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警反口 7.1封中環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27/1831398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王浩賢批評警方反口。資料圖片

7.1倒數5日,警方忽然反口,本周一趁沒有監警會成員在場,向7.1集會施加新限制,包括封閉中環地鐵站四個出口及用鐵馬分隔行人路,遊行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批評警方違反協議,阻礙巿民參與集會,又指在大廈和商舖外加設鐵馬,徒令集會人士與商戶關係緊張。

趁監警會不在突襲

民陣晚上發表聲明,指本周一與警方會面時,對方突然提出若7.1晚上集會人數眾多,將於中環地鐵站E、F、H、K出口進行人流管制,屆時巿民將不能經上述出口進入遮打道行人專區,警方又突然棄用雪糕筒及膠帶圍集會區,改以鐵馬分隔行人路,圍着大廈及商舖大門。

民 陣警權關注組召集人王浩賢指,雙方早在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前,已就中環地鐵出口的安排達成共識,只封閉中環地鐵J1出口,及人流進入遮打花園後,不再開 放J2及J3出口予巿民進入集會區,批評警方趁監警員成員不在場時「突襲」,「呢件事說明咗警方係有需要被監察,一冇人監察(監警會)佢哋就亂嚟,唔會尊 重主辦單位嘅意見,又要加封地鐵站,又用鐵馬圍商戶,係主動製造商戶同集會人士之間嘅矛盾。」民陣已將事件交監警會備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27/18313621

青年投身抗爭10年 無悔無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03年7.1,50萬人上街,踢走了23條、掃把頭,也孕育出七一人民批、中學生聯盟等組織。

「這十年來做過的事,能令你無悔驕傲嗎?那時候你所相信的事,沒有被動搖吧?」
──薛凱琪《給十年後的我》
03 年7.1遊行50萬人齊聲為民主吶喊,不少年輕人在這一天,踏出了抗爭路上的第一步。故事並無隨着遊行完結而曲終人散。03年,莘莘學子成立了中學生聯 盟、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創立了七一人民批,滿腔熱血爭普選。往後的7.1,土地正義聯盟、學民思潮乘勢而起,發動過反高鐵、反洗腦國教科等社會運動。兩代社 運人,憶述他們的7.1。
記者:陳凱迎 白琳

起步走入政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楊岳橋認為,十年前有份成立七一人民批的成員,現時仍為不同訴求努力抗爭。羅君豪攝

近 年政壇新臉孔湧現,當中不乏03年7.1才正式於政圈起步的年輕人。那一年,一群未夠30歲的青年為延續7.1精神,成立「七一人民批」;十年後,「人民 批」這名字似被遺忘,但抗爭之火仍未熄滅,有成員綁起頭巾絕食保衞本土文化;有人當了老師,以網上博客身份繼續論政;亦有人加入政黨,參選區議會及立法 會。

公民黨執委楊岳橋是七一人民批第一代發言人。十年前7.1遊行,22歲的楊岳橋身在加拿大,隔岸觀火,但內心激昂,「好記得當時葉劉 嘅嘴臉,仲有嗰種連阿媽都話要上街嘅氣氛」。錯過與50萬人一同上街的機會,楊決定立即回港,並應北京大學師姐、現任婦女參政網絡主席劉家儀之邀請,參與 成立「七一人民批」,目的是為了滙聚一群年輕人,延續7.1精神。

將政制議題帶入地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七一人民批第一代成員陳景輝(箭嘴示)等人,其後活躍於社運界,啟蒙了往後的土地正義聯盟等社運人士。資料圖片

03年底區議會選舉,破紀錄有超過106萬名選民投票,人民批當年也派出三名成員參選,想用年輕民主力量踢走保皇黨。結果,人民批全軍覆沒,「輸咗係有啲可惜,但何秀蘭贏咗葉國謙就夠,亦畀人睇到年輕人都可以從政參選」。

這是青年走上社運舞台的轉捩點,現時仍活躍於社運界的葉寶琳、爭取同志平權的張錦雄,還有曾為保衞皇后碼頭絕食的陳景輝,正是當年代表人民批出戰區選的三名代表;本身是通識科老師的博客庫斯克,也是人民批成員。

楊岳橋獲取執業大律師資格後,前年挾公民黨之名參選大埔區議會,去年再夥拍湯家驊出戰立法會選舉,兩戰兩敗,他卻說選舉讓他學會謙虛,也學會跳出中環的律師樓,從居民角度出發關注地區事務,並嘗試將政制議題帶入地區。

發動社會運動難度增
楊不認同這些失敗,代表政壇容不下年輕人,反觀十年前7.1後人人想變,造就機會讓年輕人於政壇起步,到近年政府打壓,發動社會運動的難度增加,市民對這群青年的行動理念卻有更深見解,「佢哋(指土地正義聯盟)成功令香港人對土地投入感情,超越本來只有嘅金錢價值」。

十年遊行人數有起有落,去年的7.1遊行,卻叫楊岳橋最難忘,「因為當日梁振英上任未夠一日,就已經俾人叫下台」。他形容7.1猶如政府的一個半年結,市民不滿政府表現,便應上街表達。

蘋果互動

今年7.1,有咩理由令你上街?
1要梁振英下台:315人
2不滿政府垃圾施政:186人
3抵制建制派購物優惠,上街不消費:103人
4我只係搵唔到一個合理理由唔上街:77人
5預演佔中:61人
603年7.1十周年,希望再創歷史:55人

你估今年有幾多人7.1上街?
少過10萬人:24人
10-20萬人:27人
20-30萬人:30人
30-40萬人:58人
40-50萬人或以上:667人

讀者可登入《蘋果互動》facebook專頁投票。投票結果會在7.1前於《蘋果日報》刊登。(上述投票結果截至昨晚10時)
http://www.facebook.com/AppleDailyExchang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27/18313624

堅決守護家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黃俊邦說,前年參加區選是希望提醒身邊人,要有求變的勇氣。張志華攝

03 年7.1遊行的感動,將民主種子埋在不少人的心田。轉眼十年,種子萌芽,他們守護的不再只是心裏淨土,而是香港人實實在在的土地,是你和我的家園。這群等 待收成的人,由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到菜園村,成功引起社會對土地議題的關注,上屆區議會他們亦有參選,只為用行動,再次喚醒港人求變的勇氣。

雷 曼苦主、加了CC的TVB、諷刺曾蔭權的「勿當奴」……都是09年7.1大遊行的焦點,但在遊行人士中,還有觀塘區和灣仔利東街街坊,抗議市建局強行收 樓;又有近百名菜園村村民穿上圍裙、手提菜籃遊行,不滿政府收地建高鐵。這條隱沒於遊行隊伍的村莊,同年年底成為全港焦點,村民與支持者圍在立法會門外反 高鐵,當中不少是社運界的舊面孔,包括曾分別為保衞天星和皇后碼頭絕食的本土行動核心成員朱凱迪和王浩賢。

保衞土地的路不易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拆菜園村的議題,最初乏人關注,但菜園村在7.1大遊行中擺街站,成功喚起大眾關注。

碼頭拆的拆,鄉村遷的遷,本土意識卻繼續發酵。2011年區議會選舉,五人打着土地正義聯盟旗號參選,除了朱、王二人,還有當時僅27歲的獨立媒體編輯兼社民連成員黃俊邦,以及分別來自菜園村和元朗新圍村的馮汝竹和周振勤。

當 年挑戰南丫及蒲台選區的黃俊邦說,參選是為了用新血換走保皇黨,也為將土地議題帶入社區。他形容,保衞土地的路不易走,「天星、皇后之後,社會開始質疑發 展係咪大晒,但亦沉咗一排;後來反高鐵係好啲,但都將菜園村嘅人情味、鄉土同中港融合等議題混埋一齊,可以睇到社會對土地議題呢樣嘢都唔係好清楚」。

五名土盟代表最終敗陣,黃俊邦卻說,他早抱着必敗之心參選,「都知輸梗,但參選係好symbolic(象徵性)嘅一件事,例如南丫島有人起石屎樓、起豪宅,好多人唔敢出聲,但有個人無喇喇參選區議會,佢哋會覺得原來可以發聲,可以轉變」。

遊行人數可左右施政
黃 俊邦心中這顆種子,也在03年7.1埋下。那年讀中七的他和20多名同學相約到維園,車廂內人人穿黑衣的一幕叫他最難忘。往後每年他繼續上街,05年韓農 抗議世貿,他也身在其中,見識到警權擴大。09年起有人遊行後留守政總,後來有人開始堵路……抗爭行動升級,作為一分子的黃俊邦說,這都因政府對待7.1 遊行的態度大不如十年前。他說,每年遊行參與人數都是左右政府施政的關鍵,呼籲港人把握機會表態,「呢個(指7.1)點都係對政府嘅一個威脅,姑勿論係咪 和平散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27/18313626

十年前後 中學生社運路走向激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兩代中學生組織創辦人伍展邦(左)和林朗彥(右),細說7.1對他們的影響。黎樹雄攝

十年前的中學生在ICQ動員反惡法;十年後的中學生在facebook share反洗腦。中學生聯盟創辦人伍展邦說,那些年,中學生談政治會被視為怪物。十年後,氣氛變了,學民思潮創辦人林朗彥說,關心政治,同學會「覺得好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學民思潮反國教一役,13萬人齊集政府總部外,向洗腦科說不。

記:《蘋果》記者
伍:中學生聯盟創辦人伍展邦
林:學民思潮創辦人林朗彥
記:中學生組織如何透過七一遊行冒起?怎樣動員中學生上街?
伍: 中學生聯盟前身是中學生關注基本法第23條聯盟,我與同班同學開始組織,用HTML砌核突網站介紹理念,用ICQ轉發訊息。03年7.1那天,我們在中央 圖書館後的籃球場集合,完全沒預計多少人出席,結果3,000中學生站滿四個籃球場。有的在家樓下執紙皮弄了十多個示威牌,有些手持葉劉matrix版和 超人版改圖,高叫:「葉劉返屋企!」我們在銅鑼灣滯留4小時,烈日當空寸步難行,我差點暈倒。
林:03年我讀小學,對50萬人上街全無印象,只記 得沙士放假。我第一次上街是前年7.1,也是學民首次遊行。我們用facebook和街站動員,只有200多人參加。中學生的遊行style當然是先拍 照、在facebook打卡。當時學民剛剛成立,7.1給我們很大信心和鼓舞,很多市民也藉此認識洗腦教育議題。
記:甚麼原因促使中學生走上街頭?
林:中學生看政治,需要時間去觀察和判斷,學民思潮經營了半年才有佔領政總的場面。中學生不會像成年人般從大局出發,只要覺得對就投入去做,所以很有爆發力。交友網絡也比十年前廣,當你成功感動到一個中學生,他自然在facebook分享,遊行集會就帶十多個朋友一起來。
伍:十年前葉劉說只有律師和教授關心23條,中學生很氣憤,覺得被忽視和冒犯;又有人質疑中學生被煽動才會上街。當年社會還在討論中學生應否參與遊行、是否需要家長簽名同意。
林:這種感受跨越兩代中學生。保守的市民在街站罵我們:「你讀乜嘢書呀?」指我們被政黨操控,錢從外國送來等等。
記:7.1走進第十年,加上反國教運動,中學生是否已政治覺醒?
伍:當年中學生談政治被視為怪物,談Twins、YES Card才是正常。我們以前是跟隨社會大隊反23條,現在學民是創造反洗腦潮流,他們比十年前的我們聰明百倍。現在沒人會小看中學生力量和動員能力。當年市民要求中學生收起反23粗口牌的情況,今天肯定不會出現。
林:這種進步只是一小步。現在談政治的中學生不再是怪物,同學會抱欣賞態度,覺得好型,不過始終覺得事不關己。現在中學生生活更多姿多采,離政治更遠。真正的阻礙並非建制派,而是消費和享樂文化,他們總覺得有些事情比上街重要,例如睇波。
記:如何看7.1的抗爭路線?是否需要改變?
林: 老實說,我覺得7.1很悶,但所謂行禮如儀的大遊行,一定要繼續,晚上可有更多表達方式。社會運動很多時忽略保守群眾,必須預留位置讓他們參與。7.1並 非即時見效的示威,而是歷史上的長遠抗爭,當你回望,會慶幸每年這天,市民的話語權沒被搶走,香港不是只有慶回歸的假歡樂。
伍:六四是對真相的堅持,7.1是對民主的承擔。我們這一代愛惜這城市,有自己想法,未必想被某團體代表。近年7.1經常被質疑唱K式抗爭,有一年有社運人士帶領市民改道走進囍帖街,是很好的嘗試。
林:7.1各團體必須包容,主張「和平理性」的派別要包容激進行動,激進派也不宜指摘對方太保守。要爭取群眾接受激進行動,必須從搞「和理非非」那班人着手。
記:香港人視03年7.1大遊行是個奇蹟,你們對7.1遊行有何期望?
伍:23條擱置後,我們自覺應為公民社會做得更多,遂成立中學聯爭取07/08雙普選,現在回看這訴求當然是嘥氣。我們都悲觀,知道不會行一次就有民主。
林: 我不期望7.1會創造奇蹟。我們藉7.1向市民宣揚理念,並與其他團體交換訊息,打好群眾基礎,為將來會發生的奇蹟做好準備。不關心政治的中學生應試試走 上街頭的滋味。如果不上街,起碼要打開電視觀察7.1,思索一下感興趣的標語和口號,哪管只是關注動物權益,起碼要嘗試從個人空間走進公共領域。
記:近年中學生運動激進化,公民抗命是否必然之路?會否擔心學民十年後會像中學聯般式微?
林: 中學生社運路向必須激進化、政治化和組織化。激進未必要衝擊,而是膽敢改變政府遊戲規則,如挑戰打壓示威自由的《公安條例》。中學生必須透過公民教育捨棄 一直被灌輸的非政治化身份;我們一直想透過每間中學的學生會建立「地頭」,就如建制派在屋村組織市民一樣,但尚未成功。
伍:十年前很多學校請我搞講座,有些人叫我不要討論董建華應否下台,集中說23條。社會標榜的政治中立就是去政治化,埋沒應該討論的課題,與公民覺醒背道而馳。
林:學民單純為反國教而成立,成功培訓了一班中學生。日後他們升大學,吸收更多新知識,自然會分散到其他團體。即使我們日後分道揚鑣,只要延續當初的理念就是好事,式微與否根本不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