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美國直擊 五男拔及醫科同窗押資產 何志平擔保名單不見官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218/20247894

美國直擊 五男拔及醫科同窗押資產
何志平擔保名單不見官商



何志平

【何志平涉賄】
【記者馬泉崇、林偉聰紐約直擊、梁御和、陳建平香港連線報道】
【本報訊】大難臨頭,向身陷囹圄的何志平伸出援手的不是高官商界名流,而是曾在台上合奏、識於微時的老同窗。《蘋果》查閱紐約法院文件,發現何志平早前申請保釋時提交的5名擔保人名單,全部是步入古稀之年的男拔萃及美國大學舊同學,眾人撰文力撐何志平是可靠、有道德及有誠信的人,又押上自己的資產作擔保,相信這位相識半世紀的舊同學不會潛逃。

因涉貪案上月在美國被捕的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月初申請保釋,但遭法庭拒絕。本報記者翻查相關保釋聆訊文件,發現辯方律師最初提出以100萬美元為保釋條件,並呈交5名居於美國的擔保人名單及其信件。辯方在庭上指,5人願意以其資產作為擔保,意味若何志平潛逃,他們的財產將被沒收;辯方又指他們與何認識多年,是何在美國的深厚連結,強調何不會拋棄朋友及連累他們陷入財務困境,因此不可能逃走。


■何志平1961至62年與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及出任其擔保人的朱錫援(Joseph Chu)是男拔萃中一同班同學。



官:倘何潛逃有財力補償朋友

但控方反駁指何只有很少美國朋友,信件顯示他們極少在美國見面,加上基於何的生活圈子和資源,有人支持他並稱他為好人,不是稀奇之事,故並非保釋理由。法官認為有人寫信說何有誠信,控方卻說何無誠信,他無法簡單判斷;但他同意控方所指,即使何潛逃,也有足夠財力補償這些朋友,而且何在美國缺乏家人等連結,故否決其保釋申請。

曾任全國政協、高官的何志平被捕後,香港政商界紛紛割席,記者抄寫出的擔保信,均來自其識於微時的朋友,其中3人是何志平在拔萃男書院的舊同學,沒有顯赫的官職或公職人士。

同學讚何可靠有誠信

退休美國醫生Peter Kwok自稱是何志平童年的最好朋友,跟隨同一教師學習小提琴,又一起在台上表演弦樂四重奏,他們的子女亦是一起在三藩市長大。Peter表示認識何超過50年,對何的誠信滿懷信心,因此願意做擔保人。

在三藩市房地產經紀學校任教的Joseph Chu在信中表示,中一起認識何,其後兩人到美國不同的學校升學,間中仍會見面。後來何回港發展,Joseph承認少見了很多,但稱友誼不變。他讚揚何對工作有自豪感和責任感,亦在信念中保持尊嚴,他堅定不移地相信何會在保釋期間留在美國。美國退休電機工程師Steven Chan亦指認識何56年,雖然畢業後只是偶爾見面,但他仍稱讚何是模範學生、可靠及有誠信的人。

本報翻查男拔萃校刊,發現Peter Kwok中文名是郭志雄,1965年與正就讀中五的何志平一起上台表演弦樂四重奏,何負責拉小提琴,郭則負責中提琴,最終他們更在學校音樂節上獲勝。當年何志平亦有擔任學校的音樂學會主席,原名相信為陳新元的Steven Chan則出任學會秘書;至於Joseph Chu的中文名是朱錫援。資料顯示,何志平與同樣捲入涉貪醜聞的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是男拔萃的中一同班同學。

另外2名擔保人是夫婦John Yap和Lily Chen,他們是在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讀書時認識攻讀醫學博士的何志平,並成為好朋友,保持聯絡至今。他們讚揚何是一名能幹、聰明、道德、有同情心的醫生,對朋友忠誠和愛護家庭。Lily Chen是女拔萃的校友。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218/20247972

控方:倘何潛逃 港有權不交人
《環時》質疑政治檢控成保釋爭拗點



《環球時報》及《環球網》上月底曾引述華信高層,質疑何志平涉貪案背後有「深層的國際政治原因」。互聯網

【何志平涉賄】
【本報訊】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月初在美國申請保釋,庭上其中一個爭拗點是他會否潛逃,以及一旦潛逃,能否引渡他回當地受審。控方律師指,美國與香港的引渡協議有很大酌情空間,又引述中方輿論指是次為政治檢控,若港府有同樣想法,有權不交人。翻查資料,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上月底曾引述華信高層,質疑案件背後有「深層的國際政治原因」,何的妻子胡慧中其後也向香港傳媒引述該報道,令該說法廣為流傳。
記者:林偉聰 陳建平

法庭文件顯示,控方首先陳詞,強調中美兩國並無引渡協議,若何志平潛逃中國,「我們永遠不能緝拿他回來」。辯方律師反駁,稱控方把中國和香港混為一談,皆因被告實際上是居於香港而非中國,而港美之間其實有引渡條約,美國檢察部門現時亦正從香港引渡一名疑犯。

引渡協議酌情空間大

控方立即反擊稱,該份文件不是條約(treaty),只是協議(agreement),法律效力相差很遠,即使該份文件是條約,酌情空間也很大。控方又引述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報道,指何志平的檢控有政治因素,按照條約內容,若港方認為相關檢控是政治性或相關行為在港不算犯法,則可拒絕交人。

翻查資料,《環球時報》上月底有報道指美方發放何志平被捕消息,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董事會宣佈與中國華信簽署石油供應協議的時間相近,質疑美國當局的行動「背後具有深層的國際政治原因」;何妻胡慧中其後亦向本港傳媒轉發相關報道。

資料顯示,香港與美國於1996年12月簽署了引渡協議,港府過往亦稱之為協議,港美雙方均曾經引用。協議內容為雙方設下同等的豁免條件,以美國疑犯逃至香港為例,若港方認為相關的引渡要求牽涉中國的國防、外交或重要的公眾利益,香港有權拒絕;若港方認為美方的要求具有政治性,或是源於疑犯的特定種族、宗教、國籍或政見,同樣亦可拒絕。

2013年美國前中情局職員斯諾登爆料後逃至香港,美方亦有要求港方將他引渡,但港府就以美方資料不足為由拒絕拉人,最後斯諾登自行離港前往俄羅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218/20247989

辯方:何身體差難剪斷電子腳鐐


何志平

【本報訊】法庭文件披露,辯方律師為爭取何志平保釋外出,在庭上扭盡六壬提出各種理據,連體態也成為辯解理由。辯方為了說明他不會潛逃,多番向法官表示何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是特別好(not in tip-top shape),不見得有能力剪斷電子腳鐐,加上護照被沒收,在香港知名度亦高,不可能逃回香港。

辯方認為,按何志平的背景和性格,沒有迹象顯示他會剪斷電子腳鐐、找虛假證件,再偷偷越過國界逃至伊朗或中國,「他是一個68歲的老人,身體狀況不是特別好,他需要實際切斷電子腳鐐,然後找方法逃出美國。我意思是,這裏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有能力做到,以及有意願去做」。

指知名度高難逃回香港

辯方律師提出的另外一個理據是,若何志平潛逃,國際刑警將發出紅色通緝令,令被告難以出入其他國家;而由於何志平的工作本身需要周遊列國,「他的生計、整個事業都是建基於國際活動」,所以不可能逃走。不過,控方反駁指,何平時出入的國家(例如中國及伊朗),大多不承認美國的紅色通緝令,所以辯方的理據是不切實際。

辯方又表示,由於香港傳媒已大篇幅報道此案,何本身的知名度亦太高,因此更不可能逃回香港,「他太顯眼了(he's too visible)」。然而,法官衡量控辯雙方的理據後,最終決定拒絕何的保釋申請。
■記者林偉聰、陳建平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218/20248002

港美引渡協議曾被挑戰


美國與香港於1996年12月簽署了引渡協議。資料圖片

【話你知】
根據美國國務院資料,港美兩地於1996年12月簽署了引渡協議,翌年獲美國參議院通過,1998年1月正式生效。不過,協議實行初期曾受到挑戰,1999年9月美國康涅狄格州地方法院以香港不是主權國家為理由,裁定政府不可將一名身處美國的欺詐案疑犯交給香港。

美國上訴法院翌年推翻這個裁決,裁定「外國政府」可以包括「主權下的當局」(sub-sovereign authorities),因此協議可被視為一份有效力的條約。最終美國國務卿於2001年初簽發引渡令,港府順利接收疑犯,其後兩地亦有繼續引渡逃犯。
■記者陳建平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218/20248018

大學同學10年無見:唔知佢做緊乜


何志平的大學同學Lily Chen及John Yap為何作擔保人。互聯網

【本報訊】居於三藩市、何志平的大學同學Lily Chen接受《蘋果》電話查詢時表示,最初從新聞中得知何志平被捕時,她感到很驚訝,「我唔知發生了乜事」。其後何的代表律師聯絡她和丈夫John Yap,他們才為這位舊同學撰寫擔保信。被問到是否相信何志平曾經貪污,Lily說:「咁我就唔知道,因為我唔知佢家做緊係乜。」

深信何不會潛逃


為何志平作擔保人的郭志雄(Peter Kwok)1965年與何志平在學校音樂節表演弦樂四重奏,並勝出比賽。

被問到若何潛逃,擔保人抵押的資產會被沒收,Lily最初表示「係」,但又稱「我都唔知道」,後來才同意自己需負上風險,不過她深信何不會潛逃,所以願意擔保。

Lily續指,大學時期大家是很好的朋友,但畢業後雙方見面次數不多,通常是她和丈夫去香港和內地,或何來美國才會見面;上一次碰面起碼已是10年前的事,地點是三藩市。記者問到雙方這麼久沒有見面,不擔心何志平的人格已改變嗎?她笑說「我諗唔會啩!」她又稱,何在紐約被拘留後,由於距離太遠,她和丈夫未有探監,也不打算專誠飛去紐約,但如果有機會到紐約附近,會考慮探監。■記者陳建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