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指守財奴政策不合時宜  任總出山為林鄭使錢鋪路  謀劏9,900億財政儲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70804/20111371

指守財奴政策不合時宜 
任總出山為林鄭使錢鋪路 
謀劏9,900億財政儲備



任志剛

【本報訊】被特首林鄭月娥稱為「四大金融支柱」的金融管理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昨相隔5年後,出山再在網誌撰文發功,透過解讀《基本法》第107條,論述公共財政管理。他批評過去10年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本港經濟後腿,坦言《基本法》從無規定政府每年都要達至沒有赤字的平衡預算,亦無禁止「逆周期的財政赤字」,或暫用赤字投資本港未來,似為林鄭10月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會「使大」鋪路,向近萬億財政儲備開刀。
記者:劉美儀

任的文章流露新班子應增加公共開支的呼聲,相信是為林鄭月娥10月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會「使大」鋪路,從外匯基金賬目內財政儲備,取彈藥配合施政投資,提供理論基礎及前奏。

正在新加坡訪問的林鄭回應稱,任對公共財政看法與她的「理財新哲學」異曲同工,文章具建設性觀點,相信可引起各方討論;但她強調無要求任寫該文章,兩人亦「冇夾過」。對《基本法》第107條,林鄭認同並非僵化要求每年財政預算必須量入為出,不可出現赤字,政府開支亦非只能與經濟增長同步。

轟大量盈餘拖本港經濟後腿


林鄭月娥

過去10年曾俊華一直擔任財政司司長,2014年財政預算案制訂時,更引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意見,將公共開支佔本生地生產總值(GDP)百分比不高於20%水平,任的文章似有針對性。
過去30年本港多次錄得財政盈餘狀況,但2000至2003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及沙士期間,則持續出現財赤紀錄。根據港府最新數據,特區財政儲備達9,891億元。

任志剛昨在個人網誌《觀點》撰文,開宗明義解釋《基本法》第107條「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與GDP增長率「相適應」等意思,指外界常以為只要香港沒有財赤,政府便恪守相關規定。但任反問,特區政府有否好好利用第107條框架內容「推動大眾利益」?他指,過去10年,本港經歷有史以來偏低的經濟增長,港人強烈希望政府能投資未來,但政府只採取「守財奴」政策,大量盈餘出現,拖經濟後腿,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不合時宜。」

將政府支出限於GDP一個固定比例,如20%的硬指標,以為是政府支出與收入與GDP同步增長的演繹,任志剛坦言解釋不正確,若然,「《基本法》第107條早就如此直接表述了」

應在一個經濟周期收支平衡



任認為《基本法》並無規定政府每年都要達至沒有赤字的平衡預算,合理做法是「在一個經濟周期中達至收支平衡」,遵守不等於墨守成規,避免不代表不能發生。

雖然判斷一個經濟周期時間長短甚為困難,財政預算與實況終有差異,但程度大小就反映準備財政預算過程中的嚴謹程度。

多年前中方官員憂慮港府增加開支會致經濟民生「車毀人亡」,任則以駕車為例,解釋何謂與GDP增長相適應而非「同步」的智慧,當汽車駛得太慢便要「踩油」,太快便要「收油」;換言之當經濟增速太慢,便需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及作出赤字預算推動,反之則採取調轉政策管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376

過去20年本港GDP與港府盈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380

梁特時期 任網誌「沉默」五年


任志剛

【本報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透過網誌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功,其網誌《觀點》亦是「沉默」五年後,首度重出江湖。

任志剛在任金管局總裁時,適逢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政府入市擊退大鱷。任志剛翌年便開始透過金管局網頁寫網誌,名為《觀點》,希望透過網誌增加金管局透明度,並以此渠道向普通市民解釋複雜的金融政策。

當時任志剛每星期發佈一篇《觀點》,直至2009年退休離開金管局,便改以個人網誌形式寫文章,但是發文數量銳減。自2012年起、梁振英擔任特首的五年時間,任志剛更未再有發表網誌,直至昨日《觀點》以「香港公共財政管理」為題的文章重出江湖。

陳德霖任金管局總裁後,金管局便將《觀點》改名為《匯思》,文章不定期刊登。
■記者陳洛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387

財爺梁錦松 兩年財赤逾1,200億


梁錦松。資料圖片

【本報訊】任志剛在網誌撰文批評香港過去10年坐擁龐大盈餘,迴避重大開支。翻查資料,香港於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年代,確實從未見過赤字,盈餘多多;曾蔭權、梁錦松任財爺年代則經歷顯著赤字,後者兩年曾合共「出血」逾1,200億元。

港曾五年耗四成財儲

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港府動用不少資金擊退大鱷,亦要面臨股、樓等資產下跌所引起的經濟疲弱問題,自1998年至2004年,香港近乎每年面臨赤字,為支持公共開支,五年間共消耗了四成財儲。

前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梁錦松均經歷過赤字年代,當中梁錦松2001年至2003年任財爺期間,兩年合共財赤超過1,200億元,當時香港泡沫經濟爆破、港商製造業北上引致的職位流失、人口老化、公共開支上升,促使政府透過赤字振興經濟。

到唐英年做財爺,香港走過沙士陰霾,加上內地客自由行計劃起動,經濟增長快速,毋須以赤字提振經濟。自2007年起曾俊華任財政司10年,即使2009年出現金融海嘯,引起經濟倒退2.5%,仍然錄得15億元盈餘;往後2012年起,因應環球經濟增長放緩,香港亦走過高速增長年代,經濟增長明顯較疲弱,縱然開支大部份時間都上升,但確實每年保留巨額盈餘。
■記者周家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436

學者贊同彈性開支


莊太量促政府盡快解決貧富不均。

【本報訊】任志剛指《基本法》並無規定政府每年都要達致沒赤字的平衡預算,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贊同,公共財政支出可彈性處理,《基本法》量入為出原則,無講明是年年計還是一個階段計,若以政府班子期限「5年計1次數」,即使個別年份有赤字或盈餘,他說「只要攞中位數平衡」便可,做法會更靈活。

單增支出反刺激樓價

本港首季經濟增長達4.3%,他認為增長不低,故關鍵不在於是否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而是如何解決當下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包括貧富不均、年輕人上樓無望、及全民退保欠缺等核心議題,倘單增加開支刺激經濟,樓價再升「後生更難上樓」。

他亦建議,政府可將部份物業買賣釐印費,撥作資助房屋計劃,協助年輕人置業;亦可考慮運用外匯基金儲備,支付市民參與公共年金計劃的部份開支。
■記者劉美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446

陳茂波勢失自主權


陳茂波

【拆局】
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重出江湖」撰文,頭炮以政府理財政哲學為題,力撐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動用儲備,增加政府開支的財政新哲學。有政界人士認為,文章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除想顯示他對政府理財有影響力外,亦要讓人知道林鄭與任志剛這個組合,日後對制訂預算案會有更多參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自主空間將大幅減少。

「任預算案有話語權」

該政界中人稱,任在文中提及理財觀點,及對《基本法》要求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的理解,林鄭及任在之前訪問已說過,故他認為文章重點不在內容,「係要話畀人知,佢對政府理財哲學、甚至對制訂預算案有話語權」;而在新加坡訪問的林鄭,亦越洋放話支持任的文章,力撐這名金融支柱。

眾所周知陳茂波非林鄭的財政司司長首選,該政界人士稱,若林鄭與任拍住上,相信陳制訂預算案自主空間大幅減少,「當年梁振英就係俾曾俊華頂住,想用錢都用唔到,𠵱家林鄭加任志剛,勢要拎番個主導權」。
■記者莫劍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448

港英政府早定量入為出

《基本法》

【話你知】
《基本法》第107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規範港府遵從一套審慎的理財原則,而其歷史背景可追溯到殖民地時代。

英國在第二次大戰前擁有眾多殖民地,由於英國政府不欲殖民地成為其財政負擔,故於《殖民地章則》中要求殖民地政府要量入為出、審慎理財,以此監管當地公共財政。故此,英國政府除了賦予港英政府財政自主權外,上述理財原則早已列明於財政預算準則中。

港英政府長久以來將香港經濟的成功,建基於一個積極不干預、審慎理財的政府。到香港回歸,中央政府希望避免香港回歸後出現入不敷支諸等財政問題,更有所謂憂慮「車毀人亡」言論,影響香港經濟民生,故亦將上述理念寫進《基本法》,確保香港經濟的成功得以延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