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2,500志願者承諾 遺體以身相教 港大建壁 紀念大體老師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14/1846296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港大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左)指,會為大體老師在紀念壁上建碑。朱永倫攝

【本報訊】人死後終會化灰,本港越來越多人自願捐贈遺體給醫學院「以身相教」。港大醫學院的「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的承諾志願者一年內升三倍,現已累積2,500人。今年23名大體老師更全數由去世者生前承諾捐出,不需動用無人認領遺體,是百年來首見。
記者:吳嘉羚

香 港大學醫學院一向以無人認領遺體進行解剖教學的解剖學系,於70年代開始接受遺體捐贈,近40年來捐贈數字一直偏低。今年承諾捐贈者的數目終有突破,由去 年累積的600多個,增加至累積的2,500個,一年內上升超過三倍,創下歷年新高。港大今年接收的志願者遺體有39具,其中23具用作做大體老師,餘下 的則會儲起;另外16具無人認領遺體更完全不需動用,是百年首見。

設花園全數資助撒骨灰

港大今年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設立紀念壁,當大體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火化後,家屬可在該墳場的特設花園內撒骨灰,港大會全數資助家人在紀念壁上建碑,刻上老師的名字和貼有相片。目前設48個名額,若申請人眾多,港大會考慮加建紀念壁。

港 大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指,過去一年院方加強宣傳工作,加上港人的觀念漸開放,令捐贈者數字大幅上升,惟整體數字對醫學院仍屬偏低,「40年嚟,?家先累 積到2,000幾人肯捐,全香港有幾多人?」他指醫學院每年至少要20具遺體,今年雖有39個自願捐贈的老師,但「未必年年咁平穩」,加上無人認領遺體的 數目近年有下降趨勢,「唔擔保日後一定夠老師」。

籲放下「死無全屍」忌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陳立基又指,長年以來缺乏捐贈遺體,影響教學及研究成果,平均每10名學生只能用一個大體老師,上課時「唔係每個學生有份落刀,部份人只可以喺旁邊睇」,護理及中醫學系仍未能分得遺體作教學;許多解剖學研究也被迫暫停。他指台灣做得較好,每六個學生可用一個大體老師。

他呼籲更多的市民放下「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又指大體老師對醫科生意義重大,「有位大體老師生前同我講,我寧願你喺我身上割錯千刀萬刀,都唔願見到你喺病人身上割錯一刀」,認為學生能在大體老師身上學到的,除了是人體的結構,更是對生命的尊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14/18462964

維園阿伯感染港人捐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維園阿伯許金池去世後,捐出遺體做大體老師。資料圖片

【特稿】
辭世者火化前的皮囊,對要研習解剖學的醫科生極為重要。上一輩的思想未必保守,維園阿伯許金池上月去世,就捐出遺體做大體老師,感動許多港人,令承諾捐贈者急增;港大亦在過去一個月內收到六具遺體做大體老師,比2011年全年只有五具自願捐贈遺體,數字大幅倍升。

下年或為醫科生服務

本 身有簽紙參與計劃的港大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指,已接收上月辭世的「維園阿伯」許金池遺體,正進行防腐,這名大體老師最快下年為醫科生服務。陳立基稱,自 維園阿伯捐贈遺體後,查詢的電話和承諾捐贈者的數字大為上升,「以前冇人打電話嚟問,?家電話接唔停」,認為維園阿伯感染不少港人。
陳立基指,以 往的大體老師以男性居多,近年則男女比例較平均,「以前用冇人認領遺體多,當中多數係男人,一有女嘅大體老師我哋要特別珍惜」。他說,不論長者或年輕人都 可以參與捐贈,「老人家有血管硬化、病人做過搭橋手術,甚至有糖尿病同斷手都得」。現時最年長的志願捐贈者是一名100歲的婆婆,最年輕的是20多歲的男 子。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14/18463308

想做大體老師? 上網登記好easy

本港越來越多人願意捐贈遺體給醫學院,其實登記捐贈遺體手續簡便,身體亦毋須十全十美,曾截肢亦可。倘死者同時願意捐出器官,醫院會先將肝、腎、眼角膜等移植予有需要病人,餘下身體會被抽血及浸泡在甲醛溶液中,作防腐處理。

經防腐的「大體老師」可作解剖教學及研究用途一至兩年。解剖前,師生會進行靜默儀式,向先人表達謝意及敬意。大體老師能「教導」學生器官及神經線的位置,並讓學生實習解剖。

完成教學使命後,遺體會火化,家屬可領回骨灰自行安排殮葬,或託付港大解剖學系葬於公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