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碩果僅存老茶樓 西環租貴憂去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4/1844976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薄扶林道一隅,平日只聞車聲,兩旁小舖來了又去,唯獨一間叫叁去一的點心飯店,屹立30多年,每天仍其門如市。茶客吃的,除了是每日鮮製即蒸點心,還咀嚼著昔日的情懷。可惜下年租約期滿,業主月前已預言會加租,見慣風霜的五位東主直言,若加租太多只好結業。
記者:程詩敏攝影:馮就康江俊豪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凌晨三時,師傅製作雞球大包,瑞哥(右)負責搓皮,發仔負責餡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負責蒸爐的耀哥(前)將點心入籠拿到蒸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負責粉麵的水哥,每天午市即叫即炒

叁 去壹名字緣起,茶樓初始之時有三人做東,其中一人羅樹德,被父親勸阻,指搞生意會有礙運程,他就退股,之後一直在店子打工。五個大男人,擠在兩層高小舖。 上層是工場,下層做生意,也是師傅起居飲食的地方。老闆之一水哥說,「開工又係月光,收工又係月光,我哋唔似其他人咁出去玩,一個月,2/3時間都喺舖 頭」,因為家住得遠,舖中摺床就是他的窩,火水爐和滿佈油漬的牆就是他的工作間,每天午市為客人即炒粉麵,還要兼做侍應和清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麥太說喜歡叁去壹懷舊的味道,讀四年級的女兒最愛乾炒肉片河和芙蓉蛋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光顧了20多年,陳先生本來在西營盤理髮店工作,退休後搬到粉嶺一年,仍經常回「老家」

清 晨三時,西環仍未醒過來,五人已忙著製作點心,合拍得像一隊樂團,誰也沒有停下來。大師兄黃燦枝(發仔)曾往日本工作一年,教授當地的點心工場,如何能做 出翻蒸而不破的蝦餃皮,原來秘訣是澄麵的比例要高。七、八十年代,外地對香港的點心師傅需求甚殷,不少行家都移民到酒店做師傅去了。發仔當年惦念子女回 港,之後就頂手叁去壹,「做呢行勤力嘅話,兩餐穩陣唔駛憂,但辛苦啲,時間長,又一早起身,所以依家好少年青人入行喇。」叁去壹生意向來好,8、90年代 外賣做不停,近年除了西營盤街坊和附近學生,多了慕名而來的客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0多年來,叁去壹有不少街坊捧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盅兩件,能果腹,也能回味當年

家 住粉嶺的茶客陳先生,以往在西營盤上班,開張30年來,光顧了超過20年。現時退休後經常拿著私家茶壺,來茶樓探老朋友,「呢啲舖一拉閘就冇架喇,正式係 少一間冇一間。」老闆水哥也直言,「上一份約已經加咗50%租,下年約滿後一定會再加,若果加得太多,我哋都做唔到落去架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4/18450211

雞球大包點整?茶樓利添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60年代的油麻地雲天大茶樓,不少人帶著鳥籠來品茗(互聯網)

舊式茶樓是怎樣的?為何只做早市和午市?早期茶室為什麼喜歡改「多男」「得男」等名字?在叁去壹茶樓吃一口雞球大包,聽老茶客吹水,或許能竊探當年情味。

無晚市
初 期香港的茶樓,只做早市和午市,不做晚間的飯市或飲宴。當時的不少人晨早上茶樓,吃過一盅兩件,才開始一日的工作,一些「公子哥兒」或退休人士,更會提著 鳥籠來品茗。老闆李金水(水哥)說,像叁去壹的舊式茶樓,以往客源多是基層人士,較富裕的人會去大酒家。為迎合老一輩的生理時鐘,叁去壹多年來凌晨三時就 開始製造點心,清晨五時半開舖,營業至下午三時。

雞球大包
現在仍賣雞球大包的茶樓少之有少,傳統的雞球大包,餡料有一塊雞、一塊 叉燒、一塊雞蛋、打勻的豬肉和雞肉餡,古老的做法還加入燒鴨。老闆之一伍社瑞(瑞哥)說,「成本重、賺的毛利低,所以愈來愈少茶樓做,不過我哋舊式茶樓, 做得就做囉。」雖然是老師傅,但麵包皮的蛋白、砂糖、發粉仍要用秤量好,前一晚混合,靜待發酵最少要五個小時,才能做出鬆軟的麵包。

「男」字命名
舊 日茶樓在茶市以外,還做賣嫁女餅生意。為了吸引顧客買嫁女餅,有茶樓以「男」字命名,貪其字號禮盒較好意頭。水哥現時60多歲,13歲就在元朗的龍子茶餐 廳賣點心,後來走入點心部,由「細路」(師傅的助手)做起,數年後升職點心師傅,他亦曾任職西環的「德記茶樓」和「得男茶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舊日茶樓兼做賣嫁女餅生意,為了吸引顧客買嫁女餅,以「男」字命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得男大茶樓的一元茶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西環的高陞大茶樓,請過女伶梁瑛演唱粵曲,是富裕人家去的茶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傳統的雞球大包,餡料有一塊雞、一塊叉燒、一塊雞蛋、打勻的豬肉和雞肉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叁去壹茶樓屹立在薄扶林道35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