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表示,嬌生慣養的港孩近年由一成增至三成,他們長大後易有情緒病。
該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近年愈多愈多孩子,因為被父母過分寵愛,成為太嬌生慣養的「港孩」,欠缺自我照顧能力,長大後會較易有情緒病。
鄒凱詩說,在接到的個案中,嬌生慣養的港孩由以往佔一成,增至近年的大約三成。她說,很多家長只著重孩童學習能力,而不擔心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小六學生不懂自己洗澡和綁鞋帶,家長買鞋時亦只選購有魔術貼的鞋。
鄒凱詩又說,有踏入青春期的港孩,期待獨立,但又缺乏能力,導致情緒低落。亦有30多歲的成年人,不懂處理人際關係,遇上問題只懂向母親求助,結果患上焦慮症。她呼籲家長不要過分保護子女,要讓小朋友嘗試獨立,例如要求做簡單家務,讓他們有機會面對挫折。
(即時新聞)
----------------
我個人而言,每個人也是獨特的,所以我也見怪不怪了。
當你看過艾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需要,而港孩是可以避免的。在不同階段有所欠缺的人,大家也是一樣地如常生活,難道不用面向社會?!
以往的人童年時經歷戰亂、逃亡,反而學會照顧自己,但現在的人太過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令他們沒有自理能力, 想起來很可悲!
如果你怕小孩子做得不夠好,怕他有危險不讓他闖闖也不是辦法!難道今次做錯了下次又不能做對嗎?我想起以前雷安娜的十字街頭。
一個做錯事,一個需要人幫助, 你會發覺有很多奇遇,令你大開眼界,自己也改變不少。
以前我會跟小孩子說,你不夠別人聰明,又不夠別人惡、又不夠別人勤力,你甚樣在社會上生存?!
這個規律有些情況似乎已經被打破了,現在向上流動的機會少了,而年青人亦很難看到自己的工作前景,有些情緒病未必是因為港孩而引起的。
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
階段
嬰兒期(出生-18個月)
- 社會心理危機:信任對不信任
- 主要問題: 我的環境可信嗎?
- 中心任務: 接受照料
- 正面結果: 信任人與環境
- 自我品質: 希望
- 重要關係: 父母
幼年(18個月-3歲)
- 社會心理危機:自主對羞怯、懷疑
- 主要問題: 我是否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
- 中心任務:模仿
- 正面後果:自豪
- 自我品質: 意志
- 重要關係:父母
童年早期(3-5歲)
- 社會心理危機:創造進取對內疚
- 中心任務: 認同
- 正面後果: 能發起活動並喜愛學習
- 自我品質: 目的
- 重要關係: 家庭
童年中期(6-10歲)
- 社會心理危機:勤奮對自卑
- 中心任務: 教育
- 正面成果: 獲得學習能力,成就感
- 自我品質: 能力
- 重要關係: 學校
青春期(11-18歲)
- 社會心理危機: 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
成人早期(18-34歲)
- 社會心理危機: 親密對孤獨
- 中心任務: 關心
- 正面後果: 組成密切關係,和他人分享
- 自我品質: 愛
- 重要關係: 配偶、朋友
成人中期(35-60歲)
- 社會心理危機: 繁殖對停滯
- 中心任務: 創造力
- 正面後果: 養育兒童或幫助下一代
- 自我品質: 關心
- 重要關係: 工作場所 - 社區 & 家庭....
成人晚期(60歲-去世)
- 社會心理危機:自我完善對失望
- 中心任務: 反省
- 正面後果: 對一生感到滿意
- 自我品質: 智慧
- 重要關係: 人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