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9455
四代主持人的心願是繼續保留《城巿論壇》,認為節目是香港言論自由的圖騰之一。 鍾偉德攝
【本報訊】在所有理所當然的物事都會戛然而止的時代、在平民百姓的聲音被隔絕在圍欄外的日子、在言論自由快要在洪水中沒頂的歲月,一個看似「老土」的港台長壽節目《城巿論壇》佇立在維多利亞公園35年,竟似天長地久。橫越不同年代的四位主持,回顧那些年的海德公園夢。
記者:張嘉雯
聽說《城巿論壇》在1980年出現是仿效英國海德公園,讓民眾有自由討論政事的空間。35年間,題目由「中文中學是否有存在價值」、「香港人是否醜陋」、「樓價上升何時了」到「香港怎樣面對未來」,由民生到政事,由現實到抽象,炎夏寒冬,風雨不改。
《城巿論壇》「開山祖師」、首位主持吳明林,當年是新聞部的總編輯,周日兼任論壇主持,談起這個全港首個直播政論節目,仍然自豪地說:「莫講話香港,成個東南亞都冇㗎。」
維園阿伯變維園之友
那
時候論壇一旁設有傳媒席,學校代表拉起巨型橫額,人人正襟危坐;主持提醒言論過火,觀眾會乖乖收回;政府官員願意解釋政策,不會迴避。當年的激進派是「維
園阿伯」,「我周時約佢隻揪㗎大佬,我最唔滿意就係,唔係唔畀你講喎,畀個咪你唔肯講,喺個欄外面係咁用個自製大聲公講」。
吳兩年後退下
火線,由被譽為「才子」的韋基舜接手,他認為政府官員平日有很多機會發言,論壇的表達機會應留給巿民,又認為即使嘉賓說出「太陽從西邊升起」等「膠話」,
主持不應該糾正,觀眾自會判斷真偽,否則是自以為是,侮辱巿民智慧。他又看不慣現時傳媒人讀音不正,引經據典提醒謝志峰不要讀錯字。
1991年起開始當主持的毛孟靜不同意韋的觀點,認為語文有所謂習非成是,讀音毋須過份執着,但主持不應任由錯誤事實傳播。她見證了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來港、整個政治氣氛轉變的大時代。
「夠
鐘」退休的現任主持謝志峰,早前已收到正式通知,10月底要離開論壇,未知是否可以延期。他由2003年主持節目至今,經歷論壇最驚濤駭浪的11年:「維
園阿伯」一度變本加厲,卻在他馴服下變了「維園之友」;「維園阿哥」任亮憲和「星屑醫生」歐陽英傑等積極參與,活化了討論;官員和建制派拒絕出席,台上出
現空凳。他認為現時社會氣氛激化,官員不出席可以理解,「佢哋會覺得都未及解說,已經俾人鬧到一面屁」。
顯得比新加坡優勝
對於《城巿論壇》的未來,謝志峰希望大家珍惜這個凝聚社會共識的空間;毛孟靜希望論壇可以走上網絡;吳明林懷念往日論壇無衝突,完場後可無拘無束離開的氣氛,但他「希望幾艱難都好,保持番個節目,話畀新加坡知,無論你生活幾咁好、組屋幾咁靚,但你係就冇《城巿論壇》」。
在沒有網台、沒有YouTube的年代,一個人的聲音要被「看見」,惟靠《城巿論壇》;在35年後的雨傘時代,海德公園的肥皂箱在雨傘廣場和彌敦道上化身卡板,和《城巿論壇》一起,撐起這一代香港人的言論自由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9465
移師正生開壇最艱難
《城巿論壇》曾移師正生書院舉行,讓嘉賓體驗校舍惡劣環境。資料圖片
【本報訊】除了維多利亞公園「主場」,《城巿論壇》亦會偶然「搬家」到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和摩士公園「開壇」,近年則曾移師正生書院、中大民主女神像廣場等。
天水圍大霧礙訊號
現任主持謝志峰直言,對正生書院和天水圍印象最深,充份體現直播的困難。
2007
年論壇往天水圍進發,但大霧令訊號不穩定,「事前去睇吓點搞,拎住部機,咁樣得唔得呀?推高啲又得唔得呀?好擔心」。離島的正生書院難度則更大,當時整隊
人「跑山跑到狗咁」,又要租船入去,「點知嗰架船好拋㗎喎,拋到工作人員暈,我哋又好多器材,要正生班同學好似苦力咁抬上去」。
至於最震撼,他選中大火車站對出廣場,「之前嗰晚大家簇擁住(民主女神)入中大,嘩,好似耶穌抬住個十字架咁」。
■記者張嘉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9476
近年加強保安 主持無奈
去年反佔中人士跳上嘉賓枱,響起保安警號。
【本
報訊】一個在戶外舉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的節目,注定令主持人心跳加速。由當初無遮無掩「落狗屎」幾乎中止節目、觀眾撐六四屠城險被群毆,到近年嘉賓
出走、擲胸圍、玩?刀,驚險場面實在太多。近年《城巿論壇》需加強保安,又要預先查閱示威牌,以防粗口出街,四名主持均感到惋惜和無奈。
「開山祖師」吳明林對當年一次雨中論壇印象最深,那時觀眾席沒有遮蓋,風雨欲來觀眾都不願走,穿着雨衣頂足一小時,「真係傾盆大雨,落狗屎嗰隻,台下有三、四個觀眾繼續坐喺度,台上嘉賓又唔走喎,咪繼續做囉」。
毛孟靜「錫錫」 觀眾收斂
走過大時代的韋基舜,自詡多年來處理意見得宜,遇過最嚴重的衝突是六四那年,「有位女士佢係贊同北京(六四屠城)嘅,當時好多人喊打,最簡單係好安定咁講畀啲人聽,佢有資格發言,你可以唔同意佢,但係做主持要拚死維護佢發言權,啲人知道咁,就唔會再繼續有問題」。
毛孟靜遇過有激動的觀眾高呼「拉司徒華去打靶」,她慶幸女性主持有着數,「我話你咁激動我好難做喎,老老實實,你一陣可唔可以溫柔啲,唔好講粗口先,畀番啲面吖,唔該你吖,錫錫」,結果對方真的聽話收斂。
到
千禧年代,謝志峰指現時社會環境令巿民無處發洩,只能以較激烈的方式表達意見,擲胸圍、玩?刀、掟電芯,層出不窮;連嘉賓都失控,2009年嘉賓兼前立法
會議員詹培忠不滿發言被打斷,竟在直播中突然離席出走,「仲有拍打長毛啦,長毛又轉身扑番佢啦,呢單仲上緊庭㗎,再者仲有人跳上枱啦,粗口就例湯嚟㗎,梗
附送㗎喇」。
■記者張嘉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9485
創壇者張敏儀:
《聯合聲明》落實後港人覺醒
張敏儀指現時獨立敢言的時事評論員越來越少。 資料圖片
【本報訊】當有一天,這個城市不再有論壇,每周日涼亭樹下再沒人論政,所有聲音要經過篩選才能發出,大家都沒所謂的時候,一手促成《城市論壇》誕生的廣播處前處長張敏儀說,毋須待23條立法,香港那道自由城牆已經倒下,「《城市論壇》係香港言論自由嘅指標」。
剛
從加拿大返港的張敏儀,趕及見證明天港台節目《城市論壇》35周年,她以不在其位而婉拒舊同事邀約出席紀念活動,但接受本報訪問時,談舊事仍見激情。35
年前,她時任港台電視部,眼見香港經濟起飛,社會漸趨成熟,建議定期在維園舉行《城市論壇》,讓市民發表意見,但遭當時的警務處處長極力反對,「話涉及非
法集會,一定會暴動」。
高官特首濫用言論自由
她據理力爭,《城市論壇》終於1980年4月13日在滂沱大雨中首播,節目首5年最難捱,經常遇到冷場,「要搵中學生做觀眾,偶然先至有一、兩名市民」。
她說隨《中英聯合聲明》落實,立法局首次引進間選,司徒華、李柱銘等相繼出席論壇,維園涼亭開始熱鬧起來。1991年民主派在立法局選舉大勝,「民主呼聲好高」,她更樂見出現「維園阿伯」,各路聲音百花齊放。
由
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至1997年香港回歸,是香港人覺醒之路,也是《城市論壇》成長之途,「香港人由唔講嘢到咁多嘢講,識得珍惜言論自由」。但她說近
年不少傳媒、網台以至高官特首,沒理會其身份權位,濫用言論自由,「講嘢冇邏輯,講好多指鹿為馬嘅歪理。你問佢做乜咁講,佢就話佢都有言論自由」。
她說當下的香港,獨立敢言的時事評論員越來越少,傳媒歸邊,也令新聞自由越趨嚴峻,23條今天欲捲土重來,她仍記得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說過:「23條就似有把刀喺你頭上」,但很多人忘記了以言入罪的可怕,「大家都唔記得咗劉曉波,我日日都諗起佢」。
過去10年,《城市論壇》面對空凳風波、建制派杯葛,主持謝志峰都鎮得住場,但今年要退下火線。她最欣賞謝的堅持和威信,希望他可以繼續做。
張敏儀表示,一國兩制下最重要是言論自由,《城市論壇》也是香港言論自由的指標,「當有一日,唔可以再做《城市論壇》,或者好似特首諮詢會咁,觀眾要經過篩選先可以參加,你就知道有分別」。
■記者王家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