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10/18417093
幾
十年前,香港海底曾經是魚類天堂,紀錄中,曾經有約一千種魚類在這水深海闊的水域出沒。熊秉寬是資深潛水發燒友,早於五十年代已經開始潛水,六十年代起更
自製水底攝影器材,拍攝了當時香港色彩繽紛的水域。從他珍藏多年的影片,可看到香港水域曾經有許多肥美的珊瑚魚,如東星斑、老鼠斑及蘇眉等,統統是今天大
家心目中的上等海鮮。
然而,八十年代開始情況逐漸轉壞,不少以往常見的魚類,陸續變成受威脅物種。例如油斑魚(Mud
Grouper)數量便下降了30%,於08年被列入「易危物種」;紅斑魚(Hong Kong
Grouper)於這二十年間,數量則下跌了63%,於03年則被列入「瀕危物種」。至於用來製作花膠的黃唇魚,在06年更被列入「極危物種」。
紅
斑等海鮮數目銳減,固然跟長期濫捕有關:以往拖網手法捕魚,導致魚苗被一網打盡,失去繁殖機會,而拖網更會破壞海床,令魚類失去棲息地。另一方面,城市發
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或許更大:廣東沿岸的工廠發展,大量污水流入南中國海,導致香港水質變差;此外,香港不斷填海發展,工程的污泥一直影響珊瑚生長,摧毀
海洋生態。年逾七十、至今仍然熱愛潛水的熊秉寬,便親眼見證了填海的禍害:「我見到下面的海床,直情被污泥蓋着,差不多很多地方都是死沉沉的。」其實政府
早知海洋生態大受影響,遂於1999年開始在南中國海(包括香港及鄰近海域)實施休漁期,而香港政府也於去年起禁止拖網捕魚。熊秉寬認為,禁止拖網成效如
何仍是未知之數,但據他觀察,休漁期的確給魚類有休養生息的機會,魚類數目似有回升。
若果香港填海工程繼續,挖泥倒沙的情況仍然會污染海洋,而這些措施又能給大海幾多喘息的空間呢?
記者:葉瑞媚
想深入了解港人如何破壞全球海洋資源,請留意港台節目《海底交易》:
日期:2013年8月12日起
時間:逢星期一晚上7:00
頻道:無線電視翡翠台
網上直播及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rt......2&p=5985&e=226234&m=epis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