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前舖後居 東頭邨長者中秋前被迫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0/1802061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經營雜貨舖的陳伯夫婦45年來一直居住舖後的數十呎房間。 江俊豪攝

【記 者梁御和報道】繼牛頭角下邨,東頭邨22座也面臨清拆,房屋署提出以每呎866元超低價收回地下舖位,有12戶不接受賠償拒絕遷出。一眾白髮蒼蒼老商戶, 只求多點賠償安度餘生,欲與署方洽談不得要領,房署更強硬要求中秋節前搬走。作為全港最後一批徙置公屋「前舖後居」的歷史見證人,聲音微弱,無力與政府討 價還價。

在22 座經歷45個寒暑的80歲陳伯,見證東頭邨落成,與妻子在一個不足300呎的前舖後居單位,經營雜貨舖養活三名子女。長期搬運重物令他十隻手指頭變形,見 證老一輩港人的艱辛歲月,「當年我用1萬蚊頂咗22座呢個舖位做糧油雜貨,嗰時1萬蚊可以買到一個新蒲崗千呎單位」。

上月底,房署發信通知地下商戶,須於本月26日(下周三)全面遷離。隨着樓上住客陸續遷走,陳伯的雜貨舖已結業,但仍與老妻住在舖後的數十呎房間。他擔心限期一到,即被趕走,「班仔女各自成家,(房署)冇配番單位畀我,淨係賠廿幾萬,我都唔知去得邊」。


12戶不滿賤價收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東頭邨現時只拆剩第22座。


12戶不滿賤價收回


22座地下的29個舖位中,仍有12個商戶未傾妥賠償,大多為年逾七旬長者。房署按2008年訂出的賠償方案,按舖位面積,提供每平方米9,326元(即每方呎866元)特惠津貼。商戶認為方案距今四年,賠償標準過時不合理,拒絕接受。

經營藥材店20多年的張婆婆表示,一眾商戶曾要求房署將賠償特惠津貼加至每平方米17,141元(每方呎1,592元),惟被拒絕。「佢連傾都唔同我哋傾,上個月出信叫我哋走,唔係截水截電,就搵人嚟封舖」。


最後一批特殊商戶


房 署除按舖位面積提供津貼,商戶也可選擇參與局限性投標,到房署轄下街市以較低租金繼續經營,放棄投標可獲額外80,700元替代金。以一間約200方呎店 舖為例,特惠津貼連替代金共賠償25.4萬元。協助商戶的區議員李德康表示,房署至今仍沿用2008年釐定的賠償標準,「家物價比四年前高咗好多,咁樣 定價唔公道,就算想揀局限性投標,房署大部份商舖賣晒畀領匯,剩返啲死場舖位,根本冇得做。其實佢哋係全港最後一批特殊商戶,點解唔可以提高個賠償,每戶 大約畀多8至9萬,等班老人家可以安享晚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0/18020618


話你知
徙置屋邨拆剩第22座


重建前的東頭邨原為徙置屋邨,原本有23座,現只拆剩第22座,連同已轉為中轉屋的石籬邨第10和11座,是全港僅餘的三幢第四型16層徙置大廈,22座更是唯一樓下仍有商舖的同類大廈。

房委會於2008年決定清拆22座,陸續將樓上840多戶,共約1,400名公屋居民遷至附近樓齡較新的單位,直至2011年底向商舖發遷出通知。原先被拆卸徙置大廈,也即是現時的東頭(二)邨,共有20幢大廈,有2,500多戶、約6,000名居民,多數為長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0/18020619

私下協議
牛下商戶獲額外補償

1960年代,政府為發展用地,將受收地影響的寮屋和攤檔商戶,由徙置事務署(房屋署前身)安排遷入東頭邨22座地下的商住兩用單位繼續經營。為作補償,政府賦予商戶特殊權利,包括可自由選擇商舖的經營類別、自由分租及轉讓、將商舖傳承子女等。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2009年政府清拆牛頭角下邨時,牛下邨的「特殊商戶」也對同一賠償方案感不滿而一度拒絕遷出。據了解,最後房署與商戶私下達成協議,向受影響商戶提供額外補償,雙方達成共識離場。

王坤指,東頭邨22座已是本港最後一批「特殊商戶」,當局可參考牛下邨做法,「商戶都係老人家,為數又唔多,政府可應變通額外補償,等佢哋唔使咁惶恐。你搞到佢哋以後冇錢生活,最終申請綜援,都係同一條數」。

房署回覆指,尚有商戶對賠償不滿,會於收舖當天努力游說,並按個別情況作彈性處理,有居住困難的商戶會轉介社署及安排居住臨時收容中心。 《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