人,然後引誘來見工的少女在手機安裝交友App,開假賬戶、用假名、貼美女假相,最後還要背熟劇本,目的便是「呃人食飯」。
記者:莫家文
23歲的Kate上月4日透過勞工處網頁應徵一份資料輸入員工作,一名自稱餐廳負責人透過WhatsApp與她聯絡,約她翌日下午1時許到西洋菜街的Café面試,其後卻沒有現身,她等了2小時後自行離去。
向富貴客sell保險
另一名叫「阿嘉」的飯腳妹。
餐廳負責人稍後再聯絡她,約定上月7日面試。Kate說當天由女經理「HT」面試,並將一張時間表給她看,表上的下午5時、5時半及6時各有8格,每格都填上名字及個人資料,HT問她:「你有冇交友App?」當她表示沒有時,HT說:「𠵱家幫你開account,用假相,同埋用假名唔好用真實名。記住,你喺深水埗做首飾,放工專約男仔,言語間千祈唔好提食飯,只係你好悶好寂寞,純粹陪你行一陣飲杯嘢……」
HT稱她們主要是在網上結識目標男客人,若發現目標男客人沒有家底或只是月薪一、兩萬元的打工仔,便會由幾個女仔在網上透過假名相約男客人見面,並帶他們去Café食飯。但在網上勾客時,一旦發現男客人是富家子或專業人士,便會由另一批女子相約出街,並將他們帶往深水埗另一間Café聚會,屆時會有辦法向他們推銷保險。或許是Kate樣貌娟好,HT將她安排走「深水埗線」,負責拋頭露面與客人見面,條件是半小時內便要將客人帶去Café。Kate稱當時就知道「根本係騙局」,於是拂袖離去。
飯局限定40分鐘
另一名年僅16歲的姓韓中四女生指,近日有人透過Instagram聘請餐廳公關,內容寫明「旺角工作、100-150錢一個鐘、時間彈性」,雙方約定上周四在旺角的Café會面,當時就是Karen負責面試。Karen叫她以網名「嘉琦」身份帶男網友至上址消費,並點選餐廳內「是日推介」飲食,每次網友會面時間只可在半小時至40分鐘內,其後便要藉詞離開與下一輪網友見面,目標是一日內「接客」5至6次,其間Karen自爆:「老闆想提升銷售額,但呢個做法唔正統 ,唔好周圍同人講!」
據悉,有部份少女認為這份工容易做便在Café任職,其中一名網名「阿嘉」的少女,成為繼Karen之後另一位當紅「美女」,不少參加飯局的網友紛紛表示「中伏」,原因是她真人與網上的照片反差太大,有消費了千元始脫身的網友稱:「估唔到佢係一個哨牙妹。」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4
家人遭起底
單親「美女」畢業即入職
【本報訊】《蘋果》昨日報道《「美女飯局」呃仔錢》中,負責外出拉客到Café的少女Karen姓陳,18歲,在東涌唸完小學後往沙田讀中學,剛於今年考畢文憑試。據悉,她畢業後便於事件中的「唐三樓Café」任侍應。
報道出街後,旋即引來大批網民熱議,有自稱是Karen的中學同學向記者稱,Karen於校內不受歡迎,更曾受欺凌,遭人扯頭髮,亦有人指她經常向人炫耀追求者眾。
母稱女兒被冤枉
《蘋果》踢爆這宗美人計後,Karen已不再落街拉客,而是在店內負責向求職者面試,全日留守店內傳授「劏水魚」伎倆。
根據記者了解,Karen來自單親家庭,隨母親居住於東涌逸東邨,另外有兩名同母異父的姊弟,事件被揭發後其妹妹慘受連累,遭網民起底,照片於討論區上瘋傳。
從兩姊妹的社交網站照片顯示,三母女感情要好,經常結伴外遊及用膳,母親亦有為Karen慶祝18歲生日。
對於女兒被指「呃飯食」,陳母於網上留言維護愛女,聲稱女兒「被人冤枉,被人害」。
陳母在facebook聲稱,Café負責人與婚姻介紹所合作搞相睇活動,女兒只是任職侍應,惟當網民反駁其女兒一晚相約11人到Café食飯,陳母表示已和Café負責人聯絡,並會採取法律行動,又要求網民友善看待事件,但對於女兒如何被冤枉卻沒進一步解釋。
《蘋果》昨曾致電陳母了解,惟其手機一直關上。
■記者潘婉玲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6
受害人湧現 號召集體報警
【本報訊】「美女飯局」騙局曝光後,再有男士懷疑自己受騙向本報訴苦,他們的遭遇如出一轍,同一間樓上Café、差不多的貴價食物。有中招男士號召其他受害人集體報警。
拎錢即被搶走埋單
阿開(化名)大約於一星期之前在交友App認識自稱「Sze」的女子,對方相約他在旺角一間樓上Café吃晚飯,見面時發現她與App的相中人外形相差很遠,阿開表示,吃飯期間連對方的名字也沒有問,埋單要700多元。對方問阿開身上有多少錢,阿開感覺受騙於是拿出一張500元鈔票,訛稱僅此而已,對方隨即搶過手往埋單,並稱尾數由她支付。
經本報報道之後,阿開始知對方就是記者放蛇相約的Karen。阿開希望集合其他受害人一起報警。
另一名受害人施先生(化名)與「美女」相約食飯的情節幾乎一樣,賬單盛惠約1,100元,「食咗半個鐘,佢係咁撳電話,有兩部電話喺身,一路食一路有人打電話催佢走!」
施先生續稱,落單的職員「好似知道我哋會叫乜,食物用膠盒裝,流程好快,好似夾埋咁!」離開時他見剛才相約的「美女」仍在附近徘徊。但他坦言除非聯同一班受害人報警,否則不會獨自報案,「好唔值嘅一餐,唔通唔畀錢咩!呃又呃咗,又唔係好大損失,當係教訓,一個笑話!」
■記者張珮琪
「美女飯局」幕後玩家
索爆老闆娘曝光 飯腳妹日賺過千
「美女飯局」老闆娘Ceci不但貌美,而且打扮前衞。
【本報訊】旺角「美女飯局」曝光後,不但令「呃人食飯」的少女一夜「爆紅」,幕後主腦亦成為全城追蹤起底的對象。《蘋果》在追查中發現,實際操控一批少女在網上引誘男客上門食飯消費的,亦是一名妙齡美女,她經營餐廳Café,兩年前開始高薪聘請少女,模仿內地「飯托」和「酒托」的方式,以「美女飯局」掠水。據了解,陪食飯的「飯腳妹」時薪100元,另再拆賬單百分之四作佣金,一晚收入隨時過千元。
記者:莊建鑫 黎少英 阮斌
被踢爆一晚走11轉的「飯腳妹」Karen近日成為萬千網民唾罵對象,不過,她與其他「美女」一樣,都是餐廳幕後主腦的棋子,《蘋果》記者連日追蹤餐廳負責人,發現Café的短髮女經理扮演重要角色,開舖、收舖、落單、揀客都是她。據了解,女經理26歲,名叫HT,在女同志圈極為活躍,滲入多個群組搵客,當有「group 聚」時,HT就提議到「唐三樓Café」包場,人頭費約150元。不過,食客的評價均是食物「超難食」。記者發現,操刀「暗黑料理」的竟是Café的靚女老闆Ceci,她的TB(Tomboy)戀人更身兼大廚。
事件曝光後,「唐三樓Café」昨無開門。
「飯腳妹」Karen被踢爆一晚11次呃仔食飯。
「佢唔理啲女仔安全」
老闆娘Ceci(左)與女經理HT。
「佢唔理啲女仔安全」
「靚女老闆好後生,廿幾歲,周身名牌,成手紋身!」知情者Kelly曾參與過「美女飯局」,她表示,Ceci近兩年開始經營餐廳及酒吧的策略,都是以「飯托」和「酒托」模式營運,由於都是呃人來消費,故每次都以短租形式不斷轉場,「當個場爆咗鑊,佢就會轉過第二間。」「試過有個客上嚟嘈,真係爆晒粗,差啲要報警。」而每次Ceci都會退錢擺平事件,但Kelly對她這種經營手法大感不滿:「佢根本唔理啲女仔嘅安全,試過有女仔被人喺樓下伏,佢只係話冇事嘅,唔使驚!」
「美女飯局」最初是由Ceci親力親為,由開舖、大廚、搵客、收錢一腳踢,「佢有多部電話,喺網上開好多個賬戶,用不同嘅女仔相喺交友App約男仔食飯。」不過因落叠男網友太多,她改以時薪65元聘請「約飯妹」,以假相在多個交友App識人,「啲女仔返工只係負責喺App識男仔,再約佢哋到餐廳食飯。」Karen最初亦只是約飯妹,只在網上勾客,不需陪食飯。
為讓餐廳客似雲來,Ceci精心挑選另一批飯腳妹負責陪食飯,時薪達100元,另全單拆賬百分之四,利誘飯腳妹大刀闊斧劏客,「張單越大,啲女仔拆賬就越高!」以飯腳妹每日下午5時至凌晨1時返工8小時計算,再加每日至少約會10個客人食飯,每枱埋單1,000元計,日薪可達1,200元。每當飯腳妹開工,Ceci會給予每人一部手機與男網友聯繫,確定見面時間和地點,其間Ceci會在幕後操控,由點餐的食物到何時離枱,都透過WhatsApp指示。
飯腳妹帶客上餐廳後,由眉精眼企的HT扮落單,實質是留意客人一舉一動。當發現客人屬麻煩型或醒目型,會立即想辦法將客人送走。
記者調查發現,涉事的「唐三樓Café」商業登記早於2014年12月已結業,據知其後幾番頂手,於今年7月由Ceci接手營運,而餐廳裝修、設施,甚至名稱都由前Café一直留下沿用至今。餐廳前身以畫廊形式經營,曾吸引不少媒體訪問及客人租場拍攝,其後轉做Café,以售賣咖啡和蛋糕為主,一向甚有口碑。昨天,「唐三樓Café」已無開門。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2
稱請資料輸入員 呃少女落叠
誘裝App背劇本𠱁水魚食飯
被踢爆為「美女飯局」拉客的Karen來自單親家庭,與母親及妹妹感情要好。互聯網
【男人當心】
【本報訊】旺角一間Café設「呃人飯局」美人計被踢爆後,被指在交友網上勾客的「美女」開始逐一曝光,有少女向《蘋果》爆料,聲稱這間Café是培訓「美女」的基地,除了在勞工處貼招人廣告,亦在網上請人,然後引誘來見工的少女在手機安裝交友App,開假賬戶、用假名、貼美女假相,最後還要背熟劇本,目的便是「呃人食飯」。
記者:莫家文
23歲的Kate上月4日透過勞工處網頁應徵一份資料輸入員工作,一名自稱餐廳負責人透過WhatsApp與她聯絡,約她翌日下午1時許到西洋菜街的Café面試,其後卻沒有現身,她等了2小時後自行離去。
向富貴客sell保險
另一名叫「阿嘉」的飯腳妹。
餐廳負責人稍後再聯絡她,約定上月7日面試。Kate說當天由女經理「HT」面試,並將一張時間表給她看,表上的下午5時、5時半及6時各有8格,每格都填上名字及個人資料,HT問她:「你有冇交友App?」當她表示沒有時,HT說:「𠵱家幫你開account,用假相,同埋用假名唔好用真實名。記住,你喺深水埗做首飾,放工專約男仔,言語間千祈唔好提食飯,只係你好悶好寂寞,純粹陪你行一陣飲杯嘢……」
HT稱她們主要是在網上結識目標男客人,若發現目標男客人沒有家底或只是月薪一、兩萬元的打工仔,便會由幾個女仔在網上透過假名相約男客人見面,並帶他們去Café食飯。但在網上勾客時,一旦發現男客人是富家子或專業人士,便會由另一批女子相約出街,並將他們帶往深水埗另一間Café聚會,屆時會有辦法向他們推銷保險。或許是Kate樣貌娟好,HT將她安排走「深水埗線」,負責拋頭露面與客人見面,條件是半小時內便要將客人帶去Café。Kate稱當時就知道「根本係騙局」,於是拂袖離去。
飯局限定40分鐘
另一名年僅16歲的姓韓中四女生指,近日有人透過Instagram聘請餐廳公關,內容寫明「旺角工作、100-150錢一個鐘、時間彈性」,雙方約定上周四在旺角的Café會面,當時就是Karen負責面試。Karen叫她以網名「嘉琦」身份帶男網友至上址消費,並點選餐廳內「是日推介」飲食,每次網友會面時間只可在半小時至40分鐘內,其後便要藉詞離開與下一輪網友見面,目標是一日內「接客」5至6次,其間Karen自爆:「老闆想提升銷售額,但呢個做法唔正統 ,唔好周圍同人講!」
據悉,有部份少女認為這份工容易做便在Café任職,其中一名網名「阿嘉」的少女,成為繼Karen之後另一位當紅「美女」,不少參加飯局的網友紛紛表示「中伏」,原因是她真人與網上的照片反差太大,有消費了千元始脫身的網友稱:「估唔到佢係一個哨牙妹。」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4
家人遭起底
單親「美女」畢業即入職
【本報訊】《蘋果》昨日報道《「美女飯局」呃仔錢》中,負責外出拉客到Café的少女Karen姓陳,18歲,在東涌唸完小學後往沙田讀中學,剛於今年考畢文憑試。據悉,她畢業後便於事件中的「唐三樓Café」任侍應。
報道出街後,旋即引來大批網民熱議,有自稱是Karen的中學同學向記者稱,Karen於校內不受歡迎,更曾受欺凌,遭人扯頭髮,亦有人指她經常向人炫耀追求者眾。
母稱女兒被冤枉
《蘋果》踢爆這宗美人計後,Karen已不再落街拉客,而是在店內負責向求職者面試,全日留守店內傳授「劏水魚」伎倆。
根據記者了解,Karen來自單親家庭,隨母親居住於東涌逸東邨,另外有兩名同母異父的姊弟,事件被揭發後其妹妹慘受連累,遭網民起底,照片於討論區上瘋傳。
從兩姊妹的社交網站照片顯示,三母女感情要好,經常結伴外遊及用膳,母親亦有為Karen慶祝18歲生日。
對於女兒被指「呃飯食」,陳母於網上留言維護愛女,聲稱女兒「被人冤枉,被人害」。
陳母在facebook聲稱,Café負責人與婚姻介紹所合作搞相睇活動,女兒只是任職侍應,惟當網民反駁其女兒一晚相約11人到Café食飯,陳母表示已和Café負責人聯絡,並會採取法律行動,又要求網民友善看待事件,但對於女兒如何被冤枉卻沒進一步解釋。
《蘋果》昨曾致電陳母了解,惟其手機一直關上。
■記者潘婉玲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516
受害人湧現 號召集體報警
【本報訊】「美女飯局」騙局曝光後,再有男士懷疑自己受騙向本報訴苦,他們的遭遇如出一轍,同一間樓上Café、差不多的貴價食物。有中招男士號召其他受害人集體報警。
拎錢即被搶走埋單
阿開(化名)大約於一星期之前在交友App認識自稱「Sze」的女子,對方相約他在旺角一間樓上Café吃晚飯,見面時發現她與App的相中人外形相差很遠,阿開表示,吃飯期間連對方的名字也沒有問,埋單要700多元。對方問阿開身上有多少錢,阿開感覺受騙於是拿出一張500元鈔票,訛稱僅此而已,對方隨即搶過手往埋單,並稱尾數由她支付。
經本報報道之後,阿開始知對方就是記者放蛇相約的Karen。阿開希望集合其他受害人一起報警。
另一名受害人施先生(化名)與「美女」相約食飯的情節幾乎一樣,賬單盛惠約1,100元,「食咗半個鐘,佢係咁撳電話,有兩部電話喺身,一路食一路有人打電話催佢走!」
施先生續稱,落單的職員「好似知道我哋會叫乜,食物用膠盒裝,流程好快,好似夾埋咁!」離開時他見剛才相約的「美女」仍在附近徘徊。但他坦言除非聯同一班受害人報警,否則不會獨自報案,「好唔值嘅一餐,唔通唔畀錢咩!呃又呃咗,又唔係好大損失,當係教訓,一個笑話!」
■記者張珮琪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