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通識爽教室:「自由行」逼爆香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04/1800772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背景

‧2003年沙士爆發後香港百業蕭條,經濟受重創,零售業萎縮,失業率高企,特區政府民望插水
‧有見及此,中央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香港復蘇,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CEPA(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自由行」(又稱「個人遊」)
‧2003年至今,「自由行」的訪港旅客人數由早期的每年約600萬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每年近2,000萬人次,對香港而言既有正面刺激亦引起一系列的難題,社會長期對此存在爭論
‧2012年8月,深圳率先推出新安排,給予當地400多萬非本地戶籍居民「自由行」簽證,而上述安排將擴展至其他六個城市,估計最終將有超過1,400萬內地人符合新「自由行」資格
‧不斷擴大的自由行對香港是福是禍,本文對此逐一探討剖析


2.自由行與香港經濟

‧2003年香港經濟低迷時,自由行曾是本地旅遊零售以至飲食業的強心針,當筆者看見中環某大珠寶店掛出「歡迎內地同胞來港探親旅遊」的標點時,深深感受到「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世事變幻無常的意思;的確,當時自由行對香港03年後經濟復蘇起着正面作用
‧可是,隨着自由行旅客數目按年上升,自由行對香港經濟支持的局限亦逐步浮現
‧雖謂自由行刺激香港經濟,並為草根階層提供相當數量的餐飲及零售業職位,但自由行的主要得益者並非普通市民,而是老闆階級
‧零售業的興旺增加了工作機會但賺錢的是僱主而非員工,而且旅客多傾向光顧珠寶店及中高檔商品店舖而非街頭巷尾的小商店,主要利潤自然落入大財團手中
‧ 再者,零售業興旺自然帶動商舖租金上升,在過去兩年主要商業區如銅鑼灣及旺角等地的主要街道的物業舖租上升2/3以至超過一倍不等。業主固然笑逐顏開,但 不少商舖因而被迫「光榮結業」或遷往人流較少的內街以至其他地區,最苦的是與自由行沒有多大關係的小舖,既得不到遊客的光顧,卻要承受他們帶來的苦果



3.自由行與中港矛盾及身份認同

‧隨着自由行的深化及旅客數目的增加,內地旅客與本地人的矛盾亦日漸增多,甚至衝擊香港人本土意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首先,自由行帶旺了零售業的市道,同時亦推高了本地的物價以至通脹,不是每個香港人也能從自由行中得益,但不少人卻要承受自由行帶來的負面影響,心裏自然滿不是味兒
‧同時,近年內地食品以至產品安全問題經常引起國內外關注,如三聚氰胺奶粉、假藥等,自由行旅客來港後往往到香港商舖搜購日用品與食品,眾所周知,奶粉已成為內地客「必買」的商品之一,本地父母現在要承受奶粉年年漲價之苦
‧與此同時,不少內地自由行旅客對香港所知有限,他們有機會參加一些「判上判」的低價旅行團,抵港後大部份的行程變成消費購物,與原本的預期差天共地,引發大量爭拗,影響香港形象
‧香港旅遊區亦存在一批「黑店」,它們以不合理的高價銷售廉價影音器材及次級藥材,更強迫顧客購物,如此種種亦傷害了內地人對香港的印象
‧另一方面,中港兩地文化差異頗大,內地人在香港以內地慣常的方式活動,如對公共設施的規定不注重、高聲對話,在香港人眼中變成國內人文化水平低下的證據,往往引起爭執並激化中港兩地矛盾
4.進一步開放的影響

‧如今特區政府打算進一步開放自由行,上述的問題固然會加劇,而且香港能否承受進一步增加的遊客數量也是個未知數
‧每個城市接待遊客的數量上限建基於它的:
a)市內及城際交通工具的運輸能力
b)酒店及旅館容納旅客的人數
c)市內各公共場所接待旅客的能力
d)市內各類店舖吸納顧客的能力
e)當地居民對大量旅客湧入的承受力
f)各項公共服務對大量遊客觀光所出現問題的應變力
g)大量增加的遊客對市內經濟發展及活動的影響
h)因旅客增加而對不同社會階層的經濟及生活質素變化的影響
‧大幅度放寬自由行旅客數目的同時,特區政府可有想清楚上述問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撰文:
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