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堅尼系數錄新高 統計處稱與往年相若 港府圖淡化貧富懸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9/1643881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歐陽方麗麗(中)未有正面評論,政府未來是否投放更多紓困措施,壓低貧富差距。黃建通攝

【本 報訊】本港貧富懸殊越趨嚴重,無力解決貧富差距的政府卻刻意淡化問題。政府統計處昨發表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反映 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錄得歷來最高的0.537,顯示香港貧富懸殊過去五年惡化。但統計處強調,單計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及納入政府紓困措施後,數字與往 年相若,企圖淡化問題。學者指出,香港貧富差距嚴重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記者:蔡建豪、麥志榮

堅尼系數介乎0至1之間,數值越大反映差距越大;香港去年錄得0.537,較2006的0.533及2001年的0.525高,數值是歷來最高。統計處昨日公佈的逾200頁報告中,有提及0.537這數字,但昨日的記者會及新聞公告卻迴避。

錯指系數較新加坡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該處強調,按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每月收入計算,去年的堅尼系數為0.475;扣除人口老化、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大增48.3%的因素後,單計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更應低至0.413;若進一步計算政府去年紓困措施,堅尼系數更可低至0.399。

統計處在新聞公告中,又指香港去年的堅尼系數,與紐約、華盛頓等外國城市相若,又較新加坡為低。不過,報告內詳列計算工作人均住戶收入的新加坡堅尼系數為0.482,在相同比較基準下,低於本港的0.537,與新聞公告的說法不符。
統計處長歐陽方麗麗昨在記者會上指,不同地方各有計算堅尼系數的方法,沒有既定標準。她指本港退休人士大幅增加,單看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過去10年不升反降。她未有正面評論政府未來是否要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更多紓困措施。

香 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扣除福利後堅尼系數跌至0.475,不反映貧富懸殊有縮窄,因為低收入人士的入息沒有顯著提升。未扣除福利 的堅尼系數較06年升了0.004,正反映了本港收入分佈不均無改善,社會上最有錢的兩成人賺了近60%總收入,大部分低收入人士只能賺取微薄的薪酬。歐 美國家都有計算堅尼系數時扣除福利的做法,本港扣除福利後系數有0.475,仍屬偏高水平。

反映多年來並無改善

香 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指出:「最新的堅尼系數係顯示貧富懸殊無惡化,因為香港貧富懸殊咁多年一直都咁差!」就算撇除了退休人士後堅尼系數跌至 0.413,也反映多年來香港貧富懸殊無改善,主要原因是過去十多年經濟無大增長,社會流動性低,窮人無法改善生活。他又稱:「以前窮人仍可以搏命做,希 望增加收入,近年點搏都無用,連希望都無,所以怨氣好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9/16438819

10%人賺四成職業收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 報訊】根據政府統計處昨公佈的最新住戶收入數據,去年香港工作人口每月主要收入中位數為12,000元,較上次調查的2006年時,大幅上升20%;家庭 住戶月入中位數則由06年時的17,100元,增至20,200元,升幅達18.1%。不過,撇除通脹後,主要收入及家庭住戶月入的升幅,分別只有4%及 2.1%。其中四成主要職業的收入,更是由最高收入的10%工作人口賺取,顯示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情況依然嚴重。


最低工資有助低下階層


統 計處指出,去年家庭住戶主要收入來源85.7%來自職業收入,較06年的86.1%和01年的88.1%都要低。去年主要職業月入中位數為12,000 元,若將全港收入數據分十等分組別分析,全港最低收入的兩個組別的職業月入中位數分別為3,580元和6,940元,分別較06年時的3,000元和 5,500元,增加了19.3%和26.3%。按實質計算,這兩個組別的收入分別上升了3%和8.9%。統計處相信,去年實施的最低工資法例,對提升最低 收入階層的收入有幫助。

不過,去年最高收入的兩個組別,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分別為30,000元和55,000元,分別較06年時的 25,000元和45,000元,增加了20%和22.5%。按實質計算,兩個組別收入分別上升了3.5%和5.4%。高收入一族的實質收入增長,仍遠高 於低收入一群,差距更有越來越遠趨勢。

若以行業分析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以金融及保險業最高,中位數為21,250元。其次為公共行政、教育、人類醫療保健及社工活動,以及資訊及通訊業,分別為18,900元及17,080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9/16438820

為政治服務
統計處「造數」有前科


統計處過去亦曾涉嫌「造數」,為政治服務。1999年,統計處曾用隨機方式推算出會有多達167萬港人內地子女會湧來香港,引起恐慌,港府以此為理由首次提請人大釋法,但事後卻證明統計處的數字屬誇大。


誇大港人內地子女來港數字


99 年終審法院裁定港人內地子女擁有居港權,統計處隨即進行調查,推算因裁決而擁有居港權的內地人數目。統計處最先以「直接提問方法」調查港人在內地非婚生子 女數目,結果顯示共有20,000名,統計處認為數字偏低,可能是受訪者因尷尬而隱瞞,遂改用隨機方法,讓受訪者選擇回答過去一星期乘搭的士次數或非婚生 子女的數目,然後再用複雜方程式,推斷出共有167萬非婚生子女可享有居留權。

政府根據統計處的數字,估計本港在教育及醫療等方面的開支需承擔至少1,083億元,根本無法應付,引致輿論嘩然。政府於是首次提請人大釋法,將合資格來港的港人內地子女人數減至27萬人。但到04年政府承認,多年來真正來港的港人內地子女,只有15萬人。《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